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rc@cmaph.org
  • 曾用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先文;韩存芝;荆洁线;杜丽莉;田保国;李国栋;张中书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DR70、NSE和CYFRA21-1单项和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评价血清中4项标志物水平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治疗前后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30例肺癌患者和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4项标志物水平,并以100名健康人为对照.同时对其中80例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标志物水平检测.结果肺癌患者CEA、DR70、NSE和CYFRA21-1血清水平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项标志物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CEA和NSE总体比较均有差异,其中腺癌CEA水平均高于其他类型(P<0.05~0.01),小细胞肺癌NSE水平高于其他类型(均P<0.01);治疗有效的肺癌患者治疗后4项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下降,而治疗无效者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4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度(73.1%)和准确度(80.5%)明显高于单项敏感度(分别为45.4%、24.6%、36.2%、33.8%)及准确度(分别为65.7%、55.2%、63.5%、60.7%).结论CEA、DR70、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联合检测对鉴别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尤其对未能取得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肺癌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检测治疗后标志物水平可以评估预后,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和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EGFR及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转移的关系

    作者:李洪胜;王远东;谭小军;何伟星;赵光日

    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与食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42例食管癌标本的EGFR和E-cadherin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GFR在远处转移组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分别为47.62%、56.52%)均高于相应对照组(27.08%、26.32%)(P<0.05);在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3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67%、42.86%、71.4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在远处转移组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3.33%、26.09%)均低于相应对照组(54.17%、57.89%)(P<0.01,P<0.05);在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3组中表达率分别为71.43%、47.62%、14.29%,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GFR及E-cadherin与食管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

  • bcl-2、p53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松;段惠军;齐凤英;李英敏

    目的探讨bcl-2、p53在几种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荧光技术对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恶性黑色素瘤(MM)、基底细胞癌(BCC)、色素痣(PN)bcl-2、p53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以荧光指数(FI)作为定量表达指标.结果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基底细胞癌的bcl-2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而二者的p53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恶性黑色素瘤的p53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色素痣(P<0.05),而二者的bcl-2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色素痣中均有bcl-2的表达,基底细胞癌bcl-2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说明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凋亡受抑密切相关;p53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高于色素痣,说明p53为黑色素瘤的恶性标志,检测p53表达可以作为鉴别皮肤黑色素瘤恶性病变的辅助手段.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程琪辉;孙淑华;麦羡霞;李新爱

    目的评价血清VEGF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7例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5例术后及22例术后复发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ELISA法进行了血清VEGF含量及阳性率检测,并以47例良性肿瘤及61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P<0.001),宫颈癌患者术后7~10 d较术前明显增高(P<0.02),术后1~2个月恶性肿瘤患者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而术后复发者又显著上升(P>0.05).结论监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

  • nm23-H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的早发转移

    作者:赖振南;黄应桂;余忠华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与鼻咽癌早发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5例鼻咽癌组织蜡块进行nm23-H1检测.结果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为47.4%(45/95),早发转移组nm23-H1阳性率(26.7%)低于无转移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nm23-H1阴性表达与鼻咽癌早发转移有关,nm23-H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中晚期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 乳腺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抗乳腺癌研究

    作者:张小英;张志明;刘剑勇;赵荫农;张春燕;唐凯;利基林

    目的探讨同个体乳腺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方法从35例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乳腺原发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分离出乳腺原发癌TIL和转移淋巴结TIL,观察不同部位获得的TIL体外对不同部位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乳腺原发癌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均具有很高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71.31±3.11)%和(69.38±2.51)%],明显高于乳腺原发癌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31±2.89)%和(49.80±3.21)%].结论同一个体乳腺癌其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TIL抗瘤活性有差别.

  • 恶性肿瘤化疗后CD+4T细胞及Th1细胞、Th2细胞对免疫因子治疗的反应

    作者:张元生;古晓东;尹鲜花;裴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力尔凡对恶性肿瘤患者CD+4T细胞及Th1细胞、Th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Th1细胞和Th2细胞.38例恶性肿瘤患者使用IL-2 50万U皮下注射,1次/d×5 d,力尔凡10 mg肌肉注射,1次/d,15~21 d.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的CD+4T细胞及Th1细胞、Th2细胞,用SPSS软件包行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CD+4T细胞有上升趋势,治疗后Th1细胞、Th2细胞和Th1/Th2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该治疗剂量对提升CD+4T细胞有作用,对调控Th1细胞和Th2细胞无明显作用,因此二者治疗的靶点应在CD+4T细胞的其他亚群.

