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Basic Orthopaedic Research 중국골과림상여기초구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666X
  • 国内刊号: 44-16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尹庆水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挂钩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

    作者:倪斌;周风金;谢宁;杨健;李松凯;郭翔;张峰;朱庄臣;刘军

    目的 评价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椎板钩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采用C1~C2关节间隙螺钉及寰椎椎板钩治疗合并寰枢椎不稳的齿状突游离小骨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3~69岁,平均35.2岁.其中,有明确外伤病史11例.所有病例均存在枕颈部症状,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术前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6例;E级3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月所有病例枕颈部症状消失,X线及CT重建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寰枢椎序列良好,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4例,D级7例,E级7例.无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病例.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假关节形成或寰枢椎不稳等并发症.结论 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椎板钩是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 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及生物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汪群力;云雄;陈奇;罗伟国;龚继承;徐昕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及生物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8月~2009年5月收治的27例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例,采用腘绳肌腱及生物界面螺钉进行重建.男25例,女2例.年龄18~45岁,平均29.6岁.结果 22例患者获随访3~24个月,平均8.7月.术后Lysholm评分为91.1±5.3,与术前65.8±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隐神经损伤,1例出现膝关节化脓性感染,行移植物取出待二期翻修.除感染1例外,其余患者术后患膝活动均正常,不稳感消失.结论 腘绳肌腱是修复前交叉韧带的良好移植物,关节镜下界面螺钉固定疗效满意.应避免隐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的早期观察研究

    作者:李涛;敖英芳;周谋望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的恢复情况,并比较有无差异.方法 50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重建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单束重建组26例,双束重建组24例,移植物均为自体胭绳肌腱;正常对照组12例.术后对患者进行KT2000关节测量,膝关节被动位置重现和运动感知阈值测量,同时对其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观察:对照组进行双侧膝关节被动位置重现和运动感知阈值测量.结果 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和功能评分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位置觉和运动觉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患者膝关节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和双束重建术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恢复水平并无差异.

  • 关节镜微创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魏民;蔡谞;朱娟丽

    目的 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46例,男32例,女14例,平均年龄24岁(18~32岁).左踝20例,右踝26例.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16例,军人15例,学生11例,舞蹈演员4例.前踝撞击综合征37例,后踝撞击综合征9例.关节镜下行前后踝或距骨骨赘磨削,创削清理增生肥厚的纤维瘢痕和滑膜组织,清除退变剥脱的软骨碎屑.结果 术后得到随访41例,失访5例.平均随访3.5年(2.5~7.6年).46例患者中,37例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背伸跖屈活动度正常、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4例踝关节背伸活动轻度受限,活动后肿胀疼痛.踝关节间隙无变窄.根据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1]进行疗效评估,优70.7%(29例),良17.1%(7例),可12.2%(5例),优良率87.8%.结论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术后功能恢复快.

  •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游景扬;王钢;杨建涛;任高宏;陈滨;秦煜;黎润光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行LPHP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1例复杂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年龄、受伤机制、骨折类型、手术时机、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康复方法、内固定取出时间对肩关节功能影响进行评估.结果 31例患者获得10~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5个月.按Neer分型标准: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18例.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平均81.3分,其中优13例,良12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0.6%.按照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及术后康复方法对肩关节功能产生不同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不同年龄、受伤机制和内固定取出时间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在保护骨折端血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妥善固定,合理处理大、小结节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术后早期、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重要条件.

  •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动态固定早期临床观察

    作者:杨述华;许伟华;叶树楠;冯勇;吴星火;刘先哲;王晶

    目的 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征、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5例退行性腰椎疾患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Dynesys内固定术.男13例,女22例;年龄37~60岁,平均48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行性椎管狭窄27例,椎间盘退行性改变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再发2例.应用VAS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丢失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VAS(0~10)评分:术前6.7~9.6,平均8.6,术后0~5.1,平均2.9;Oswestry术前32~83分(平均66分),术后0~62分(平均34分).无钉绳系统和聚脂套管松动.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25例,良7例,可3例,症状改善优良率达91%.结论 Dynesys可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近期临床症状恢复良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非融合性固定方法.

    关键词: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
  • 特发性胸椎左侧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作者:邱勇;黄爱兵;朱锋;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孙旭;马薇薇

    目的 探讨特发性胸椎左侧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通过对病史、查体、X线、全脊髓MRI等检查,回顾性分析11例特发性胸椎左侧凸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并将相关指标与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B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特发性胸椎左侧凸以男性多见,男:女为7:4.11例患者弯型分布为:三弯1例,双弯(胸主弯/代偿性腰弯)2例,单胸弯8例.主弯的上端椎分布于T5~T8,下端椎分布于T11~L3,平均跨度达7.1±1.4节,项椎分布于T8~T11,单胸弯(75%)型患者中6例顶椎位于T9.与右侧凸型相比,特发性胸椎左侧凸型患者胸椎后凸角(T5~T12)较大(31.2°±21.8° vs 12.8°±9.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影像学参数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特发性胸椎左侧凸患者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冠状面上,特发性胸椎左侧凸的侧凸模式与右侧凸型相似,呈"镜像"模式:但在矢状面上,特发性胸椎左侧凸型患者胸椎后凸角趋于正常,甚至呈过度后凸,与右侧凸型不同.

