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ECMO联合IABP救治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护理

    作者:何艳丽;王昭昭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心梗的早期1~2周,急性心梗患者的发生率为1%~3%[1],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患者常因迅速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对AMI合并VSR患者尽早作出诊断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是将一特制的球囊导管经股动脉或髂外动脉置于距左锁骨下动脉远端1~2cm和肾动脉开口近端的降主动脉内,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反搏器,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球囊在心脏收缩期快速放气,既减少了左心室射血阻力,又减少了心室做功和氧耗,并能增加心输出量,早期置入导管并及早地开始使用IABP辅助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称为体外生命支持(ECLS),是指心脏功能或肺脏功能衰竭的患者通过机械装置进行长时间体外循环支持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原理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至体外,通过氧合器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氧合为动脉血,再用离心泵将血液灌回体内.由此在一段时间内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IABP联合ECMO辅助治疗,既可以增加冠脉血流,又可以减轻左心室后负荷,积极推荐联合使用.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39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经验

    作者:龙村;胡盛寿;刘晋萍;孙寒松;黑飞龙;高国栋;宋云虎;刘迎龙;于坤;孙立忠;李景文

    目的:回顾性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39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本院39例终末期心脏病和心脏术后需心肺支持的患者进行ECMO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到动脉的ECMO辅助方式.婴幼儿采用右心房-升主动脉插管,成人应用右心房-股动脉插管或股动-静脉插管,肝素用量5~20 U/(kg·h),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维持120~160 s.辅助期间流量在40~220 ml/(kg·min).结果:25例患者顺利撤离ECMO装置,其中21例患者康复出院(总出院率为53.8%,21/39),4例患者术后死亡.25例患者ECMO平均辅助时间(91±57)h.其余14例患者因适应证的选择、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与ECMO技术有明确关系)等原因而放弃治疗终死亡,ECMO平均辅助时间(112±101)h.共18例死亡,ECMO平均辅助时间(116±103)h.39例患者ECMO平均辅助时间(99±62)h,共用膜肺44个,平均膜肺使用时间(91±47)h.ECMO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渗血、肾功能衰竭、感染、血栓形成、神经系统并发症、肢体缺血坏死等.结论:ECMO支持是一种有效的循环呼吸衰竭机械辅助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心脏移植患者等待供体期间的桥梁过渡.应用ECMO的时机和适应证是ECMO成功的关键.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治疗暴发型心肌炎

    作者:袁勇;冯力;董剑廷;张励庭;黄炫生;韩莹;邓志华;刘卫其;李斌飞;张志刚;谢钢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7例暴发性心肌炎(FM)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治疗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4月~2006年7月共实施ECMO支持下治疗FM病例7例.均在充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静脉-动脉ECMO辅助支持,ECMO支持时间14~82小时,平均28小时,辅助期间平均血流量在20~70 ml/(kg·min).结果:6例使用ECMO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上ECOM前均明显提高,心肌型肌酸激酶MB同工酶显著降低,顺利撤离ECMO且康复出院,1例患者应用ECMO支持后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律均有好转,但很快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14小时后死亡.结论:FM常规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时,尽早使用ECMO辅助支持,对于可逆性心脏泵功能衰竭病人的恢复有良好效果,可以推荐为FM的一线支持治疗方法.

  • 超声心动图在体外膜肺氧合对心脏支持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勇;王浩;龙村;胡盛寿;宋云虎;孙寒松;逄坤静;孙欣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辅助中对心脏的监测作用.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8月间连续10例因低心排接受Veno-Aterial ECMO支持,其中心脏外科术后8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拟心脏移植的2例患者,年龄13~60岁,平均(44±12)岁.仪器为Philips iE33和sonos 5500彩超仪,均在床旁进行检查,分别在ECMO安置前、ECMO辅助后(撤机前30min内流量减至低)前后观察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心率、血压、左心房压及血氧饱和度)对比.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10例患者ECMO辅助后的LVEF、LVEDD、心率、血压、左心房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有改善.并发症的检出:机械瓣异常、左心房血栓、心包血凝块、二尖瓣狭窄未纠正各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无创实时评价ECMO辅助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其并发症.

