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心脏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并肺脏多发转移一例

    作者:刘博;李尚俭;官功昌;陈新义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6岁,2014-08-17以“胸闷气短1周”主诉入院。查体:心率112次/分,心脏向双侧扩大,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根部及右心房见实性低回声,大小约69 mm×56 mm,边界欠清(图1)。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双肺多发结节灶,考虑肺转移癌;右心房占位性病变,心包积液(图2)。胸部核磁共振成像:右心房见团块状等T1长T2信号影(图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提示心包内占位,伴双肺内多发结节转移,心包转移,全身其他脏器未见转移性病变。

  • 磁共振成像对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郭午玲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24例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及护理体会。根据患者病历资料以及对现实病情进行观察判断分析发现有患幽闭恐惧症患者;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有病情相对较重、心功能差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一对一的切实有效的护理工作。

  • 心肌梗死面积的估测方法

    作者:冯枫

    冠心病(CHD)是危害全球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而急性心肌梗死(AMI)则是其中为凶险的类型.心肌梗死面积(MIS)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密切相关,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评估方法除病理检查能够直接测量梗死面积外,还包括心电图、心肌生化标志物、超声心动图、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及核素扫描等.

  •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认知功能和MRI及PET的对比研究

    作者:贾建军;尹岭;王鲁宁;汤洪川;田嘉禾;安宁豫;杨炯炯;卢文甫

    目的研究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患者认知功能及脑代谢状况.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TGA的患者分别行简易心理测试(MMSE)、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R)测定和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恢复后不同时间以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为示踪剂行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并对其图像、量表测试结果与病史作对照研究.结果 3例患者MMSE测试及MRI扫描均未见明显异常,而WMS-R测试及PET成像显示:1例正常,另外2例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与记忆相关结构有不同程度的低代谢.结论 TGA患者认知功能及局部脑代谢与其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尽早终止其发作是必要的.

  •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诊断

    作者:王思坚

    目的:观察和分析研究出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患者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表现为出血性脑梗死共30例,其中发生在颞叶16例,发生在颞顶枕叶6例,发生在颞枕叶5例,发生在颞顶叶2例,发生在额颞顶叶1例。结论通过资料得出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认知与诊治都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翟永文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200例本院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研究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检出率、检出情况、诊断准确率.结果 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分析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中,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较高,检出情况较好,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原福

    目的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测,对照组利用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更高的检出率,减低误诊以及漏诊问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核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姚亮;王振祥

    目的 分析在儿童脊柱的功能评价之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收治的40例腰椎病患儿全部患儿都采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比两组患儿诊断的效果.结果 40例患儿采取核磁共振的成像检查以后,对全部数据进行记录,全部患儿均有完整核磁共振的成像图像,26例是骨折脱位,12例是原发性椎体骨折的屈曲压缩,2例是爆裂型.18例是后侧韧带群的损伤,12例是前纵韧带的损伤,5例是脊髓损伤,3例是椎间盘损伤,2例是硬膜外的血肿.结论 在儿童脊柱的功能评价之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能够清楚显示患儿病变位置,显示患儿损伤类型,值得应用.

  • MRI在肢体非金属异物存留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冯林杰;甘洪全;杨健;余向前;赵文国;刘志权

    目的 探讨利用MRI显像技术在肢体非金属异物存留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7例肢体非金属异物存留患者,均行受伤肢体X线片和MRI检查,根据MRI检查结果定位异物存留位置和数量,并初步判断异物性质,行手术准确取出异物.结果 利用MRI对不同物质呈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术前准确定位异物,术中迅速取出异物;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者获得随访12~15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通过对受伤肢体行MRI检查,能够发现在常规X线检查时不显影的异物,能够判断肢体内非金属异物存留的位置和数量,为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MRI检查对肢体非金属异物存留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 术前MRI辅助TKA术中混合药物精准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罗树林;刘铮;蔡俊丰;马敏;曾文;尹峰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根据术前MRI结果在关节腔周围注射混合药物镇痛的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7-01-2017-10完成的50例单侧TKA,观察组25例术中根据术前膝关节MRI检查确定的炎症区域注射混合镇痛药物,而对照组25例常规关节腔周围全覆盖注射混合镇痛药物.结果 观察组术后1d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疼痛VAS评分、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均获得6周以上随访,无关节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假体松动、下肢力线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MRI检查确定炎症区域辅助TKA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混合药物精确镇痛的效果更佳.

