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8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型药物性肝炎预后分析

    作者:邓国防;雷建平;邓群;吴于青

    药物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肝病类型之一,病死率相对较低,且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以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是现阶段治疗结核病的基本方法,这些药物均具有潜在的肝脏毒性,联合应用会导致发生肝损害的概率增加,部分患者合并有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甚至可导致药物性肝衰竭,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对本院肺结核合并HBV感染且因抗结核治疗出现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

  • 同种肝细胞脾内移植治疗大鼠肝衰竭的实验研究

    作者:滕光菊;白雪帆;黄长形;孙永涛;徐哲;聂青和;刘节;顾炳权

    目的:探讨经脾内同种异体移植培养的原代肝细胞与肝细胞悬液治疗大鼠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并观察脾内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24h后随机分为3组进行治疗,Ⅰ组:经脾内移植体外培养3d的肝细胞2×107;Ⅱ组:经脾内移植预孵育8h的肝细胞悬液2×107;Ⅲ组:经脾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观察受体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和病理变化及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Ⅰ组、Ⅱ组大鼠存活率(78%,71%)与Ⅲ组大鼠存活率(23%)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改变较轻.而Ⅰ,Ⅱ组大鼠的存活率、肝功能改变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经HE和PAS染色证实,移植的肝细胞在受体脾内结构和功能保持较好.结论:经脾内移植的培养肝细胞和肝细胞悬液均能提高大鼠药物性肝衰竭的存活率、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而培养肝细胞与细胞悬液相比,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但结果显示培养肝细胞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燕平;杨玉前;张延源;李明虎

    我国是结核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临床上肺结核患者合并HBV感染较为常见.肺结核化疗的主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等,其中H、R、Z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文献报道,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总的发生率为2.5%~34.9%[1-4].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常导致治疗中断,甚至出现急性药物性肝衰竭,危及生命.因此,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总结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国英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组成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较理想的治疗模式.此方法操作简单,治疗安全有效.结论: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和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并发症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

  • 61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王丽君

    目的:分析61例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以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61例药物性肝衰竭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的前3名的药物主要是中药(16例,26.2%)和抗结核药(13例,21.3%),抗肿瘤药(6例,9.8%);肝衰竭类型以急性(28例,45.9%)、亚急性(25例,41%)为主;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是腹水、肝性脑病和腹腔感染,而病死率高的前2位并发症分别为腹水、肝肾综合征,腹腔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并列第3位;总治愈好转率为26.2%;实验室指标分析表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在好转组与无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致病药物主要是中药和抗结核药,其治愈好转率低下,预后不良,用药过程中应予以严密监测.

  • 51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作者:何卫平;刘晓燕;胡瑾华;王慧芬

    目的 分析51例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加深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51例药物性肝衰竭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窜检查、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1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的药物主要是中药(28例次,54.9%)和抗结核药(13例,25.5%),肝衰竭类型以急性(13.7%)、亚急性(78.4%)为主;并发症以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和腹水为主;总治愈好转率为29.4%,无效组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的发病率均高于好转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实验室指标分析表明,凝血酶原活动度在好转组与无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和总胆固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性肝衰竭的致病药物主要是中药(包括成药及汤剂)和抗结核药,其治愈好转率低下,预后不良,用药过程中应予以严密监测.

  • 1例肝移植术后坐骨神经损伤病人的护理

    作者:李彩红;沈杰;贺玉英;王瑶;刘莹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肝移植技术逐步得到完善,我科于2010年7月收治1例肝移植术后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病人,病人因患肢疼痛明显、功能障碍强烈要求手术,经精心护理,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病人,男性,50岁,于2010年7月9日感冒后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致药物性肝衰竭,即行右股动脉穿刺术,因术后出血约6h,4d后在北京某医院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治疗,3d清醒后发现右下肢活动、感觉功能障碍,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具体不详).

  • 药物性肝衰竭34例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冀文丽;王勤英

    药物性肝病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近几年来,临床用药的种类日渐增多,由于过度医疗,滥用保健品及药物等所导致的药物性肝病发生情况越来越多,甚至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危及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衰竭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大量坏死或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障碍或失代偿的严重疾病[1]。

  • 兰索拉唑胶囊致严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彭馨仪;罗新华;罗天永;李宏

    中年男性患者,因服用"兰索拉唑胶囊"后出现高热、皮疹及肝脏、胰腺、心肌损害,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后,患者转氨酶指标改善,但黄疸、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进行性升高,并出现肝衰竭,终予以人工肝血浆置换、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兰索拉唑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之一,其导致严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的病例罕见,使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掌握用药指针,用药期间注意监测患者反应.DIHS常累及多脏器,如不及时干预后果严重,其首选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激素用量不足、减量过快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 近10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作者:滕光菊;李保森;赵军;张伟;常彬霞;孙颖;黄昂;邹正升

