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比较分析

    作者:许鹏

    目的:对多层螺旋C 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比较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核磁共振成像(M R I)诊断,对照组给予多层螺旋C T诊断,对比并分析两组诊断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6%,对照组的检出率为80%,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χ2=6.9842.结论:采取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突出,检出率高,有利于后期对患者的治疗,值得推广.

  • 核磁共振成像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瘘的临床诊断 价值探讨

    作者:王安平;和建伟;赵雪梅;王小博;宋旭辉;魏照坤;李鑫莉;黄成

    目的:探析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瘘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样本均出现肛瘘症状,将其分为CT诊断组和MRI诊断组,CT诊断组采用CT诊断方法,MRI诊断组实施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更高.结论:与CT诊断方法相比,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诊断肛瘘,有助于为主治医师明确肛提肌、括约肌的位置关系提供方便,因此,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采用采方法.

  • 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吴磊;谷秀华;蒲定涛;王超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收集2016年6月—2017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用C T检查诊断,观察组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对两组患者所获各项研究数据详细记录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极具诊断价值.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与MRI诊断比较

    作者:柴小康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并由两位及以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及影像学技术人员对患者患病情况进行诊断.结果:47例患者M R I检查阳性率95.74%明显优于C T检查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表现为C T检查显示34例患者股骨头完整,无碎裂,13例有轻微碎裂,26例股骨头中央到表面有点状或小道样增生,32例股骨头边缘皮质增厚、硬化;M R I检查显示45例患者股骨头边缘出现凹凸不平的线状异常信号,T2W1图像低信号硬化反应引起的低信号线内侧出现一条高信号线,即出现典型的"双线征".结论: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均可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进行诊断,而MRI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影像学表现更清晰,应作为临床首选.

  • 讨论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 诊断价值

    作者:张雅菊

    目的:分析C 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血管瘤患者,分别对本组患者进行C T与核磁共振检查.统计并分析两种检测方式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的差异.结果:经不同方式检查后,C T与核磁共振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相较于单一使用C T或核磁共振检查,联合使用上述两组检查方式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有利的依据.

  •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分析

    作者:张艳春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以4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出率为87.5%,CT检出率为7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出血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曲耿辉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86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隐性骨折情况.结果:本组研究所选取的186例患者,共检出隐性骨折274处,其中Ⅰ型133例,占71.51%;Ⅱ型47例,占25.27%;Ⅲ型6例,占3.23%.单处骨折191处,占69.71%;多处骨折83处,占30.29%;伴关节腔积液186处,占67.88%;伴半月板受损75处,占27.73%;伴前交叉韧带受损13处,占4.74%;副韧带内侧受损21处,占7.66%;副韧带外侧伤并软组织肿大129处,占47.08%.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膝关节隐性骨折开展临床诊断,具有操作简便、过程安全、诊断准确性高等显著优势,可予以推广应用.

  • 核磁共振成像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瘘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王亚静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7年5月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43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直肠指诊,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进行手术后,43例患者脓肿病灶44个,内口43个.患者直肠指诊后,脓肿病灶38个,检出率86.3%,内口检出33个,检出率76.7%.当43例患者完成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检出脓肿病灶44个,检出率为100%,内口检出42个,检出率97.6%;内口检出率对比,组间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指诊后,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类型:10个括约肌间型,16个经括约肌型,10个括约肌上型,2个括约肌外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类型:11个括约肌间型,18个经括约肌型,10个括约肌上型,5个括约肌外型,检出率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核磁共振成像具有方便和准确等特点,可以对脓肿和肛管结构进行清晰呈现,以便进行相应治疗.

  •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3.0T高分辨MRI诊断分析

    作者:刘晓昕;裴建国

    目的: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使用3.0T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共4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3.0T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采用横轴位、冠位及矢状位扫描,扫描序列分别为PdWI、TlWI、T2WI,同时使用脂肪抑制技术.结果:在所有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中,发现5例距腓后韧带损伤患者,21例跟用韧带损伤患者,48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22例1度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22例2度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4例3度韧带损伤患者中均伴有腓骨长短肌腱鞘积液、软骨挫伤以及骨挫伤.结论: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使用3.0T高分辨核磁共振进r行检查,能够清楚的显示出损伤后的病理改变以及解剖改变,对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损伤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临床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作者:裴林惠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分别对其实施CT诊断、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并对比检出率.结果:60例脑梗死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96.67%,显著较C T诊断的阳性检出率73.33%更高,P<0.05.本文研究中,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完全前循环梗死29例、部分前循环梗死21例及后循环梗死者10例.经C T诊断的完全前循环梗死20例,部分前循环梗死29例,后循环梗死11例.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培勤

    目的:对临床上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检出率显著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梗死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核磁共振成像对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孙悦

    目的:探究对脑梗塞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临床诊断的诊断结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脑梗塞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给予全部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临床诊断,对临床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究对脑梗塞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临床诊断的诊断结果及价值.结果:依据相关标准对患者作分型处理发现,完全前循环梗死情形、部分前循环梗死情形、后循环梗死情形、腔隙性梗死情形对应病例数分别为11例、15例、16例、18例.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发现,诊断准确率为85.0%,不同分型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临床诊断,具有显著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上相关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 MRI在半月板损伤诊断中临床价值

