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沙唑嗪对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致膀胱顺应性减低的影响

    作者:皇甫雪军;赵耀瑞;潘登;王伟;刘奔

    目的 探讨多沙唑嗪对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膀胱顺应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为膀胱出口部分梗阻组,C组为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口服多沙唑嗪组,D组为假手术后给予多沙唑嗪组.各组于14周行尿动力学检测,检测完成后处死并留取膀胱标本,行膀胱称重.结果 4组膀胱标本质量分别为(3.2±0.9)、(14.1±2.3)、(5.0±2.0)、(2.9±0.5)g;B、C组均高于A、D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逼尿肌漏尿点压分别为(10.2±2.5)、(18.8±6.1)、(13.5±4.7)、(11.6±3.6)cm H2O(1 cm H2O=0.098 kPa),B组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顺应性分别为(2.86±0.56)、(1.22±0.39)、(4.25±2.19)、(2.90±0.53)ml/cm H2O,B组与A、D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早期应用多沙唑嗪治疗能够延迟梗阻对膀胱顺应性的损害,保护膀胱储尿功能.

  • 骶神经前后根交叉组合切断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

    作者:张世民;侯春林;徐瑞生

    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不同脊髓平面的骶神经前后根交叉组合切断的方法,打断膀胱的全部同平面脊髓反射弧,获得与完全性后根切断相同的膀胱顺应性[1].1999年10月对3例完全性圆锥上脊髓损伤(SCI)患者施行了骶神经前后根交叉组合切断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组织工程技术在终末期神经源性膀胱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胡洋;廖利民;吴海啸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损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目前针对因膀胱低顺应性和(或)膀胱高压引起的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上尿路功能损毁的终末期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缺乏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传统的肠道膀胱扩大术或自体膀胱扩大术虽然能降低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容量、保护上尿路功能,但是其消化不良、穿孔、大量肠液分泌、结石[1]、肿瘤恶变[2]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组织工程膀胱再生的研究给这类患者带来了希望.以下从组织工程概念、生物材料特性和种类、种植细胞的来源、动物及临床初步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等方面综述.

  • 膀胱的传入神经通路在膀胱内灌注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膀胱过度活动中的重要性

    作者:

    [Chuang Y,et al.J Urol,2001,164:975]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尿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常会升高.作者通过膀胱内灌注NGF诱导制成膀胱过度活动症模型,评价Aδ传入神经和C传入神经的重要性.实验共使用了22只Wistar和8只Sprague-Dawley成年雌鼠,均采用乌拉坦1.2 mg/kg皮下注射麻醉.部分雌鼠在NGF膀胱灌注前4 d内皮下给予125 mg/kg的辣椒辣素.对所有雌鼠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测压灌注速度为0.04 ml/min,大灌注容量为0.60 ml.测压参数包括诱导出现排尿反射的容量阈值或压力阈值,膀胱顺应性,膀胱收缩幅度,收缩次数及收缩间隔.NGF灌注溶液为20.0 mg/ml的NGF溶于10%的二甲基亚砜配制成0.5 ml,而对照灌注的溶液为0.5 ml的10%的二甲基亚砜.膀胱灌注后保留1 h.结果:NGF可使Wistar鼠膀胱收缩次数增加111%(NGF组5.7次,对照组2.7次,P《0.05),可使容量阈值降低41%(NGF组0.224 ml,对照组0.412 ml,P《0.05);而在Sprague-Dawley鼠中无此表现.提前给予辣椒辣素可增加容量阈值59%,但不能改变NGF的膀胱过度活动诱导作用.作者认为,膀胱内灌注NGF可急性诱导Wistar鼠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出现,但对Sprague-Dawley鼠无效.由于C传入神经毒素辣椒辣素不能改变NGF的作用,提示Aδ传入神经在NGF诱导膀胱过度活动症中起重要作用.(吴士良摘译顾方六校)

  • 压力性尿失禁合并阴道前壁尿结石一例

    作者:赵旸;梁旭东;王建六

    患者58岁,因提莆物时溢尿2年,自觉阴道肿物20 d于2008年6月5日入院.患者20岁初潮,已绝经4年,孕2产2,均为足月顺产.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阴道前壁中段距处女膜缘2 cm处可及直径3 cm结节,界清,质较硬,活动度好,无压痛,余无异常.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初次产生尿意时的灌注容量为194 ml,大膀胱容量为348 ml,膀胱顺应性正常;膀胱稳定性: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膀胱开口压力18 cm H2O(1 cm H2O=0.098 kPa),大尿流率14.4 ml/s.

