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Blood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Edition) 림상혈액학잡지(수혈여검험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0.2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171
  • 曾用名: 临床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CEA及CA19-9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德太;鲁学良;左曙蓉;石伍和;涂启明

    目的:探讨CEA及CA19-9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各类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腔积液CEA、CA19-9水平,根据病因将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再根据恶性胸腔积液患者CEA与CA19-9的分泌特性将其进一步分成“分泌型”与“非分泌型”,比较良、恶性胸腔积液CEA及CA19-9水平、作ROC曲线并进一步分析CEA与CA19-9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CEA及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均P<0.01),剔除“非分泌型”恶性胸腔积液病例后,CEA、CA19-9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和0.818,佳诊断切点CEA为4.35 μg/L,CA199为20.60U/ml.CEA、CA19-9及CEA联用CA19-9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率分别为89.36%、92.98%和94.68%.结论:胸水中CEA及CA19-9检测适用于良性与“分泌型”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二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股骨干骨折临床用血量研究

    作者:姚锁良;董昭强;刘玮;贺晓婵;孙琪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切复固定不同年龄组手术患者用血情况.方法:选择2007-01-2011-06股骨干骨折患者627例,其中男466例,女161例,按年龄分为8组:幼儿期组(88例);童年期组(48例);青春期组(35例);青年期组(69例);壮年期组(206例);老年前期组(94例);老年期组(73例);高龄期组(14例).调查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及术后输血总量.结果: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和术中、术后平均输血量.结论:各项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均有所延长和增加.

  • 柳州辖区医院护理人员对输血护理及质量管理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

    作者:陈兴智;英健民;徐阳曦;韦海春;梁玉君;谢文英;黄伟文

    目的:了解辖区内医院护理人员对输血质量管理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通过开展输血质量管理及输血资质评审督导,派专家针对性辅导培训,分别对评审辅导前/后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评审辅导前医院护理人员掌握输血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平均正确率74.03%,与医院级别无关(P>0.05),与参与辅导培训有关,评审辅导后,医院护理人员输血质量管理相关知识有很大幅度提高,平均正确率为96.29%,与辅导前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辅导前/后合格人数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人员对输血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深浅与所在医院级别无关,与培训辅导有关;输血质量管理及资质评审督导对医院护理人员输血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有促进作用,对输血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 武汉市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

    作者:吴志强;熊焰;项杰;周虹;伍仕敏

    目的:了解武汉市2012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情况,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患者咽拭子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核酸.结果:332例患者中,EV71核酸阳性110例,阳性率33.1%;其中83例患者进行了CA16检测,阳性率20.5%;EV71和CA16双阳性2例,阳性率2.4%;手足口病男性患儿人数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武汉市儿童手足口病主要是感染EV71,同时伴有CA16的流行.

  • 76例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

    作者:高烽华;夏永刚;于艳文;罗虎成;宋任浩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01-2013-06各种血液制品输注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4 559例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其中发生发热反应31例,占40.79%,发生过敏反应45例,占59.21%,没有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②在各种血液制品中,以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3.83%,以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0.72%.各种血液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71,P<0.01).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x2=22.16,P<0.01).结论:提高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以及应用滤除白细胞的技术等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输血 患者 不良反应
  • 血栓弹力图在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王宝燕;郭斌;万春晶;张瑜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仪在监测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例术中及术后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TEG 5000型弹力图仪监测其凝血过程,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合理化治疗建议.结果:例1患者普通杯检测R值过高且其他参数均无法测出,追加肝素酶杯监测,提示患者体内肝素存留过量且血小板水平低下;其余3例患者均处于DIC的不同时期,血小板水平低下,存在严重的出血症状;且检测结果还显示3例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偏强,多与临床输注大量血浆有关.结论:运用血栓弹力图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凝血现状,具有较高的临床相关性.同时可以针对不同患者实现个体化输血治疗.

  • 东莞市街头无偿献血者知信行调查分析

    作者:严仲文

    目的:了解东莞市街头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和政策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我市无偿献血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我市街头献血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政策、献血动机、担心的问题、了解无偿献血的途径.结果: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在绝大部分调查项都有显著性差异.重复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政策、血液和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初次献血者,“新闻媒体和公益广告”在献血者了解途径中均排在第一位,“家人、亲戚朋友”在初次献血者的了解途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献爱心”和“献血有益健康,免费体检”在献血动机中均排在前两位,“其他(好奇,查血型,减肥等)”在初次献血者的动机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初次献血者担心的问题是“影响健康、工作和生活”,而重复献血者担心的是“血液去向及是否得到合理利用”.结论:根据此次调查结果,运用社会营销原理、心理咨询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招募,能促使献血者由知向信进而行为的转变.