  • 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辅助救治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阜外医院单中心十一年经验总结

    作者:侯剑峰;陈凯;唐汉韡;黑飞龙;吉冰洋;宋云虎;孙寒松;郑哲;胡盛寿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在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PCS)患者中的救治经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60例因PCS而接受ECMO与IABP联合辅助循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生存出院(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患者与非生存出院(撤机后院内死亡或未成功脱机)患者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38例(63.3%)患者于术中安装ECMO,22例(36.7%)患者于术后安装ECMO.38例(63.3%)患者ECMO与IABP同时安装.接受联合辅助患者的主要手术类型为心脏移植术23例(38.3%)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43.3%).ECMO成功脱机29例(48.3%),生存出院26例(43.3%).生存出院患者的床边安装ECMO比例较非生存出院患者低(11.5%vs 41.2%,P=0.012),同期安装ECMO比例较非生存出院患者高(80.8%vs 50.0%,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BP同期安装ECMO是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77,95%CI:0.044~0.718,P=0.015).生存出院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比例(15.4%vs 58.8%,P=0.001)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比例(0%vs 29.4%,P=0.003)均较非生存出院患者低.生存出院患者远期随访发现,心脏移植术患者比其他手术患者有更好的远期生存率(P=0.0358).结论:对于PCS患者,ECMO与IABP联合辅助是一种有效的短期生命支持治疗方法.同时安装IABP与ECMO进行循环辅助可能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结果.

  •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颖;张励庭;冯力;黄炫生;耿学斌;李莉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75.7%).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7)和死亡组(n=2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存活率45.9%(17/37).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存活组的罪犯血管以右冠脉比例高(52.94%),死亡组以左前降支比例高(60.00%).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54.6±25.7)min vs (31.4±5.2)min]、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93.6±60.5)h vs (47.5±19.5)h]较短,心肺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长[16.0(8.7,32.6)d vs 4.0(2.0,12.0)d ] ;植入ECMO 24 h、48 h后,存活组的平均动脉压[(89.6±21.9)mmHg 、(87.9±19.4) mmHg,1 mmHg=0.133kPa] 显著高于死亡组[(71.8±19.3)mmHg、(63.7±18.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前降支(OR=0.723,95%CI:0.516~0.947)、病变血管支数(OR=1.638,95%CI:1.107~1.729)、更长的心肺复苏时间(OR=0.712,95%CI:0.436~0.973)和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OR=0.698,95%CI:0.411~0.859)可能加重患者死亡的风险,而植入ECMO复苏后48 h的较高的平均动脉压(OR=0.672,95%CI:0.326~0.693)可能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P均<0.05).结论: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高,且安全性较好.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儿童重症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军

    心肌炎为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大多数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为重症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临床症状,其死亡率很高,而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与延伸,其原理是将体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特殊材质的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以维持人体脏器组织足够的氧合血供.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心肌炎患儿,ECMO治疗可提供心脏和(或)肺脏功能支持,同时也为自身心脏恢复或心脏移植提供时间,在治疗重症心肌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ECMO对心脏移植术后移植物衰竭的支持临床研究

    作者:黑飞龙;龙村;段欣;于坤;吉冰洋;李景文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的临床临床效果,总结心脏移植患者ECMO支持的管理经验。
      方法:16例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使用ECMO进行循环支持治疗。记录ECMO运行期间相关参数,机械辅助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观察ECMO建立时、辅助24小时和撤机时患者血浆乳酸值, ECMO辅助前和ECMO辅助24小时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使用量。

  • 长疗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暴发性心肌炎合并脑出血一例

    作者:李丽君;董蔚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8岁。主因“发热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无特殊用药、吸毒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03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60/47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四肢皮肤温凉,双肺清无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103次/min,律不齐,未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入院心电图V1~6导联广泛ST 段抬高0.2~0.4 mV。化验检查:肌钙蛋白T 17.90 ng/ml,肌酸激酶2291.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定量测定201.90 ng/ml,乳酸脱氢酶681.6 U/L,脑利钠肽前体15651.0 pg/ml。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心脏收缩不协调,有效收缩减低。初步诊断:暴发性心肌炎,心原性休克。