  • 一组新发现的肿瘤功能性蛋白质组的指纹图谱

    作者:裴毅;郭素堂;王清馨;米振国;赵嘉训;刘维兰;王蓉;韩琳;马小军;古晓东;姚壁;纪丕军;杨永明;魏淑青

    目的确定新发现蛋白质组的指纹图谱及诊断平台.方法将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31日治疗的146名肿瘤患者用美国赛弗吉(Ciphergen)公司的蛋白质指纹仪及WCX2蛋白质芯片经SELDI检测技术(surface enhanced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er)检测其血清.以质荷比(M/Z)大小构成某一患者血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结果对272次结果汇总,在M/Z为11100+H~11900+H之间出现质谱峰,其中一个丰度≥20%,其余丰度均≥5%,其峰簇上下游近1000个质量单位内无任何质谱峰,个别情况下,在M/Z为11100+H至11900+H之间出现丰度值≥5%单峰(自命名为LGT蛋白质组lost goodwill target).结论LGT蛋白质组指纹图阳性诊断平台,在用WCX2蛋白芯片和SELDI技术获取的蛋白质指纹图上,在M/Z为11100+H~11900+H之间出现一质谱峰簇(cluster),其大丰度≥20%,小丰度≥5%,并其上游、下游近1 000个质量单位内无任何质谱峰出现;在M/Z为11 100+H至11 900+H之间出现丰度≥5%的单峰指纹标记,其余无变化,视为LGT蛋白质组指纹疑似阳性;在M/Z为11 000+H至11 900+H之间无任何质谱峰簇,为LGT蛋白质指纹阴性.

  • 恶性肿瘤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研究

    作者:孙亚红;黎莉;侯明;秦平;张燕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评价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抗血小板GPⅡb/Ⅲa、GPⅠ b/Ⅸ的特异性抗体.结果恶性肿瘤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低.结论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PTEN、p21ras在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晓玲;李岩;吴素慧

    目的探讨PTEN基因、Ki-ras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4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PTEN、p21ras蛋白表达.结果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5.0%、40.0%、31.1%.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和内膜腺癌(P<0.01).p21ras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0.0%、64.4%,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1).PTEN与p21ras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03,P<0.05),且均与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1)PTEN、ki-ras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是其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2)PTEN、p21ras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与p21ras可能参与同一蛋白通路发挥生理作用.

  • PTEN和p16基因蛋白在胆管癌和胆囊癌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崔平;普苹;赵晓霞;吴韬;杨世昆;胡筑培

    目的探讨PTEN和p16抑癌基因在胆管癌和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PTEN、p16基因蛋白在63例胆管癌及胆囊癌石蜡标本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胆管癌PTEN和p16阳性表达为42.4%和36.3%,低于胆囊癌的43.3%和46.6%(P>0.05);胆囊癌组低分化组p16表达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P<0.05);PTEN表达与分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和PTEN基因在胆道恶性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表明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多基因变异或缺失.

  • 韩国淋巴瘤与中国延边地区淋巴瘤和鼻咽癌中EB病毒类型和30bp缺失型潜伏膜蛋白-1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美花;林贞花;朴东明;李柱虎;宋京郁;金仁仙

    目的比较韩国淋巴瘤与中国延边地区淋巴瘤和鼻咽癌中EB病毒类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和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的类型分布.结果在韩国非霍奇金淋巴瘤中,57%的B细胞淋巴瘤和75%的T细胞淋巴瘤表现为EBNA-1阳性."C"变异型为44%,"f"变异型为9%.而在15例霍奇金淋巴瘤中,4例为"CF"变异型,11例为"DF"型.在延边地区,22%的淋巴瘤和81%的鼻咽癌表现为EBNA-1阳性.除1例"f"变异型以外,均为"F"型,"C"变异型占鼻咽癌的63%.此外,30bp缺失型潜伏膜蛋白-1基因在韩国淋巴瘤病例中占80%,未缺失型占14%,两者兼有者占6%.而在延边地区,缺失型在淋巴瘤中仅占43%,在鼻咽癌中占40%.结论EB病毒-1型为韩国和延边地区的主要EB病毒株.BamHI"f"变异型在两地区均罕见.但在韩国淋巴瘤病例中,30bp缺失型LMP-1基因的检出率则明显高于我国延边地区.

