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Blood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Edition) 림상혈액학잡지(수혈여검험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0.2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171
  • 曾用名: 临床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血小板凝胶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俊杰;周显洪;喻华

    目的:探讨血小板凝胶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12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试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使用血小板凝胶封闭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血和手术创面缝合,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率等.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为(2.65±0.60)h,对照组为(3.15±0.70)h,试验组比对照组手术用时更短;试验组术后尿培养阳性者2例(3.2%),对照组尿培养阳性者16例(25.8%);试验组术后血肌酐值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试验组无一例术后出血,对照组出血者1例(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盂、肾盏和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应用血小板凝胶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肾脏功能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肝胆疾病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相关分析研究

    作者:杨孝亮;俞文隆;王爱华;周小琴;高春芳

    目的:分析肝胆疾病患者输血治疗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分布特点及其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5-01-2014-12-31检测的17 189例肝胆疾病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筛查阳性的抗体鉴定结果.结果:在52例(0.30%)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肝胆疾病患者中,男14例(0.12%),女38例(0.6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 =36.413,P<0.01);其中Rh系统有24例(46.15%),血清学表型主要以CCDee(23.08%)为主;MNS系统有18例(34.62%),血清学表型主要以NN(34.62%)为主;在肝胆专科疾病分类中主要以原发性、转移性肝癌(51.92%)为主,其次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30.77%).结论: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肝胆疾病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更加安全、有效.

  • SLE患者血清IL-17、IL-6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利民;王平;刘善凤;常盼盼;胡丽华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IL-17、IL-6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SLE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法测试其血清IL-17和IL-6,仪器法检测ESR,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3、C4、IgG、IgA、IgM.结果:SLE患者组的血清补体C3、C4、IgG、IgM、IL-17、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血清补体C3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IL-17、IL-6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同时发现IL-17与IL-6之间、IL-17/IL-6与SLEDAI之间也分别存在相关性.结论:IL-17、IL-6可能在SLE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 rh-EPO在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红细胞动员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刘宏敏;赵永萍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红细胞动员中应用价值.方法:以香河县人民医院行储存式自体输血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奇数人对照组,偶数人rh-EPO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7d和3d采血400ml,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同时于采血前1周补充铁剂至末一次采血后数周或数月.rh-EPO组于术前10 d至术后第7天注射rh-EPO 150 U·kg-1·d-1,对照组不应用rh-EPO.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RBC、Hb和Hct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2组术前lh、术后第1和第5天RBC、Hb及Hct明显降低,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5天RBC、Hb及Hc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自体血回输过程2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寒战、发热、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手术.rh-EPO组患者未发生血黏度增高、血栓等并发症.结论:rh-EPO应用于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红细胞动员,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贫血状况.

  • 自体血液回收机应用于急诊大出血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惠明;刘宏敏;倪宏云;赵永萍;孙倩倩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机应用于急诊大出血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采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液回输的56例急诊大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的相同或类似急诊患者61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术前、自体血回输前后及术后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和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2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及输血费用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自体血液回输后与回输前比较SBP、MAP及HR明显升高(P<0.05),血压维持正常,SpO2无明显变化;观察组自体血回输后及术后与术前比较24 h Hb、HCT、PLT升高明显(P<0.05),PT及APTT无明显变化.②2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血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回收机应用于急诊大出血手术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回输自体血,减少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具有重要的血液保护和临床应用价值.

  • 红细胞趋化因子清除能力与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世航;梁晓华;曲执;刘铭

    目的:探讨红细胞趋化因子清除能力与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健康献血者外周血血样,检测红细胞膜上DARC的表达水平、红细胞对白细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清除能力以及血浆中MCP-1的含量.结果:红细胞对IL-8清除能力与DARC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红细胞对MCP-1的清除能力与DARC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红细胞对MCP-1的清除能力与血浆中MCP-1的含量亦呈负相关(P<0.05).结论:红细胞对血浆中MCP-1的清除能力受DARC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影响着血浆中MCP-1的含量;然而红细胞对IL-8的清除能力不受DARC表达水平影响.

