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rc@cmaph.org
  • 曾用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弗林蛋白酶抑制剂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王顺昌;周芳;柴大森;陈传波;吴江;周振宇;周伟杰;户庄;马明德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的机制,为深入研究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弗林蛋白酶(Furin)抑制剂α1-PDX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Furin抑制剂对MCF-7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单层细胞迁移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CF-7细胞迁移和浸润能力.Hoechst 33342/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T1-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α1-PDX作用MCF-7细胞48 h以上时,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集落形成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但在低浓度情况下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起抑制作用.α1-PDX降低了细胞内MT1-MMP、VEGF-C、VEGF-D的表达,同时细胞培养液上清中MMP-2和MMP-9浓度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Furin抑制剂通过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MMP及VEGF表达抑制肿瘤的迁移能力.

  • 激光定位系统应用在改进型腹板中提高放疗患者体位重复性的研究

    作者:曹飞;李明;储开岳

    目的 探讨激光定位系统对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体位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盆腔肿瘤患者分别利用激光定位系统进行摆位(20例)和不利用激光定位系统进行摆位(20例),并用锥形束CT(CBCT)在线验证,分析摆位误差情况.结果 利用激光定位系统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2.63±1.07) mm、(2.38±1.28) mm、(2.46±1.21) mm;未利用激光定位系统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3.04±1.22) mm、(2.55±1.35) mm、(3.09±1.37) mm.两者相比,X、Z轴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03),Y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结论 利用激光定位系统对改进型腹板患者进行摆位,能有效提高精确放疗患者治疗中体位的重复性.

  • 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及其意义

    作者:王轶楠;赵郁;岳海淑;尹晶瑜

    目的 比较同期放化疗和放化序贯治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64例经病理确诊的ⅡB至ⅢB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抽签方法被随机分成放化同期治疗组(A组)和放化序贯治疗组(B组),每组32例患者,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期EP或TC方案化疗,B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后序贯EP或TC方案化疗.在放疗前、后和完成放化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MMP-2和TGF-β 1水平,比较两组MMP-2和TGF-β1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A、B两组缓解率分别为90.6%(29/32)和68.8%(22/32)(x2=4.730 0,P=0.029 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9.1、8.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 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8、15.9个月,1年OS率分别为65.05%、60.24%,2年OS率分别为49.45%、43.07%,两组之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0).在放疗前,A组和B组的MMP-2分别为(276.5±98.2) μg/ml和(263.9±103.5) 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9 6,P=0.619 1),放疗后分别为(242.1±53.2) μg/ml和(298.7±68.4)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4 9,P=0.005 0),治疗结束后分别为(60.5±24.4) μg/ml和(75.2±30.7)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0 5,P=0.038 0);治疗前,TGF-β1分别为(1 624.3±454.2)ng/ml和(1 564.9±517.8)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8 6,P=0.835 4),放疗后分别为(1 383.5±469.3) ng/ml和(1 785.3±41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7 3,P=0.006 0),治疗结束后分别为(610.5±215.4)ng/ml和(750.3±263.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 6,P=0.023 5).结论 同期放化疗能够有效拮抗放射诱导的局部晚期肺癌外周血MMP-2和TGF-β1的升高.

  • 半肝缺血预处理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莉;王黎明;荣维淇;吴凡;苗成利;安松林;刘发强;田斐;吴健雄

    目的 探讨半肝缺血预处理(HIP)对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切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行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按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HIP组(20例)和半肝血流阻断法(HHV)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HIP组术中出血量(自然对数)、术后输血病例数、术后输血量分别为5.7±0.7、3例和(333.3±115.5)ml,均明显少于HHV组的6.1±0.6、18例及(1 433.3±91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8;x2=5.27,P=0.022;t=4.86,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肠道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3、5、7天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IP组均高于HHV组(均P<0.05).HIP组术后一周内有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HHV组仅1例(P=0.001).结论 半肝缺血预处理法可能提高肝硬化肝癌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术后肝功能及早恢复.