  • 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作者:蒋天舒;周晔;陈波;刘银;唐晓峰

    目的:评价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对1 200例患者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并与传统的抗人球蛋白配血法、聚凝胺配血法进行对照试验.结果:①100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3种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试验结果完全相符;②1 082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30例次侧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25例次侧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8份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18例不相容,聚凝胺法16例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17例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1000血型仪用于交叉配血检测,结果可靠,可永久保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

  • 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在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邓丹菲;俞勇

    目的:探讨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在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对11 435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并将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送市中心血站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11435例样本中,仪器共判读出不规则抗体阳性64例,经中心血站鉴定阳性为52例,阳性率为0.45%,假阳性12例.检出的抗体中特异性抗体占76.92%;非特异性抗体阳性占23.08%.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析出(占66.67%).结论: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适用于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批量筛查,使试验过程标准化,检测结果准确、安全.但纤维蛋白析出、乳糜血以及仪器加样系统的携带污染等会导致假阳性结果,在日常检测中应引起重视.

  • 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抗凝血因子Ⅲ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

    作者:缪希莉;黄新次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因子Ⅲ(AT-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规律.方法:对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6例健康人血浆D-D、AT-Ⅲ和血清IL-6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入院即刻和4~5 d均较对照组低(P<0.01),发病2周末恢复正常;D-D、IL-6、TNF-α较对照组高(P<0.01),到发病2周末均下降至健康人水平.结论:血浆D-D、AT-Ⅲ和血清TNF-α、IL-6水平与脑梗死疾病的凝血、纤溶及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的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 肝脏少部分切除术中血小板凝胶的应用

    作者:杨家宏;程灯;孙建军

    目的:研究血小板凝胶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原发性肝癌及其他肝良性占位性病变行肝脏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1例,在肝脏部分切除后,缺损处用血小板凝胶封闭,并以明胶海绵剪成多块小片段混合血小板凝胶以覆盖断面来代替常规缝合;对照组31例仅缝合收拢肝组织缺损.结果:实验组使用的血小板凝胶可迅速附着于创面,患者肝脏部分切除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引流量及渗血持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院时间比对照组平均提前2d.结论:在肝脏部分切除中应用血小板凝胶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肝部分切除后出血,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ABO血型不合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李归宁;王宁;曹奎杰;胡丽华

    目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与ABO血型不合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评价ABO血型不合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的影响.方法:使用关键词检索PubMed,筛选出与本研究目的相符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初筛65篇文献,终纳入6篇文献共计884例,其中血型不合417例,血型相合467例.血型不合组(包括主侧不合、次侧不合和主次侧均不合)发生aGVHD的OR=1.53(P=0.004),仅计算次侧不合组OR=1.40(P=0.14),cGVHD在血型相合与不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eta分析支持ABO血型不合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的风险,但对cGVHD无影响.清髓方案可能促进ABO血型不合移植受者发生aGVHD.

  • 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丽;李顺清;马杰

    目的:了解2008-01-20120-12临床分离的221株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方法对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调查221株ABA的标本来源和感染科室,统计ABA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221株ABA中有182株来自痰液,占82.4%;其次是脓液和手术切口引流物、血液等.医院感染ABA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占51.6%;其次是呼吸内科24.4%和神经外科19.5%.药敏结果显示:ABA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长,ABA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其次是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呈高度耐药(>90%),且表现出多药耐药性.结论:ABA医院获得性感染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多药耐药性明显,应引起临床尤其是ICU病房和呼吸内科高度重视,应严格做好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治愈率,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丙肝病毒抗体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于玉芳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定丙肝病毒(HCV)抗体的方法学性能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酶标记物,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样中的抗-HCV.建立抗-HCV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与常规使用的抗-HCV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同时检测20例发光值(RLU)大于14 000的抗-HCV血清阳性标本,再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每天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指定生产的HCV的质控血清对CLIA进行检测,建立自己实验室的该项目临界值浓度,连续6个月对HCV质控血清检测,计算S/CO值,统计分析精密度、CV;用EQA的质控物检测HCV抗体,进行标本符合率计算.结果:CLIA方法的灵敏度为0.02 ng/mL,阳性符合率为100%,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75.2%,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HCV抗体CLIA检测抗-HCV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准确性、稳定性较好,能满足临床输血早期筛查,以排除假阳性,杜绝漏检的风险.

