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金晓宇;于睿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次/d,晨起服用,血压不能达标加用其他类型降压药.治疗组60例天麻钩藤饮(天麻15g,钩藤、石决明各25g,山栀15g,黄芩10g,牛膝15g,杜仲10g,益母草、桑寄生各10g,夜交藤15g,茯神10g),1剂/d,水煎350m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清晨血压、24h动态血压、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71.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4h动态血压及高血压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络活喜治疗清晨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瑞梅

    目的 探讨络活喜治疗清晨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清晨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络活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清晨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清晨血压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晨高血压患者采用络活喜治疗安全有效,血压控制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清晨血压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作者:宋晓乐;张鹏宇;朱勇

    目的:观察清晨血压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晨血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清晨血压管理,抑郁状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晨血压管理可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状态.

  • 清晨血压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管理效果

    作者:张鹏宇;杨艳红;王倩;宋晓乐;朱勇;李芳

    目的:观察清晨血压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调整血压、抗心绞痛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清晨血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控制、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晨血压管理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压及心绞痛症状.

  • 清晨血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吴琼;顾宁

    通过检索近5年来关于清晨血压中西医治疗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西医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中医药通过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在降低清晨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西医治疗方法以其简便效廉的独特优势,让更多患者的清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得出结论,中西医在治疗清晨血压方面各有优势,在治疗领域当中西医结合,从而更好地控制清晨血压,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

  • 针刺联合药物调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轶;杜宇征

    目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评价"风池+颈夹脊"配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调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优势性.方法:将9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脱落3例)、针刺1组(30例,脱落2例)、针刺2组(30例,脱落1例).药物组予单纯口服拜新同治疗,每日早7:00口服30 mg,连续6周;针刺1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穴取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针刺2组在针刺1组治疗的基础上配用"风池+颈夹脊",行针时间为每日清晨8:00~10:00,每日1次,每周5次,共6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6周后各时点的清晨血压水平、达标率和症状评分,随访3个月、6个月的清晨血压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2、4、6周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2周后,3组患者清晨血压及清晨血压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6周后,针刺2组清晨血压低于针刺1组,且针刺1组和针刺2组均低于药物组(均P<0.05);随访3、6个月,3组清晨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2、4、6周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针刺1组和针刺2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均P<0.05),针刺1组和针刺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穴+颈夹脊"配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具有明显效果,可改善患者头痛、眩晕、耳鸣等高血压相关症状,效果优于"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

  • “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疗效观察

    作者:高新新;马芬;赵琦;张轶;杜宇征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口服拜新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穴取双侧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每天1次,每周5次,共观察6周(30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清晨血压情况及清晨血压达标率.结果:(1)两组在治疗后清晨血压都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5次后观察组降低清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次后观察组降低清晨SBP、DBP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治疗30次后观察组清晨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82.4%(28/34) vs 58.8% (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可有效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

  • 刮痧疗法在清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庆霞;段培蓓;曾兰;王晓庆

    目的 探讨刮痧对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干预效果,为清晨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提供辅助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11月心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遵医嘱给予刮痧疗法,包括选取经脉与主穴、刮痧部位准备等.治疗结束后测量两组患者即时血压及长期血压变化评价刮痧对清晨高血压的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行刮痧疗法后15 min、30 min、60 min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刮痧后第1周、2周、第3周、第4周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刮痧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方法能控制患者清晨高血压.

