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급구의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949
  • 国内刊号: 23-12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7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曹俊强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联合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作者:叶有玩;何春辉;廖长征;尹学念;胡劲辉

    目的 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应用(冰冻联合组)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效果.方法 将41例DI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4例为冰冻联合组,17例为联合应用新鲜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新鲜联合组).测定两组患者输前1 h和输后2 h指标:①凝血酶时间(TT);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凝血酶原时间(P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PLT);⑥统计比较两组输后24 h内续用悬浮红细胞量.结果 冰冻联合组与新鲜联合组输后2 h比较:TT、PT、APTT及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显著减少(P<0.05),24 h内人均续用红细胞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联合应用治疗DIC具有更佳的止血疗效.

  • 血浆置换在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英;宋青;周飞虎;潘亮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对热射病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05~2006-09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劳累型热射病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13例.结果 10例存活,住院14~60 d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3例发生严重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所改善(P<0.05),肌酸激酶及同工酶、转氨酶、胆红素和血氨均明显下降(P<0.05),凝血功能改善(P<0.05),但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血浆置换后患者多个脏器功能均有所改善,为治疗热射病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 急性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浆及胃液中胃动素水平的研究

    作者:庄丽维;徐晖;刘颖

    目的 研究急性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浆及胃液中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探讨MTL在应激性溃疡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5例急性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在出现应激性溃疡的当天、第3~5天、第10~14天,同时采血液及胃液并应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MTL水平,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当天血浆及胃液MT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5天与发病当天比较,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第10~14天,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浆与胃液中MTL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与血浆及胃液中MTL水平增高有关.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成功后相关冠状动脉形态的动态观察

    作者:李新军;郭向东;李春海;李文惠;张秀丽;王爱红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溶栓成功后,相关冠脉形态动态改变.方法 以溶栓成功的5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溶栓后120 min和6个月时分别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用计算机辅助定量系统对溶栓后的冠脉病变处进行测量.结果 溶栓后120 min 52例患者中12例残余狭窄90%~99%,32例残余狭窄为70%~90%,7例残余狭窄<70%,1例无明显狭窄;与溶栓后120 min相比,溶栓后6个月时残余狭窄>70%的患者42例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AMI静脉溶栓虽可挽救一部分濒临坏死的心肌,但大部分相关冠脉仍留有明显的残余狭窄,需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来解决残余狭窄问题.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氨增高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晓东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氨浓度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组全部60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18例.测定入科24 h内血浆氨浓度,以及对症治疗1周内患者血浆氨浓度变化.结果 有45例(75%)存在不同程度血氨增高.其中40例血氨增高患者(89%)经降血氨治疗1周后,血氨浓度降至正常.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氨浓度增高出现较早,且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休克、缺氧、感染、手术、镇静药使用、大量脱水利尿与离子紊乱特别伴有低钾血症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上述综合因素所致.定期检测血氨、降血氨,对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 胸腺肽α1在严重脓毒症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舟;李茂琴;许继元;卢飞;李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感染导致的严重脓毒症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是ICU内危重症的常见原因,而且是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应用胸腺肽α1(日达仙)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探讨免疫调理治疗策略在严重脓毒症导致的ARDS患者中的应用.

  • 脾爆震伤的救治体会(附6例报道)

    作者:张吉新;李士华;毕宝林;张颖;崔兆伟

    我们2001-05和2003-10分别抢救两批公共汽车炸药爆炸伤共53例.除当场和途中死亡12例外,其余44例全部治愈.44例中有6例脾破裂,现将脾爆震伤的发病特点和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 网状硬膜切开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顾应江;李昊;江涌;詹书良

    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s,ASDHs)为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1,2].自世界著名颅脑外伤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神经外科主席Becker教授等[3]提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治疗单侧急性幕上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以来,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方法也遇到不少问题.我科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基础上,采用网状硬膜切开清除ASDHs的方法,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轻症有机氰化物吸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作者:黄亮;张惠利;周小春

