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肾壮督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沈瑞子;杨国棠;黄玉香;张丽玲;邱仁斌

    [目的]观察益肾壮督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柳氮磺胺吡啶片,1g/次,2次/d,治疗组30例益肾壮督汤(杜仲、骨碎补、狗脊、续断、熟地各15g,独活12g,乌梢蛇10g,制川乌8g,桂枝10g,白芍12g,知母15g,炙麻黄、防风各10g,炙甘草6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脊柱功能、Bath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功能指数(BASFI)、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7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0%.对照组临床缓解6例,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脊柱功能及症状、实验室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1),Schober实验、指地距、BASDAI、BASFI、晨僵时间、ESR、CRP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胸廓扩张度、枕墙距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肾壮督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满意.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颖;李春敏;张然

    目的 分析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评价,对有自理能力障碍的11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7例自理能力障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度和重度水平(39.01±7.5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成负相关(r=-0.804),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成正相关(r=0.63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脊柱功能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社会支持、脊柱功能、家庭收入是影响患者负担的主要因素,提示医务人员应该重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水平,以及根据影响因素的特点,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以降低其感受负担.

  • 核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姚亮;王振祥

    目的 分析在儿童脊柱的功能评价之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收治的40例腰椎病患儿全部患儿都采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比两组患儿诊断的效果.结果 40例患儿采取核磁共振的成像检查以后,对全部数据进行记录,全部患儿均有完整核磁共振的成像图像,26例是骨折脱位,12例是原发性椎体骨折的屈曲压缩,2例是爆裂型.18例是后侧韧带群的损伤,12例是前纵韧带的损伤,5例是脊髓损伤,3例是椎间盘损伤,2例是硬膜外的血肿.结论 在儿童脊柱的功能评价之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能够清楚显示患儿病变位置,显示患儿损伤类型,值得应用.

  •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中PKP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罗光清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时使用PKP(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共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PKP治疗,将2组临床疗效、椎体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在椎体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PKP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颈椎后路手术制动方法疗效观察

    作者:马慧罗;王晓娟;米亚玲

    颈椎后路手术是近年来脊柱领域开展的一项难度较大的手术.主要治疗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者;枕颈关节不稳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颈椎病合并有发育性椎管狭窄者;颈椎病合并有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虽已行前路减压,但术后仍有根性症状者;椎管肿瘤;颈椎不稳[1].因其位置临近较高级神经中枢,血管、神经分布丰富,术区狭窄,故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采取被动体位,所以应尽量使患者舒适,不受压迫,固定牢固.我院手术室2006年9月-2008年3月共做颈椎后路手术32例,采用规范的体位制动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手术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肖岩岩;刘雪梅

    [目的]探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术后随访护理,观察组给予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指地距、墙枕距、疼痛缓解情况、脊髓神经愈合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及病人体内炎症因子含量。[结果]两组病人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指地距、墙枕距、视觉模拟评分(VAS)、Frankel分级、Barther指数、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得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得分及炎症因子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有助于病人脊柱功能的恢复,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生存质量。

  • 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腰背痛的中医干预研究

    作者:黎旭军;何晖;黄健林;张亚忠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腰背痛采用中医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观察组则采用强督活络经验汤剂内服进行中医干预,2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6个疗程.对比两组干预的临床效果,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腰脊、关节痛感进行评价,评估脊柱功能的改善情况,监测血液流变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72.1%相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3.0%,显著升高(x2 =6.54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腰脊、关节痛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脊柱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则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及血清因子TNF-α、IL-6、IL-17、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干预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腰背痛患者疗效肯定,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腰脊、关节痛感,提高脊柱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局部患处血液微循环、调控TNF-α、IL-6、IL-17、MMP-9等因子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配合中医整脊手法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影像学变化

    作者:李连泰;胡华;王书君;谢双喜;王君博;王立新

    背景:近年来,整脊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但该结论有待验证.目的:探讨整脊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将80例年龄9-16岁的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分2组治疗,对照组(n=40)进行整脊手法治疗,治疗组(n=40)在整脊手法治疗基础上进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植入治疗,整脊手法治疗每2d一次.治疗后3个月,采用X射线评估两组脊柱侧弯Cobb角,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Cobb角均较低于治疗前(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90%,73%,P<0.05),治疗后3个月的腰椎及胸椎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胸椎:(17.32±3.98)°,(19.27±4.23)°;腰椎:(18.21±3.12)°,(23.25±4.64)°,P<0.05],治疗后1,2,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51±1.02),(1.15±0.57),(0.99±0.12)分;对照组:(5.01±1.31),(3.57±0.95),(1.46±0.64)分,P<0.05];③结果表明,整脊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能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缓解患者疼痛.

  • 强直颗粒对肾阳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指标及脊柱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意侗;梁晖;张俊;解纪惠;王冠军;魏鹏洲;李倩;王大伟;李承骏

    目的:探讨应用强直颗粒治疗肾阳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其炎症指标及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石家庄市中医院骨科门诊自2016年7月—2017年12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强直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壮腰健肾丸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BASDAI评分、BASFI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沉(13.56±5.02)mm/h、C反应蛋白(10.49±1.81)mg/L、BASDAI评分(8.51±4.76)、BASFI评分(27.25±15.32)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沉(17.35±4.14)mm/h、C反应蛋白(13.96±3.05)mg/L、BASDAI评分(13.16±6.94)、BASFI评分(33.14±6.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颗粒治疗肾阳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可降低其炎症指标,改善其脊柱功能.

