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侧颈部恶性肌上皮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江洲;谭诗生

    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 myoep ithelioma,MME)是由单一的肌上皮构成的少见肿瘤,多见于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及腭、唇、颊、龈、磨牙后腺、口腔底部小涎腺以及乳腺[1-4].近年来国外陆续有皮肤和软组织的肌上皮肿瘤报道,而国内亦有原发于喉、乳腺及下颌骨的恶性肌上皮瘤个案报道,近期我科诊治1例原发于颈部的恶性肌上皮瘤,现报告如下.

  •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

    作者:张益民;田宗武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35例共52个病灶,单侧单发25例,单侧多发5例(12个病灶),双侧多发5例(15个病灶);CT表现:病灶长径0.5~5.0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平扫病灶内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数有囊性变;增强后腮腺腺淋巴的实质部分呈“快进快出”强化,囊变区无强化,未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病灶单侧或双侧多发,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边缘清楚,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再结合老年男性及长期吸烟病史可做出正确诊断。

  • 吡嗪酰胺治疗腮腺淋巴结核致药物热一例报告

    作者:陈光;王道富;石子英

    我科于1998年7月8日收治一名腮腺淋巴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口服吡嗪酰胺出现药物性高热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 干燥综合征患者如何加湿

    作者:栗占国

    干燥综合征患者常常有口干、眼干等表现,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为自己的身体加湿呢?方法是各个部位分别加湿.为口腔加湿◆少量多次饮水.◆每次进餐后,用清水漱口,以及时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内清洁.◆咀嚼无蔗糖口香糖,以此作为催涎剂来缓解口腔干燥症状;或吃一些酸味小吃:如杏、话梅,反射性增加唾液分泌.◆每日做鼓腮状,同时用手扣击同侧腮腺部位数次,或按摩腮部和下颌部以刺激腮腺分泌.◆发现龋齿尽早修补,以免延误佳治疗时期.

  • 腮腺腺淋巴瘤38例分析

    作者:苏萍;孟康

    腺淋巴瘤又名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沃辛瘤,属于涎腺的良性肿瘤,几乎全部发生在腮腺.我院自1982年至2002年共收治腮腺腺淋巴瘤38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分析
  • 参芍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分泌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倩;毕湘杰;邹艳红;贾会欣

    目的 观察参芍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的影响,评价该方法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参芍汤口服,每日1 剂,每日2 次,14d 为1 个疗程,连续服用3 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的腮腺ECT 的放射性比值、泪液分泌量以及唾液分泌量.结果:服用参芍汤后,患者在腮腺 ECT 的放射性比值、泪液分泌量以及唾液分泌量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参芍汤能较好的缓解干燥综合征的病情,阻止其进一步损伤唾液腺,同时有效改善唾液腺的分泌功能.

  • 婴幼儿腮腺肿瘤特点

    作者:林阿平

    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中,涎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而在涎腺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占80%.不同组织型的肿瘤在各涎腺中发生的相对比例也不一样,成人常见的涎腺肿瘤为腮腺混合瘤,这已为国内外所公认.但婴幼儿腮腺好发肿瘤及其特点,各种类型肿痛的分布情况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对144例婴幼儿腮腺肿瘤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 清热活血中药对干燥综合征患者99mTcO4-腮腺显像的影响

    作者:魏强华;傅红卫;张闻瑞;金毓莉;杨虎天

    目的研究清热活血中药对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干燥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99mTcO4-腮腺功能.服用由忍冬藤、黄芩、牡丹皮、扦扦活、鬼箭羽、生地黄等组成的清热活血中药4~6个月,观察干燥综合征99mTc04-腮腺显像的影响.结果2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比7例健康对照组腮腺的摄取分数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排泌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1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左右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分数分别由治疗前的1.45±0.41、1.46±0.39和9.3%±11.9%、9.1%±12.1%,提高到1.63±0.39、1.62±0.44和22.6%±8.7%、24.2%±9.3%,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的损害以排泌功能更为明显.清热活血中药对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 口腔修复膜植入预防腮腺手术后Frey综合征

    作者:张少强;姚小宝;王林古;白艳霞

    目的:观察口腔修复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对腮腺术后Fret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我科近五年来施行的腮腺手术病人共75例,其中35例选择在皮瓣与腮腺床之间植入口腔修复膜,术后随访1-2年,以患者主观症状判断是否存在Frey综合征.结果:在未使用口腔修复膜的患者中,有29例(72.5%)出现Frey综合征的症状,在使用修复膜的患者中只有1例(2.9%)出现症状.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腔修复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能有效预防腮腺手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

    关键词: 腮腺 手术 Frey综合征
  • 利血平致脾虚大鼠唾液蛋白分泌改变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林传权;陈玉龙;李茹柳;张海艇;高小玲;陈蔚文