  • 国产某型137Cs γ射线辐照仪辐照血液制品的应用研究

    作者:宋建;赵鹃;张利;周小芳;丁显平

    目的:研究某型国产137Cs γ射线血液辐照机辐照后血液制品质量以及血液制品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评估患者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悬浮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为试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辐照组,使用某型国产137 Cs γ射线血液辐照仪进行辐照,试验用辐照剂量为25 Gy.对悬浮红细胞组进行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检测,分离红细胞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培养.血小板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检测.计算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率、回收率,计算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指数;同时对接受血液制品输注的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评估输血前后生理功能的变化和输血疗效.结果:红细胞组辐照后与辐照前比较,RBC、Hct、MCV、F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增殖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组辐照后与辐照前比较,PLT、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率、回收率符合要求.患者接受血液制品输注后肝功能、肾功能实验室检测数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输血不良事件发生,输血疗效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型辐照机辐照后血液制品质量和功能未受影响,淋巴细胞增殖率下降,受血者接受辐照后血液制品输注疗效明显,无输血不良反应.

  • 2011-2014年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回顾性分析

    作者:汪艳;李冰;毕晓琳;高宇;于小跃;王倩;候旭

    目的:探讨输血质量管理对提高临床合理输血水平的作用.方法:对2011-2014年3 909例临床输血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自2012年加强输血质量管理前后的合理输血率和成分血的临床用血量.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手术输血、非手术输血的合理输血率增加(P<0.05);其中手术用血量,以红细胞、血浆减少为主(P<0.05);非手术用血量以血浆减少为主(P<o.05).2013年与2012年比较,手术输血的合理率增加、手术用血量减少(均P>0.05),非手术输血的合理输血率增加,红细胞、血浆的输注量减少(均P<0.05).2014年与2013年比较,手术、非手术输血的合理输血率及手术用各血液成分输注量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非手术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用量增加,冷沉淀用量减少(均P<0.05).结论:通过加强输血质量管理,合理输血率显著提高,使临床输血量明显减少,从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输血.

  • SLE患者调节性B淋巴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作者:刘善凤;胡丽华

    目的:检测CD1dhighCD5+ CD19+调节性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讨论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SLE活动性指数的关系.方法:以10例健康人群和10例SLE为研究对象,检测CD1dhighCD5+ CD19+B细胞的含量.同时,检测各受试者的IgG和IgM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CD1dhigh CD5+ CD19+B细胞占B淋巴细胞百分比平均为0.20%±0.21%,SLE组CD1dhigh CD5+ CD19+B细胞为0.83%±0.28%,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对照组和SLE患者的IgG含量分别为13.27±2.31和10.31±4.7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LE患者的IgM含量分别为1.79±0.50和0.80±0.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相关性分析,SLE组患者CD1 dhigh CD5+ CD19+B细胞数与IgG水平呈负相关(r=-0.634 4,P<0.05),与IgM水平无相关性(r=-0.188 6,P>0.05),与活动性指数无相关性(r=0.242 3,P>0.05).结论:SLE患者体内表达的CD1dhighCD5+ CD19+B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细胞数与其IgG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调节性B淋巴细胞在SLE病程过程中对机体的体液免疫调节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 血栓弹力图指导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成分输血作用的探讨

    作者:孙云雨;朱永亮;华岚;许进明;徐智杰;周小玉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指导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成分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成功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比对术前和术后各项TEG检测参数及传统血常规和凝血项检测参数,并将术后各项参数与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TEG参数中的R和K明显延长(P<0.01,P<0.05),α-Angle和MA明显减小(P<0.01),CI明显降低(P<0.01),术后凝血5项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P<0.01),血小板计数(PLT)计数明显降低(P<0.01).术后血浆输注量与各项凝血参数均无相关性,血小板输注量与MA和PLT计数有显著相关性(P<0.01,P<0.05),冷沉淀输注量与K值、α-Angle和APTT有显著相关性(P<0.01,P<0.01,P<0.05).结论:TEG可以提示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MA值可以指导血小板的输注,α-Angle和K值可以作为术后冷沉淀输注的重要参考,并应注意R值在指导血浆输注中的意义.