  • 关于采供血机构预测采后血小板数方法的探讨

    作者:秦国天

    目的:对采供血机构单采血小板后血小板预测数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30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采前公式计算预测采后血小板数和采后血小板计数的方法来验证采前预测是否相对准确.结果:通过采后检测和用公式计算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测采后血小板数是保护献血者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采前一定方法的计算,可以预测采后血小板数,从而保护献血者.

  • 探讨药物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和解离作用

    作者:胡先泳;张宏伟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氟化钠在体外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和解离作用,为临床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方法: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添加了氟化钠或不加药物的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的数目,对比它们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即时或1h内加入药物,2种药物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效果相近,均能显著地抑制或解离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但1h后加入药物,2种药物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微弱.结论:1h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氟化钠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有很好的抑制或解离作用,1h后加入丁胺卡那霉素、氟化钠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不佳.

  • 流式细胞术检测低效价Rh抗体的研究

    作者:李小峰;马红丽;王志红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Rh血型低效价抗体的方法.方法:将不同效价IgG抗-D试剂与标准化人源Rh(D)阳性红细胞混合,加入异硫氰基荧光素标记的鼠抗人IgG二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样本抗-D抗体含量.检测结果与抗球蛋白法进行对比.结果:2种方法对于抗-D抗体水平变化趋势的检测结果一致,但流式细胞术可检测到128倍和256倍稀释的低效价抗体,其特异性、灵敏性优于抗球蛋白法.结论: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低效价IgG抗-D抗体的检测,且能将其定量,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 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输注血液成分作用的探讨

    作者:余悦娇;许进明;张敏;熊婷;周小玉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临床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医生申请进行TEG检测的患者295例,其中有189例患者分别进行TEG检测和传统凝血项检测,选取TEG检测参数结果和凝血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对TEG检测结果所指导的临床用血成分与临床申请输注血液成分进行比较.结果:APTT、PT与R、K为正相关,r分别为0.379、0.326和0.255、0.239,P<0.01;Fg与K、Angle、MA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289、0.391和0.584,P<0.01;PLT与K、Angle角、MA呈显著相关,r为-0.372、0.461和0.645,P<0.01.结论:TEG检测对临床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具有指导意义.

  •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表达水平与胸腔积液性质的相关性

    作者:赵肖丽;任应鹏;李小波;卢妮娜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表达水平与胸腔积液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胸腔积液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结核性胸水24例;细菌性胸水22例;肿瘤性胸水16例;漏出液2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患者胸水和血清中sTREM-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4组患者胸水中,细菌性胸水组sTREM-1表达增高显著,肿瘤性胸水组次之,漏出液胸水sTREM-1表达低.4组患者血清中,细菌性胸水组sTREM-1的表达增高也为显著,其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REM-1表达水平对细菌性胸水、结核性胸水、肿瘤性胸水以及漏出液的鉴别诊断有较好价值,特别是对以胸膜细菌感染时胸水的诊断有较重要意义.

  • 流式微珠阵列法检测结脑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

    作者:郑伦和

    目的:运用流式微珠阵列法评价IFN-γ、IL-4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Th1/Th2平衡状态与其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结脑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和脑脊液以及健康人的外周血,流式微珠阵列法检测其中IL-4和IFN-γ的浓度,比较各检测指标在各组中差异,并分析差异的意义.结果:结脑患者外周血的IFN-γ浓度较正常对照组低,IL-4浓度无差异;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IFN-γ、IL-4和脑脊液中的IL-4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脑脊液中IFN-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后相比较,Th1细胞因子IFN-γ在结脑患者的体液中有显著性变化,提示其参与结脑的病理生理过程;流式微珠阵列法能准确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