  • 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黄华扬;郑小飞;李凭跃;张余;沈洪园;王泽锦;王庆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异体胫前肌腱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和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双束异体胫前肌腱解剖重建ACL 31例,屈膝60°拉紧固定.结果 31例随访12~20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全部阴性.IKDC评分术前(D级22例,C级9例)与术后早期(A级28例,B级3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P<0.05);术前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1.3±7.2和91.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2,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异体胫前肌腱重建ACL能恢复原有的解剖学特点及生物力学特性,操作简单,近期疗效满意.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福存;吴海山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都存在骨量的丢失,且流行病学显示这种骨量丢失不依赖于假体类型和固定方法[1,2].

  • 去分化软骨肉瘤的研究现状

    作者:林金容;张为民

    原发性软骨肉瘤(primary chondrosarcoma, CHS)是起源于原始的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质细胞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1-3],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2%,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位居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 XIAP表达在IIB期骨肉瘤早期预后的意义

    作者:杨运发;杜洪;黄蘋;王建炜;张光明;徐中和

    目的 通过分析IIB期骨肉瘤化疗前活检标本XIAP的表达,探讨XIAP表达与IIB期骨肉瘤的早期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IIB期骨肉瘤化疗前穿刺标本、10例正常骨组织标本XIAP的表达,并分析XIAP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IIB期骨肉瘤化疗前标本均为XIAP高表达而正常骨为低表达或不表达;XIAP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术前化疗肿瘤坏死率、局部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XIAP高表达与IIB期骨肉瘤远处转移(r=0.748,P=0.025)及终成活(r=0.813,P=0.014)高度相关;IIB期骨肉瘤化疗前标本XIAP高表达者预后差.结论 XIAP在IIB期骨肉瘤的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化疗前活检标本的XIAP表达可作为IIB期骨肉瘤早期预后预测的指标.

  • 人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作者:唐欲博;陈孝;黄保丁;冯鑫;彭龙云;彭新生;邹学农

    目的 建立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与鉴定的方法,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髂骨骨髓24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瓶,贴壁培养,EGM-2培养基诱导扩增EPCs.Dil-ac-LDL、FITC-UEA-I荧光双标、流式细胞术鉴定EPCs,计算纯度.透射电镜和管腔形成实验鉴定EPCs向血管内皮细胞(ECs)分化的能力.结果 培养72 h换液时可见贴壁细胞形成明显细胞克隆集落,第5天集落数增加,1周后细胞融合达80%,至第14天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培养至第7天细胞Dil-ac-LDL、FITC-UEA-I双荧光染色阳性率为(95.1±4.0)%,CD133、CD34、KDR、VE-Cadlaerin标记阳性率分别为(18.5±4.4)%、(45.4±7.8)%、(66.7±7.2)%、(20.5±5.3)%.培养第10天细胞透射电镜显示成熟血管ECs特有的Weibel-Palade小体.管腔形成实验表明,体外ECMatrix上培养7至12d的EPCs具有较强的管腔形成能力.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的人髂骨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EPCs,纯度较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EPCs培养7至12d,具有良好的管腔形成能力.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方建波;张谨;毛亚南;周定一

    目的 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30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对获得随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按Harris评分,优18例,良7例,可4例,差1例.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 同种异体皮质骨段移植在治疗四肢骨骨不连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谭新宇;任志坚;谭杜勋

    目的 探讨异体皮质骨段移植在四肢管状骨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 本组28例均为创伤术后导致的骨不连患者,术中去除硬化骨后,骨缺损长度在2~8 cm(平均4.2 cm).采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段移植及再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地塞米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26例患者获得20~36个月的随访,有1例伤口渗液达3周,经换药后二期愈合.骨性愈合时间15~32个月(平均20个月).结论 异体皮质骨段移植治疗管状骨的大段缺损,尽管骨性愈合时间较长,但仍然安全有效.

  • 数字骨科——信息化世纪的新骨科数字骨科入门(一)

    作者:尹庆水;万磊

    1 骨科学的信息化革命--从骨科诊断数字化到数字骨科1.1 数字骨科的起源发轫于20世纪40年代的计算机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模式.从宏观到微观、从人文到自然,计算机技术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 自体骨移植替代方法: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作者:邹学农

    长期以来,自体骨移植是脊柱融合、创伤或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自体骨移植存在取材有限、失血、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痛苦等缺点,而且会引起取材部位并发症.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疗效的评估

    作者:李明;胡佳;王传锋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一组青少年起病、不明病因的脊柱侧向弯曲大于10°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股骨髓臼撞击综合征

    作者:陈百成;闫昌葆

    近年来学者们注意到一些中年人及喜爱运动的年轻人表现出来的髋关节疼痛无法用传统的发病机制解释.直到2003年Ganz等[1]首先提出了由于存在髋臼以及股骨近端的形态结构异常,在髋关节运动终末期发生股骨头颈和髋臼的异常碰撞,导致髋臼、盂唇及软骨损伤,从而引发髋关节疼痛症状,且持续发展并导致髋关节的退变,即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

  • 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委员会议纪要

    作者: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委员会议于2009年7月30日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来自广东省内外骨科及材料相关专业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枕颈部外科干预的并发症与思考

    作者:贾连顺

    枕颈部作为解剖和生物力学单元,在我国对其损伤与疾病的外科干预已经广泛开展.但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外科理论和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

    作者:侯春林

    创伤或疾病所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严重的伤残之一,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造成患者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

  • 骨科发展的创新与传统

    作者:李佛保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医学各学科带来无限的发展契机.检查手段从古代的望、闻、问、切,近代的视、触、叩、听,发展到X线、超声、放射性核素、CT、MRI、PET等现代影像学检查以及微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等实验室检查:各种给药途径(外用、口服、肌注、静注)、手术方式(切除、重建、移植、再生、代替)、手术技巧(开放、闭合、微创、介入、导航)也不断涌现.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