  • 以胸背血管分叉平面作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下界的研究

    作者:李玉阳;王永胜;周正波;刘岩松;李永清;于志勇

    目的判断乳腺癌患者胸背血管分叉平面下方组织内是否存在淋巴结及其转移情况,分析能否以此平面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胸背血管的解剖终点.方法在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将胸背血管分叉平面下方组织切除后标以胸背血管分叉处淋巴结另送病理检查.结果112例患者中有99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88.4%;97例(86.6%)胸背动脉分叉平面下方为脂肪组织,有15例(13.4%)存在淋巴结,均未发现癌细胞转移.结论多数病例胸背动脉分叉平面以下组织内不存在淋巴结.不论患者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病理类型等因素如何,该处组织均未发现转移,且胸背血管分叉处位置较为固定,变异较少,可作为腋清扫范围的下界.

  • 自凝刀联合放疗治疗巨块型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庄甲花;王凌;李虹;法婧;刘得梅;张海燕;彭京风;武宜花;李喆;王志惠

    目的探讨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简称自凝刀)治疗巨块型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凝刀联合放疗组(试验组)与放疗组(对照组).试验组在放疗前1天,由B超监控用自凝刀将宫颈癌块去除,次日开始放疗.对照组行放射治疗.结果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试验组7.5%,对照组2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85,P<0.05).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试验组5%,对照组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11,P<0.05).住院时间试验组7~8周,对照组9~10周.住院费用试验组平均每例比对照组少1 500元.结论自凝刀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巨块型宫颈癌,可明显降低放疗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情况

    作者:陈少华;李扬秋;杨力建;耿素霞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TRECs)的含量,从而了解患者胸腺近期输出naive T细胞的水平.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方法检测9例APL患者和14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ECs的水平,并根据外周血中CD3阳性率计算CD3细胞中TRECs水平.结果正常人TRECs拷贝数为(4.10±3.65)/1000PBMC和(6.36±5.28)/1000CD+3细胞,APL患者TRECs拷贝数为(0.13±0.22)/1000PBMC和(0.77±1.60)/1000CD+3细胞,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4,p=0.0005).结论率先报道了APL患者胸腺近期输出naive T细胞功能明显降低的情况.

  • 吡柔比星+泰素帝联合奇宁注射液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文丽;考军;于长青;马小业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泰素帝联合奇宁注射液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患者均有病理学诊断及可评价的客观指标,且全部为复治的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吡柔比星+泰素帝联合奇宁注射液;B组:吡柔比星+泰素帝.结果A组有效率为67%,B组有效率为62%.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但A组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吡柔比星+泰素帝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加用奇宁注射液可降低骨髓抑制作用.

  • 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作者:官成浓;蔡良真;张英;李妹君

    目的评价rhIL-11(巨和粒)在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5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予常规止血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32例):除与对照组同样治疗外,加皮下注射巨和粒15 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血小板计数回升、出血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快,血小板计数回升至100×109/L以上的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分别为(5.5±0.5)d和(9.6±1.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和粒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 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6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荣成

    目的观察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胸腔穿刺抽尽胸腔积液后给予顺铂胸腔内注射.结果治疗组顺铂总有效率80.56%,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有明显升高,且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线药物.

  • 小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春霆;卢蓉;刘冉录;武玉东;高建光

    目的评价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内序列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98年至2004年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其中3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TURBt)电切术,1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所有入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浅表性肿瘤,术后1周开始应用丝裂霉C20mg加蒸馏水40mL,1次/周,6次后改为每月1次,维持1年.结果所有入选病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12个月内肿瘤复发3例,复发后进展2例,38例随访24个月无复发.42例中均未见明显药物副作用,仅有4例出现轻微尿道刺激症状.结论丝裂霉素C对浅表性膀胱癌有较明显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灌注后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浅表膀胱癌的药物.

