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相关性探讨

    作者:刘妍

    目的:观察56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量、体积及分布宽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9月~2007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56例,并监测血小板数量、体积及分布宽度的变化,与门诊健康体检者68例做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小板(PLT)明显降低而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与血小体积、分布宽度密切相关,血小板体积和分布宽度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 化湿解毒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莉;李铁;杜红旭

    目的 探究化湿解毒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病历40例.将所有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化湿解毒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出血症状改变,周围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80%,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出血症状均有改善,2组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出血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比较,治疗1周时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采用化湿解毒法治疗可有效改善出血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作者:章志学;肖牛明;罗立新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rhIL-Ⅱ)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结束后rhIL-Ⅱ1.5mg/d皮下注射,连用7-14天,对照组23例同期住院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不用rhIL-Ⅱ,对比观察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注射rhIL-Ⅱ后血小板恢复至≥30×109/L、≥50×10<'9>L、≥100×10<'9>L的平均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输注机采血小板数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肌肉关节酸痛,水肿、发热,乏力、恶心.程度较轻.停药后消失.结论:rhIL-Ⅱ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疗效好,安全,可缩短血小板恢复的时间,减少血小板量的输注.

  • 血小板数量与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关系的探讨

    作者:查青林;何羿婷;卢毓雄;喻建平;闫小萍;苏励;宋跃进;曾升平;刘维;冯兴华;钱先;朱婉华;吕爱平

    目的 探讨血小板数量变化与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相关关系.方法 来自9个临床中心的356例确诊活动期RA病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184例)和西药治疗组(172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服雷公藤多甙片、益肾蠲痹丸)和辨证用药.以双手X线分级作为RA关节损伤程度的判断指标,以ACR20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对不同X线分级RA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血小板数量与X线分级相关,血小板数量高的患者关节损伤程度也高;经过中西医治疗方案治疗后,X线分级为Ⅱ、Ⅲ级、中药治疗有效的患者血小板数量普遍低于无效患者;X线分级为Ⅲ级、西药治疗有效的患者血小板数量普遍低于无效患者.结论 血小板数量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RA治疗方案适应证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机理与探讨

    作者:于婧;毛齐学;王艳;谢娟;何宁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少见,其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周期性下降,常伴血小板生成障碍,发作及间隔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周期一般为28~39天,同一患者周期、时间十分规律.发作时期血小板明显减少,且出血症状明显,皮肤有瘀斑、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或血尿,亦可有消化道出血,还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

  • 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

    作者:吕致斌

    目的 临床探讨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记录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效果,并进行对比,判断输注的作用.结果 单采血小板榆注1d后,血液病患者额定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算均有显著提高;不同血液病患者,采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率有所不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占61.3%,其他不同种白血病的输注效率存在差异.结论 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各种血液病的治疗中,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出血,具有显著的作用.输注血小板,因个体情况存在差异,降低榆注的重负,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四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隋涛;井丽萍;张磊;徐泽锋;白玉盛;杨仁池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CTP)是少见病,特点是血小板数量呈周期性波动.在女性,血小板周期性波动可与月经周期相关.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和实验窜检杳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极其相似,极易误诊为ITP.国内有关报道很少,本研究报道4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妊娠合并血小板增多症四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梦捷;梁梅英

    血小板增多症属于克隆性多能干细胞疾病,以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生,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超过600×109/L,并伴或不伴有质量异常为主要特征.妊娠合并血小板增多症的文献报道较少,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及处理水平,对我院收治的4例妊娠期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孕期诊治经过、妊娠结局及产后随访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妊娠期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治疗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氯吡格雷相关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裴振峨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1]为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这是一组由于微循环中形成了血小板血栓,血小板数量大量消耗减少而形成紫癜,同时由于小动脉与微血管的堵塞,导致器官缺血性功能障碍乃至梗死,对微循环依赖性强的器官(脑、肾等)易出现症状.TTP的发生率大约在百万分之二到八,死亡率10%~20%[2-4],大约1/5的TTP病例与药物相关[5],我国目前尚未见大系列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 血液滤过时不同滤器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

    作者:苏勇;姚越峰;刘绛;谭全达

    目的:评估血液滤过时分别应用三醋酸纤维素膜(FB190U)、聚砜膜(AV600S)两种不同的滤器对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行血液滤过治疗患者21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应用FB190U及AV600S治疗12 h,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数量.结果:应用FB190U治疗前、后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AV600S治疗12 h后血小板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滤过时应用三醋酸纤维素膜(FB190U)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比应用聚砜膜(AV600S)小.

