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在诊断穿破后纵韧带的颈椎间盘突出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屠冠军;常楚;吕刚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穿破后纵韧带的MRI特点.方法对5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穿破后纵韧带的病人,椎体及间盘后方的低信号条状影(Black line)中断者占87.5%(21/24);而未穿破后纵韧带组,仅3.3%(1/30)的病人出现低信号条状影中断.结论根据影像学(MRI)特点,术前可对破裂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作出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PCNA\S-100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张之栋;张建湘;任启光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块病灶生长特点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100蛋白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颈椎前路减压术从2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切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标本,其中3例是椎板成形术后再次出现颈髓压迫症而手术.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48.2岁,其中男14例,女8例.对照组:取自25岁以下的5例不同新鲜尸体的颈椎后纵韧带标本5块,2组标本进行HE和PCNA,S-1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有OPLL病例标本都有S-100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高表达,对照组尸体标本无S-100及PCNA阳性细胞出现.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具有增殖活跃并向软骨化生、骨化的特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灶前方的增生的纤维软骨细胞区是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压迫症再发主要原因.

  • 脊柱颈段椎间盘平面椎管内前部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周速;史本超;李宏亮;方国芳;丁自海

    目的 探讨经脊柱颈段椎间盘入路椎管内减压的相关解剖.方法 取18具正常成人颈段脊柱防腐标本,通过不同断层,观察硬脊膜、后纵韧带与硬膜外前隙的毗邻关系和结构特点;测量椎间盘平面的硬脊膜厚度、后纵韧带宽度、椎体矢状径长度.结果 颈段后纵韧带分为深、浅层,两层在中线两侧4~5mm处分开,浅层与硬脊膜形成潜在的硬膜外前隙,该隙内有Hofmann's韧带连于硬脊膜与后纵韧带之间.深、浅层在硬脊膜前外侧形成一梭形腔隙-后纵韧带间隙;椎体后面矢状正中线到两侧后纵韧带间隙外侧角的距离约为10mm. 结论 根据后纵韧带的宽度和毗邻关系,颈椎前路手术经椎间盘达后纵韧带,逐渐由外进入后纵韧带间隙减压,可减少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

  • 腰椎狭窄软性椎管的应力改变分析

    作者:胡文彪;黄伟东;苏培强;黄东生;张文通

    目的 探讨腰椎软性椎管改变与椎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在本研究52例中分为椎管狭窄组和对照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推管狭窄组从因腰椎管狭窄病行后路椎板减压术的患者中取黄韧带标本揪对照组黄韧带标本共为10例,取自青年腰椎骨折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后纵韧带标本共4例取自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椎体减压术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标本切片镜下的表现并加以分析.结果 在腰椎管狭窄病组,黄韧带及后纵韧带镜下表现为纤维肥大,基质内可见脂肪及小囊肿;对照组则表现为纤维细胞排列规则、无纤维化表现.结论 腰椎管软性椎管的应力改变及退行性变,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的一个因素.

  • 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2例技术报告

    作者:马向阳;邹小宝;陈育岳;葛苏;夏虹;吴增晖;王建华;艾福志;章凯;李恒锐

    目的 介绍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手术技术,探讨其治疗2例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体会.方法 术前行CT、MRI检查,评估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及胸椎管狭窄程度,采用新术式"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即通过后入路切除相应骨化节段的胸椎椎板、摘除头侧和尾侧正常/骨化节段之间的椎间盘、切断骨化节段双侧所有肋骨、利用钉棒系统将连续多个胸椎椎体连同骨化的后纵韧带向前推移的方法进行脊髓减压.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动静脉、脊髓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改善,CT和MRI扫描显示胸椎椎体前移位置及距离满意,椎管明显增宽.结论 利用"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安全有效,但目前临床开展例数极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谭建基;唐灿锐;欧锐金;温锐灿;李世渊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颈髓前方受压,单节段或双节段致压的19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组),对颈髓后方受压,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的16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路组).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8~36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可见前路组均获骨性融合,后路组无再关门、断轴现象.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前路组及后路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8.9%和54.5%;ASIA分级由术前B级3例、C级17例、D级15例恢复至术后C级2例、D级18例、E级15例,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根据颈髓受压来源、受累节段及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两种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永和;唐劲忠;黄胜;刘少喻;彭新生;邹学农;万勇

    目的:探讨单开门、双开门两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3例行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开门组32例、双开门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3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8个月(24~52个月),随访2年后失访3例。单开门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双开门组(P<0.05)。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6%±18%和58%±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发生率(6%、3%、3%)低于双开门组(7%、1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开门组肩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31%)高于双开门组(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相似;单开门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而双开门术式肩颈轴性症状发生率则相对较低。

  • 后路手术治疗过伸位K线阳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

    作者:陈德纯;陈宇;陈德玉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过伸位K线阳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72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椎板成型术、45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根据OPLL骨化高点相对于K线的位置,分为K线阳性组(标准侧位片K线阳性,39例)和过伸位K线阳性组(标准侧位片K线阴性但过伸位侧位片K线阳性,33例)。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计算恢复率。结果术后1年,K线阳性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1.3±2.9)分提高到(14.2±3.0)分(P<0.05),过伸位K线阳性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0.5±1.8)分提高到(13.3±2.7)分(P<0.05),但术前、术后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线阳性组和过伸位K线阳性组恢复率分别为(51±22)%和(44±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伸位K线阳性颈椎OPLL患者施行后路手术可以获得与K线阳性患者相当的临床疗效。