  • 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患儿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徐红炜;常勇杰;徐艳;吴一鹏;汪在华;张振;胡波

    目的:探讨患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02-2014-02我院1 014例使用过各类医用导管的患儿资料,回顾性统计其中发生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患儿数量、性别、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部位、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呼吸机使用次数、基础疾病、营养不良、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CD4、CD8、CD4/CD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放射根瘤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 014例使用过各类医用导管的患儿中共发生了26例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感染率为2.56%,患儿年龄<2岁、导管留置时间>5d、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时间>5d、使用呼吸机≥2次、基础疾病≥2种、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CD4和CD4/CD8降低均是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单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年龄<2岁、导管留置时间>5d、使用呼吸机≥2次、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CD4和CD4/CD8降低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免疫力低下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5d和使用呼吸机≥2次是导致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析

    作者:沙吉代木·买买提;谢姆孜牙·买买提热夏提;桂霞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人群中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频率及分布特点,为肿瘤患者的输血提供帮助.方法:对2013-01-2013-12住院的14 400例肿瘤患者应用盐水、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检测血型不规则抗体,同时鉴定出其特异性.结果:14 400例肿瘤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62例(0.43%),其中恶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0.56%(44/7 854),与良性肿瘤的0.27%(18/6 5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阳性率0.65%(48/7 398)高于男性0.20%(14/6 940),有输血史0.54%(42/7 750)高于无输血史30.0%(20/6 588),有妊娠1.10%(38/3 445)高于无妊娠0.25%(10/3 953),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中抗-E抗体居多,在各种肿瘤中的分布不均(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与妊娠有关,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 天津市自愿无偿献血者体检淘汰原因分析

    作者:杨扬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征询体检淘汰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保证血液安全.方法:对2013-05-2014-05在天津地区参加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前登记及体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平均淘汰率为7.52%(9 282/123 365),其中2014年1、2月份的淘汰率高,分别为9.78%和10.07%.淘汰原因中不明原因淘汰多,淘汰率为33.02%,其次为体检中淘汰,包括血压、脉搏不合格等.结论: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及血液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普及,从人群中筛选低危献血者,详细进行征询及体格检查,节约血液检测成本,提高输血安全.

  • 湖州市居民无偿献血知、信、行调查分析

    作者:陈义柱;何勇

    目的:了解湖州市居民献血知识掌握程度及献血意愿,为采取针对性招募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所辖5个县(市)、区,随机抽取年龄18岁以上100人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总正确率为30.54%,其中男性正确率为32.0%,女性为28.6%;参加过无偿献血者和未参加过无偿献血者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分别为63.2%和26.2%;近期有献血打算者占2.1% (10/473),其中参加过献血者和未参加过无偿献血者比例分别为12.2%(6/49)和0.9%(4/424).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以上组,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分别为23.9%、34.4%和39.4%.结论:湖州市居民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低,男性和女性比较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98,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x2=9.195,P<0.05),但献血意愿并不与知晓率相一致.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知晓率低,针对这一特定人群进行动员招募,可以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涂斌;徐水清;王先利;熊英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好发部位及耐药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发生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的肿瘤患者病历资料;采用WHO-NET5.6版本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3-2014年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的肿瘤患者共168例,其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呼吸道48.2%、泌尿道24.4%、皮肤、黏膜12.5%;分离到200株肠杆菌科细菌,32株为复数菌感染,其中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较常见,分别占30.0%、20.5%、15.0%;药敏数据显示:本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出率为30.5%,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共101株,其中产ESBLs细菌检出61株,检出率为60.40%;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每种病原菌均超过75%;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20.0%.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上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有所上升,所分离细菌耐药性严重,只有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减轻个人和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

