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的少见治疗失败方式——腮腺转移

    作者:罗京伟;徐国镇;高黎;易俊林;黄晓东;肖建乎;李素艳;蔡伟明

    鼻咽癌放疗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但目前尚未见失败于腮腺淋巴结转移的文献报道.现报道3例NPC调强放疗后发生腮腺淋巴结转移病例.

  • 质子治疗肿瘤特点及国内外进展

    作者:蔡伟明;李家敏

    当前世界各国大多数肿瘤治疗中心所使用的外放疗装置是兆伏特级高能光子和电子,但这些射线在穿射机体组织时,肿瘤前方的正常组织受量均高于肿瘤所受剂量,即便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肿瘤旁正常组织仍受到较高的剂量.由于很难避开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和组织(如脑、脑干、腮腺、颞颌关节、脊髓、气管、肾脏、膀胱和直肠等)受到辐射,而产生一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和后遗症.

  • 不同放射治疗方式致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损伤的研究

    作者:吴洋;陈穗保;蔡长青

    目的评价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损伤状况.方法常规分割(CF)组175例,总量70 Gy;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F)组63例,先用CF照射36~40 Gy,再用LCAF照射35~40 Gy,总量75 Gy;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组142例,处方剂量72 Gy.放射治疗期间观察急性放射性腮腺炎发生情况,2年后测定腮腺静止性分泌功能.结果 IMRT组的腮腺受照射剂量远远低于其他两组.CF组、LCAF组和IMRT组急性放射性腮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3.4%、41.3%和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CF组、LCAF组和IMRT组腮腺分泌功能下降率分别为81.7%、81.0%和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对鼻咽癌患者的腮腺功能损伤程度不同,IMRT有利于覆盖肿瘤靶区,并使邻近敏感器官获得有效分割,使腮腺功能得到较好保护.

  • 成人双侧腮腺小细胞癌一例

    作者:周慧茹;孙亚敏;周琴;陈龙

    患者,男性,48岁.因右侧耳屏前肿物疼痛伴渐进性增大3个月于2015年10月7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无意发现右侧耳屏前大豆大小肿物,未予重视.2个月前发现右侧耳屏前及下颌角下各1个肿物,疼痛,肿物渐进性增大.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颌面部丰满、不对称,右侧耳屏前、下分别可触及约4.5 cm×4.5㎝、3.0 cm×3.0 cm大小的类椭圆形肿物,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未触及明显波动感或搏动感,质硬,压痛.左侧耳下可触及约2.5 cm×2.5 cm大小肿物,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未触及明显波动感及搏动感,质硬,无压痛.面肌运动时部分额纹消失、口角稍歪斜、闭眼困难等.

  • 134例腮腺癌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崔雨田;王旭红;任保元;刘丽梅

    选择我院1978年7月-2002年4月收治的134例腮腺癌患者,对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关键词: 腮腺 手术治疗
  • 部分性脂肪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李务荣;高俊华;秦开宇;许冬梅;伍文清

    脂肪营养不良是以皮下脂肪组织萎缩或缺乏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常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低瘦素及低脂联素等。依据脂肪消失范围的不同,临床分为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和部分性脂肪营养不良两种类型。后者表现为区域性的脂肪萎缩,而非萎缩部位即可正常又可伴有丰富脂肪沉积。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脂肪萎缩范围较广且伴有腮腺肥大的部分性脂肪营养不良患者报道如下。

  • 腮腺恶性混合腺瘤颅内转移一例

    作者:袁治;王维平;吴小璐;史平

    患者女性,49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入院.入院前6个月曾在外院行左侧腮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即出现左侧面瘫,病理诊断为恶性混合腺瘤,术后1个月行钴60局部放射治疗,放射量41Gy.查体:左下颌角手术疤并皮肤色素沉着,左侧轻度周围性面瘫,右侧肌力下肢Ⅳ、右上肢Ⅴ,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 腮腺恶性混合腺瘤颅内转移一例

    作者:袁治;王维平;吴小璐

    关键词: 腮腺 腺瘤
  • 区域性切除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景华;高雄辉;吴晓钟;孟庆翔;何龙;王磊;梁赐芳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进行区域性切除,保留腮腺主导管.结果随访3年~6年无复发,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率为3.1%,术侧腮腺导管唾液引流通畅.结论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特别是一些小的多形性腺瘤,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能较好地保留残余腮腺的功能及保护面神经.

