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腮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作者:马锦琳;乔鹏岗;李明;李功杰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腮腺良性肿瘤均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11例多形性腺瘤中9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腮腺深叶,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7例呈渐进性强化;8例腺淋巴瘤均位于腮腺浅叶,在T1WI上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低信号,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位于腮腺深叶,1例位于腮腺浅叶,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例浆细胞型肌上皮瘤,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腮腺良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故MRI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预防涎瘘的效果

    作者:江瑾;卜令学;袁荣涛;尚伟;冯元勇;贾暮云

    目的 了解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预防涎瘘的效果.方法行腮腺部分切除术的腮腺疾病病人103例,分为传统加压组(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和单纯负压组(拔除引流管后不再绷带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术后涎瘘的情况,同时分析单纯负压组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结果 两组涎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率无明显关系(P>0.05),而引流量少于10 mL组涎瘘率与20~30 m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 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引流预防涎瘘的效果较好,引流量小于10 mL可作为佳的拔除引流管时机.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继发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一例

    作者:唐嘉励;段东

    1临床资料女,37岁,因颈部渐进性增大包块2年(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于2011年10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病检提示“PTC伴淋巴结癌转移(1/3)”.并分别于2012年5月、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3个疗程,累计剂量为480 mCi.其中,患者初次131I治疗前唾液腺B超未见明显异常,99Tcm唾液腺显像提示:“双侧腮腺放射性分布均匀,摄取及排泄功能正常”.

  • 咽旁间隙内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诊断

    作者:何家伟;王嗣伟;李若梅;盛茂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内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CT特征及其与咽旁间隙的神经鞘瘤的鉴别要点.方法:报道并分析了咽旁间隙内基底细胞腺瘤1例的少见CT表现.复习了自2010年以来国内关于CT诊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所有文献,其中有详尽数据和完整描述的,且每篇报道在10例以上的文献仅4篇,共计77例,83个病灶.本文对这些病灶的个数、大小、所处腮腺的部位、囊变及钙化进行了小计.结果:单发者占94.8%,位于腮腺浅叶者占86.7%,小于3 cm者占92.8%,囊变者占60.2.%,钙化者占2.4%;咽旁间隙内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位于二腹肌后腹的浅面,咽旁间隙脂肪内移.结论:咽旁间隙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二腹肌后腹是鉴别咽旁间隙内基底细胞腺瘤和神经鞘瘤的分界线.

  • 腮腺Warthin瘤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段芙红;邱士军;姜建威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Warthin瘤CT、MRI表现。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27~80岁,平均59岁,50岁以上26例(70.2%)。有吸烟史30例(81%)。结果:37例共56个病灶,单侧单发28例(28个病灶),单侧多发4例(12个病灶),双侧多发5例(16个病灶);CT及MRI表现:病灶长径0.5~4.8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CT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呈早期明显强化,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CT、MRI特点,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可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 牵正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

    作者:王庆华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制牵正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大者83岁,小者6个月;病程长者3个月,短者半天。诊断依据:①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感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②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

  • 原发性腮腺淋巴瘤24例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

    作者:姚志华;刘艳艳;赵燕;马杰;夏庆欣;姚书娜;杨树军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腮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治疗,应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法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全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9.2%、总生存率为83.3%;19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和Ⅰ、Ⅱ级滤泡型淋巴瘤(FL)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9.5%、总生存率为94.7%,其中接受化疗(9例)与未接受化疗(10例)的两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88.9%与90.0%)和总生存率(100%与9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腮腺淋巴瘤发病率低,分期一般为早期,病理类型多为低度恶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总体预后较好.早期低度恶性患者可单纯行手术和(或)放疗的局部治疗,而对于侵袭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放疗联合的综合治疗可能是佳选择.

  • 多层螺旋CT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传彬;方梦诗;李乃玉;韦超;林婷婷;张萍;韦树华;董江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结果 30例全部单发,两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别.20例呈不规则形,23例边界模糊不清,20例见不同程度囊变坏死,10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伴有邻近骨质破坏,增强后20例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腮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邻近骨质破坏的特点,MSCT能够对绝大多数病灶做出准确诊断.