  • hsCRP、异型淋巴细胞和EBV抗体联合检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意义

    作者:朱传新;周玉平;涂斌;章燕

    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异型淋巴细胞(异淋)和EBV(Epstein-Barr virus)抗体联合检测对传染性单核增多症(IM)诊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80例IM患儿hsCRP、异淋和EB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IM患儿hsCRP 1~3 d正常,7d后并发细菌感染轻度增高,经抗菌治疗14 d hsCRP正常.异淋发热1~3 d偶见异淋,3d后异淋出现并逐渐增高,7d后异淋达10%以上,以不规则形为主,经更昔烙韦对症治疗第14天异淋占2%~9%.EBV抗体EBV-VCA-IgM 1~3 d阳性率为61%,7d阳性率为90%,14 d阳性率为15%,出现较早.EBV-VCA-IgG在1~3 d阳性率为30%,7d阳性率为59%,14d阳性率为86%,出现较晚.结论:IM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伴发多脏器损伤诊断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hsCRP、异淋和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IM的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 台州市献血者血液ABO正反定型不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杨光远;王雪飞;王佩捷

    目的:对2012年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型正反不一致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方法:对抗凝标本分别采用纸板法、微量板法做正反定型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试验以检测ABO以外的抗体.结果:38 279人份标本中有32例出现ABO血型正反不符,其中血清特异性意外抗体或非特异性凝集23例,主要为抗-M和冷凝集素;红细胞抗原减弱5例包括ABO亚型4例和类孟买型1例;血清抗体减弱4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不符的标本应进行严格的筛查和血型鉴定,确认每个献血者ABO血型.

  • HIV感染献血者并发感染HBV、HCV及梅毒调查分析

    作者:余桂华;刘琼芬;张要全;赵慧林

    目的:了解曲靖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并发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的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IV感染献血者检测HBsAg、抗-HCV、抗-TP.结果:133例HIV感染献血者中,HBV感染率为1.5%,HCV感染率为10.5%,梅毒感染率为7.5%.结论:曲靖市HIV感染的献血者中,并发HCV和梅毒感染率高,而并发HBV感染率较低.

  • 献血者HIV的筛查模式探讨

    作者:黄敏;马贵明;赵静;马成平;柯苑;张立波;姚慧兰;吴蕾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3代、第4代试剂与NAT的不同组合模式的比较,评价和探讨HIV核酸检测的意义,选择适合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HIV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2种ELISA试剂与NAT(诺华单人份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标本,初筛HIV阳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采用ELISA第3代试剂、NAT或(第3代试剂+NAT)组合检测,假阳性率均较低,而特异性均较高,假阳性率分别为0.01%、0、0,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100%;而所有含ELISA第4代试剂的筛查模式其假阳性率均较高,而特异性均较低,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1种ELISA试剂或2种(3代+4代)联合检测模式,灵敏度均为87.50%,而NAT灵敏度为100%.ELISA试剂与NAT组合检测互补性相对较好;NAT在检出窗口期的HIV感染方面具有优势,其早期检测灵敏度优势可替代ELISA第4代试剂.结论:采用第3代ELISA试剂与NAT同时筛查HIV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降低经血源传播HIV的风险;同时减少假阳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 流动采血现场细菌污染的控制

    作者:刘敏;卫瑞兰;尹文峰

    目的:保证采集血液的质量安全有效.方法:分别收集管理前(2008、2009年)、管理后(2010年)采血现场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其合格率,观察加强对采血现场环境、材料、人员、过程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成效.结果:加强管理前空气合格率为95.8%,物面合格率为97.9%,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100%,加强管理后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严格加强采血现场各个环节的管理,能减少细菌污染,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红细胞单采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卢媛;高明;魏佳;王静

    目的:观察分析红细胞单采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符合国内PV诊断标准的19例患者,运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异常增生红细胞单采,配合临床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中Hb、RBC、Hct、WBC、PLT均值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观察依患者公斤体重和Htc设定红细胞采集量,单次采集后Hct降低情况及首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与再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血液Hb、RBC、Hct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完全缓解,7例临床缓解,4例好转,有效率为100%;单次采集Hct平均降低幅度为16.11%.结论:红细胞单采在PV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单次采集应考虑PV患者血容量绝对增加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和对红细胞去除的耐受情况适当增加采集量.