  • 标准化膀胱顺应性预测2~4岁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上尿路扩张的研究

    作者:姚亚雄;娄安峰;冯帆

    目的 探讨标准化膀胱顺应性(Nwahl-1)是否能更好地预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BD)患儿上尿路扩张(UUTD).方法 随机选取54例不伴UUTD的无结石或其他尿路病变的2~4(3.16±0.11)岁NBD患儿,进行侵入性尿流动力学检查后随访2年,根据2年后泌尿系造影和B超检查结果,将有UUTD的21例患儿作为UUTD组,其余33例为无UUTD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wahl-1预测UUTD的可能性.结果 Nwahl-1是2~4岁NBD患儿2年后并发UUTD的相关因素,以Nwahl-1<19.39为指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NBD患儿2年后并发UUTD,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1.0%.结论 NWahl-1能较准确地预测2~4岁NBD患儿2年后发生UUTD.

  • 辣椒辣素类似物对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铁军;赵盟杰;沙可夫;高居忠

    目的 探讨辣椒辣素类似物(RTX)对神经原性膀胱的影响.方法 选择大膀胱容量<250 ml的脊髓损伤患者24例,患者均为男性,均存在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不能自主排尿,行间歇导尿4~6次/d.依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分类,包括颈髓不全损伤2例,胸髓完全损伤5例,胸髓不完全损伤4例,腰髓完全损伤8例,腰髓不完全损伤5例;年龄24~58岁;病程1-6年,平均2.3年.RTX每支含量0.0063 mg/4 ml,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排空膀胱内,保留30 min,然后予以间歇导尿排空膀胱.记录接受RTX膀胱内灌注前后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的变化.以灌注后大膀胱容量增加≥100 ml为有效,否则为无效.结果 灌药前及灌药1周后尿动力学检测提示大膀胱容量分别为(210±23)ml和(360士30)ml;膀胱顺应性分别为(17±3)ml/cm H2O和(24 ±5)ml/cm H2O(1 cm H2O=0.098 kPa),灌药前后两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共15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62.5%,有效期持续1-4个月不等.结论 RTX膀胱内灌注对于神经原性膀胱具有一定的扩大膀胱容量,增加膀胱顺应性,减少漏尿的作用.

  • 雌激素对大鼠膀胱功能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亚珍;杨欣;吴士良

    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在胚胎发育中同源,解剖关系密切.女性尿道和膀胱均有雌激素受体分布,绝经后女性又是下尿路症状的高发人群.因此,雌激素与膀胱的关系,一直受到关注.膀胱主要由平滑肌和胶原组成,膀胱的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和Ⅲ型[1].尤其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是膀胱顺应性的决定因素,其含量增加会导致膀胱壁弹性丧失和平滑肌功能减退[2].本研究通过比较正常对照、去卵巢、去卵巢后分别补充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大鼠的尿动力学参数,检测膀胱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进一步评价雌激素植物激素对膀胱功能和可能与这些功能相关的胶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尿动力学检查中膀胱顺应性标签的设置

    作者:张利国;于满;边如玉;翟秀芬;张丽

    尿动力学是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尿路输送、贮存、排出尿液的功能及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门新学科,是泌尿外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膀胱顺应性是尿动力学检查中判断膀胱功能的重要指标.

  • 聚丙烯阴道无张力悬吊带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膀胱和尿道结构及功能的长期影响

    作者:张春青;杜志刚;张彦

    目的:观察应用人工材料由内向外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吊带 (transobturator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TVT-O)治疗雌性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模型的长期疗效,以及聚丙烯吊带对膀胱尿道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青春期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只游离阴部神经,但不切断.②压力性尿失禁组、假手术组和TVT-O组行双侧阴部神经切断术建立压力性尿失禁模型.然后假手术组按TVT-O术操作,但不置入吊带;TVT-O组行标准的TVT-O术.于术后6周行腹压漏尿点压测定和膀胱测压.结果:2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腹压漏尿点压:压力性尿失禁组低于对照组(P = 0.028),TVT-O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 = 0.686).②大逼尿肌收缩压: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膀胱容量:TVT-O组高于对照组和压力性尿失禁组(P < 0.05).④膀胱顺应性:TVT-O组高于压力性尿失禁组(P < 0.05).结论:①应用人工合成材料聚丙烯吊带行TVT-O治疗大鼠压力性尿失禁安全、长期有效,不影响膀胱的收缩功能,但可以使膀胱容量和顺应性增加.②双侧阴部神经切断术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