  •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丁瑛;袁志军

    目的 分析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维生素C等常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患者口服泼尼松片,1.6 mg·kg-1·d-1,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首先采用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1 ·d-1,连续注射5d,然后再给予患者泼尼松口服片,1.6 mg·kg-1·d-1,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2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PLT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LT数量明显增高,观察组增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PLT数量达到常规值与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观察组PLT峰值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CD3、CD3+CD4+两项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CD3+CD8+、CD9+两项免疫指标明显比治疗前低,且组间差异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泼尼松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口服泼尼松片,对患者PLT数量、免疫能力均显著提高,且不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数量 、比积和分布宽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华;贾咏梅

    目的 探讨肺癌根治术前、后病患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比积(PCT)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肺癌根治术患者73例,根据肺癌TMN分为ⅠA患者为IA组(n=41),ⅠB患者设为IB组(n=32);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设为对照组(n=50).术后7 d后,研究者测定受试者外周血中的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比积(PCT)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随访5年,频率为0.5年1次,统计患者的生存期限并测量其KPS评分,取其生存期限内的KPS评分的平均值.结果 肺癌患者的PLT、PCT以及PDW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ⅠA组和ⅠB组的PLT、PCT以及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细胞癌患者的PLT、PCT水平相对较高,大细胞癌患者的PDW水平相对较高(P<0.05).Ⅰ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例数少于ⅠB的患者,而手术中清除得到的淋巴结数目多于ⅠB病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常规根治术治疗肺癌能有效改变病患血小板指标,其中PLT、PCT以及PDW都有明显的降低.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作者:朱美仙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purpura epilepsy,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其以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数量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血液内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38例ITP患者,通过有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指导,把重点放在药物治疗和预防两个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血液透析患者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抗凝血小板参数变化

    作者:于春艳;李琳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分子量肝素抗凝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测定26例应用普通肝素(UFH)及38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的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数量(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进行对比,分别与30例健康体检者PLT及MPV进行比较.测定并比较18例患者自UFH改为LMWH抗凝3个月PLT及MPV的变化.结果UF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P<0.01);LMW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UFH组及LMWH组间,后者PLT及MPV高于前者,(P<0.05);自UFH改为LMWH抗凝后,PLT及MPV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可致PLT及MPV下降,UFH尤其显著;UFH抗凝致PLT及MPV下降后改用LMWH抗凝并不能使PLT及MPV有明显上升.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观察

    作者:席洪刚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57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抗凝治疗前后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进行对照研究.结果:NS组治疗前与治疗后PLT(P<0.05)有显著差异,MPV和PDW(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NS组治疗前与对照组PLT(P>0.05)无显著差异,MPV和PDW(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NS组治疗后与对照组PLT、MPV和PDW(P>0.05)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与血小板功能增强关系密切.结论:MPV和PDW的检测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和适时掌握血小板抗凝治疗的一项参考指标.

  • 老年危重患者血小板及其体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春梅;李建新;张建;武欣;沈煜;卢光;支修益

    近年来血小板平均容积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种疾病诊疗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1].并且多项研究[2,3]发现,危重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预后有关,但老年危重患者与血小板数量及其平均体积的变化未见报道.为进一步研究血小板与老年患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本文对血小板数量及其平均体积与老年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研究,探讨血小板数量及其平均体积在SIRS和MODS的预警意义.

  • 血小板参数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黎罗明;邹达良;冯欣;周映彤;李华文;陈小武

    目的 探讨病程中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转归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随机设立基本治愈组、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组及健康对照组,n=43,其中前3组于入院后治疗前及入院后治疗第7天分别抽取肘静脉血检查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后第7天TIA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明显降低(P<0.05),从低至高依次是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基本治愈组;MPV明显增高(P<0.05),从低至高依次是基本治愈组、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组.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判断TIA的治疗效果,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好的预警作用.

  • 脑血管疾病血栓弹力图和纤维蛋白原相关性探讨

    作者:邱丽君;顾青;孟俊;沈立松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 选取4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腔隙梗死组70例、脑梗死组400例(单纯脑梗死组73例、合并高血压组200例、合并糖尿病组27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100例)]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TEG-5000血栓弹力仪测定所有对象的TEG各项参数[K值、angle(A)角、MA值];同时应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Fg水平,应用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 Fg与K值呈负相关(r=-0.134、P=0.000);与A角、MA值、PLT呈正相关(r=0.210、P =0.000;r =0.251、P=0.000; r=0.122、P =0.000);与MPV无相关性(r =-0.007、P=0.957).腔隙梗死组、脑梗死组A角、MA值及PLT、F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脑梗死组MPV高于对照组(P<0.05),而腔隙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在腔隙梗死组、脑梗死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MA值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组Fg水平高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P<0.05);其余参数各组间均无差异.结论 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着PLT数量、质量、形态和Fg水平的改变.Fg与TEG参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TEG检测可以作为对脑血管疾病具有实用价值的筛选试验之一.

  • 常用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陈勤奋;李佩;陈字

    出血性疾病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止血机制(包括血管、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自发性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类疾病.出血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数出血应先采用压迫、缝合、结扎或电凝等措施进行止血,无效时可考虑给予止血药.

  •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芦慧霞;杨天琴;王玉华;陈菊;李旭东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术期间凝血功能、抗凝血功能、纤溶系统活性和血小板数量的改变.方法:测定35例进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术前、中、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imer)指标.结果:体外循环术中和术后凝血指标PT、APTT、TT与体外循环术前相比均明显延长,P<0.01.FIB、PLT、D-Dimer体外循环术中和术后与体外循环术前相比均降低,P<0.01或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可以导致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活性和血小板数量的改变,引起术后非外科性出血.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