  • 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作者:柴敦元;王丹

    目的 探讨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患者给予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非手术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疼痛、脊柱功能、影像学参数与生活质量.结果 手术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末期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Cobb角、冠状面失衡值(CSVL)、顶锥侧方滑移距离(LO)、矢状面失衡值(SVA)与骨盆倾斜角(PT)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1),日本骨科协会疼痛分数(JOA)评分、腰椎前凸角(LL)与骶骨倾斜角(SS)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1).末期随访时,手术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1).结论 后路手术选择性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显著.

  •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

    作者:鲍飚;杨柳荣;李清河

    目的:探究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并观察患者的脊柱高度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经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伤伤锥椎体复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脊柱高度及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王建华;付金利;裴铎;孙贺;李哲;刘正蓬

    目的 观察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采用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术前均行三维CT,重建寰椎椎弓根形态,明确术中进针点和进针方向,术中根据术前确定的进针点、进针方向进行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术中根据解剖方位置入螺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置钉时间,比较两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量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脊柱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价治疗前、后两组颈椎功能.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5.24% (40/42)、80.95% (34/42),二者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置钉时间短(P均<0.05).结论 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效果较好,患者脊柱与颈椎功能恢复较好.

  • 强督活络Ⅰ号协定方结合皮下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作者:顾旭明

    目的:观察强督活络Ⅰ号协定方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剂皮下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本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剂皮下注射,每次25 mg,每周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督活络Ⅰ号协定方内服,日1剂,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功能的变化,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变化,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16,P=0.042<0.05);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功能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更突显,其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功能指数(BASFI)、疾病活动指数(BASDAI)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TNF-α、hs-CRP、IL-6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降低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MP-9、TIMP-1浓度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水平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督活络Ⅰ号协定方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剂皮下注射利于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功能,疗效显著.

  • 下腰痛病人脊柱功能状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馨予;宁宁;李佩芳;袁秀蓉;陈佳丽

    目的 调查下腰痛病人的一般资料、脊柱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我们于2016年8~10月对四川省某三甲医院脊柱外科145例下腰痛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脊柱功能指数量表(spine functional index,SFI)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脊柱功能状况(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腰痛越明显).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5份,回收136份,有效问卷129份.结果 纳入本研究病人129例,男77例,女52例;年龄为14~83岁,平均为(47.74±13.78)岁.病人SFI总分为(38.91±23.18)分,功能状况较差.病人干重活的能力受下腰痛影响大,SFI得分为(0.829±0.309)分;食欲受其影响小,SFI得分为(0.155±0.305)分.下腰痛病人脊柱功能状况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均无关(均P>0.05);与病程长短、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关(均P<0.05).结论 下腰痛病人脊柱功能状况较差,病人疼痛明显.应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嘱病人及时就医、戒烟、戒酒,减轻病人疼痛.

  •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解剖学及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建华;付金利;裴铎;孙贺;李哲;刘正蓬

    目的 研究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解剖学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6例由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健康完整的寰椎标本予以解剖学测量,明确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置钉的角度.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寰枢椎不稳患者30例为对照组,置钉方式为传统置钉.另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同院接受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寰枢椎不稳患者33例为实验组,以局部解剖标志为参考的寰椎徒手椎弓根置钉方式置钉.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置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局部解剖标志为参考的寰椎徒手椎弓根置钉方式置钉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以及颈椎功能.

  • 浅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淑珩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出原发性椎体骨折屈曲压缩型患者14例,爆裂型28例,骨折脱位型36例;78例腰椎病变患者中有28例可见后韧带群损伤,有24例患者的后纵韧带断裂,前纵韧带断裂的患者为19例,椎间盘损伤的患者有31例,硬外膜血肿的患者有 9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有17例,检查正确率为100%,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p >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是评价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SEP联合TES-MEP监测对脊柱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饶珊珊;徐爽;尚辉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监测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98例,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术中采用SEP联合TES-MEP监测,对照组术中仅采用SEP监测.术中所有患者采用全静脉麻醉维持,持续观察并记录SEP及TES-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将2组患者术中监测的结果及其与术后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符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监测的成功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判断脊髓运动功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判断感觉功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和TES-MEP联合监测脊柱手术中脊柱功能变化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单一使用SEP监测,能准确反映手术中脊柱的功能状态,为手术的进行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 海军潜艇某部艇员下腰痛的脊柱功能调查与分析

    作者:费奥;赵宏;张新京;宋修林;张杨;甘维军;王丽华

    目的 了解潜艇艇员下腰痛的患病及其脊柱功能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海军某潜艇基地现役艇员的一般情况、职业、生活习惯和下腰痛等情况.按照纳入标准确定143例下腰痛艇员,入选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专项体格检查及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 所选取的423例艇员中下腰痛143例,占33.81%,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以服役年限≥9年组(8.52± 0.68)高,与其他服役年限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腰痛艇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总分(37.92±3.22)分,其影响因素与从事专业、服役年限、病程时间、外伤史有关.结论 现役艇员中下腰痛发病率较高,脊柱功能状况差,不适症状明显,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艇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骨折治疗的观察与评定

    作者:肖勇

    目的:明确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9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和平均分组,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为传统组患者开展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开展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更佳,P<0.05;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明显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效果更为显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