  • 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辅助评估腰肌扭伤

    作者:欧阳林;汤奕林;肖玉辉;罗爱芳

    目的 应用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辅助常规MRI诊断腰肌扭伤.方法 应用3.0 T MR对13例腰肌扭伤成像:常规序列tse-T1WI,tse-T2WI-FS,tse-T1WI-CE和辅助诊断序列DTI.基于DTI完成组织结构解剖和分数各向异性的融合图(Anat-FA),肌纤维束追踪图(MFT).对照评价T1WI、T2WI、T1WI-CE、Anat-FA图在显示损伤程度、范围方面的差异,应用MFT图显示肌纤维结构破坏情况.结果 腰肌损伤的严重性与组织弥散张量的分数各向异性(FA)下降、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张量轨迹加权值(TraceW)上升以及T2WI、T1WI-CE信号增加相关.T2WI图与T1WI-CE图显示的损伤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Anat-FA图显示的损伤面积大于T2WI图(P <0.001)和T1WI-CE图(P=0.01)所显示的损伤面积.MFT图显示的肌纤维断裂程度与T2WI和T1WI-CE显示的损伤程度一致.结论 与常规MRI相比,MR-DTI可以定量化诊断腰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 核磁共振成像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俊生;卢强;刘郑生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MRI可多方位、多参数扫描的技术特点,因应了脊柱解剖上的复杂性和脊柱脊髓疾病的多样性,使MRI在脊柱外科的诊断、治疗、预后预测和随访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MRI不断改进扫描序列和相关设备,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展.下面就国外文献中有关MRI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比较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逢逢

    目的:探究隐匿性骨折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多层螺旋CT组63例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组63例患者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对多层螺旋CT与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情况与影像学表现予以统计与观察.结果:多层螺旋CT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52例,检出率82.94%,包括26例四肢骨,6例头颈面部,20例躯干部;核磁共振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60例,检出率95.24%,包括37例四肢骨,5例头颈面部,18例躯干部,多层螺旋CT组患者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明显比核磁共振成像组患者的低(P<0.05);多层螺旋CT组检出的隐匿性骨折患者52例中,通过多方位的调整与重建图像后,发现骨皮质和骨小梁同时中断、单纯骨皮质中断、单纯骨小梁中断、单纯横断面图像显示骨折以及联合冠状面、斜面或矢状面骨折分别有27例、15例、11例、29例、2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1.92%、28.85%、21.15%、55.77%、45.45%.核磁共振成像组检出的隐匿性骨折患者60例中,有47例(所占比例78.33%)患者的T1WI显示骨皮质下条线状低信号与不规则线状显像,其中,其中19例(所占比例31.67%)呈现低信号夹杂斑点状显影,T2WI呈高信号状态,14例(所占比例23.33%)患者的T1WI没有呈现低信号状态,但T2WI呈现高信号状态.结论:与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核磁共振成像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且有较高的显影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股骨髁间窝解剖形态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评估

    作者:张家国;杨涛;卢维民

    目的:应用关节镜与核磁共振成像,对股骨髁间窝参数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进行系统性评估.方法:收集我科自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关节镜手术,术前均使用NMRI进行扫描,分别测量髁间窝宽度(ICW)、股骨髁宽度(EW)、髁间窝高度(ICH),再计算出髁间窝宽度指数(NWI)和髁间窝形态指数(NSI).结果:2组病例中数据均采集完整.ICW:观察组为13.23+1.42mm,对照组为16.31+1.98mm.EW:观察组为67.62+6.07mm,对照组为68.18+6.42mm.ICH:观察组为19.96+2.21mm,对照组为20.46+2.55mm.NWI:观察组为0.18+0.02,对照组为0.26+0.02.NSI:观察组为0.65+0.02,对照组为0.78+0.01.结论:ICW、NWI、NSI与ACL损伤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EW、ICH与ACL损伤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经阴道彩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应用评价

    作者:宋彩环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子宫疤痕妊娠阴道彩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及诊断。结果:47例阴道彩超确诊,1例阴道彩超不能确定,经核磁共振确诊。结论: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诊断子宫疤痕妊娠有很高的准确性,当该方法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时,核磁共振作为补充方法是必要的。

  • 造影剂严重不良反应的识别与防治

    作者:刘晓岩;马颂华

    现在计算机体层摄影和核磁共振成像等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增强时静脉注入水溶液有机碘剂在进行扫描,增加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的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和鉴别诊断.在临床检查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但即使是非离子型造影剂也非绝对安全,时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因过敏性休克危及病人的生命.要正确认识和预防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尤为重要.笔者亲历造影剂严重不良反应1例,并参与诊断与抢救.

  • MRI诊断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范围的研究

    作者:连鸿凯;谢攀攀;马长生;朱智;肖新广;夏玉礼;张景义;张濛

    目的 探讨新鲜儿童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的范围.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和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急诊收治新鲜孟氏骨折患儿36例,术前给予MRI检查,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6.9岁;左侧12例,右侧24例.合并同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1例.BadoⅠ型17例,BadoⅡ型1例,Bado Ⅲ型18例,Bado Ⅳ型0例.采用肘关节表面柔顺线圈,患者仰卧、上肢伸直前臂旋后位.分别扫描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获得T1WI、T2WI、T2脂肪抑制图像,扫描层厚为3~5 mm,间距为1 mm,扫描范围为肘关节至腕关节前臂全长.对比正常儿童前臂骨间膜MRI图像,观察孟氏骨折患儿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记录不同程度损伤的距离.结果 4例患儿因不能配合MRI检查而未能获得MRI图像,终获得32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前臂骨间膜在轴位T1WI、T2WI均可显示,T2脂肪抑制图像显示较为理想,矢状位、冠状位无法分辨骨间膜.以桡骨头环状软骨面为起点,轴位骨间膜距环状软骨面以远30~45 mm开始显示.32例患儿均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其中25例损伤且伴有断裂,7例骨间膜损伤但无断裂(BadoⅠ型1例,BadoⅢ型6例).病理改变距离(损伤未断裂+断裂)12~80 mm,平均(46.03±18.78) mm;损伤未断裂距离12~56 mm,平均(33.09±11.60) mm,断裂距离4~35 mm,平均(13.25±9.96) mm.结论 MRI可以显示前臂骨间膜损伤,判断损伤程度(损伤未断裂、断裂);孟氏骨折均伴有骨间膜损伤,损伤的程度与上尺桡关节分离的程度具有一定的联系,损伤由上尺桡关节向远端延伸,远端骨间膜可保持完整.