  • 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输注疗效观察

    作者:余士银;袁萍莉;曾红艳;臧华龙

    目的:了解并比较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 582例患者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1 450例)和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组(1 132例),输注前测定Hb值,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D)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后给每例患者进行血液学分析,检查Hb值,然后再进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效果好于普通悬浮红细胞,并且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可以使输血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

  • 孕妇血清中IgG型抗A(B)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秀华;彭春花;丁嫦娥;陈元媛;段小花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IgG型抗A(B)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06-2013-06在荆门市石化医院输血科、检验科进行检查的41例夫妇血型不合O型RhD(+)孕妇及其相应的新生儿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母体效价检测卡检测ABO系统IgG型抗A、抗B的效价:在检测的41例夫妇中,效价≥64的有35例,其中HDN(+)的有13例,HDN(-)的有22例;在高效价(≥256)的16例中,HDN(+)的有9例,HDN(-)的有7例;效价<64的6例中只有1例HDN(+).用ELISA方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血清中抗A(B) IgG亚型:在41例新生儿标本中,IgG1亚型的浓度在HDN(+)组和HDN(-)组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亚型无显著差异.在41例O型孕妇血清中,IgG1亚型的浓度在HDN(+)组和HDN(-)组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亚型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妇血清中IgG型抗A(B)的抗体量与新生儿溶血有一定的相关性,母亲体内血型抗体IgG1的含量过高,胎儿发生HDN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通过这些检测,可以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 第4代HIV抗原抗体酶联检测试剂质量评估

    作者:王照军;周子昱;孟宪军

    目的:探讨第4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酶联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第3代酶联试剂和第4代试剂检测HIV1 0.5 NCU/ml质控血清、卫生部HIV室间质评标本及72 69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的HIV标志物.结果:对质控血清的检测显示第4代试剂灵敏度大于第3代;对72 693例献血者标本HIV初筛检测,第3代试剂初筛阳性32例,阳性率0.044 0%,第4代试剂初筛阳性为53例,阳性率0.072 9%,显示2种试剂初筛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P<0.05),但2种试剂的敏感性均为100%.在特异性方面,第4代试剂(99.94%)略低于第3代试剂(99.97%).结论:未开展核酸检测的采供血机构,使用第4代HIV抗原抗体酶联试剂用于血液的常规筛查,能有效降低HIV传播风险,保证血液安全.

  • 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分析

    作者:杨文萍;杨光远;范林军

    目的:对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筛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保证安全有效输注血液提供相应建议.方法:将3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的性别、血型及发现途径分布进行汇总分析.结果:0.07%(27/38 687)属于IgM类抗体,0.03%(12/38 687)属于IgG类抗体;女性产生抗体的概率较男性高;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在O型无偿献血者明显偏少,A型、B型和AB型间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增强临床输注的安全有效,有必要对献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不同类别的抗体筛查.

  • 泰安地区血小板资料库的建立

    作者:杨晨曦;武峰;朱传福

    目的:研究泰安地区汉族血小板供者HLA-A、B基因和HPA-1-17基因多态性,建立已知型血小板献血者基因数据库.方法:分别采用PCR-SSOP和PCR-SSP方法对200份泰安地区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做HLA-A、B和HPA-1-17系统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并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在泰安地区人群HLA-A位点11个,高频率等位基因(gf>0.1)有A* 02、A*11、A* 24、A* 30、A* 33.HLA-B位点共检出等位基因19个,高频率等位基因(gf>0.05)有B* 13、B*15、B*35、B* 40、B*44、B*46、B* 07、B* 18、B*51、B*52.HPA-1、HPA-2、HPA-3、HPA-15、HPA-6呈多态性频率.HPA-4、HPA-7-14-17全部为a/a等位基因,纯合子居多.结论:泰安地区献血者HLA-A、B和HPA-1-17基因有区域性特点.建立HPA-1-17和HLA-A、B基因分型库,为患者提供HLA和HPA、ABO相容或相合的血小板,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金淑蓉;徐凤娟;叶宏辉;金佩;王静;唐若腾;赵英

    目的:了解术中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2012年神经外科手术中132例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回收量,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及手术前后Hb,Hct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共回收自体血146 200 ml,平均每例回收1 107.6 ml;共回输自体血83 290ml,平均每例回输630.9 ml.其中43例除自体血回输外,还分别输注了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和血浆.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量,节约血资源,并能减少或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 输血科对临床输血病历监管的体会及意义

    作者:夏爱军;樊文昕;陈晨;赵丽;张献清

    输血病历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输血治疗过程的原始记录,从记录的内容可以反映输血是否合理有效,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也是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规范输血病历是杜绝因受血者输血病历记录缺陷时引发医疗纠纷的关键.因此,规范的输血病历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我院将输血科设定为环节科室,负责临床输血病历的监管,通过2年来的管理,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输血医疗纠纷案中血站应对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作者:关莉;刘明莉

    随着输血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输血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不可能达到“零风险”.各种原因导致的输血医疗纠纷客观存在,为提供安全的血液,保证输血安全,血站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学习.本文通过初浅的分析让血站人员了解在输血医疗纠纷案件中的法律责任及需履行的法定义务.