  • 一株抗胰腺癌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作者:孙立新;解亦斌;遇珑;杨治华;冉宇靓;孙力超

    目的 对一株抗胰腺癌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进行初步鉴定和体外功能研究,为靶向胰腺癌干细胞治疗胰腺癌提供候选单抗药物.方法 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确定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流式细胞术检测PANC-1细胞中有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细胞比例.双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D24和单抗15D2识别的抗原蛋白在PANC-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观察单抗15D2对PANC-1成球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CCK-8法检测单抗15D2对PANC-1细胞增殖和耐药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单抗15D2识别的靶抗原在人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ANC-1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存活、增殖并形成细胞球,成球率为(2.5±0.5)%.PANC-1球体细胞中CD44+ CD24+细胞的比例较亲本细胞提高了11.4倍,其中CD44+ CD24+细胞占CD24+细胞的97%,在此体系中用CD24作为PANC-1细胞干细胞标志物.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单抗15D2识别的抗原分子在细胞膜上表达,并能与CD24在PANC-1细胞共定位.抗体体外功能研究发现,单抗15D2能显著抑制PANC-1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成球,抑制率达到22%.同时,单抗15D2联合吉西他滨能显著抑制PANC-1球体细胞的增殖,联合组和对照组IC50分别为0.10、0.39 μmol/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单抗15D2所识别的抗原蛋白在76.9%(11/13)的人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而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仅为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胰腺癌干细胞单抗15D2体外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耐药能力,为胰腺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应用价值的候选抗体药物.

  • 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早期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商健彪;邓丽霞;高文英;丁可;谈燕飞;黄秀春;余伟冰;刘方颖;李叶枚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早期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75例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预防组为放疗第一天开始使用rhGM-CSF漱口,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放疗至出现口腔黏膜炎开始分别使用rhGM-CSF漱口及对照药物(0.9%氯化钠溶液500 ml+维生素B1240 mg+丁卡因100 mg)漱口.采用通用毒性标准(CTC)评价和记录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及损伤程度.结果 预防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5.2±3.2)、(12.1±2.7)、(12.0±2.6)d;t=3.725,P=0.001;t=3.939,P=0.000],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方面,预防组较对照组、治疗组减轻,预防组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68%(17/25),治疗组为92%(23/25),对照组为100%(25/25)(P=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预防用药能更好降低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P<0.05),治疗用药能更好地降低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P<0.05).结论 rhGM-CSF早期干预能更好地改善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人乳头状瘤病毒L1及人端粒酶RNA基因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子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孙立新;赵宏伟;丁进进;韩海琼;阎丽隽;连翔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阳性子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状瘤病毒L1(HPVL1)及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有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的HR-HPV阳性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300例,其中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为正常及慢性炎症4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95例、CINⅡ58例、CINⅢ64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37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MaxVision法检测液基细胞学标本中抑癌基因HPVL1的表达,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子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水平.结果 HPVL1阳性率在正常及慢性炎症、CIN Ⅰ、CINⅡ、CINⅢ及SCC组中分别为58.70%(27/46)、63.16%(60/95)、37.93%(22/58)、10.94%(7/64)、0(0/37),随着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高,HPVL1阳性率逐渐降低.hTERC扩增阳性率在正常及慢性炎症、CIN Ⅰ、CINⅡ、CINⅢ、SCC组中分别为6.52%(3/46)、11.58%(11/95)、51.72%(30/58)、85.94%(55/64)、100.00%(37/37),与子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302,P< 0.01).HPVL+/hTERC-在CIN Ⅰ中占57.89%,在CINⅢ中占4.69%;HPVL1-/hTERC+在CIN Ⅰ中占6.32%,CINⅢ中占79.69%.结论 联合检测HPVL1及hTERC在HR-HPV阳性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重组人源白细胞介素-24联合重组人源核心蛋白聚糖对人类肝细胞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协同效应的研究

    作者:于培霞;杨云;王桂琴

    目的 观察外源基因重组人源白细胞介素(IL)-24(rhIL-24)联合重组人源核心蛋白聚糖(rhDCN)对人类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pcDNA3.1(+)-IL-24和pcDNA3.1(+)-DCN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形态学改变.分别在转染后24h、48 h和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IL-24和DCN单独及联合转染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转染后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细胞周期阻滞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目的基因48 h后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生长不同程度地被抑制,并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改变,以联合转染组改变更为明显.MTT结果显示转染后48 h和72 h,双基因联合转染组的抑制率分别是(31.88±6.57)%和(36.83±3.76)%,与对照组和单独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单独转染IL-24和DCN基因可诱导HepG2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凋亡,而双基因联合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可达(32.56±0.90)%,与空质粒转染组的(2.98±0.72)%、空白细胞对照组的(3.50±0.92)%、IL-24组的(20.01±1.08)%和DCN组的(22.20±0.9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L-24基因转染组的G2/M期和DCN基因转染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11.24±0.35)%、(77.93±0.67)%,而双基因联合转染组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同时增高,分别是(71.36±0.60)%和(10.39±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转染IL-24和DCN基因可以协同发挥较单独应用更强的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IL-24可使HepG2细胞发生G2/M期阻滞,DCN可使HepG2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双基因联合使HepG2细胞同时发生G2/M期和G0/G1期阻滞,是IL-24和DCN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协同效应的可能机制.

