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RCP 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中医护理

    作者:贺照霞;刘玮;余海洋;张红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中医护理。方法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功后,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及取石,并以中药胆石术后汤煎服。结果48例患者一次取净结石,9例患者经两次取净结石,失败1例。结论熟练的操作技术、默契的配合、及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中医治疗与护理在疾病转归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ERCP中的应用

    作者:王庆;秦明放;勾承月;李宁;王震宇;邹富胜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安全性做回顾性评价.方法:385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不能使胆系显示或胆道深部插管困难时,即用拉式弓状推进刀或针状刀行乳头预切开术(PST),观察预切开术的治疗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全组385例患者行PST后,ERCP诊治成功362例(94.0%),失败23例(6.0%).第一次操作成功率90.1%,其中单纯使用推进刀成功率67.8%,联合应用针状刀后成功率升至86.2%;完全采用针状刀切开成功率91.2%.术后并发症23例(5.9%),包括出血6例,轻型胰腺炎8例,高胰酶血症4例,穿孔1例,急性胆囊炎4例,无内镜相关死亡.结论:乳头预切开术是ERCP诊疗困难时成功进入胆道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是常规ERCP诊疗技术的有益补充,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在提高ERCP诊疗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胆道蛔虫病一例

    作者:潘秀刚;董彩虹

    患者女,59岁,农民。因发作性右上腹痛,高热1周于2013年3月20日入院。查体:T 39.7℃,腹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 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血白细胞16.9×109/L (参考范围:4.0×109/L~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参考范围:40%~74%),嗜酸粒细胞百分比7%(参考范围:0.5%~6%);大便常规及潜血阴性;丙氨酸转氨酶45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344 U/L,总胆红素58.7μmol/L,直接胆红素45.6μmol/L;血淀粉酶75 U/L。腹部CT: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胆囊炎。临床诊断急性胆管炎、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于2013年3月21日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术中见胆总管增宽,内有多发结石负影(图1),行乳头切开、气囊扩张,反复网篮取石及球囊清理取出多发棕黑色结石,留置鼻胆管引流。术后患者腹痛缓解,体温恢复正常,每日鼻胆管引流量约500 ml。术后第3天,患者腹痛再发,引流量突然减少,临床考虑结石碎屑堵塞鼻胆管继发急性胆管炎,抗生素冲洗后仍引流不畅。

  • 内镜在胆胰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ZHU Ke-Xiang;李玉民

    随着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技术不仅用于胆胰肿瘤的诊断,而且在胆胰肿瘤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内镜在胆胰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西藏藏族人群应用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燕;曹柳;旺加

    目的 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对单纯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藏族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ER-CP联合EST组(简称ERCP组),对照组为传统外科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石取出率、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7.0±11.6)天、术中出血量(20.4±5.8)ml、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2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31.4±9.0)天、术中出血量(100.5±18.2)ml、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7%,因此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取出率(95.8%)、住院费用(33221.9±19901.7)元,对照组结石取出率(100%)、住院费用(38343.8±13801.4)元;因此两组结石取出率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联合EST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

    作者:贺照霞;刘玮;余海洋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功后,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及取石。结果61例患者一次取净结石,10例患者经两次取净结石,失败1例。结论熟练的操作技术、默契的配合、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50例临床研究

    作者:程毅东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映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贺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的胆总管结石行ERCP联合EST术患者50例,术后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49例患者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8%,其中42例一次性取石,7例2次取石,1例患者取石未成功,转入外科继续治疗.成功取石后1例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2.04%,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成功取石后经4~5d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B超检查提示结石取净率为100%,结论:内镜逆行性映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作者:龙迎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采用十二指肠镜在X线下切开乳头取石.结果:80例患者75例成功,其中68例一次成功,7例2次成功,5例转外科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胆总管结石取石安全,风险小,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 改良式鼻胆管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蔡华;朱亚兰;李椰子

    鼻胆管在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应用广泛,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适用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或碎石后预防结石嵌顿及胆管感染;原发或转移性良、恶性肿瘤所致的胆管梗阻;肝胆管结石所致的胆管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创伤性或医源性胆管狭窄或胆瘘;临床须重复胆管造影或采集胆汁进行生化和细菌学检查;胆管结石须灌注药物溶石治疗。操作者采用一细长的塑料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胃、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体外引流途经经口鼻进入胆管,主要用于胆汁引流,也可同时用于造影诊断,目前所用的鼻胆管是采用高分子软管材质制造,全长450 cm,鼻胆管末端连接一透明翼样接口,直径0.5 cm,该接口末端需要连接引流袋,在连接时,由于引流袋的接口直径过大不能与鼻胆管末端完全吻合,因此,操作者需将引流袋接口用无菌剪或无菌刀片切除后方可与鼻胆管末端接口吻合相接,然而这种结构的不配套使临床上使用起来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强度,也造成了无菌剪(刀)的浪费,而且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另外,引流管上无任何长度的标识,不利于临床观察引流管是否脱出或异位。改良式鼻胆管,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现报道如下。

  • 是否摘胆囊,有无结石不是标准

    作者:文武

    家住北京通州的赵大爷,今年89岁,一年前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在当地医院确诊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保守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当地医院急诊进行了胆囊造瘘手术.术后两个月经胆道镜及胆道造影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已经掉落至胆总管内,当地医院尝试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治疗,但未能成功.

  •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护理

    作者:杨海清;陈德凤;吴波峰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胆道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长期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和内镜下治疗成为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1].2006年6月-2011年2月,我科对肝移植后胆管狭窄20例病人在内镜下行支架置入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配合及护理

    作者:李艳莉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是ERCP/EST取石术取得成功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ERCP相关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特点及外科治疗

    作者:吴文广;王雪峰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经成为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其操作复杂,相关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达5%~10%[1-2].随着ERCP技术的成熟,在包括上消化道术后、胰腺损伤、胆道狭窄等一些新的领域也逐渐开展应用[3-6],ERCP相关损伤的发生率或许更高.但相对于传统手术的医源性损伤,ERCP相关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有着自身的特点,其诊断和治疗的也有着特殊之处.