  •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行体外膜肺氧合合并连续性床旁血滤的护理体会

    作者:高霞;郭平

    目的:总结一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急性血氧降低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成功的护理经验。
      方法:一例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合并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于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三尖瓣成形术,停机后出现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吸痰为血性稀痰,经右股静脉插管,静脉—动脉转流模式ECMO辅助,转流途径为股静脉—离心泵—氧合器(膜肺)—股动脉,术后第1日因肾功能不全行连续性床旁血滤(CRRT),术后第10日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术后第16日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护理要点:(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ECMO辅助时应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降低机械通气条件,维持平均动脉压≥60 mmHg、CVP ≤12 mmHg,CO 1.0~1.5 L/min左右,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血常规、胶体渗透压及游离血红蛋白。(2)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给予充分镇静,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按需吸痰,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及时间,每日复查胸片,了解肺部渗出情况。(3)严格控制出入量,维护右心功能,避免肺灌注性损伤,严格控制入量并加强利尿,保持24小时出入量负平衡。(4)监测凝血功能,ECMO辅助及CRRT期间持续应用肝素治疗,保持ACT于180~220 s、APTT 70~90 s范围内,术后第1日起根据INR值口服华法林并维持INR值于2.5~3.0范围内,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凝血情况。(5)ECMO管路及CRRT管路的护理,观察插管侧肢体血运及出血情况。(6)气管切开的相关护理。(7)术后予以脑保护,定期判断患者神志变化。(8)肾功能的观察。(9)严格无菌操作,保护性隔离,减少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性应用抗菌素。

  • 心脏移植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1例

    作者:罗白寒

    本例患者因“扩张型心肌病”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当日因胸腔血性引流液量多、血压低、肺动脉高压、无尿,行床旁第二次开胸止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植入辅助循环及床旁血滤治疗;术二日因心功能减低、循环障碍,经右侧股动-静脉穿刺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术三日凌晨发现患者右侧足背动脉不可触及、右下肢近腹股沟处硬结形成、右下肢ECMO远端灌注管道血栓形成,于床旁行右下肢血栓清除术,术后出现右下肢明显肿胀、肌肉僵硬,血肌红蛋白定量检测持续升高,诊断为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遂行右下肢骨筋膜切开减张、VSD引流术,术后持续负压引流19天,肢体肿胀逐渐消退,于术后22天撤除引流,局部皮肤缝合包扎,下肢功能恢复良好。

  • 82例儿童心脏术后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

    作者:曾敏;王旭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心脏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病例,初步探讨影响ECMO支持治疗患儿预后的风险因素。
      方法和结果:2007至2014年间,共82例患儿需要ECMO支持治疗。平均年龄7 m(28 d~28 m),体重3.5~28.3 ;kg。78%(64/82)患儿成功撤离ECMO,53.7%的患儿(44/82)存活出院。ECMO启动前,存活组血乳酸显著低于死亡组[(52.1) mmol/L vs(10.25.2) mmol/L ]。ECMO治疗期间主要并发症包括:溶血,机械管路问题,肾功能衰竭等。

  • 体外心肺复苏救治成人心脏骤停的效果分析

    作者:丘俊涛;罗新锦;王巍;龙村;孙寒松;于存涛;胡盛寿

    目的:本文通过总结单中心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体外心肺复苏(ECPR)手段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分析,探讨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新思路、新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医院2005-7至2012-03期间,运用ECMO作为实施ECPR手段救治的17例心跳骤停成人患者[平均年龄(54.0±10.5)岁,男性12例]的病历资料。按是否存活出院分为存活组(6例)与院内死亡组(11例),对比分析两组间心肺复苏(CPR)抢救时间(从开始常规心肺复苏到体外循环辅助建立的时间)、ECMO辅助时间、开始ECMO辅助前的后一次血肌酐及血乳酸水平等参数指标的差异。

  • 阜外医院10年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回顾:治疗策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高国栋;龙村;黑飞龙;刘晋萍;吉冰洋;于坤

    目的:回顾分析阜外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策略,总结临床经验,分析影响ECMO治疗效果的因素,并电话随访预后,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 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敬颖洁;刘畅;李福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传统的呼吸支持方法主要包括肺保护性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维持适当水平的PEEP肺保护性通气是目前有效的呼吸支持方法,采用小潮气量(6 ml/kg)的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病死率[1-5].难治性ARDS合并严重缺氧或呼吸性酸中毒时,通常采用定位策略、NO吸入、反向吸气、呼气比率通气策略、气道压力通气策略、部分液体通气策略、高频通气技术等支持方法进行治疗.

  • 急性重症呼吸衰竭与体外膜肺氧合

    作者:金发光

    急性重症呼吸衰竭(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是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其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尽管在呼吸危重病治疗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并无有效的救治方法,已有的数据显示急性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可高达80% [1-2].