  • 2014年麻城地区儿童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谷世娟

    目的:了解麻城地区2014年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腺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全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腺病毒抗原,并对患儿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段以及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年全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腺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患儿1 364例,阳性率为7.07%;发病患儿年龄集中于0~2岁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76:1.00;全年第1季度的发病率高,第2季度次之,第3季度少,其中以4月份发病率高;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球结膜充血、扁桃体上白色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咳嗽、喘息、精神萎靡等.结论:2014年我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腺病毒感染率较高,了解此类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本地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吉安市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分布调查分析

    作者:王可;郭美媛;郭小春

    目的:了解吉安市近5年来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的结构及分布特点.方法:用我站唐山现代工作软件血源管理系统中献血者档案统计模块收集2009-2013年参加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的档案信息资料,用EXCEL软件分别对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献血次数和血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参加无偿单采血小板共有3 509人次,其中男2 843人次(81.02%),女666人次(18.98%);捐献年龄集中在25~45岁,共有2 639人次(75.21%);职业以从业人员及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为主,共有2 631人次(74.98%);学历以专科及高中为主,共有2 463人次(70.19%);捐献次数≥5次共有2 141人次(61.02%),其相对应的采集治疗量占总采集治疗量的64.09%;血型分布特征为O型>A型>B型>AB型.结论:吉安市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以男性为主;25~45岁的年龄段捐献率较高;学历以大专及高中较多;军人、农民工、学生及职员(包括医务人员、公务员、教师)的捐献率较低.提供一支稳固、及时、有效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应策划针对性的宣传招募方案,扩大无偿单采血小板队伍,保证临床成分用血安全.

  • 输血前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素君;吕豪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输血前患者血小板抗体,以指导临床用血,血小板抗体疾病的诊治和无偿献血献血者筛查.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黏附试验和分析14 515例输血前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结果:输血前患者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为7.75%(1 125/14 515);有输血史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3.65%(349/2 556),无输血史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2.39%(286/11 9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妊娠史妇女(≥3次)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6.33%(104/637),无妊娠史女性血小板抗体阳性率9.15%(692/7 5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输血前患者血小板抗体有利于患者的输血安全,节约血液资源,有利于血小板抗体疾病的诊治,并对无偿献血有指导意义.

  • 106例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桂芳;夏和凤;王丽霞

    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258例次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病种、性别、年龄、体重、发热、脾大、输注次数对输注有效率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例次为188例次(有效率72.9%),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率分别为80.9%、73.2%、70.2%、52.5%,不同病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88,P<0.05).146例次有发热感染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为67.1%,明显低于112例次无发热感染者的80.4%(x2 =5.614,P<0.05);69例脾大患者的有效率为55.1%,明显低于189例脾不大者的79.4%(x2 =15.088,P<0.01);按性别、年龄、体重分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894、0.051、0.065,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注者输注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其血小板输注疗效不同,发热、脾大、输注次数可能是影响血液病患者输注疗效的因素.

  • 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尿液有形成分对比分析

    作者:张玲;张权彬

    目的:探讨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尿中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留取2013-01-12月送检的新鲜清洁中段晨尿标本973份,分别用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判断标准,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假阳性率为12.8%,红细胞的假阳性率为16.2%,管型的假阳性率为54.7%.结论: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的假阳性率较高,在检测时必须与显微镜镜检结合使用,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室内质控分析及处理

    作者:张静;方静;郑萍

    目的:分析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室内质控,总结失控原因,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方法:运用L-J质控图,结合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进行室内质控及分析.结果:2013-01-2014-10共检测2 033批次,其中警告57次,失控29次,分别占质控总数的2.80%和1.42%.其中随机误差10次,系统误差19次,分别占质控总数的0.49%和0.93%.22个RCV处于9.72%~22.85%,其中21个均处于20.00%以内,1次是22.85%.结论:ELISA法影响因素较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加强室内质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作者:王艳梅;朱文钦

