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排尿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胡启龙;赵渊超;胡丹;郁侃迪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配合针刺膀胱三角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三阴交、足三里、中脘、天枢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膀胱三角区密集型针刺,每天1次,每次30 min,治疗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排尿功能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漏尿次数、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观察组在漏尿次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结论:常规针刺配合膀胱三角区密集型针刺对脊髓损伤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

  • 温水膀胱冲洗加S2-S4区间腰骶部按摩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秀珍

    目的:通过人体中枢及周围神经分布路径、创新的护理思维,寻找能够有效治疗脑梗死所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方法.方法:将2012 年50 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 例,采用液体温度为30-37℃的生理盐水在膀胱排空情况下进行膀胱冲洗加S2-S4 区间的腰骶部神经按摩.对照组25 例,进行间歇性导尿术,具体方法 是:嘱患者先自己试行排尿,再插入导尿管排尽尿液,同时可以测残余尿量,根据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制定导尿次数.二组疗程均相同,一周为一疗程,间隔一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共进行2 个疗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脑梗死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治疗后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运用温水膀胱冲洗加S2-S4 区间神经脊髓段按摩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护理方法,对于促进患者排尿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的疗效.

  • 半数糖友都要面对的并发症

    作者:林乐乙

    糖尿病所导致的神经病变不仅仅是带来手足麻木或疼痛,还可以通过损伤维持泌尿系统健康和正常功能的神经而引起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使糖尿病患者面临尿失禁等泌尿问题的折磨,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美国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年人会出现尿失禁、尿潴留、尿路感染等问题,而糖尿病的存在,将会令这些问题的发生风险更高,发病年龄更早.

  • 膀胱容量及压力监测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剑火;侯春林

    膀胱功能包括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使机体产生尿意,告知机体何时排尿:运动功能包括贮尿和排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贮尿功能障碍和/或排尿功能障碍.

  • 标准化膀胱顺应性预测2~4岁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上尿路扩张的研究

    作者:姚亚雄;娄安峰;冯帆

    目的 探讨标准化膀胱顺应性(Nwahl-1)是否能更好地预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BD)患儿上尿路扩张(UUTD).方法 随机选取54例不伴UUTD的无结石或其他尿路病变的2~4(3.16±0.11)岁NBD患儿,进行侵入性尿流动力学检查后随访2年,根据2年后泌尿系造影和B超检查结果,将有UUTD的21例患儿作为UUTD组,其余33例为无UUTD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wahl-1预测UUTD的可能性.结果 Nwahl-1是2~4岁NBD患儿2年后并发UUTD的相关因素,以Nwahl-1<19.39为指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NBD患儿2年后并发UUTD,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1.0%.结论 NWahl-1能较准确地预测2~4岁NBD患儿2年后发生UUTD.

  • 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作者:胡敏敏

    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 2017年8月期间接诊的9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以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能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使治疗效果得以提升.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莫天才;杨一帆;孔佑象

    目的:探讨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综合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其中对照组15例患者进行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15例患者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综合疗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的变化,同时进行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残余尿量平均为(129.4±6.13)ml,膀胱容量(309.6±7.84)ml,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平均为(101.7±7.15)ml,膀胱容量(364.8±6.94) ml,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膀胱容量在治疗后显著得到提高(P <0.05);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的改善状况及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综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丽;龙燕;冯丽丽;陈廷凤;李玫;温静;李婷婷

    目的 观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综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及训练后15、30、60d的存留尿管、间断清洁导尿、自行排尿、尿路感染的效果.结果 42例患者经过综合膀胱功能训练60d,自行排尿34例(81.0%),间断清洁导尿7例(16.7%),滴漏尿1例(2.4%);尿路感染率:训练15d为33.3%(14例),30d为19.0%(8例),60d为11.9%(5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的趋势是存留尿管>间断清洁导尿>自行排尿.结论 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及早拔出尿管、控制尿路感染、提高生存质量有显著意义.