    2005-11初江西省临川某化工厂在生产有机化合物三聚氯氰过程中,因生产事故出现氰化物溢漏,造成8例工人吸入中毒,现场调查测试操作台氰化物浓度0.45 mg/m2,现将中毒患者有关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度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毅;张义成;张东华;黄伟;黄亮;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重度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及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AML-M2)行allo-HSCT.干细胞分别来自血缘HLA相合、非血缘HLA相合及血缘HLA一个位点不合的供者.1例采用氟达拉滨+马利兰+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作为预处理,另2例预处理采用改良的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ATG.均以环孢素A(Cs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MTX)的基础上加用霉酚酸酯(MMF)预防急性GVHD(aGVHD).结果 3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60、105、116 d并发重度肠炎,肠镜和病理活检示肠黏膜充血水肿或上皮层坏死脱落,肠腔正常结构消失,直、结肠多发性溃疡,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未见巨细胞病毒(CMV)包涵体,诊断为肠道GVHD.予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的治疗,1例后死于肺部结核杆菌及白色念珠菌感染,2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allo-HSCT后并发GVHD所致肠炎,诊断有赖于肠镜和病理活检,治疗采用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的综合治疗.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

    作者:宋锦宁;刘守勋;王拓;鲍刚;陈景宇;张晓东;徐高峰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病因治疗与保守治疗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选择,随机分为两组,病因治疗组(A组,42例):在急性出血期先对破裂的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然后立即将SAH引流出;常规保守治疗组(B组,42例).对照分析A、B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A、B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A组GOS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P<0.01);B组重残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B组死亡率亦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结论 动脉瘤性SAH后在急性出血期先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然后立即将SAH引流出的治疗方法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灵敏;张展;贾莉婷;王军;栾斌

    目的 研究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的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12例败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发生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儿中发生心肌损害者57例,心肌损害发生率为50.9%.早发型、黄疸、出血倾向、休克及有合并症等临床表现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肝脾肿大、发热则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无相关性.在实验室检查中,只有血培养阳性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炎症指标与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无相关性.结论 加强对早发型及有黄疸、出血倾向、休克、合并症等临床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监测,重视血培养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肌损害以降低死亡率.

  •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胡劲涛;谢宗德;陈平洋;贺晓日;王涛;薄涛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4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新生儿进行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可引起多脏器功能受损,包括肢端栓塞表现.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率达100%;对常用头孢菌素均不敏感.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可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发病有增多趋势,且多为医院内感染,对一般常用抗生素不敏感.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研究

    作者:朱武生;樊新颖;周广怡;刘锡斐;马玉苹;马敏敏;徐格林;刘新峰;毛广平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频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从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中选择符合研究方案的TIA患者172例,按照发作频率分为单发性TIA和多发性TIA(发作次数≥2),多发性TIA按照每次发作症状是否相同分为刻板性TIA和变异性TIA,对不同发作频率TIA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单发性TIA和多发性TIA比较,房颤、肢体无力多见于单发性TIA(P<0.05),颅内外大动脉病变多见于多发性TIA(P<0.05);刻板性TIA和变异性TIA比较,颅内外大动脉病变多见于刻板性TIA(P<0.05).结论 颅内外大动脉病变常见于多发性TIA和刻板性TIA,房颤、肢体无力多见于单发性TIA.对TIA患者应根据发作频率和症状不同进行相应的病因检查.