  •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蛋白质芯片筛查肺癌血清相关蛋白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杜小祥;郭石平

    目的 探讨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筛查肺癌血清特异性蛋白质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M-10蛋白质芯片对肺鳞状细胞癌38例,肺腺癌30例,健康对照组50例的血清样品进行蛋白质指纹图谱测定,其中34例肺癌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对比检测,用BioMarker Wizard及BioMarker pattern system分析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共检测到167个蛋白质峰,筛选出2个肺癌特异蛋白质峰[质荷比(M/Z)分别为6 010、5 330]建立了诊断模型.模型的原始判别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交叉验证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96%.肺癌术前和术后有9个差异蛋白质(P<0.05),转移和无转移肺癌患者血清有8个差异蛋白质(P<0.05).结论 SELDI技术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

  • 基因表达谱结合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胰腺导管腺癌预后分子机制

    作者:曾玮;刘孟刚;刘宏鸣;谢斌;袁涛;杨俊涛;蓝翔;陈平

    目的 结合胰腺导管癌(PDAC)表达谱数据、临床资料以及分析基因共表达网络,定义PDAC预后相关的基因,并挖掘其预后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Cox生存分析寻找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相关的基因(P< 0.000 1).计算得到的相关基因之间的共表达关系,建立共表达网络,进一步寻找网络中核心模块.结果 Cox生存分析得到273个与患者的生存数据相关的候选基因,构建共表达网络[Pearson相关系数(r)> 0.9,P<0.05]寻找核心模块(MCODE算法,得分>2),后发现1个包含6个基因(PTMAP7、FTSJ3、TLK2、GOLGA3、PTTG1IP、ZBTB37) 14个共表达关系的核心模块.其中GOLGA3基因已经被发现与PDAC的转移侵染有关;其他基因也都被研究发现属于已知癌基因.结论 构建的PDAC相关基因的共表达模块与PDAC预后相关,且可能作为PDAC预后相关标志分子.

  • 替吉奥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奇;康静波;聂青;吴苏冬;李启亮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体部伽玛刀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5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23例患者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计划靶体积(PTV)覆盖95%以上临床靶体积(CTV),等剂量曲线为50%~60%.肿瘤直径≤5 cm的单次周边剂量3.6~4.5 Gy,肿瘤直径>5 cm的单次周边剂量3.0~4.0 Gy,治疗9~ 12次,同时口服替吉奥40 mg/m2,2次/d,连续口服21 d,28 d为1个周期,口服4个周期.对照组22例患者单纯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30.4%(7/23)和13.6%(3/22),有效率分别为91.3%(21/23)和63.6%(1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80,P=0.026).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6%和68.2%(x2=1.267,P=0.260);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8.3%和63.6%(x2=1.171,P=0.279),联合组Ⅲ~Ⅳ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4.874,P=0.027).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和6个月(x2=1.357,P>0.05);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7个月和14个月(x2=1.017,P> 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0.9%和54.5%(x2=0.184,P> 0.05).结论 口服替吉奥配合体部伽玛刀治疗胰腺癌可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和有效率,且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良好,可作为局部晚期胰腺癌同步放化疗安全、有效的选择.

  • EZH2、Ki-6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段峰;孙茂正;焦雪;杨红岩

    目的 研究EZH2、Ki-67在成釉细胞瘤与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H2、Ki-67在50例成釉细胞瘤(30例原发、20例复发)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EZH2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中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6.25±7.24)%,高于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25.26±4.28)%(P< 0.001).Ki-67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中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4.96±5.28)%,高于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29.68±3.27)%(P<0.05).EZH2和Ki-67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EZH2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及患者性别无关(P>0.05).结论 成釉细胞瘤中存在EZH2和Ki-67的高表达,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与其复发有关,并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EZH2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为成釉细胞瘤的进程、复发的可能及其预后判断提供临床依据.

  • 乳腺癌患者TCR BV、BJ限制性取用及序列分析

    作者:张建波;吕晓东;于庆凯;宋永平;胡骏

    目的 分析乳腺癌TCR BV、BJ亚家族限制性取用及序列分析.方法 选取乳腺癌转移淋巴结,提取RNA后反转录,多重PCR扩增TCR β全长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并测序,利用网上TCR资源分析序列.结果 2例患者共获得5个TCR β链全长序列.BV亚家族分别限制性取用BV 2、BV 14、BV29S1,BJ亚家族分别限制性取用BJ1S1、BJ2S2、BJ2S3、BJ2S5.序列分析增生T细胞克隆CDR3区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结论 乳腺癌患者TCR BV、BJ亚家族具有限制性取用,不同T细胞克隆的CDR3序列不同.