  • 尿动力学检测对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价值

    作者:冯连成;耿进成;宋国宏;张恩深

    目的探讨逼尿肌功能和膀胱顺应性检测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尿动力学检测38例BPH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和膀胱顺应性.结果38例患者中3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功能稳定17例(44.8%);逼尿肌不稳定14例(36.8%);逼尿肌低活动性(Pdet≤35 cm H20)7例(18.4%).55.2%的BPH患者伴有逼尿肌功能异常.结论逼尿肌功能和膀胱顺应性对BPH患者手术与否及判断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

  • 膀胱颈梗阻56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刘泽涛;孙丽华;范爱秀

    原发性膀胱颈梗阻(BOO)是近10年来确定的一种原因不明的下尿路疾病,目前部分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常将其误诊为膀胱炎、前列腺炎、支原体性尿道炎等.近年来,我们收治BOO患者56例,在外院初诊时均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5例,年龄24~88岁,63~75岁者占71.4%;女21例,年龄 10~66岁,30~55岁者占76.2%.患者均表现为尿频、排尿费力,32例伴尿滴沥、尿等待、尿急等.男性患者初诊时误诊为前列腺炎28例、尿道炎5例,支原体性尿道炎2例;女性患者误诊为膀胱炎19例,尿道炎2例.入本院后均行尿常规、B超、CT 、膀胱镜检查无异常,行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BOO.尿动力学检查时选用F8双腔测压管及直肠测压管,分别置于膀胱及直肠,并与分析仪中相应的传感器连接,自动灌注,检测膀胱、前列腺、尿道的压力、容量及残余尿等,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56例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x±s)由表1可见,男性患者膀胱颈压均高于前列腺压,所有患者大逼尿肌压均低于或等于膀胱颈压,并排除逼尿肌不稳定、下尿路器官病变及低顺应性膀胱. 讨论:BOO临床常见,主要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尿后滴沥等下尿路症状.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由于膀胱颈部肌肉神经组织支配不协调或括约肌持续收缩及心理因素所致.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本病确诊主要依赖尿动力学检查,排除下尿路器质性病变后,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颈压男性>17.59±2.03 cmH2O,女性>24.7±13.92cmH2O,且前列腺压在正常范围或低于膀胱颈压 ,或大尿流率<10ml/s或PQ图>Ⅲ级;膀胱顺应性正常及无逼尿肌不稳定即可确诊.分析本组资料,主要误诊原因为:①对本病缺乏认识.本病发现只有近10年时间,一般资料很难查到,许多临床医师尤其是非专业医师对其缺乏认识,患者出现下尿路症状时, 多考虑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常见病,以致误诊.②诊断标准掌握不当.临床对有下尿路梗阻症状者行常规检查无异常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行尿动力学检查.首先应排除膀胱顺应性异常及逼尿肌不稳定(否则难以确定病因),然后确定膀胱颈压高于正常,且前列腺压在正常范围或低于颈压,否则不能排除前列腺梗阻.③诊断设备缺乏.尿动力学检查是近几年国内新开展的项目,目前尚未普及,设备及专业人员较少,这也是导致误诊不容忽视的原因.