  •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外周血IFN-γ和IL-18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晓东;刘波;姚咏明;张连阳;梁华平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40例创伤后24h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值超过肾糖阈8.96 mmol/L)严重创伤患者(ISS≥20,APACHEⅡ分值近似),随机分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分别于治疗后12、24、48、72 h检测两组血浆IFN-γ和IL-18水平.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浆IFN-γ和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以血浆IFN-γ为主的炎性介质水平,继而抑制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与进展,降低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 乌司他丁对围手术期控制性低血压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剑波;姚尚龙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控制性低血压时应用乌司他丁(UTI)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术中需要实施控制性低血压的患者40例,分为2组,UTI组(n=20):于控制性低血压开始前将UTI 20万单位溶于2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注(约10 min);如控制性低血压时间超过4 h,可在控制性低血压开始4 h后追加一次,剂量方法同前.对照组(C组,n=20):不用UTI.分别于控制性低血压前后检测β-葡萄糖醛酸酶(β-GCD)、粒细胞弹性蛋白酶(Gel)、纤维连接蛋白(Fn)、炎性细胞因子和肝、肾功能各指标.结果 控制性低血压后,UTI组β-GCD、Gel、TNF-α、IL-6、IL-8、AST、ALT和尿NAG、RBP、γ-GTP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而Fn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UTI通过抑制Gel的升高以及Fn的下降,降低β-GCD活性,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TNF-α、IL-6和IL-8的生成和释放,保护肝、肾功能,从而达到围手术期控制性低血压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 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多发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

    作者:申育琳;文亮;屈纪富

    目的 观察多发伤患者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 30例多发伤患者依照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分为轻伤(ISS≤16)、重伤(16<ISS≤25)和严重伤(ISS>25)三组,分别收集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8:00~10:00的心电图数据,应用频域分析法进行短时程(5 min)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结果 多发伤后患者HRV的低频功率(low-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HF)均明显降低[重伤组LF降至(111.2±49.9)ms2/Hz,HF降至(42.7±27.0)ms2/Hz,P<0.01;严重伤组LF降至(44.0±33.7)ms2/Hz,HF降至(8.0±4.4)ms2/Hz,P<0.01];LF/HF明显升高(重伤组和严重伤组分别升至3.3±1.4和6.1±3.6,P<0.05).提示伤后早期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并且损伤越严重这种改变越明显.随着病情的缓解,LF、HF逐渐升高,LF/HF逐渐降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逐渐恢复.结论 多发伤患者伤后出现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HRV频域分析有助于判断多发伤患者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液黏附分子及脑脊液中SOD 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陆士奇;程晓娟;杨美菊;余志华;冀勇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黏附分子及脑脊液中SOD、MDA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30例SAH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间黏附分子(sVCAM-1)及脑脊液中SOD、MDA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SAH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在发病后升高,以发病后5~7 d变化明显;SOD在早期出现短暂升高后迅速下降,MDA则与之相反.结论 SAH患者血液黏附分子及脑脊液中SOD、MDA含量与病情演变有关.

  • 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东浩

    目的 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与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47例重度脓毒症患者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入ICU 12 h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31.03%vs 83.33%,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31.86±16.34)% vs (14.77±10.35)%,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9.45% vs 90.48%,30.67% vs 85.71%,P均<0.01).APACHEⅡ评分与病死率无相关性.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转归.

  • 左旋精氨酸和1,6-二磷酸果糖联合应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冷玉芳;陈远丰;马玉清

    目的 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和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应用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L-Arg组(B组)、FDP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每组各10例.根据L-Arg和FDP作用机制的不同,B组于主动脉开放后给予L-Arg 200 mg/kg;C组于主动脉阻断前给予FDP 200 mg/kg;D组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分别于主动脉插管时及主动脉开放后30 min、2 h、6 h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显著降低血浆cTnT、LDH、CK-MB和MDA的上升幅度,提高SOD活性(P<0.05或P<0.01),且D组与B组、C组比较可显著降低血浆cTnT的上升幅度(P<0.05).结论 LArg和FDP对心内直视手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联合应用优于两药单用.

  •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颅脑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病变

    作者:刘国胜;任海军;高俊玮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体内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磷脂介质,对多种组织器官具有广泛效应.PAF与脑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有密切关系.PAF加重脑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阻碍脑微循环,加剧脑水肿,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神经细胞凋亡;同时减少胃黏膜血流量,促进粒细胞聚集并释放炎性介质,使Ca2+与氧自由基释放增加,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脑损伤后应激性胃溃疡发生与加重.PAF受体拮抗药对应激性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并减轻损伤,改善预后且减轻其并发症.