  • 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古丽米拉·巴依坦;张巍;余丽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MR) MLH1、MSH2、PMS2和MSH6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PMS2和MSH6在10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确定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微卫星稳定(MSS)表型,并分析其与发病年龄、肿瘤分化、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0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全子宫切除术67例,内膜活组织检查34例.随访资料完整者66例,其中手术标本52例,活组织检查标本14例.MLH1、MSH2、PMS2和MSH6失表达率分别为31.6%(32/101)、28.7%(29/101)、16.8%(17/101)、8.9%(9/101);MSI表型53.5%(54/101),MSS表型46.5%(47/101).单因素分析:在子宫切除术组织中低频MSI(MSI-L)合并MSS组(34例)预后优于高频MSI(MSI-H)组(18例;P=0.041).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年龄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和年龄与宫内膜样腺癌预后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9),而MSI-L合并MSS组与MSI-H组相比较,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I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分子事件之一,年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鉴于MSI与预后关系在本研究中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的不一致性,MSI是否可以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评价的确定依据,需要进一步验证.

  • 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治疗巨块型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效果评价

    作者:吕净上;付秀虹;王慧芬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在巨块型早期(Ⅰb2、Ⅱa2)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80例Ⅰ b2、Ⅱa2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化疗组在紫杉醇+奥沙利铂静脉化疗后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直接手术组则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前化疗效果并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术后放疗率等指标.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83.7%(36/43),完全缓解率为27.9%(12/43),无进展病例.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率(16.3%,7/43)、子宫旁浸润率(7.0%,3/43)及术后放疗率(60.5%,26/43)均低于直接手术组[24.3%(9/37)、10.8%(4/37)、78.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子宫颈浸润深度、阴道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术前化疗在巨块型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

  • 脑膜瘤不同病理亚型对周围组织侵袭性的差异

    作者:李荔荣;赵建伟;胡昌辰;吉宏明

    目的 探讨脑膜瘤不同病理亚型与其对周围组织侵袭性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0月进行脑膜瘤手术的768例患者资料,患者的病理类型按照WHO脑膜瘤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利用手术取得的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结果 良性肿瘤患者376例,恶性肿瘤患者82例,其余310例患者为临界良性肿瘤.临界良性肿瘤的侵袭率为87.74%(272/310),恶性肿瘤的侵袭率为100%(82/82),均超过良性肿瘤患者的47.07%(177/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脑膜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性不同,异型性越高的肿瘤侵袭力越强,所以针对不同的脑膜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切除时要选择不同的切除处理.

  • 以静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23例

    作者:杨涛;曹文东;皮兴涛;续慧民;喻英;张建陶;郝斌

    目的 分析以静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深静脉血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分析23例以深、浅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栓塞部位、是否合并肺栓塞、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血小板计数、原发肿瘤类型、转移与否以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肿瘤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上肢3例,下肢13例),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7例(上肢2例,下肢4例,胸壁1例),凝血功能检查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或降低,抗凝血酶活性不同程度下降,D-二聚体水平增高,5例合并远处脏器转移.抗凝治疗及腔静脉滤器降低血栓复发、大出血及致死性肺栓塞.结论 不明原因的静脉血栓患者应高度警惕肿瘤的存在,抗凝治疗及腔静脉滤器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婆罗双树样基因4在生殖细胞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亚琴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既往研究的肿瘤标志物如胎盘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AFP)、干细胞因子受体和CD30等,对于生殖细胞肿瘤(GCT)的早期诊断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新研究表明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可作为GCT的新标志物.文章对OCT4和SALL4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GCT的早期诊断、肿瘤分型、病情估计、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 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剧雪华

    近年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成分,如各类免疫细胞及其他间质细胞与肿瘤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等协同作用,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文章就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 免疫微环境
  • 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恒飞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其大的毒副作用为周围神经病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文章简述了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病变(BIPN)的病因、危险因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分级、检测及评估方法,并介绍了BIPN的防治方法.

  • 心理痛苦温度计在癌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亮

    心理痛苦温度计(DT)是近年来在癌症患者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心理痛苦筛查量表.研究表明DT具有较好的效度,适合大量癌症患者的快速筛查,其在了解癌症患者心理痛苦水平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能为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肿瘤 心理痛苦
肿瘤研究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