    目的 观察利血平致脾虚大鼠唾液蛋白分泌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利血平组大鼠20只皮下注射0.4 mg/(kg·d)利血平9 d造模,对照组大鼠20只注射生理盐水9 d;10 d时两组各随机抽取10只大鼠检测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sAA)比值,眼眶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环磷酸腺苷(cAMP),处死动物取腮腺检测VIP和cAMP,取腮腺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计数腮腺酶原颗粒.两组剩余大鼠均停止注射并正常饲养40 d,检测以上项目.结果 利血平组大鼠较对照组食量明显减少、体重下降.10 d时:利血平组sAA活性比值(0.39±0.18)显著低于对照组(0.80±0.21,P<0.01),25 d已恢复正常并持续至40 d(与本组10 d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两组腮腺有明显病理改变,透射电镜发现利血平组的单位观察视野腮腺酶原颗粒数(41.4±4.9)高于对照组(34.6±5.2,P<0.01);血清VIP利血平组(22.5±13.1 mg/L)低于对照组(38.5±14.1 mg/L,P<0.05),腮腺VI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AMP利血平组(125.8±15.5 μmol/L)高于对照组(105.3±16.7 μmol/L,P<0.05),腮腺cAM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 d时各项检测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血平致脾虚大鼠酸刺激下唾液蛋白分泌减少,可能与VIP和cAMP调节途径有关.

  • M3受体激动剂诱导大鼠腮腺细胞内AQP5和脂质筏的核转位

    作者:王頔;秦臻;周党侠;张海峰

    水通道蛋白5( aquaporin , AQP5)存在于唾液腺腺泡细胞内,对调节水分转运速率和维持唾液分泌具有重要作用, AQP5功能失调会导致如增龄性口干、头面部放疗口干症、SS综合征和糖尿病口腔干燥等相关疾病的发生[1]。研究表明, M3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M3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3-mAChR)激动剂西维美林( cevimeline )可以诱导AQP5与脂质筏( lipid raft )从胞内囊泡转移至细胞顶膜(管腔侧细胞膜),通过增加膜上蛋白的数量而快速调节对水的通透性[2]。本研究是明确M3-mAChR活化后,AQP5是否与脂质筏首先转位至细胞系。

  • 咽旁间隙腮腺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付升旗;范锡印;张小路;郭进学;刘恒兴

    目的:为咽旁间隙肿瘤的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10例20侧,模拟手术入路,按层次解剖方法解剖观察、测量其相关结构.结果:咽旁间隙被茎突及茎突诸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咽旁前间隙内有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等,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静脉,第Ⅸ、Ⅹ、Ⅺ、Ⅻ脑神经等.茎突是达咽旁间隙的重要解剖标志,其外侧主要结构是腮腺及穿经腮腺的结构,间隙内容均位于茎突内侧,茎突与颈静脉孔相距2.98±1.42mm.结论:咽旁间隙的应用解剖对咽旁间隙肿瘤的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爱平;李严斌

    面神经颅外段由面神经核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构成,从茎乳孔穿出颅外,分支分布于面部的表情肌.按其与腮腺的毗邻关系,可将面神经颅外段分为腮腺前段、腮腺内段和腮腺后段.本文主要介绍面神经的腮腺后段.腮腺后段指由腮腺丛发出的5组分支,出腮腺以后至表情肌的一段.颞支、颧支和上颊支主要来自颞面干,下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主要来自颈面干.熟悉面神经的走行方向、分支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对于保护面神经及其分支免受损伤非常重要.现就面神经各分支的解剖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肿瘤发生相关的腮腺体表分区的临床解剖

    作者:许向亮;孙志鹏;王佃灿;王建伟;张卫光

    目的 基于腮腺的解剖学和肿瘤影像学资料对人体腮腺进行体表解剖分区.方法 基于腮腺肿瘤的CT影像学资料,本研究提出了腮腺解剖分区的方法,以鼻翼、口角、耳垂以及下颌支后缘等体表标志点,确定A、B两条线,将腮腺分为Ⅰ、Ⅱ及Ⅲ区.解剖观察腮腺区结构,并对影像学上腮腺肿瘤的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分析.结果 腮腺Ⅰ区内主要包括面神经分支、耳大神经、颈外静脉及下颌后静脉,Ⅱ区内主要包括面神经分支以及面横动脉,Ⅲ区内主要包括耳颞神经以及颞浅动、静脉.对照分析影像学资料,可以发现在不跨区生长的肿瘤中,Ⅰ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38.89%),肿瘤跨区生长不会发生在Ⅰ区/Ⅱ区内,发生跨区生长的肿瘤大部分为直径较大的肿瘤,其中62.5%肿瘤直径大于3 cm.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腮腺解剖分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剖学和肿瘤生物学价值,可为腮腺肿瘤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 MRI在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定性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元建鹏;谢榜昆;黄穗乔;钟镜联;李勇