    目的:了解近10年来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疾病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302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明确诊断为 DILI 的3135例患者资料,观察患者的疾病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急性 DILI 2278例,占72.7%;慢性 DILI 473例,占15.1%;药物性肝硬化236例,占7.5%;药物性肝功能衰竭148例,占4.7%。住院 DILI 患者占总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从2002年的1.39%上升至2006年的2.31%,2011年上升至3.17%,10年间上升约2.3倍。3135例 DILI 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药物性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55岁;药物性肝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41.0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的分布以华北地区多,占35.1%,其次为华中地区,占22.6%,北京和东北地区均为13.1%。急性和慢性 DILI 预后好,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1.3%及88.8%,药物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较差,治愈好转率为56.1%,病死率为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DILI 患者占总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10年间上升2.3倍。临床 DILI 患者中急性 DILI 占多数,要重视 DILI 的早期诊断。药物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差,需重视 DILI 的规范治疗。

  • 微囊化猪肝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菲;刘雁冰;熊伍军;钟岚;赵中辛

    国内外文献报道异种和同种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有相似的疗效.随着免疫隔离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学者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同种肝细胞中,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1,2],本研究将免疫隔离技术之一的微囊包裹技术应用于猪肝细胞,制备微囊包裹肝细胞,移植于肝衰竭大鼠体内,观察其逆转药物性肝衰竭的效果,以期为今后过渡到临床应用打下一定基础.

  • 141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护理策略

    作者:谢欢;尚丽丹;林惠明;李宁

    目的 了解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预后,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141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并发症、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 女性发生药物性肝衰竭比例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主.服药基础疾病前三位的是皮肤病、结核病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肝衰竭的前4类药物分别是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141例肝衰竭患者治愈21例(14.9%),好转33例(23.4%)、无效72例(51.1%)、死亡15例(10.6%).常见的并发症前三位是胸、腹水,电解质紊乱和肝性脑病.影响预后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低钠血症,脑水肿,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结论 药物性肝衰竭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中药致肝衰竭45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海超;赵卫峰;江敏华;秦爱兰;罗二平;黄小平;甘建和

    目的 分析中药致肝衰竭的特点,探讨人工肝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45例中药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调查,观察其I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根据是否接受人工肝治疗分为治疗组(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与对照组(内科综合治疗),比较其治愈好转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相似;总治愈有效率68.9%(31/45),治疗组80.6%(25/31),对照组42.9%(6/14),P=0.02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引起的肝衰竭,涉及中药种类繁多,预后不良,内科基础治疗联合人工肝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同时应当加强中药的毒理研究及管理.

  • 激素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药物性肝衰竭60例

    作者:余卫业;袁静;戴炜;王东;邬明;禹弘;钟菊珍

    [目的]探讨用激素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药物诱因、是否合并HBV感染、病死率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并将其分为基础治疗组和人工肝支持组两组分别治疗,观察其不同的临床疗效.[结果]抗结核药尤其是抗结核药联合应用时较易发生药物性肝衰竭.HBsAg阳性者及HBV DNA含量高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衰竭(P<0.05).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MARS或/和PE人工肝支持治疗,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延长了病死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人工肝支持治疗药物性肝衰竭值得临床推广.对于有HBV感染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可致肝损的药物.

  • 超量服感冒药当心惹来“药物肝”

    作者:齐鲁

    谭先生平日应酬多,酒量不少.近日感冒服用百服宁,为了快点好起来,他每天自行加服一次药量.服药三天后,感觉头越来越重、疲乏、无力、还出现小便黄,眼睛、皮肤黄疸,后来送院查肝功能结果严重异常,胆红素升至1000多单位,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经过人工肝、血液超滤以及肾透析等抢救治疗2个多月,谭先生才保住性命."这是一个典型例子,服百服宁期间没有停酒,对肝损害雪上加霜."专家指出,对多数人而言,短期、按正常剂量服用感冒药,对肝脏没有明显影响;但如果超剂量服用某些感冒药,尤其容易对肝脏造成损害,诱发"药物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谭先生发生急性药物性肝衰竭和他过敏性体质有关.因此是否患"药物肝"和特异性体质有关,"别人没有不等于你没有".

  • 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衰竭56例疗效分析

    作者:朱其荣;梅小平

    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易出现药物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能提高药物性肝衰竭的治愈率,缩短治愈患者的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率低.结论 血浆置换能提高药物性肝囊蝎患者的治愈率,是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 人工肝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张勇;曾维政;蒋明德;徐辉;杨红霞;程双平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24例药物性肝功能衰蝎患者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给予ALSS(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结果 ALSS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上升(P<0.05);有效率(治愈或好转)为79.2%.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AISS治疗药物性肝衰竭安全、有效.

  • 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有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天江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3位的药物是中成药(30.3%)、抗结核药(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23.2%)。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常见(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 d。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预后好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 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方法探讨

    作者:高丽娟;高乐

    目的:探究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方法,进一步寻找对于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本院100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其药物的使用以及产生的并发症进行记录.结果:药物性肝衰竭这一疾病女性的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引发该疾病的基础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即结核病、皮肤病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在以上100例患者的治愈过程中严格对其情况以及数据进行严格的记录,并且记录病患的好转情况,以及相关的并发症情况.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病发率高、死亡率也很高.在药物性肝衰竭的过程中应该对于相关的护理方法进行应用,从而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