  • CT、MRI、M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及选择

    作者:任克

    任克副教授恶性梗阻性疾病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或介入进行根治或减黄姑息治疗,术前明确梗阻部位和梗阻性质,有助于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预后.以往术前多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诊断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无创伤性检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基本取代了检查性PTC,部分取代了ERCP,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恶性梗阻性疾病,如何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及限度如何,文献报告较少,本文对上述问题作如下探讨.

  •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未经治疗表面抗原转阴并发展至肝硬化肝癌行肝移植1例

    作者:赵川;陈虹;范铁艳;王旭

    患者,男性,37岁,无饮酒史,查体发现抗-“小三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 e 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10余年,曾多次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复查 HBV DNA 均阴性、肝功能正常,未进行抗病毒治疗。2009年再次复查:乙肝两对半:HBsAg 155.00(+)、抗-HBs 0.00 m IU/mL(-)、HBeAg 0.19(-)、抗-HBe 0.02(+)、抗-HBc 0.08(+);HBV DNA<100拷贝/m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6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9 IU/L、谷氨酰转肽酶(GGT)36 IU/L、碱性磷酸酶(ALP)60 IU/L、总胆红素(TBil)25.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7.3μmol/L;余指标大致正常。建议患者行肝脏穿刺活检,患者拒绝,故未行抗 HBV 治疗。此后患者未进行规律复查。2014年10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小便颜色深、大便陶土色,未予重视,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遂于2014年10月31日就诊外院,化验 ALT、AST 均在正常范围,TBil 480μmol/L、DBil 293.2μmol/L、CA19965.27 U/mL、甲胎蛋白(AFP)阴性,HBsAg 0.03 IU/mL (-)、HBsAb 18.43 mIU/mL (+)、HBeAg 0.42 S/CO (-)、HBeAb 0.01 S/CO (+)、HBcAb 10.14 S/CO(+)、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CV)0.04 S/CO (-)。腹部 MRI 提示:1、肝右后叶胆管占位,肝内胆管癌可能大,肝内转移瘤可能大;2、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多发侧枝循环;3、胆囊及肝外胆管壁胆固醇沉积,胆汁淤积可能。患者于2014年11月5日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放置胆道支架后肝功能逐渐好转。后为行进一步治疗于2014年11月26日在我院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回报:肝细胞肝癌,中分化,癌周肝组织结节性肝硬化改变。术后恢复良好。

  • 肝门胆管癌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李炜;曹亦军

    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近端的肝外胆管癌,其范围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并常涉及尾状叶胆管开口.HC因其早期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被诊断时往往处于中晚期,这使得患者的根治手术切除率低,生存期较短,预后差.近年来,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现就内镜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内镜下与传统开腹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雷波

    目的 评价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联合EST、EPBD术(内镜组)临床资料,以同期8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为对照,比较2组取石成功率、住院费用等.结果 内镜组93例(96.9%)患者常规ERCP取石成功,2组患者成功率、住院费用、结石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ERCP联合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监护性麻醉在ERCP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陈静;王品;王青;赵建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ERCP诊疗中心行ERCP治疗ASAⅠ~Ⅲ级患者85例,分为麻醉组( n=45)和对照组(n=40)。麻醉组术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时间10 min;体重>80 kg,静脉泵注80μg),瑞芬太尼2μg/kg (时间5 min);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 kg-1· h-1和瑞芬太尼6~8μg· kg-1· h-1。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 T0)、麻醉后10 min( T1)、术中( T2)、麻醉清醒后( T3)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应用Ramsaymin分级法评估麻醉状态,记录患者术中呛咳、躁动、患者对手术过程有无不良记忆、术后腹痛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醉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对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麻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监护性麻醉在治疗性ERCP中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麻醉效果。

  •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非;王翠;姜书山;朱晓明;李才林;李晓谨

    目的 评价超声、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选取同时行B超、MSCT及MRCP的94例患者,以ERCP相关治疗或手术为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进行统计分析.选取术前行MRCP检查,并经ERCP检查及治疗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65例,按结石大小分组统计比较MRCP、ERCP的诊断率.结果 B超、MSCT、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63.3%、74.7%、87.3%,特异度分别为53.3%、80.0%、86.7%,准确度分别为61.7%、75.5%、87.2%;χ2检验显示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为MRCP、MSCT、B超.分析不同大小的结石:MRCP独立诊断时三组结石准确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直径0.5cm及以下的微小结石显示不佳(P<0.05);ERCP独立诊断时三组准确度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结石分别同时用MRCP与ERCP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准确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和MSCT诊断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作为胆总管结石首选的筛查方法,尤其是急诊患者;MRCP安全、无创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诊断性ERCP;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疗方面具有较大临床优势.

  • 吲哚美辛及鼻胆管引流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效果观察

    作者:汤娜娜;唐春丽;朱锦舟

    目的:探讨预防性吲哚美辛直肠给药及术后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 PEP)及高淀粉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行ERCP诊治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 n=49)、ENBD组(n=50)和安慰剂组(n=53)。观察各组术后2、6、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对比PEP、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吲哚美辛组与ENBD组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 P均<0.05)。血清淀粉酶变化,吲哚美辛组和ENBD组术后2、6 h较安慰剂组低(P均<0.05);但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吲哚美辛组和ENBD组胰腺炎患者腹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吲哚美辛、ENBD均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同时吲哚美辛干预方法更为经济。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