  • 多层螺旋CT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国炜;陈悦熙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对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及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评价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30例患者中,多形性腺瘤16例,腺淋巴瘤10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基底细胞腺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强化.3者增强方式不同,其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 低龄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琛;张磊涛;罗醒红;张凯莹

    多形性腺瘤常见于腮腺,以30~50岁为多见,罕见低龄患者;其复发率高,并且具有癌变的潜在危险,在低龄患者中复发率较成人偏高.因此,在临床应尤其重视对低龄原发多形性腺瘤的治疗,这对预防其复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1例原发低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与与年龄的关系,并得出:早期发现,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切口,术后随访可有效降低低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

  • 腮腺脂肪瘤1例报告

    作者:朱秀华;朱辞名;张力;鲍海宏;华泽权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10 d前无意间发现右耳前肿物,无痛,进食时无明显肿胀感,曾口服抗病毒药物(具体药名及剂量不祥),未见明显疗效,入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外伤史、饮酒史、吸烟史。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右侧耳屏前腮腺区可触及肿物,大小约2.0 cm ×2.0 cm,质中,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无牙痛,颞下颌关节活动正常,开口型、开口度正常。右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右腮腺区,导管无溢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CT影像表现:右侧腮腺区可见类椭圆形低密度,边界清晰,大小约2.9 cm ×1.5 cm,CT值约为-100 Hu,余未见明显异常(图1、2)。 CT影像诊断:右侧腮腺病变,考虑腮腺脂肪瘤。术前诊断:右腮腺脂肪瘤。治疗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耳屏前竖形切口,长约3 cm,行右腮腺脂肪瘤切除术。手术设计图见图3。病理诊断为腮腺脂肪瘤。术后未发生耳颞综合征、面瘫、涎瘘等并发症。

  • 1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流涎症的病例报告

    作者:王全兵;梁英;尹娅洁

    通过分析本科收治的一例流涎症患者,探讨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加深对该病的了解.

  • 腮腺混合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马兴乐;何娜

    腮腺混合瘤又称腮腺多形性腺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60-70%,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当血糖控制不良,在高血糖状态下,白细胞功能受到干扰,炎症反应开始降低,各种生长因子产生也不足,进而影响伤口愈合[1]。因此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2009年4月-2012年12月我科对38例腮腺混合瘤合并糖尿病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张利华

    目的:探讨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腮腺肿瘤诊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患者的超声结果以及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观察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形态、血供、边界、包膜等情况。结果:93例腮腺肿瘤中,良性68例,恶性25例。良恶性肿瘤声像学比较在形态、包膜、边界方面有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腮腺肿瘤的Ⅱ~Ⅲ级血流强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腮腺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可以为临床医生在临床上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超声 腮腺 肿瘤
  • 腮腺术后伴发面瘫的康复治疗

    作者:李洪涛

    目的提高腮腺术后伴发面瘫的治愈率.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HBO(高压氧治疗).结果对照组恢复时间为79天,而治疗组恢复时间为26天.结论 HBO能提高腮腺术后伴发面瘫的治愈率,同时缩短治疗周期.

    关键词: 腮腺 面瘫 HBO
  • 腺样囊性癌的病理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芳;徐菁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又称圆柱瘤(cylindroma),1859年由Billroth首先提出,为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0%,常累及腮腺、颌下腺、小涎腺,占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30%,以腭部多见.腺样囊性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在40~60岁,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生长缓慢,病期较长,伴疼痛和麻木感,易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其特点.

  • 腮腺多形性腺瘤围术期护理

    作者:费海英

    通过对10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人的护理,认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术后伤口局部护理、饮食护理,对预防、减少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腮腺 手术 护理
  •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37例分析

    作者:敬水源;万萍;税桦桦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预后.方法 对甘孜州人民医院口腔科1998~2006年间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7例术后并发暂时性面神经麻痹2例,无腮腺瘘及Frey综合征,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及体积较小的多形性腺瘤中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切除,保存腺体功能,预防面部凹陷畸形,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超声诊断右侧腮腺混合瘤1例

    作者:周迎春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右侧腮部包块2年余来院就诊.超声检查所见:右侧腮腺增大,其内部可见大小约4.0cm×3.6cm×3.4cm的低回声区,形态尚规则,轮廓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

  • 异位甲状腺分析

    作者:左苓静

    异位甲状腺是甲状腺始基沿甲状舌管下降过程中发生的发育性疾病,病因不明.颈部正常部位无甲状腺组织,称为迷走甲状腺;除异位甲状腺外,颈部正常部位同时存在甲状腺组织者则称为副甲状腺.为临床少见的疾病,以舌根部甲状腺为常见(90%),其余可见于胸骨后、纵隔内、脊髓和卵巢内,也可见于颌下腺和腮腺,女多于男.作者通过对13例异位甲状腺核素显像的结果分析,就其形成的原因、诊治概述如下.

1168 条记录 58/59 页 « 12...51525354555657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