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鹿瓜多肽促进磷酸钙人工骨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作者:刘苗;刘继光;唐海波;于婷婷;吕岩

    目的 研究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对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下颌骨双侧10 mm × 4 mm×4 mm缺损的模型,实验组(18只)植入CPC,并每日给予0.2 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肌注;对照组(18只)植入自固化人工骨,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肌注.在分别于2、4、6、8w处死,进行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CBCT观察:2、4、6、8 w时实验组骨缺损处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骨缺损处骨愈合的情况,第8 w时,实验组骨缺损处边缘连续,骨痂形成且密度基本与正常骨组织密度一致;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在2、4、6w时实验组的BMP-2的表达量早且高于对照组,在第6 w时实验组的BMP-2的表达量达到高峰,8 w时,实验组BMP-2染色细胞阳性数目低于对照组.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对植入CPC材料的骨缺损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鹿瓜多肽/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刘苗;李德超;张颖

    目的 研究鹿瓜多肽/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对骨缺损修复的能力 方法 建立兔双侧下颔骨缺损(10 mm×4 mm×4 mm)的实验模型,一侧为实验组充填鹿瓜多肽/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另一侧为对照组充填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按术后2、4、8、12w处死白兔,取材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进行观察.结果 随着时间的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区均见成骨,12w时实验组骨缺损基本完成修复,比对照组快一些;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BMP-2的表达情况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添加了鹿瓜多肽的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能更有效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开放性股骨髁部粉碎骨折伴骨缺损10例治疗体会

    作者:邢长胜;赵三梅

    目的 探讨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的急诊手术治疗、骨移植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股骨髁部粉碎骨折伴骨缺损10例,用钢板固定加大块自体骨移植6例,钢板加科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骨折和大块移植的自体骨4例.结果 用钢板固定加大块自体骨移植6例,钢板加科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骨折和大块自体骨4例,随访11~39个月,平均25个月,未出现钢板折断现象,均伤口一期愈合,骨折6-10个月完全愈合.结论 对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伴大块骨缺损的治疗,须采用符合局部解剖需要的良好的内固定及有效的自体骨移植融合,才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 磷酸钙骨水泥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郑治;王剑龙;赵自平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又叫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是80年代中期由Brown和Chow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自固化型人工骨替代材料[1].它是由固相的磷酸四钙(TTCP)、磷酸三钙(TCP)、二水磷酸氢钙(DCPD)、无水磷酸氢钙(DCPA)及磷酸二氢钙(MCPM)等磷酸钙盐之中的至少两种在液相(稀酸、蒸馏水、血清、血液等)中发生水化凝固反应,并且能在人体环境和温度下自行固化并准确塑型终转化为与人体骨组织无机成分相近的羟基磷灰石(HAP).其固相中还可以加入氟化物、硫酸钙等以改变其物理性能.

  • 脂质体抗生素复合可生物降解型缓释系统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海东;徐永清;李福兵;冯翠屏

    造成慢性感染性骨缺损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在临床上一般治愈需要很长时间,且病症比较顽固,病程比较持久.近几年对感染性骨缺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脂质抗生素符合可生物降解型缓释系统进行治疗,探讨治疗效果.

  • 纳米骨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张阳德;李坚

    该文对各种类型和性能的纳米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进行了总结.纳米骨材料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细胞外支架和骨折的固定材料,已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中显示出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纳米骨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和毒副作用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 99Tcm-MDP骨显像在监测大段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蒂自体腓骨复合移植的价值

    作者:朱旭生;邹德环;温世锋;徐中和;张光明

    目的利用99Tcm-MDP骨显像对复合骨移植进行监测,并与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进行对比,以探讨骨显像对评价移植骨成活的价值.方法将12只杂种犬制备成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2、3、4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全身99Tcm-MDP骨显像.利用ROI技术,计算两组动物植骨区与对侧健肢的放射性计数和摄取比值.结果 X线示实验组较同时期对照组异体骨吸收、新骨形成明显.组织学检查: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异体骨-宿主骨结合端、异体髓腔内壁及哈弗管内的骨吸收、成骨活动更活跃.骨显像: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骨代谢活跃,骨显像结果与组织学变化规律相似,均为术后1、2个月活跃,于第2个月达高峰,第3、4个月呈下降趋势.结论 99Tcm-MDP骨显像与组织学结果吻合,但更具连续性而便于自身对照,与X线片相比更具直观性、准确性.