  • 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温宇英;韩继媛

    本文从彻底清除体内毒物、积极控制癫痫大发作、积极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对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总结,表明毒鼠强中毒的治疗在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抗惊厥药物的使用、防治MODS的具体治疗措施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规范.

    关键词: 毒鼠强 中毒 治疗
  • 冠脉造影及支架术并发肾上腺下动脉出血及肾包膜下血肿1例

    作者:卞秋武;杨红梅;王晓亮;王庆胜;柳东田;张双月;苏庆立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检查和治疗手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外周血管出血、血肿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但出现肾包膜下血肿非常罕见.我们遇到的1例冠脉造影及支架术并发肾上腺下动脉出血及肾包膜下血肿形成,现报道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颤患者心肺复苏中溶栓成功1例报道

    作者:钱招昕;李洁;汪洋;凌鹏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科尽早进行冠脉再通治疗,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是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保存心脏功能、降低急性期死亡率的关键.

  • 二氧化氯吸入致急性肺损伤救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赖荣德;梁子敬

    二氧化氯作为一种高效消毒及防腐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但由其所导致的吸入性中毒者文献报道较少,结合文献资料,我们对近遇到的1例重度吸入性中毒患者的诊治做一回顾分析.

  • 银杏苦内酯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G蛋白αi2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方金苗;夏时海;毕慧英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G蛋白αi2亚单位Gαi2 mRNA在大鼠胰腺组织的表达变化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银杏苦内酯B(BN52021)的影响,从而探讨SAP发病过程中Gαi2与PAF信号转导途径及BN52021治疗机制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SAP模型组(SAP组)及BN52021治疗组(BN组),每组再分为6个时相点(1、2、3、6、12、24 h),每个时相点10只.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淀粉酶,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Gαi2 mRNA在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均检测到了Gαi2 mRNA的表达信号.制模后12 h Gαi2 mRNA表达显著上调(t=-7.213,P=0.000),该上调持续到24 h以后(t=-8.597,P=0.000),BN52021治疗未改变这种上调趋势.结论 Gαi2 mRNA在正常大鼠胰腺组织有稳定表达,Gαi2有可能参与了SAP的发病过程,但其与SAP时PAF信号转导通路及BN52021治疗SAP信号转导机制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喜成;张中军;任永功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监测对危重患者和重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状态和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评估有重要意义.随着对SvO2的进一步认识和测定方法的逐步改进,SvO2监测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目前,SvO2监测主要被用于评价心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判断疾病的预后,但由于SvO2监测费用高,难度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对SvO2的目前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合概述.

  • 氯胺酮调节炎症反应中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的表达

    作者:李军;粟永萍;王军平;艾国平;魏晓红;刘合年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SRC)家族蛋白表达的早期变化及氯胺酮的影响,探讨氯胺酮调节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15只健康C57/129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氯胺酮组,每组5只.LPS 5 mg/kg,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肌肉注射,LPS注射后15 min给予.LPS注射后4 h脱臼处死,取肝、脾、肺,采用Western blot测定SRC家族(SRC-1、GRIP-1、NCoA-3)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LP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组织SRC-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GRIP-1、NCoA-3显著升高;肺组织SRC-1、NCoA-3显著增加,GRIP-1显著降低;脾组织GRIP-1显著降低,NCoA-3显著增加.LPS+氯胺酮组肝组织SRC-1显著高于LPS组,低于正常对照组,肺组织显著低于LP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肝组织GRIP-1显著低于LPS组,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脾、肺组织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NCoA-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PS组,脾、肺组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肝组织相差不显著.结论 LPS刺激下肝、脾、肺组织SRC家族成员的变化不同,氯胺酮可抑制LPS诱导的SRC表达变化,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可能是一种间接作用.