    目的:探讨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影响因素并加以改进,以减少采集失败的发生率.方法:统计分析改进前后研究区间内的机采血小板资料,将失败案例汇总,分析原因.结果:原因共分为6类,其中献血者血细胞常规计数异常、乳糜血、献血不良反应、穿刺不成功及血肿是造成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总发生率为1.0%、血常规异常、乳糜血和血肿比改进前低(x2=40.728、72.102、14.598、8.173,P<0.05),而献血不良反应、穿刺不成功和其他在改进措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218、3.110、0.386,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大多由献血者筛选过程不合理和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通过加强采集前检测分析与献血者筛选、采集时密切观察以及改进操作,可以有效规避.

  • 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作者:何成涛;马贵明;赵静

    2012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新版《规程》在可经输血传播感染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中规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方法,除现行的2种ELISA试剂检测外,还可选择1种ELISA试剂检测与1种试剂检测核酸的方法.该项规定是基于我国血站核酸检测试运行成功进行的基础上制定的.自2010年我国血站核酸检测试运行工作开始后,有多家血站先后开展了血液核酸检测,并在检测方案制定、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配置、软件升级、检测流程完善及实验室风险评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1-2].现将我中心血液核酸检测工作中关于质量控制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 人性化护理在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佳娟;艾俊;陈云

    自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献血法》,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在这支可贵的献血队伍中,少部分志愿者在献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精神、身体、采血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周围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出现献血后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甚至献血不成功.为了减少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无偿献血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保障无偿献血事业的长足发展,满足临床治疗上的需要,笔者所在血液中心尝试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四川汉族人群Mur抗原频率调查

    作者:李翠莹;徐弘;黄菲;肖洁;于丽君

    Miltenberger是与MNS血型系统有关的相对稀有的一系列血型,是极具多样性及复杂性的血型系统之一.Mur抗原属于Miltenberger血型系统.该血型在欧美属于极低频率抗原,临床意义极低,一直未受到重视.但研究表明,该血型在我国有一定的分布频率,近些年来不断有引起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H DN)的报道,因此我们对本地区献血人群中Mur抗原的频率进行调查,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血型 Mur抗原
  • 归档病历考评在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中的运用及疗效分析

    作者:陈赛;张小艳;李玉玲

    患者出院后,病历按规定时限要求回归病案室称为病历归档[1].归档病历反映患者接受医疗的全过程,其是医疗及相关行为如病情记录、医疗信息分析、共享、科研、保险、司法等的重要载体[2].医院输血管理必须体现安全、科学、合理的原则,病历是输血治疗行为可追溯性的原始依据.为更准确了解医院临床输血运行状况,促进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我院将归档病历考评运用于临床用血日常管理,现报告分析如下.

  • 新形势下的输血医师培养模式构建

    作者:邓素容

    随着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实施,医院输血科的设置与功能具有了详细的指标要求.“办法”第11条指出,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标准”指出:输血科需要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输血科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有输血医师,并有输血医师培养计划.至此输血医师作为输血科必备工作人员已经纳入国家要求,输血医师理念的提出无疑是我国输血医学发展的里程碑,如何培养合格的输血医师成为现今大家关注的热点.

  • 数据分析在制定供血计划中的应用

    作者:赵凤绵;戚海;孟趁乔;王凤红;刘晓彦;王丽莎

    血液作为拯救生命的特殊物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血液只能来自人体,再生需要一定时间,一定时间内血液数量是有限的.血站在制定全年供血计划时,必须对以往供血量和影响供血趋势的因素有一个科学的评估[1].红细胞是临床常用的血液成分,其有效期根据添加液的不同而不同,国内红细胞的保存期多为35 d.面对临床大量血液需求和红细胞的时效性,决定了采供血机构既要保持一定量的红细胞库存而又不能大量采集制备.笔者回顾性地统计了2004-2014年供血辖区内红细胞的供应情况,探讨用血增长规律,分析用血趋势,为制定年度供血计划提供依据,为有计划地招募血源和采血提供参考.