  • 创伤性骨感染组织移植后置管冲洗的护理

    作者:姜巧婷;刘蓉蓉

    急性创伤所致开放性骨折常有骨缺损、骨外露以及后期骨外露创面经久不愈,或慢性骨髓炎窦道形成.此类创伤所致的骨感染加组织缺损在治疗中具有难治性和复杂性,目前多采用带血供的骨及组织移植.由于此类创口术后易发生感染,因此我们在彻底清创、扩创和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在病灶区置管行持续冲洗引流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3例颅内外联合径路矫治眶距增宽症患者的护理

    作者:梁英;曹丽华;李春艳;喻文波

    眶距增宽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两侧眼眶的间距(指两侧前泪嵴间的距离,简称IOD)较正常人宽大.正常眶距女性约为18.5~29.5mm(平均25mm),男性约为19.5~30mm(平均为28mm).眶距增宽症是颅面部的复杂畸形,常合并颅面部的其他畸形,如额、鼻部骨缺损伴脑、脑膜膨出,鼻分裂或短、宽畸形,颅缝早闭致各种头颅畸形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功能,而且造成患者的心理创伤.矫正严重的眶距增宽症必须采取颅内外联合途径进行手术,手术比较复杂和困难,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因此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鹏飞;张光武

    骨折是临床常见病,我国每年约有骨折患者1200多万,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痛苦与负担[1].现有骨折和骨缺损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和人工植入物[2].然而这些方法又有各自的缺陷:自体移植可利用度有限并会导致供区的缺陷,异体移植和人工植入物会引发免疫应答.因而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的人工植骨材料为临床上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提供了一条崭新而广阔的道路[3].

  • 远端固定生物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在股骨假体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及非;阎作勤;郭常安;梁昌详;张弛;姚振均;张光健

    目的 探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在近端骨缺损型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非感染性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其中2例为再次翻修,均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男9例,女14例,年龄57-77岁,平均64岁.翻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从初次关节置换到翻修手术的间隔时间短6年,长16年,平均12.6年.股骨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I型8髋,Ⅱ型11髋,ⅢA型4髋.术前Harris评分(39.3 ±14.6)分.翻修用假体:MP(Link)2髋,AML(DePuy)13髋,Full-coated(Zimmer)6髋,Enchelon(Smith-Nephew)股骨距替代型假体2髋.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22-5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87.6 ±9.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摄片显示植入骨愈合良好,假体部位骨皮质密度和厚度明显增加.结论 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应用于伴有近端骨缺损的股骨翻修术中,中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 异种骨复合物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涛;顾洁夫;蔡林;吴红艳

    目的 探讨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自体红骨髓(RBM)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去抗原冻干异种松质骨(HCB)并与rhBMP-2复合.采用大耳白兔双侧桡骨干15 mm缺损的动物模型,缺损中分别植入rhBMP-2/BBM/HCB、rhBMP-2/HCB、RBM/HCB及单纯HCB,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观察、骨密度及钙磷含量测量评价各组移植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rhBMP-2/RBM/HCB、rhBMP-2/HCB及RBM/HCB在成骨量、成骨速度及HCB降解吸收速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独HCB植入组,而rhBMP-2/RBM/HCB又明显优于rhBMP-2/HCB及RBM/HCB组,并于12周完全修复骨缺损,髓腔再通.结论 rhBMP-2、RBM及HCB联合移植可同时具有骨生成、骨诱导及骨传导作用.rhBMP-2、RBM的成骨作用可促进HCB的吸收,促进了异种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rhBMP-2/RBM/HCB可用于修复较大的骨缺损.

  • 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蛋白缓释载体促进早期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作者:许丽;范伟伟;黄志峰;马锴;李偲;顾玲;李洪远;王彦亮

    目的:观察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胶原蛋白缓释载体在兔下颌骨缺损成骨修复中的作用,研究bFGF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及缓释后的作用效果。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bFGF胶原海绵组、胶原海绵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随后外科手术建立兔双侧下颌骨洞穿性骨缺损,实验各组放入相应生物材料。术后2、6周分别处死两组兔,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CT影像学观察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愈合均为二期愈合(间接愈合)方式,术后不同时期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组形成成纤维细胞或类骨质、骨质的速度较对照组快,生成数量较对照组多,分布也较均匀;CT观察显示实验组骨创愈合速度较快。结论复合bFGF的胶原蛋白缓释载体在骨缺损的愈合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胶原蛋白海绵还能在缺损早期发挥促凝血功能,减少动物出血损伤,加速血肿形成和机化。