  • 腮腺静脉血管畸形伴静脉石的手术治疗

    作者:高燕;李文;易雪莲;钟涛

    目的 探讨腮腺静脉血管畸形伴静脉石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12年5例腮腺静脉血管畸形伴静脉石形成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病变及同侧腮腺全切除术,1例行病变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经病理组织确诊为静脉血管畸形伴静脉石形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年,除2例患者术后l周内有暂时面瘫外,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涎瘘或Frey综合征发生.结论 手术是治疗腮腺静脉血管畸形伴静脉石的有效手段.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涂晓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69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术式,即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切除术;另一组采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即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通过3个月~8年的随访,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涎瘘、面瘫、面部外形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传统的术式组,面瘫、Frey综合征和面部外形明显不对称的发生率分别为26.47%、58.82%和17.64%;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57%、25.71%和2.80%,三种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结论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即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克服了传统腮腺手术的缺陷,值得临床推广.

  • 腮腺肿瘤的治疗经验及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金斌;董频;谢晋;李克勇;张佳;李晓艳

    目的 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多种方法及其远期疗效评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7~2004年所收治的腮腺肿瘤手术患者病历资料86例,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23~84岁,中间年龄57岁.所有患者都作腮腺浅叶切除术或浅叶扩大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必要时作颈清扫术.常规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术后面神经功能评定.恶性肿瘤患者辅助性根治放疗(50 Gy~70 Gy).有效随访期36~120个月不等.结果 86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73例(85%),恶性肿瘤13例(15%).8例腮腺深叶肿瘤中5例为恶性肿瘤.随访中良性肿瘤1例局部复发,局部控制率为98.6%(72/73);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为69.2%(9/13),3年原发灶局部控制率为84.6%(11/3),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3.1%(3/13).术中快速冰冻与术后常规病理符合率为86%,腮腺良性肿瘤的面神经完好保存率为97.3%(71/73),恶性肿瘤面神经完好保存率为69.2%(9/13),总体面神经完好保存率为93%.结论 腮腺浅叶切除术是常规基本术式,根据肿瘤具体情况可改变为腮腺浅叶扩大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术中应尽可能保存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特别是颞面干.快速冰冻是腮腺手术中的有效诊断方法.腮腺深叶肿瘤恶变率高.

  • 腮腺面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

    作者:陈辉;赵文斌;杜留锁;王奇章;朱秋芬;王茂鑫;陈贤明

    目的 探讨腮腺中面神经鞘瘤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方法 对11篇腮腺面神经鞘瘤相关文献及本院1例个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8例腮腺面神经鞘瘤中,除腮腺区均有肿块外,自觉症状约占40%(27/68);术前B超、CT及MRI均无明显诊断意义;术前腮腺穿刺阳性15%(2/13);术前误诊86%(43/49,余19例未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基本均能确诊(29/30);68例中(5例未报,术前面瘫5例,1例术后面瘫复发),术后39例不同程度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占约69%(39/57);包膜内切除瘤体24例,造成轻中重瘫痪15例,占约63%,术后6个月至7年随诊,中位数4年,只有4例恢复,其余不同程度恢复(Ⅳ级降为Ⅱ级)或残留永久性面瘫;肿瘤与面神经一同切除4例;9术后随访30例,长达6个月~10年,中位数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中面神经鞘瘤临床上较罕见,治疗以外科为主.术前无特异性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术中应充分暴露肿瘤及面神经,尽量行包膜内切除瘤体,且不要盲目检查神经延续性,减少面神经损伤:一旦神经断离即行神经移植或标志神经断端为二期面神经吻合做准备,以尽快恢复或改善面神经功能;肿瘤术后复发可能性小.