  • 大鼠脊髓横断后不同时期膀胱Cajal间质细胞变化与膀胱顺应性的关系

    作者:赵耀瑞;李航;郜海涛;刘奔;杨宇明;谢锋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横断后不同时期膀胱顺应性和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s)的变化以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对长期脊髓损伤致大鼠神经源性膀胱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102只雌性Wa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6周组(A组)、脊髓横断6周组(B组)、假手术12周组(C组和E组)、脊髓横断12周组(D组和F组).A~D组用于观察大鼠脊髓横断后不同时期膀胱顺应性和膀胱ICCs的变化,E组和F组用于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对长期脊髓横断后膀胱顺应性的影响.脊髓横断组行脊髓胸10节段完全横断,假手术组只暴露不横断脊髓.分别于术后6周和12周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标本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CCs数量的变化.E组和F组于术后12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甲磺酸伊马替尼,分别于注药前、后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组膀胱顺应性升高[(0.146±0.107) ml/cmH2O比(0.066±0.019) ml/cmH2O,P=0.017],膀胱ICCs数量减少[(3.180±1.976)比(4.920±1.564),P=0.014];D组膀胱顺应性降低[(0.046±0.023) ml/cmH2O比(0.063±0.013) ml/cmH2O],膀胱ICCs数量增加[(7.710±2.024)比(4.750±1.138),P=0.000].大剂量(20μmol)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显著升高对照组大鼠膀胱顺应性[从(0.070±0.029) ml/cmH2O升至(0.096±0.036) ml/cmH2O];不同剂量(5、20 μmol)甲磺酸伊马替尼均可升高F组膀胱顺应性[从(0.047 ±0.021) ml/cmH2O分别升至(0.065±0.019) ml/cmH2O和(0.077±0.019) ml/cmH2O,P=0.000],且剂量越大作用越强.结论 大鼠脊髓横断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膀胱顺应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应的膀胱ICCs数量则呈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趋势.阻断膀胱ICCs功能可以显著改善长期脊髓高位横断大鼠的膀胱顺应性.脊髓高位横断导致膀胱顺应性减低的病理基础不仅是膀胱纤维化,而且是膀胱ICCs数量增多.

  • 大鼠脊髓横断后不同时期膀胱顺应性和形态学变化

    作者:赵耀瑞;郜海涛;刘奔;杨宇明;杨福江;杨宪法;李航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横断致神经源性膀胱不同时间点膀胱顺应性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7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6周组(A组)、脊髓横断6周组(B组)、假手术12周组(C组)和脊髓横断12周组(D组).两脊髓横断组行脊髓胸10水平完全横断,假手术组只暴露不横断脊髓.分别于术后6周和12周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Verhoeff-Van Gieson染色,分别观察膀胱壁平滑肌、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比例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脊髓横断组大鼠出现运动和排尿功能障碍,B组膀胱顺应性较对照组升高,D组顺应性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横断组肌纤维走行紊乱与胶原纤维比例增加均随损伤时间延长逐渐加重;D组与B组比较,膀胱顺应性降低[(0.046 ±0.023) ml/cmH2O比(0.146±0.107) ml/cmH20(1 cmH2O=0.098 kPa),P<0.01],膀胱壁肌纤维横截面积比例降低[(46.137±4.085)%比(55.260±6.873)%,P<0.01]而胶原纤维比例增加[(19.757±2.071)%比(11.104±1.125)%,P<0.01].结论 大鼠脊髓横断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膀胱顺应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膀胱壁纤维化尤其是胶原纤维的比例增加可能是造成膀胱顺应性减低的病理基础.

  • 膀胱顺应性对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儿童清洁间歇导尿的影响

    作者:张瑞莉;胡金华;王庆伟;娄安锋;张国贤;邢璐;王焱;文建国

    目的 初步探讨膀胱顺应性对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NUB)儿童自我清洁间歇导尿(CISC)的并发症和膀胱功能发育影响.方法 选取经尿动力学证实为NUB的学龄儿童109例进行CIFCS治疗,终成功对93例(85%)进行2年随访.依据开始CISC膀胱顺应性(BC)分为正常顺应性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0.9岁)]和低顺应性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平均年龄(7.0±1.0岁)].比较二组随访2年后尿动力学参数和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ISC 2年随访时正常顺应性组大膀胱压测定容量(MCC)和相对安全容量(RSCC)显著高于CISC治疗前,而低顺应性组RSCC显著低于治疗前.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随访时低顺应性组BC、MCC和RSCC显著低于正常顺应性组,DLPP显著高于正常顺应性组(P<0.05).随访时菌尿和膀胱输尿管反流以及随访过程中出现发热性泌尿系感染和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33.3%(31例)、12.9%(12例)、24.7%(23例)和15.1%(14例).其中,低顺应性组发热性泌尿系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顺应性组(P<0.05).结论 膀胱顺应性可以影响NUB患儿CISC的并发症和膀胱发育,低顺应性患儿膀胱发育多进行性恶化,应进行严密随访监测.