  • 双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修复骨缺损及对假体-骨界面整合的影响

    作者:贺金晓;王英振;夏长所;王昌耀;周瑜;沐菊;赫天;梁晔

    目的构建假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将慢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双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后植入假体周围,观察其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清洁新西兰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 kg,于两侧股骨髁间造成纵向骨缺损,植入光滑钛合金假体后保持骨假体周围2 mm骨缺损,共48侧,实验组(左侧)及对照组(右侧)各24侧,采用压缩植骨技术,重建股骨髁假体周围骨缺损,分别植入组织工程骨(双基因组)、单纯胶原/羟基磷灰石(细胞组),打压紧密并完全覆盖植入体。于术后4、8、12周时麻醉法分别处死8只兔子,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测定评估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作用。结果术后4周,对照组、实验组X线表现无显著差别,假体周围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0.3388±0.7206,0.6845±0.7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假体骨接触率均为0;术后8周,实验组X线表现见假体周围有新骨形成,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0.6468±0.7852,1.1824±0.0800,假体骨接触率分别为(5.93±0.60)%,(23.35±3.76)%,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12周实验组X线表现见假体周围为骨组织,组织学所见植入体周围为连续性骨接触,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1.4419±0.1021,2.7622±0.1802,假体骨接触率分别为(15.27±2.34)%,(39.76±1.85)%,假体结合强度与假体骨接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及假体骨界面骨接触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术后8周与4周比较,术后12周与8周比较,数值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假体周围骨缺损,可促进假体周围新骨形成,提高假体-骨界面骨整合,改善假体稳定性。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吕鹏飞;王彦强;刘正;于明川;费胜民;张光武

    目的:通过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多向分化及对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成骨、成软骨、成脂肪三系分化后进行染色鉴定,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后作为实验组,植入兔桡骨骨缺损模型中,仅植入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对照组,于3个月后行X线检查并取材行HE染色,并分别于术后1、2、3个月进行CT值检测,检测其修复效果。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良好,呈长梭形,形态均一,使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培养基分别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染色、骨桥蛋白及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染色、番红O染色、亚甲基蓝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呈阳性,体内试验中X线检查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可见材料与周围骨断端相连,HE染色见实验组有新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则为纤维结缔组织,CT值在1个月和2个月时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并能够促进兔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缓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B 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文德;温世锋;钟波夫;杨运发;黄志平;陈建庭

    目的:评价缓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B(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桡骨15 mm 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置入聚乳酸支架(A 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支架(B组)和缓释 PDGF-BB 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C 组),不置入支架材料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8、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 线检查、骨密度测定、Micro-CT 扫描重建和病理组织学评价三组支架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术后大体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修复,骨缺损断端硬化,而其他3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修复。各时间点 Lane-Sandhu X 线评分,C 组均优于 B 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 组优于 A 组和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时间点 C 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 A 与 B 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Micro-CT 和病理组织学结果提示 C 组骨修复效果较 A 与 B 组更好。结论缓释 PDGF-BB 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具有明显促进兔桡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 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洪亮;宋应亮

    在口腔种植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骨量不足的问题.骨量不足严重影响种植手术和后期修复方案的制订.对于骨量不足的患者,一般仅能选用较细或较短的种植体,而且往往需要骨增量技术来加以弥补骨缺损.例如上颌后牙区骨质吸收后窦嵴距不足,往往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而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在进行种植修复时美学风险较高,通常也需要植骨.

  • 用胸大肌肌瓣治疗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的137例分析

    作者:王文璋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手术后胸骨及纵膈感染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01至2013-03应用胸大肌肌瓣手术治疗137例心脏大血管手术后继发性胸骨及纵膈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为:气管插管全麻,彻底清创,用转移胸大肌肌瓣充填胸骨缺损区域,放置负压吸引装置的引流管,伤口一期愈合。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裕林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出现髋臼周围骨缺损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在其处理的过程中往往又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具有一定的难度[1]。现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进展中所使用的几种方法进行简单的综述。

  •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

    作者:李建福;李起鸿;扬柳;王序全;许建中;周仲安;马树枝

    目的:探讨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外固定技术的治疗.方法:分别运用骨端一端加压、EECL或EBTL方法,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85例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并一期完成肢体延长.结果:85例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均获骨性愈合,并一期完成了肢体长度的重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压量为自身体重的1/2~1倍较适宜;术后1周内应每天在传感器的监测下将压力量调整至初始值;对单纯性骨不连仅需骨端一端加压即可;伴有患肢短缩的骨不连,骨缺损幅度小于骨原长度15%时,可安全采用EECL方法,骨缺损幅度为15~20%时,需在脉冲多谱勒血流测定仪监测下谨慎采用;若骨缺损幅度大于20%时则必须采用SBTL方法治疗.骨外固定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重要手段,在牢稳固定下,感染易于得到控制.

2552 条记录 7/128 页 « 12...45678910...1271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