  • 腮腺导管癌1例报告

    作者:周梁;朱建善;杨玖生

    患者男,68岁.因右侧面部麻木,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并逐渐加重7个月,右耳垂下方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4个月来院就诊.

  • 双侧腮腺淋巴上皮病1例

    作者:曹文栋;安新山;韩新贞;张志梅;张玲染;单鑫

    淋巴上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涎腺疾病中发病率较低,临床并非多见.我科曾收治1例双侧腮腺淋巴上皮病病人,现报告如下.

  • 迷走神经化学感受器瘤1例

    作者:葛士波;宁丽英

    患者男,40岁.因右颈部无痛性包块8个月,声嘶10余年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部未见阳性体征.专科情况:右上颈部稍隆起,皮肤色泽正常,可触及4.0em×2.5cm大小肿块,质中等硬,与皮肤无粘连,界限不清,可左右活动,无搏动感,未闻及血管杂音,无压痛.MRI扫描所见颈部腮腺内侧、颈椎右前外侧从颅底至第4~5椎间盘水平见一枚形与肌肉相比呈等T1长的T2信号影内见斑点片状,短T2可见T1信号影边界清晰,颈鞘受压前移,病灶大小为2cm×4.4em×10.5cm.

  • 鼻内镜下鼻腔混合瘤切除—附2例报告

    作者:侯艳鹏;孙兴和

    混合瘤是来自腺体上皮的肿瘤,含有外胚和中胚层成分.混合瘤大部分发生于涎腺,尤好发于腮腺.发生于鼻部者少见.国内文献中有74例鼻及鼻窦混合瘤记载,其中发生于鼻腔者24例,发生于鼻中隔者多见,其次为鼻腔外侧壁.我院于1999~2002年收治了两例鼻腔混合瘤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经前鼻孔切除.现报道如下.

  • 腮腺结石2例

    作者:孙洁;辛露;丁吉江

    例1,患者男,44岁.1997年1月发现左耳垂下区长一肿物,到当地乡镇医院行手术切除,自述切除之肿物大小约1.5cm×1.0cm,外被肉红色组织,内为黑色较硬组织,未见病理结果.

  •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安常明;唐平章;李正江;徐震纲;张宗敏;张再兴

    目的 分析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治疗的8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包统计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3~168个月),81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85.5%,疾病特异生存率90.8%,淋巴结转移率16.0%(13/81),隐匿性转移率为9.6%(7/73).5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0.9%和93.9%.单因素分析中T分级、N分级、病理类型、手术方式、颈淋巴结清扫术、远处转移及再次治疗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分析中病理分化程度(OR=15.080,95%CI=3.934~57.801,P<0.001)是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低分化癌的颈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结论 病理分化程度是腮腺黏液表皮样癌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低分化癌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以降低颈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 腮腺良性肿瘤拉曼光谱特征及诊断模型研究

    作者:闫冰;李一;文志宁;李龙江

    目的 研究腮腺良性肿瘤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特征,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建立诊断分类模型.方法 收集腮腺正常组织、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组织样本各20例,以785 nm波长近红外激发光对样本进行拉曼光谱扫描,分析不同组织光谱的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线性判别函数分析(line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诊断分类模型.结果 比较不同组织的平均拉曼光谱,腮腺多形性腺瘤较腮腺正常组织在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的峰位谱峰增强,Warthin瘤在蛋白质和核酸峰位的谱峰较正常增高,而脂类峰位谱峰明显降低.通过PCA-LDA建立诊断分类模型,其总体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 腮腺正常组织、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组织的拉曼光谱存在差异,通过PCA-LDA建立诊断分类模型,可以鉴别区分3者.

1168 条记录 8/59 页 « 12...567891011...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