  • 68Ga-PSMA-617PET/CT与多参数MRI对初诊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李宇;康飞;武鹏;马帅军;张景良;宋伟;林笑宇;曹靡林;刘大亮;任静;袁建林;汪静;秦卫军

    目的 比较68Ga-PSMA-617 PET/CT与多参数MRI检查对初诊前列腺癌原发灶的诊断效能,分析68Ga-PSMA-617 PET/CT检查前列腺癌大标准镊取值(SUVmax)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104例同期接受68Ga-PSMA-617 PET/CT和多参数MRI检查的初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4±8.9)岁(42 ~89)岁.血清总PSA值为4.10 ~5 228.00 ng/ml,中位值为18.44(8.71,48.01) ng/ml.患者均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根据病理结果分析68Ga-PSMA-617 PET/CT和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以SUVmax值绘制ROC曲线,分析前列腺癌SUVmax值与PSA值、Gleason评分等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104例中病理诊断前列腺癌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6例.68Ga-PSMA-617 PET/CT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5.59% (65/68),特异性为88.89% (32/36);多参数MRI检查的敏感性为91.18% (62/68),特异性为63.89%(23/36).两种检查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绘制68Ga-PSMA-617 PET/CT检查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54.104例中,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SUVmax中位值为3.20(2.83,3.70),68例前列腺癌组织SUVmax中位值为12.21 (7.48,17.4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例前列腺癌中,不同Gleason评分(P<0.01)、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P<0.01)及危险因素等级(P=0.021)的前列腺癌组织SUVmax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UVmax值与Gleason评分、ISUP分级分组呈正相关性(r1=0.742,P<0.01;r2=0.754,P<0.01).结论 68Ga-PSMA-617 PET/CT检查较多参数MRI对于前列腺癌有更高的诊断效能,SUVmax值越高,提示肿瘤的分级及危险因素等级越高.68Ga-PSMA-617 PET/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诊断、恶性程度分析以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评分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方志伟;许克新;胡浩;梁晨;王焕瑞;张维宇

    目的 探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43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且术前行前列腺核磁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8.8±7.9)岁,范围43~86岁.tPSA 9.83 ng/ml(1.54~477.27 ng/ml),fPSA 1.18 ng/ml(0.06~30.92 ng/ml).111例位于PSA灰区(4.0~10.0 ng/ml).前列腺单发结节203例,多发结节40例.243例共285个结节,其中恶性结节131个,Gleason评分6分30个、7分61个、8分21个、9分17个、10分2个分析第2版PI-RADS评分各分之间前列腺癌阳性预测值的差异;评估第2版PI-RADS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第2版PI-RADS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比较其对外周带和移行带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评价第2版PI-RADS评分对PSA灰区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243例患者中285个结节纳入终分析,其中恶性结节131例.第2版PI-RADS评分1~5分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10.1%、49.2%、61.1%、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著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5.1%、31.1%、59.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版PI-RADS评分诊断前列腺癌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5% CI0.80~0.89).第2版PI-RADS评分为3分时的约登指数大(0.53),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4%和61.0%.移行带结节与外周带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5% CI0.78~0.95)和0.83(95% CI0.77 ~0.89).111例PSA灰区患者中33例诊断为前列腺癌,以第2版PI-RADS评分3分为穿刺指征,可使42.3% (47/111)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漏诊4例无显著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患者.结论 第2版PI-RADS评分与前列腺癌阳性预测值呈正相关,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采用第2版PI-RADS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可大幅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 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后核磁共振随访

    作者:林富禄;岳志健;周晓平;魏梁锋;卢旺盛;赵文元

    目的探讨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后MRI随访的佳时间.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术后1周内(早期)、术后3个月(中期)、术后1年(后期)的MRI资料.观察术后不同时期MRI T1增强前后鞍内容物的变化及判断肿瘤切除的程度. 结果术后早期MRI显示鞍区内容物高度减小8%~32%,肿瘤消失22例,怀疑残余肿瘤28例.术后3个月MRI显示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11%~85%,MRI冠状位上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50%以上11例,减少30%~50% 9例,< 30% 8例;术后早期怀疑残余肿瘤28例中,23例确定鞍区存在残余肿瘤.术后1年MRI显示鞍区内容物无变化46例,继续减少4例. 结论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术后中期复查MRI容易判断肿瘤残余或复发.

1088 条记录 6/55 页 « 12345678...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