  • 甲钴胺对C5神经根麻痹治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作者:吕南千;费青;张麒云;娄国祥;赵庆华

    目的 观察甲钴胺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9月上海市利群医院收治的144例颈椎OPLL后路椎板切除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减压治疗后随机分为研究组(甲钴胺注射液,78例)和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66例).应用Macnab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C5神经根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43例患者获得随访,对照组失访1例,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研究组Macnab评分:优42例、良15例、可12例、差9例,优良率73%;对照组Macnab评分:优15例、良16例、可24例、差10例,优良率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JOA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对照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4d,3个月研究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椎OPLL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应用甲钴胺有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 颈前路减压并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林;赵新建;曾志超;廖绪强;谭健韶;李世渊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并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84例,其中后纵韧带切除组(A组)35例,后纵韧带保留组(B组)49例,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并采用JOA评分系统比较2组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87.5%,高于B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结论颈前路减压术中切除后纵韧带能提高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但手术有一定并发症,应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切除后纵韧带。

  • 自动温热牵引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马粉华;赵仲和;张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产生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科于2006年5月以来采用自动温热牵引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后纵韧带切除与保留的研究进展

    作者:洪旭伟;曹国良;蔡耿喜;刘情;丁自海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 Robinson 和 Cloward 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伤病的手术方法,它能有效消除突向椎管前方的椎间盘、增生骨赘及骨折碎片等。经前入路操作简单,体位改变少,并可同时植骨融合,以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压迫,重建椎体间高度,间接扩大椎管及神经根管容积,从而达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维持病变节段稳定的目的[1-2]。在外科治疗各类颈椎病的术式中,ACDF 较前入路椎体切除及融合术、椎板扩大成形术、椎板切除术等有明显的优势[3-4],并且 ACDF 的手术方式一直在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减压效果和更少的并发症。在手术中,彻底去除脊髓受压因素,如切除骨性致压物、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等硬性致压物已成为共识,但对非骨性因素,尤其是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是否切除及切除后的疗效仍存在争议。本文综述 ACDF 中关于 PLL 切除与保留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治

    作者:冯达周;陈理端;刘东光

    目的 总结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对2002年5月-2009年5月间确诊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外伤等明显诱因下起病或原有症状出现明显加重,病程较短,发病急.入院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片示有1~3个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同时伴有多个(≥2个)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和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2例患者单纯经椎间隙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减压;10例进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2例一期经椎间隙摘除突出的椎间盘,二期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术后患者根性疼痛及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0~40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为2.3(1~4)分,JOA评分为13.2(11~16)分.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既往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较轻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术前明确责任病灶,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常可获得良好疗效.

  • 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与否的临床探讨

    作者:马航展;蔡东岭;李伟宽;何永浩;梁立明

    目的:介绍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的切除与保留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共118例颈椎病退变患者,其中包括脊髓型颈椎病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混合型颈椎病25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所有病例均行颈椎前路手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后纵韧带切除术,并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颈椎前路减压术,其中后纵韧带切除72例,后纵韧带保留46例。1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X线复查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MRI均提示脊髓、神经根压迫解除。两组JOA评分术前6~14分,平均(9±3.24)分,术后半年随访时8~16分,平均(11±2.25)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改善率22%~93.3%,平均62.5%。结论:并非所有颈椎前路手术均需切除颈椎后纵韧带。应认真评估术前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切除后纵韧带。

  •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作者:艾琪勇;罗越;刘辉;洪国峰;蔡林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常发生于脊髓长期缓慢受压迫如黄韧带、后纵韧带增厚骨化、椎间盘突出引起椎管狭窄或椎管内肿瘤逐渐增大压迫脊髓引起脊髓缺血性损伤的患者在通过手术减压后随即出现更严重的部分或原受压平面以下全脊髓损伤症状[1]。如不及时处理,脊髓功能可能长期或永久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负担。

  • 交感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钟伟洋;权正学

    颈椎病是我国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交感型颈椎病为其中一种.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一般认为,交感型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改变导致颈椎椎节不稳直接刺激和牵拉压迫颈交感神经纤维,或当颈椎间盘突出或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源性疾病影响颈段硬脊膜,或后纵韧带或小关节或颈神经根或椎动脉组织.

  • 腰椎不稳的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唐运鹏;林健

    腰椎不稳,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导致腰椎不稳的原因有:外伤致腰椎骨折和脱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椎间隙变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松弛等.手术是治疗腰椎不稳有效的方法.1991年6月至2000年8月我院共收治18例,分别选择了3种手术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后纵韧带切除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彭小忠;石展英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致压的因素包括"软性"组织如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或后纵韧带和"硬性"组织如增生的骨赘、骨化的黄韧带及后纵韧带等.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去除致压物,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压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减压的原则为彻底去除致压物,但又应尽可能地保留椎节本身结构.切除硬性致压物在颈椎前路减压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但对软性致压因素如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的切除仍有争议.我科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在颈椎前路切骨减压的基础上对术前、术中发现有后纵韧带增生者进行切除来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探讨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思刚;代宏

    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盏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刺激和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一组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等[1],肌电图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以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利用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区别病变系肌原性或是神经原性.

  • 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前后护理

    作者:王国芳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常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好发于青壮年,轻症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可缓解,症状严重者,必要的手术治疗甚为重要.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行腰椎间盘手术48例,由于细心地观察病情,正确的护理措施,防止了各种并发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62 条记录 12/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