  •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付海霞;马继芳;胡鸣凤;赵子牛;王颖;苗莉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入选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和急诊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以及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的AMI后心脏骤停的患者27例,其中存活者12例(存活组)、死亡组15例(死亡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27例患者均在ECMO装置辅助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紧急PCI,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27/27),存活率44.4%(12/27).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心肌梗死部位、既往史、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传统心肺复苏时间、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置入时间、心脏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存活组罪犯血管以右冠状动脉比例为高,死亡组以左前降支比例为高.应用ECMO 24、48 h后存活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高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病变血管支数、心肺复苏时间、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置入时间、ECMO复苏后48 h的平均动脉压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其中左前降支梗死、病变血管支数多、心肺复苏时间长、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置入时间长的患者死亡风险高(分别为OR=1.316,95%CI 1.217~5.792,P=0.002;OR=1.238,95%CI 1.107~4.961,P=0.000;OR=1.712,95% CI 1.136 ~3.973,P=0.001;OR=1.629,95%CI 1.132 ~4.521,P=0.000),而ECMO复苏后48 h的平均动脉压高,则患者死亡风险低(OR=0.672,95%CI 0.326 ~ 0.693,P=0.001).结论 ECMO联合急诊PCI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而左前降支梗死、病变血管支数多、心肺复苏时间长、心脏骤停至ECMO置入时间长可能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ECMO复苏后48 h的平均动脉压高则可能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难治性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朱瑞秋;刘长智;卢剑海;苏用鹏;温树超;聂广杰;胡允兆;左六二

    目的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难治性心原性休克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经ECMO救治的难治性心原性休克患者.观察并记录入选患者ECMO前状态、应用ECMO时机,ECMO并发症及疗效,并收集入选患者ECMO 2 h前及2、6、24和48 h后的血液动力学数据及血管活性药物量.结果 共入选患者10例,女性6例、男性4例,年龄12 ~ 56岁,其中暴发性心肌炎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脏破裂1例.入选患者在使用ECMO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1.4±10.2)%,APACHEⅡ评分26.6±10.8.8例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时间10 ~ 300 min,3例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ECMO支持2h后,入选患者的中心静脉压降低、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升高、多巴酚丁胺减量(P均<0.05).ECMO支持6h后,乳酸水平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减量(P均<0.05).ECMO支持24、48 h后,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休克明显改善.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置管部位或下肢感染,2例患者发生股动脉血栓,2例患者出现下肢缺血性损害,2例患者置管部位出血.10例患者ECMO辅助时间为2~ 220 h,撤机成功率90% (9/10),生存出院率60% (6/10),2例患者由于应用ECMO时机偏晚导致死亡,另外2例患者由于严重肢体并发症死亡.结论 ECMO能迅速改善心原性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而准确把握应用ECMO时机、减少肢体并发症是提高ECMO疗效的关键.

  •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心原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侯六生;谢钢;李建伟;蒋崇慧;袁勇;李斌飞;姜海明;宁晔;吴桂深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成人心原性休克(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ECMO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效而行ECMO救治的成人CS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辅助前合并重型颅脑损伤、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根据患者是否脱机将其分为成功脱机组(n=31)与脱机失败组(n=23),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筛选出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54例ECMO患者的辅助时间为24.16(14.12,56.75)h,成功脱机31例,其中康复出院22例,脱机后死亡9例(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与脱机失败组比较,辅助前心脏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高于脱机失败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乳酸水平低于脱机失败组[(8.64 ±3.17) mmol/L比(14.44±2.52) mmol/L,t=-7.235,P<0.01];脱机成功组心脏骤停患者(n=10)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16.70±5.29) min比(35.64 ±5.89) min,t=-7.721,P<0.01]、胸外按压到辅助开始时间[(29.40 ±5.19) min比(38.64 ±4.20)min,t=-4.502,P<0.01]均小于脱机失败组心脏骤停者(n=11),ECMO辅助时间大于脱机失败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脱机失败者[0比17.4% (4/23),x2=5.643,P<0.05].结论 ECMO是目前救治成人CS的较有效手段,选择恰当的病例并尽早行ECMO是提高总体救治率的决定性因素,而患者的心功能及其心肌的可逆性是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影响脱机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脱机成功率.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成功抢救左主干完全闭塞病变一例

    作者:刘宇扬;周玉杰;杨士伟;马涵英;贾德安;史冬梅

    患者男性,31岁,因突发胸痛3 d入院.3 d前患者因过度劳累突发胸骨后剧烈疼痛,当地医院心电图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2级(Killip分级)",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未溶栓).

709 条记录 5/36 页 « 12345678...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