  • 胃底贲门癌手术治疗方式的探讨

    作者:毕小刚;梁小波;李华田

    目的探讨提高胃底贲门癌手术切除率及远期疗效的佳方法;探讨手术路径、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比分析单纯经胸或单纯经腹的近端胃切除与经胸、腹联合切口行全胃切除术对疾病远期效果的影响.结果胸外科经胸近端胃切除36例;普外科单纯经腹近端胃切除10例,全胃切除3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全胃切除79例.比较:近端胃切除不利于淋巴结清扫,达不到根治效果.经胸腹联合切口的全胃切除既有利于淋巴结清扫,又能切除足够长度的食管,手术切除率高.结论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口全胃切除效果好.

  • 金葡液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王海勇;喻光懋;崔健

    目的观察胸腔内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简称金葡液)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引流管将顺铂、金葡液稀释后依次注入胸腔内治疗.结果CR37例,PR4例,NC1例,CR+PR41例,临床有效率97.5%.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腔内给药副作用少,能有效控制胸腔积液.

  • 常规分割加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赵桂英;胡珊;张崴;王鹤皋

    目的观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规分割(CF)加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SCRT)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反应.方法采用CF+SCRT治疗Ⅲ期NSCLC20例,首先选用CF,6MV-X线,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肺门、纵隔淋巴结引流区,每次1.8~2.0 Gy,每周5次,肿瘤总量40~41.4 Gy.锁骨上淋巴结如有转移,用混合线(6MV-X线和电子线)照至DT60~70Gy,随后改用SCRT,主要针对肿瘤靶区(GTV)追加剂量,采用4~6个非共面适形野,90%等剂量线包绕PTV,并以此为处方线,单次量2.5 Gy或5 Gy,每周3~5次,总剂量30~40 Gy.按WHO和RTOG标准观察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肺原发灶疗效为CR 25.0%,PR 60.0%,总有效率(CR+PR)为85.0%.1~2级急性食管炎为25.0%,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为30.0%,1~2级心脏损伤为5.0%.1年生存率为85.0%.结论CF加SCRT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由于提高了肿瘤靶区剂量,减少了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放射损伤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92例胸段食管癌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傅朝阳;潘培川;林育毅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9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全部行右侧开胸全胸段食管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3-FL).结果食管癌沿食管壁内上行播散与下行播散差异有显著性,胸上、中、下段食管癌下颈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胸下段食管癌,全胸段食管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2-FL)可列为首选术式;胸中、上段食管癌,特别是胸上段食管癌,全胸段食管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3-FL)应列为首选术式.

  •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

    作者:张勇;陈德滇

    目的分别采用以吡柔比星(THP)、表柔比星(EPI)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比较.方法127例乳腺癌患者于手术前采用CTF方案治疗61例,采用CEF方案治疗66例.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CR+PR)分别为77%、7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心肌损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吡柔比星组脱发率低于表柔比星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吡柔比星、表柔比星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无差异,THP组脱发轻于EPI组.

  • 82例乳腺癌根治术预防皮瓣坏死的体会

    作者:潘培川;傅朝阳;陈文发;李初作;李建樟;林晓东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方法对82例采用新的改进方法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与对照组1 210例乳腺癌根治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改进组皮瓣坏死率为1%,对照组皮瓣坏死率为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自制式阔面双刃水果刀分离皮瓣、单管间断负压引流+引流袋体位引流、一期植皮减轻腋窝皮瓣张力可预防术后皮瓣皮下积液、皮瓣坏死.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4例分析