  • 社区脊髓损伤者应用间歇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作者:施娟;周月秀;陆静;吴爱荣;解海霞;黄婷君

    目的 通过对社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应用间歇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康复专科护士制订规范间歇导尿方法及实施康复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社区2010年9月-2011年12月诊断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76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间歇导尿应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48.7%排尿方式采用留置导尿;21.6%采用叩击或腹压排尿;5.3%采用间歇导尿.影响间歇导尿应用的主要因素:92.1%担心引发尿路感染;88.2%担心增加尿道损伤概率;82.9%认为留置导尿比间歇导尿经济,长期间歇导尿耗材费用增加;69.7%认为间歇导尿操作麻烦;65.8%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56.6%认为脊髓损伤无法恢复而安于现状;21.1%对腹压排尿的危害不了解.结论 康复专科护士应根据影响脊髓损伤者应用间歇导尿的主要因素,制订合适的健康教育和间歇导尿操作规范,提高患者正确应用间歇导尿的认知状态,有利于患者正确使用间歇导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针刺八髎穴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庆禄;王诗忠;陈岚榕

    目的 观察针刺八髎穴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组针刺八髎穴,对照组针刺膀胱经和任脉的常用穴位,共6周,测定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比较2组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P<0.01),排尿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 针刺八髎穴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达到多穴位针刺的效果.

  • 康复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作者:毛卫霞;刘金莉;朱红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SCI)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B)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2例SCI伴NB患者按医生建议及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服务与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率、肾功能损伤率、泌尿系统造影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护理可有效缓解SCI伴NB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提高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

  •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佳琪;刘志顺;于金娜;张维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eurogenic bladder disfunction,NB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以下的电子数据库:Cochrane泌尿组注册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手工检索8种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获取所有涉及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而后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选出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87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但因其在试验设计、报道上存在明显缺陷,以及试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符合Meta分析条件,因而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均为P<0.01).结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安全,能改善膀胱功能和临床症状,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使证据强度更高,对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多项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 持续监测膀胱压力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中的指导意义

    作者:杜晓红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监测膀胱压力指导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期膀胱功能训练的价值。方法:72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根据膀胱功能训练指导原则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2),观察组在持续动态监测膀胱压力指导下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护理后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结果: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1)。结果:持续动态监测膀胱压力指导下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避免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过度膨胀等,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陈余思;孔祥玉;贾晋荣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85.00%,对照组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均降低,排尿次数均减少,膀胱压力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 间歇性清洁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秀淋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留置尿管和间歇性清洁导尿两种导尿方法的感染和恢复情况.方法:60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对照组采用留置尿管法.在给予规律饮水计划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患者第2周和第4周的泌尿系统感染率、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以及后漏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尿管期间第2周和第4周的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间歇导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在实施间歇性清洁导尿后,感染率下降,膀胱容量增加,膀胱残余尿量减少,有利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

  • 间歇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刘承梅

    我院2004年4月~2006年3月收治50例脊髓损伤而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李波霖;周宾宾;张鸿升;金昕

    整理、归纳了国内近年来报道的有关电针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动物实验文献,从电针对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组织形态、肌肉兴奋性、尿动力学等方面进行阐述,发现电针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但是对于电针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辣椒辣素对脊髓损伤大鼠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小军

    脊髓损伤可以造成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称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骶髓以上的脊髓损伤表现为膀胱逼尿肌亢进、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持续高压、反射性尿失禁.目前,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本实验应用尿流动力学研究方法,观察辣椒辣素(Capsaicin,CAP)对脊髓损伤大鼠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

  • 探析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田小清

    目的:探析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其中23例接受传统留置导尿管护理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23例接受清洁间歇导尿护理的患者被设为研究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恢复自主排尿率为86.96%(20/23)、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35%(1/23)、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67.39±6.9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有利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减少泌尿系统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改良清洁导尿术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孙琪妹;王佩凤;吴峻青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人口比例的增高,以及交通业的发展,脑卒中和外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除部分患者可手术治疗外,尚有部分患者需长期留置导尿.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晚,且因专业人才和专业康复医疗机构的缺乏,很多患者只能自己面对院后的康复问题.笔者试述改良清洁导尿术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推广应用的心理、社会和经济价值.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