  • 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骨髓抑制应用红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昕;丁健

    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1,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在15%以下[1].在肺癌治疗中,尤其在放化疗之后经常出现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我科自2005-2012年出现肺癌并发骨髓抑制同时伴有血红蛋白减少20例,应用成分输血治疗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关键词: 肺癌 类白血病
  • 恩施自治州临床输血科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廖明凤;杨牧云;李至

    临床输血科的规范化建设在保障输血安全、促进合理用血、加强血液保护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地域经济和医疗发展的不均衡,目前很多地区二级综合医院甚至少数三级综合医院的输血科仍然与检验科合在一起,没有独立建制,影响了输血业务的开展和临床输血新技术的推广[1].我们在湖北省卫生厅颁布《湖北省临床输血科室建设与管理规范》以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10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输血科(或血库)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 输血科在临床输血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李建国;顾标

    输血科肩负临床输血工作,是临床参与临床急救及危重患者救治的重点科室.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提高血液使用效能,本文就如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进行剖析,特别是通过对临床输血流程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用血科室沟通,把握临床用血指征,规范临床用血疗效评估,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把安全输血提高到重要地位.

  • 血源招募新途径在流动采血中的实施体会

    作者:周燕;尉红岩;王束玫

    《献血法》自1998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发展迅速,为我国医疗临床急救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临床用血完全依靠无偿献血.但是,随着临床用血量的日益增大,临床用血告急的现象经常出现,血液紧张给采、供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工作在前线的采血人员,如何解决血液紧张局面,准确、到位、有效的招募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无偿献血招募的技巧和策略做一下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招募 途径
  • 血站检验设备管理的现状

    作者:曹珺;王新梅;郭玮;李树博;孟毓

    在血站检验工作中,自动化设备已应用在血液标本的离心、加样、酶免实验、转氨酶实验、血型实验等各个环节中.检验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血液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检验设备的完善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1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前期管理指仪器设备采购前及采购后使用前需要做的工作.根据检验工作的需求,策划,考察,招投标到安装、调试、验收、确认、培训等过程.

    关键词: 检验 设备 管理 血站
  • 罕见B(A)亚型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作者:刘乐霞;粱俊杰;冯丽娜;张燕;肖玮;刘建岭;张国霞;李静

    ABO亚型又称为ABO血型的变异,往往在MBO正反定型不符时被发现,但有些ABO亚型在正反定型相符时会被误判,造成临床交叉配血困难.B(A)血型是一种较为罕见的ABO亚型,我们发现了B(A)血型误判为B型引起的交叉配血困难1例,并进行了家系调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 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

    作者:袁晓华

    免疫相关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输血后紫癜、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在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中均高于其他种类输血反应.输血相关过敏反应(allergic transfusion reactions,ATRs)的临床表现症状有:荨麻疹、瘙痒、皮肤红斑、潮红、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血压下降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一些症状主要累及局部组织器官发生过敏性炎症,药物治疗有效,但也会存在个别全身性的严重甚至致死反应.这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负担,影响原发病和潜伏病的诊治,也造成了血液制品的浪费,应重视ATRs发生机制的研究,减少其发生.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郑志华;菅长永;张翠萍;张惠;范加金;臧恒昌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制备工艺目前国内外基本相同,都是以新鲜冰冻血浆(FFP)为起始原料,经DEAE A-50凝胶批式吸附(1次或者2次),超滤配制,冷冻干燥,并在制备过程中采用有机溶剂/去污剂(Solvent/Detergent,S/D)灭活脂包膜病毒(如HIV等)[1],干热灭活法(如100℃/30 min,蒸汽60℃/10 h)灭活非脂包膜病毒(如PPV,HCV等)[2].成品为冻干粉针剂,运输、贮存、用药方便,病毒安全性高.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