    作者:张苏;牛德森;于波;刘翠平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13例鳞癌、9例腺癌、3例腺鳞癌,其中2例肺鳞癌为手术后、化疗后局部复发.24例患者以前未做过放疗.肿瘤影像直径在4~8 cm之间,适形野3~6个;肿瘤剂量48~66 Gy;8~16分次,8~28 d完成.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用6MV-X线加12 MeV电子线常规分割放疗,剂量65~70 Gy,7周左右完成.结果24例患者1、2年疗效观察.8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NC)、4例进展(PD),总有效率(CR+PR)为75.0%(18/24),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8%、45.8%.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作者:肖蔚;宋振缃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常规HE切片、免疫组化等方法对HAML进行研究.结果HAML由畸形血管、分化不同阶段的平滑肌细胞及脂肪组织三者构成,在不同的个体,3种成分的比例各不相同,因而形态不一致.肌动蛋白、HMB-45阳性为HAML的特点.结论HAML作为肝脏罕见的良性肿瘤,只要掌握其特征,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 36例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疗效观察

    作者:郭庆忠;谷雨;宋爱君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的优点.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4年3月手术切除后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腹腔化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年无瘤存活26例;D期1例,术中证实有肝转移,1年后复查CT未见瘤体;死亡5例.结论大肠癌术后行腹腔化疗,在提高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减少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有一定疗效.

  • 胃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和研究进展

    作者:赵向荣;马大烈;吴丽莉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是一型常见的结外低度恶性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和临床生物学行为.2001年WHO新的分类将其列为一个独立类型,其中胃MALT淋巴瘤为常见,常被作为这组疾病的典型来表述MALT淋巴瘤的特征,就其病因学、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诊断、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阑尾类癌1例

    作者:陈艳才;林旭

    1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因"右下腹胀痛2个月,加重2周"于2004年9月13日住我院普外科.入院时查体:体温36.8℃,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10.7 kPa(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未见皮肤出血点及瘀斑、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肌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叩诊腹部为鼓音,听诊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双下肢无水肿.

    关键词: 类癌 阑尾 肠梗阻
  • 食管胃肺三重癌综合治疗1例

    作者:刘秀平

    1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于2003年12月出现咳嗽、活动后憋气伴上腹部饱胀不适,未予特殊治疗.1个月后患者进食时自觉阻挡感,在家煎服中药治疗,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于2004年1月下旬来我院就诊.查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示:(右肺)低分化鳞癌;腹部彩超示:肝实质回声欠均匀;纤维胃镜检查,活检病理示:食管(中下段)低分化腺鳞癌,(胃角)中-低分化腺癌.

  • 男性癌症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作者:沈丽达;张灿珍;任宏轩;王羽丰;赵玲;李云霞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男性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1:1配对原则,对259例男性癌症患者及与之配对的健康男性分别使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防御机制问卷(DSQ)"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相关社会心理因素与男性癌症发病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家族史、无业余爱好、居住在工矿区、有害物接触史、吃饭好生闷气、吃饭常伴烟酒、生活无规律、吸烟、饮酒、不好运动、睡眠不足、自己认为性格内向可能为男性癌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元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癌症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为:不成熟因子、掩饰因子、家族史、吃饭好生闷气、生活无规律.结论个性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肿瘤家族史与男性癌症发病相关.

  • 酒后小白鼠生殖系统组织制作方法的实验探讨

    作者:孙丽君;翟梅娟;黄雅萍;仇玲玲;蔡路兵

    目的探讨酒后小白鼠生殖系统组织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取20只饮酒3个月后的雄性小白鼠的睾丸、附睾、阴茎组织各切2块分成2组,第1组经10%甲醛固定,第2组经自配固定液固定(苦味酸饱和水溶液50 mL,甲醇40 mL,冰醋酸10 mL)、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自配固定液组组织平整、入水不散、易连续切片,染色鲜艳,胞核清晰.结论自配液组织制作方法优于甲醛固定制作方法.

  • 模拟定位机X线球管的更换和安装

    作者:何安太;常晋生

    目的探讨模拟定位机X线球管正确使用及延长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对模拟定位机X线球管损坏后,更换球管的全过程包括拆卸、装新球管、附件、加油、排气及调试过程的每一步骤作详细介绍.结果安装好的球管效果满意.结论安装X线球管是复杂的工艺,但只要仔细对待每一个步骤,是能够掌握的,并对X线球管有了新的认识.

肿瘤研究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