  • 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及膀胱逼尿肌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作者:梁海燕;孙宁;田军

    神经源性膀胱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上尿路的损害.终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神经源性膀胱动物研究主要采用脊髓横断法,本实验采用T10节段脊髓横断法建立骶上型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大鼠膀胱顺应性、逼尿肌生物力学特性以及组织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流动力学诊断价值评估

    作者:邓军洪;王良圣;魏鸿蔼;姜粹平;袁衍薇

    目的:评估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在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所致的下尿路症状中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排尿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自制半卧位床,应用D antec Menuet V4. 11版尿动力仪,常规行尿流率、压力-流率测定及尿道测压,并同步测定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记录Qmax、Pdet-Qmax、Pop e n、Pura、DS(P-Q图曲线下降支斜率)及残余尿量;并记录膀胱逼尿肌受损情况、膀胱顺应性和尿道外括约肌协调情况.联合应用A-G图、P-Q图及DS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并用LP URR(线性被动尿道阻力因子)列线图分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患者均记录IPS S症状评分值和经直肠B超测定的前列腺体积,以利结果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88例, 312例诊断为BOO,71例可疑,5例无BOO.其中伴膀胱低顺应性123例,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108例,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失调157例,不稳定膀胱134例.随着B OO程度加重,Pdet-Qmax、Popen、DS、IPSS积分及前列腺体积呈升高趋势,膀胱顺应性、Qmax呈下降趋势.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排尿障碍的机制是排尿过程中机械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其诊断评估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BOO程度与Pdet-Qmax、Popen、DS、IPSS积分及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与膀胱顺应性、Qmax呈负相关.

  • 改良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顺应性在BPH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卢小刚;郭彬;钟东亮

    目的 探讨改良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留置尿管患者的应用.方法 对23例前列腺增生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术前改良尿动力学检查,将结果作出的评价与术后效果对比.结果 术后有2例患者未达满意疗效.结论 改良尿动力学检查可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留置尿管患者中,它能对膀胱顺应性和术后效果评估提供量化参数,有助于预测手术效果和防范医疗纠纷.

  • 糖尿病大鼠膀胱储尿期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熊恩庆;龚宇;宋波;金锡御

    目的研究糖尿病膀胱病变(Diabetic cystopathy, DCP)储尿期尿动力学特征及膀胱感觉功能障碍,为阐明DC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以链脲佐菌素(STZ)、蔗糖诱导制作大鼠DCP模型及利尿模型,正常大鼠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膀胱感觉神经递质CGRP及其纤维改变;制备离体全膀胱,作膀胱灌注测压观察膀胱顺应性改变;放免法测定逼尿肌舒张信号转导分子cAMP.结果 DCP8周时,膀胱壁尤其是粘膜下层的CGRP及其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离体膀胱测压显示糖尿病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舒张作用明显弱于对照组和利尿组,逼尿肌cAMP含量显著低于后者.结论①DCP对膀胱功能的损害是多方面的:CGRP为主要递质的粘膜下层膀胱容量感觉纤维明显减少,膀胱顺应性改变是DCP的致病机制之一.②DCP早期即已发生储尿期功能障碍,并且可能是膀胱收缩功能损伤的因素.③非糖尿病性利尿状态(多尿)对膀胱功能构成一定的损害作用,但不是DCP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作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能较早发现DCP,有助于保护膀胱功能.

  • 膀胱压力测定及意义

    作者:宋岩峰

    膀胱压力(vesical pressure,Pves)测定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将膀胱充盈,观察储尿期膀胱容量与压力变化的相互关系,以及排尿期膀胱压力的变化,主要目的在于测试储尿期和排尿期的逼尿肌功能.对于膀胱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病因分析,以及指导选择佳治疗方案和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 概述Pves包括膀胱静止压和膀胱逼尿肌压(detrusor pressure,Pdet).膀胱静止压是指膀胱空虚状态下膀胱内的基础压力水平,正常>10 cm H2O.由于膀胱是腹腔内的结构,腹腔内器官对膀胱有压迫作用,因此膀胱静止压可以反应腹压(abdominal pressure,Pabd)的变化.Pdet是膀胱壁上逼尿肌收缩或舒张过程给膀胱内尿液带来的压力.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