    目的探讨MRI在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72例80个病灶的MRI资料,其中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活检证实.77个手术切除病灶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与MRI影像进行对照分析.MRI平扫采用T1WI、T2WI,其中61例共67个病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超过一半的腺淋巴瘤瘤灶(26个)T2WI表现为低、等信号,所有经过增强的42个腺淋巴瘤均轻度增强;31例混合瘤T2WI表现为高而不均匀信号,经过增强的24例混合瘤均中等或显著强化.结论常见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在MRI表现上各有特点,对大多数病例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 腮腺结节性筋膜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彤箴;王坚;许越香;张仁元;王懿龄

    目的探讨腮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发生在腮腺内的结节性筋膜炎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例均表现为右耳下生长迅速的无痛性肿块.镜检病变周界相对清楚,均由增生的梭形细胞组成,呈不规则或交叉的短条束状排列,背景疏松,黏液水肿样.其中1例冷冻切片下酷似肉瘤.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增生的梭形细胞Vim、α-SMA和MSA(+),CK、S-100和CFAP(-).结论原发于腮腺内的结节性筋膜炎十分罕见,尽管在临床病理学方面与发生在其他部位的结节性筋膜炎并无差异,但易误诊为各种类型的肉瘤,尤其是在细胞丰富并可见到较多核分裂象时,尤应注意.

  • 同侧腮腺Warthin瘤合并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姚敏;申丽;高金芳;张锦荣

    目的 提高对唾腺多发肿瘤的认识和警惕性,探讨Warthin瘤和腺泡细胞癌的起源.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例同侧腮腺Warthin瘤合并腺泡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及CK7、CK19、34βE12和Ki-67等的表达,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 腮腺深部肿瘤大径2.7 cm,为典型的Warthin瘤组织结构;同侧腮腺浅叶内结节大径0.8 cm,组织学为腺泡细胞癌;Warthin瘤上皮成分和腺泡细胞癌CK7、CK19和34βE12均(+),但前者分布有规律,后者分布紊乱,其表达与正常腮腺组织的小导管和闰管上皮相似.结论 同侧腮腺同时发生Warthin瘤和腺泡细胞癌十分罕见,免疫组化支持腮腺Warthin瘤和腺泡细胞癌起源于未梢导管细胞或"多潜能"储备细胞的观点.

  • 腮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盛莹;姜波;赵建业

    目的 探讨腮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原发于腮腺的PNET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学、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观察,瘤组织由形态一致的小圆细胞组成,呈实性片状或乳头状排列,局部可见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瘤细胞CD99、viment1n、calponin、FLI-1、S-100、CD56、NSE和Syn(+).结论 原发于腮腺的PNET是一种极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确诊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并需与原发腮腺的其他小圆细胞肿瘤鉴别.

  • 转移性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昀;孙璐;刘爱军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STT)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形态学指 标.方法 分析1例子宫PSTT术后8年发生腮腺区转移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1岁.子宫原发肿瘤瘤细胞具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特点,在子宫肌壁间浸润性生长,分割平滑肌纤维,伴特征性的血管侵犯,核分裂象7个/10HPF.转移瘤部位腮腺区畸形的血管间见成片浸润的肿瘤细胞,形态同子宫原发肿瘤.免疫组化:原发及转移灶肿瘤细胞CK18、hPL、Mel-CAM和VEGF均(+),p63均(-);转移灶Ki-67阳性率为10%,p53阳性率为50%,EGFR(+),但原发灶此三项均为(-).结论 PSTT临床生物学行为及病理特征与其他妊娠滋养细胞病变和非滋养细胞肿瘤不同,可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胎盘部位超常反应、绒毛膜细胞癌、腮腺肌上皮癌及其他转移性肿瘤等鉴别.年龄> 35岁、距前次妊娠>2年、血清HCG>1000mUI/ml以及高级别肿瘤特征可能提示预后不良.p53、EGFR可能参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 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洪良利;秦杰升;黄杰雄;邱前程

    目的 探讨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SPA进行临床、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SPA临床主要表现为腮腺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结构与乳腺纤维囊性病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及腺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胶原间质中,形成模糊的小叶结构;腺上皮细胞形态多样,局部导管上皮增生伴轻度非典型性.免疫组化显示腺上皮EMA弥漫强(+),c-erbB2中度(+),CEA、ER、PR局灶(+),CD68(-);导管及腺泡周围肌上皮连续SMA和S-100(+);Ki-67增殖指数<1%.结论 硬化性多囊性腺病是一种具有独特病理形态学特征的罕见涎腺疾病,需要与慢性硬化性涎腺炎等其他涎腺病变鉴别.

1168 条记录 2/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