  •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秋云;李效良;张福业

    血压水平在昼夜节律的基础上受各种生理、精神因素影响产生明显波动,即产生血压变异.在24h内血压变异程度大的时间段在清晨,即从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时,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的水平,甚至达到一天内高的水平,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现象称为血压晨峰.对血压晨峰现象的深入认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往曾有资料证实血压变异增强独立于血压平均水平,明显地加重了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程度并恶化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其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清晨血压和动态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

    作者:曹平良;李年娥;程晓曙;唐琼珍;陈早芳;樊考林

    目的 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冬夏两季清晨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硝苯地平组(30mg/d,n=79)和非洛地平组(5mg/d,n=79).所有患者均于2012年秋季纳入试验,治疗至少8周后分别于冬季和夏季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周期为12个月.结果 与夏季比较,两组患者冬季24 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显著增高,清晨血压达标率和动态血压达标率明显降低(均P<0.05);尽管夏季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硝苯地平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冬夏血压差值[(5.5±1.2)、(3.5±1.0)、(4.2土2.2)、(5.6±1.2) mm Hg]明显低于非洛地平组[(9.9±1.3)、(4.7±1.4)、(8.5±1.5)、(7.1±1.2) mm Hg](均P<0.05).硝苯地平组冬季清晨血压和日间收缩压的变异性[(10.3±4.2)、(8.5±3.2) mm Hg]明显低于非洛地平组[(13.3±4.4)、(10.7±3.9) mm Hg](均P<0.05).与非洛地平组相比,硝苯地平组能明显提高冬季清晨血压达标率(58.2%比41.8%,P=0.039)和冬季日间血压达标率(60.8%比43.0%,P=0.026).另外,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降血压药物类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季节和吸烟史是影响清晨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 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明显降低冬夏血压差值,减少血压波动,提高冬季清晨血压和日间血压达标率.

  • 清晨高血压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郑琦;吴可贵;晋学庆

    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节律性,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和中风等事件好发于清晨醒后的数小时,它伴随着血压的升高、心率的增快、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改变,即常说的晨峰现象.其中血压的昼夜节律是夜间至凌晨3:00逐渐降至低谷,而后平稳地升高,至清晨6:00-10:00血压骤升,收缩压以3mm Hg/h,舒张压2 mm Hg/h的速度上升.因此,人们推测清晨血压的骤升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并将清晨升高的血压定义为清晨高血压[1].狭义上讲,清晨高血压仅限于高血压患者.对许多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血压的骤然升高在原有靶器官损害的基础上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这意味着探讨清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 清晨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韩超;李卫;黄建凤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门诊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常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清晨高血压管理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从2014-9至2014-12于阜外医院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47例研究对象,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清晨血压的定义,清晨高血压是指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00~10:00间的血压≥135/85 mmHg(1 mmHg=0.133 kPa)。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受试者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及吸烟、饮酒等常见危险因素暴露史资料。对入选研究对象测量3次门诊血压后分别监测其24 h动态血压,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6~10点清晨高血压组(174例)和非清晨高血压组(73例)。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脏重构的关系

    作者:骆丽菊;章昕;王秋燕;张如富

    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收缩压平均升高14 mm Hg(-4~35 mm Hg),甚至可上升80 mm Hg.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 (morning b100d pressure Surge,MBPS)[1].目前多项国际高血压临床研究显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是一个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2].

  • 血压晨峰

    作者:黄绮芳;李燕;王继光

    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的,存在血压变异.绝大部分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清晨血压的变异为显著,出现血压晨峰现象[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都于早晨高发(6AM~12AM),而夜间发生率低[2].近年来,有关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显示,与诊室血压相比,24 h血压尤其是血压晨峰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更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血压晨峰的定义、发生机制、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及治疗对策进行综述.