  • 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马利;杨艳;姚尚龙;李克忠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mRAN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成非糖尿病假手术(CS)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CI/R)组、糖尿病假手术(DS)组和糖尿病缺血/再灌注(DI/R)组.检测各组心肌梗死范围、HIF-1α和HO-1 mRAN表达变化.结果 Cs组检测不到HIF-1α和HO-1 mRAN表达,Ds组检测到少量HIF-1α和HO-1 mRAN表达;但是糖尿病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HIF-1α和HO-1 mRAN表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1),心肌梗死范围大于非糖尿病组(P<0.01).结论 糖尿病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后HIF-1α和HO-1 mRAN表达相对降低有关.

  • 脑脉通联合溶栓对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建生;王冬;刘敬霞;李宁;苏静;郭晓燕;孙捷

    目的 比较脑脉通联合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阻抑作用及其对相关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简称溶栓组)、脑脉通组、脑脉通+尿激酶溶栓组(简称联合组).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分别于缺血后3、6、9 h经导管由区域动脉进行溶栓.动脉给药后24 h,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变化;测定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caspase-3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 各模型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均较假手术组增多、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表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溶栓组、联合组各时间点bax和caspase-3表达减弱、bcl-2表达上调;各组6 h和9 h较其3 h 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表达下调;除脑脉通组外各组9 h较6 h组TUNEL阳性细胞数增多、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减弱;联合组较单一用药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6 h和9 h组bax及caspase-3表达减弱、bcl-2增强.结论 脑缺血损伤可引起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和抑凋亡基因表达下调,神经细胞凋亡发生,该变化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显著;脑脉通及溶栓治疗均可阻抑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但以二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尤为理想,通过下调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对神经细胞凋亡发挥阻抑作用.

  • 幼年大鼠惊厥性脑损伤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川芎嗪干预的影响

    作者:毛定安;刘利群;薄涛;刘洁明;白海涛;熊洁

    目的 探讨幼年大鼠反复惊厥后IL-1β和IL-18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144只20日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干预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每天1次)制作幼鼠惊厥动物模型.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反复惊厥后6 h、1 d、3 d、7 d脑组织中IL-1β、IL-18 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各时相点脑组织中IL-1β和IL-18蛋白表达,同时观察脑含水量变化.结果 川芎嗪干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IL-1β、IL-18 mRNA和IL-1β、IL-18蛋白的表达较惊厥组显著下调(P<0.05或P<0.01),脑含水量较惊厥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川芎嗪对幼鼠惊厥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IL-18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

  • 原癌基因c-my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杨予川;陈颖;梁晓辉;李晓夫;杨署;宋涛

    目的 探讨VEGF与下调c-myc联合干预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中国大耳白兔28只,分为4组,每组7只;髂总动脉球囊拉伤后,分别给予反义c-myc和(或)VEGF,取病理切片对再狭窄程度进行评价;采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对联合应用VEGF和反义c-myc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下调c-myc与VEGF均能减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反义c-myc与VEGF联合应用则显著减轻再狭窄,但两者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 联合干预c-myc与VEGF显著减轻再狭窄,但两者之间无协同作用.

  • 意外低体温的新认识

    作者:范贵生

    低体温是机体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引起的体内热量大量丢失,此时全身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正常中心体温无法维持.严重的意外低体温多发生在气温突然降低、暴风雪袭击、海上或高空失事、堕入冰水等意外事件中.在寒冷地区野外迷路、饥饿、疲劳、酗酒、精神不正常、穿着单薄或身体虚弱等情况下也偶可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危及患者生命,处理较困难.现有的临床治疗手段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意在提高医师此方面的认识.

  • "3+2模式"下急救医学本科教学的一些体会

    作者:李文放;赵良;林兆奋;杨兴易;王来根

    我校本科生教学实行"3+2"医学教学新模式,伴随着带教内容和方式的调整,结合急救医学的特点,相应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