  • 献血者健康征询有关问题的思考

    作者:吴大奎;邹秀玲;刘恒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4.1条规定,采集血液前应征得献血者的知情同意,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征询、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查.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一方面是保证献血者自身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安全.笔者就当前血站献血前健康征询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 输入性疟疾流行概况及广西地区输血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苏武锦;张翙;李彬

    疟疾是一种有疟原虫寄生人体、蚊虫叮咬传播 的疾病,人与人之间接触不感染,但可通过输血或受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传播.疟疾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疟疾也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年来,随着我国赴非洲、东南亚等高疟区劳务输出、商务、学习、旅游、维和等出入人员数量大量增多,输入性疟疾疫情更为突出[1].

  • 输血申请单和病历规范化管理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刘堂兵;陈云鹏;邓建平

    血液制品是一种特殊医疗用品,输血是治疗某些疾病和抢救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多地出现用血紧张,临床用血短缺成为某些地方的常态.作为综合性医院,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安全,使每次输血治疗尽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将血液效用达到大化是输血科的责任.2012年8月1日实行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人病历”,同时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临床科室和医师的用血评估制度”.

  • 配血试验在临床疾病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李建刚;王忠民;刘月红;韩梅宁

    输血是抢救生命治疗疾病药物不可取代的治疗手段,不论何种情况、何种原因只要患者为贫血状态,均应进行输血纠正治疗.输血科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是医院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配血试验如正反定型、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试验中发现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清学表现不同,若配血试验中发现患者血清学发生变化应及时与临床沟通联系,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及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是我们对日常配血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病例,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配血试验 疾病诊治
  • 冷沉淀输注量和时机的把握成功抢救患者3例

    作者:叶心梅

    1 病例资料例1 男,31岁,体重约50 kg.酒后被人斧砍伤致:失血性休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脾破裂,胃前壁破裂,左肺挫裂伤,左侧血气胸,胰腺尾部挫伤,左侧面部、颈部软组织挫裂伤,左侧第10肋骨骨折;左肾挫伤及包膜下血肿.紧急送入手术室抢救.先后输注10 U冷沉淀+15U少白细胞红细胞+2 200 ml冰冻血浆.住院16 d,基本康复,患者要求出院.

  • 血卟啉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全;曹奎杰

    血卟啉病(Porphyrias)是因血红素合成路径中有关酶的缺乏导致卟啉类化合物代谢紊乱而发生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是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及光感性皮肤损害,血卟啉病是一种罕见病,有资料统计欧洲国家每年歇性卟啉病(AIP)新发病例比例约为0.13/百万人[1],本综述将阐述临床上常见的卟啉病如AIP、迟发皮肤性卟啉病(PCI)、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研究进展.

  • 一个新的血型抗原——Langereis血型系统

    作者:卞洁;李凌波;徐姿;姚永良;吴建红;范春丽

    2012以来,ISBT(国际输血协会)确认了3个新的血型系统,即:福斯曼(Forssman)血型系统(031,FORS)、约尼奥尔(Junior)血型系统(032,JR)、朗格瑞斯(Langereis)血型系统(033,LAN).其中Junior血型系统和Langereis血型系统都是美国福蒙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先报道的,都属于转运蛋白家族.其中朗格瑞斯(Langereis)血型系统的名字,源自于被发现的第一例患者名字.我们曾连续介绍了Forssman血型系统和Junior血型系统,本文介绍的是Langereis血型系统.

  •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曹涛;范金波;周媛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迅速发展壮大,逐渐与国际接轨,各种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层出不穷.对于因为各种血液成分改变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疾病,输血治疗已然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其中,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对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选择血小板输血治疗常常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然而,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及其输注无效的应对办法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refractoriness,PTR)是指患者在连续2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和PPR未能达标等.现将血小板输血治疗的现状及效果、PTR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以及血小板输血治疗的前景预测做一综述.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