  • 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状况分析

    作者:张亚艳;王学耕;崔雪峰;李婷;王居新

    目的 探讨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选取高血压门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40例,经治疗,诊室血压正常后,给予监测清晨血压,计算清晨血压达标率,比较诊室血压达标率与清晨血压达标率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分析清晨血压达标率高或低的原因.结果 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欠佳[收缩压(131.10±4.50)mmHg vs(135.58±8.56)mmHg,t=1.922,P<0.05;舒张压(78.35±4.24)mmHg vs (81.77±9.34)mmHg(t=2.349,P<0.05)];清晨血压达标率低于诊室血压组(55% vs 100%,χ 2=5.474,P<0.05).清晨血压控制欠佳可能与患者性别、年龄、肥胖[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55.6%)、缺乏运动(66.7%)、服用短效降压药物(27.8%)、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6.7%)等有关.结论 诊室血压正常患者清晨血压可能控制不理想,需加强清晨血压管理,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 血压波动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黄艳晶;晋学庆;蔺佩鸿;林志鸿;姚造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波动对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及其对清晨高发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行动态血压监测,分出清晨血压升高(MP+)组和无清晨血压升高(MP-)组;以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分为夜间血压过低(extreme-dipper),血压昼夜节律正常(dipper),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non-dipper)和夜间血压升高(riser).行心脏彩超检查,以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IVST)、左室后壁(LVPW)、左室舒张内径(LVDd)作为左室肥厚(LVH)的判定指标.结果:①以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组:MP+组22例,占31%,MP-组48例,占69%;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extrem-dipper组15例,dipper组25例,non-dipper组18例,riser组12例,MP+组中有10例为extrem-dipper组,占MP+组44%,占extrem-dipper组66%.MP+组中有2例是riser组,占Mp+组9%.②EH组在清晨、白天、夜间的平均血压均显著高于正常NS组,P<0.01.MP+组清晨时段平均血压显著高于MP-组.③所有患者醒后比醒前的平均血压、心率均有明显升高,Mp+组升高更显著.④Mp+组较MP-组LVM、LVMI显著增加,IVST显著增厚,其中左室肥厚的比例Mp+组显著高于MP-组(57%vs 25%,P<0.01).⑤与dipper组相比,extrem-dipper组患者的IVST显著增厚,LVMI增加;riser组患者的IVST、LVPW显著增厚.结论:①近1/3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清晨血压升高的现象.②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可作为衡量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指标之一.

  • 两种临床常用CCB类降压药清晨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

    作者:杨洪刚

    目的 观察本院目前常用的两种CCB类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清晨血压控制方面的疗效异同.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5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统一设计的观察指标和分析内容,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初始信息收集.对资料完整的患者按照服用降压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76),观察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分别监测用药后1、4、8周的清晨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清晨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32.9%,高于观察组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46.3%,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65.9%,高于对照组的6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一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对于清晨时段血压较高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一定优势.

  • 清晨血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pe间期的影响

    作者:魏莉莉;高传玉;刘伟利;齐大屯;刑文露;史永恩

    目的 探讨清晨血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pe间期的影响,进而探讨清晨血压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记录在院常规检查结果,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动态心电图、综合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分成清晨高血压组(n=170)和清晨血压正常组(n=188),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T-pe间期、矫正的QT间期(QTc)、左室质量指数(LVMI)、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结果 清晨高血压组T-pe间期、QTc间期较清晨血压正常组延长[(82.94±26.12)ms比(65.00±27.43)ms,P<0.01;(416.21±29.59)ms比(401.70±36.10)ms,P<0.01],清晨血压组LVMI、Gensini评分较高[(118.49±11.18)g/m2比(106.45±10.42)g/m2,P<0.01;(63.76±33.73)分比(36.64±28.70)分,P<0.05].清晨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T-pe间期相关(r=0.449,P<0.01;r=0.235,P<0.01),而且Gensini评分和左室质量指数和T-pe间期高度相关(r=0.318,P<0.01;r=0.269,P<0.01).结论 清晨血压与T-pe间期及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清晨高血压对冠心病的预防有一定意义.

  • 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仲崇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清晨SBP、DBP平均值分别为(128.5±4.3)mmHg、(67.3±5.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6.1±5.1)mmHg、(71.4±5.3)mmHg(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76.0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5.2±24.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2±23.47)分(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清晨血压,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中医护理对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清晨血压的影响

    作者:梁燕年;陈文鑫;刘志霞;洪惠玲;吴志阳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对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辨证为痰湿壅盛证的2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遵医嘱予降压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两组均予观察1个月,观察两组试验前后清晨血压的水平,并比较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结果 试验后两组清晨血压均较试验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试验后清晨血压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清晨血压水平,并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