    作者:李春匣

    目的:探讨MRI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半月板损伤患者(76个膝关节)分别进行MRI扫描和关节镜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对于半月板损伤的诊断,MRI扫描和关节镜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3,P>0.05).MRI扫描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87.76%,特异性为91.26%,准确性为90.13%,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7,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k=0.791,一致性良好.结论:MRI扫描可对半月板损伤程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尤其在半月板撕裂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MRI低场在半月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丽萍

    目的:探讨MRI低场在诊断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48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48例患者53个半月板异常,MRI上半月板损伤分为四型,其中Ⅰ度15个,Ⅱ度13个,Ⅲ度11个,其中ⅢA型11个(横行撕裂6个,纵行撕裂5个),ⅢB型3个.结论:低场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较大优势和一些不可替代作用,其诊断作用值得重视和探讨.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郭鹏举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99例,随机分为MSCT组、MRI组和联合组,MSCT组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治疗,MRI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治疗,联合组采用多层螺旋CT与合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治疗腕关节损伤,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把检出率为100%的联合组作为基准,MSCT组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18.75%,移位碎骨折片的检出率为85.71%,关节脱位的检出率为90.32%,骨折的检出率为91.18%,骨挫伤和软骨损伤的检出率为0.00%;MRI 组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87.50%,移位碎骨折片的检出率为7.14%,关节脱位的检出率为58.06%,骨折的检出率为50.00%,骨挫伤的检出率为75.00%,软骨损伤的检出率为73.68%。联合组明显优于MSCT组和MRI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MRI与彩超对不同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对比

    作者:姜仟仟

    目的:研究对比MRI与彩超在诊断不同位置的胎盘植入中的精确度.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中158例来本院产检时疑似胎盘植入的孕妇,同时进行彩超检查和MRI检查,通过术中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精确程度.结果:MRI总检出率高于彩超(P<0.05),子宫后壁的检出率较彩超灵敏度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前壁和其他位置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较之彩超,在子宫前壁胎盘植入和子宫后壁胎盘植入的诊断中效果更明显.

  • 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长期疗效分析

    作者:吕红岩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采用伽玛刀治疗的长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组临床资料来自126例在本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为3年以上,对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动静脉畸形完全闭塞有61例,病灶基本消失有3例,病灶缩小明显有52例,无变化只有10例.症状加重迹象在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无死亡病例.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与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密切相关(P<0.01),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有确切的长期治疗效果,是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对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 MRI 联合 CTD 检查在腰痛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碧峰;褚小刚;盛励

    目的:探讨 MRI 联合 CTD 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患者气滞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盘源性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 MRI 和 CTD 检查对腰痛气滞血瘀证进行诊断。观察2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并以相关文献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用 MRI、单用 CTD、MRI 联合 CTD 在腰痛患者气滞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共有31例为气滞血瘀证,其中单用 MRI、单用 CTD、MRI 联合 CTD 检查分别显示有27例、28例和26例气滞血瘀证患者;MRI 联合 CTD 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气滞血瘀证诊断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用 MRI 和单用 CTD。结论:采用 MRI 联合 CTD 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气滞血瘀证诊断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英国曼城运动与医疗中心正式启用等

    作者:

    英国曼城运动与医疗中心近日正式启用,该医疗中心位于东曼彻斯特中心地带的伊蒂哈德园区内,专门为足球、游泳、跆拳道、壁球、自行车等体育运动的医疗、教育和研究而建。该中心不但会向包括曼城球员在内的所有曼彻斯特精英运动员提供服务,还会为促进当地业余和草根体育运动发展而提供帮助。具体软硬件设施有:3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波、X射线、双能X线、三维性能采集大厅、冷冻疗法中心、环境实验炉、水疗中心、心理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阅览室和会议室等。

  • 核磁共振成像评价“接力赛”电针法对腹型肥胖女性腹部脂肪的影响

    作者:雷红;陈晓;胡动刚;陈玉婷;冯立成;陈镇燕;李芳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接力赛”电针法对女性腹部脂肪的影响。方法:30例腹型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减肥治疗,电针治疗组采用“接力赛”电针法,主穴选择滑肉门、天枢、外陵、水道、腹结、大横等,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对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进行测量,MRI 扫描计算 L4、L5、S3下缘及耻骨联合上缘水平腹壁脂肪厚度及L4-S3所有层面累积脂肪体积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电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MI,WC,L4、L5、S3下缘及耻骨联合上缘水平腹壁脂肪厚度减少值及 L4- S3脂肪体积减少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电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耻骨联合上缘水平腹壁脂肪厚度及 L4-S3区间脂肪体积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P <0.05)。结论:“接力赛”电针法可以有效减少腹型肥胖女性腹部脂肪,运用 MRI 评价腹部脂肪变化更为客观。

1088 条记录 3/55 页 « 12345678...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