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辅助穴位针灸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效果观察

    作者:赵华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辅助穴位针灸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辅助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穴位针灸治疗,辅助组给予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辅助穴位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情况及尿动力学结果 及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积水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大排尿量升高,残余尿量降低,且辅助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H2O、Pves、Pdet、BC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辅助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辅助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辅助穴位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恢复患者膀胱功能,改善尿动力学结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无菌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莉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间歇导尿护理管理;方法 15例脊髓损伤者均采用间歇导尿术,结果 15例脊髓损伤者提高间歇导尿术建立了反射性膀胱,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结论 间歇导尿术是恢复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自主排尿的有效方法.

  • 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瑶;张达慧;吴淑卿;曾凡彬

    目的:本次针对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间歇导尿,共有患者28例,实施过程中依据患者的残余尿量对导尿次数进行了调整.结果:对本次所有的患者实施了间歇导尿,患者的排尿功能得到改善.结论:通过对间歇导尿的实施,泌尿系统的感染症状减少了,保护肾脏功能.对脊髓损伤患来讲,护理效果非常理想.

  • 补中益气丸治疗脊髓损伤半身汗症一则

    作者:王红;刘佩军;詹燕;雷德宝;高源;王珊珊;郭雅碧;刘艳阳

    笔者运用补中益气丸治疗1例脊髓损伤半身汗症患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患者,男性,37岁,2015年7月21日初诊。患者外伤后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1月余,伴上半身汗出半个月。患者1个月余前在工地干活时被重物砸伤背部,当即昏迷,约1 min后醒来,感觉背部剧烈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活动,急查胸椎CT、MRI提示胸椎4、5椎体脊髓损伤,急诊行胸椎管减压钉棒固定术后,患者仍觉双下肢麻木、无力,自胸部乳头以下感觉减退,因双下肢无法活动而卧床。半个月前患者上半身多汗、下半身无汗、燥热。刻下:上半身多汗、汗出如雨、动辄尤甚,燥热,腹胀,神疲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细弱,间歇导尿,大便可自行排出,纳差,夜寐不安。入院后予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肌力维持和增强训练、翻身动作练习、坐位训练、垫上移动训练及中频电疗治疗,静脉补钾。治疗半个月后,双下肢较前有力,但上半身多汗、燥热、腹胀、神疲、体倦乏力较前加重,考虑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辨证为脾气亏虚、上焦不通、卫表不固,治则:补脾气、开上焦、宣营卫。予以口服补中益气丸(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批号1510013),10粒/次,3次/d,5 d为1个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患者上半身汗出减少,燥热、腹胀、神疲乏力缓解,精力较前充沛,纳食、睡眠好转。服药2个疗程后,患者仅活动后汗出,平燥热、腹胀已除,面色转红润,已无神疲乏力,纳眠可。续服1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无多汗,仅活动后微汗出,无燥热、腹胀。

  • 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18例

    作者:王龙;安宁

    目的 分析针灸结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研究组(n=18)和对照组(n=18)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间歇导尿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4.4% (1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2.2%(13/18) (P<0.05).结论 针灸结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治疗中的效果较单纯间歇导尿好.

  • 重灸法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38例

    作者:冯晓东;任亚锋;韦大文;刘承梅

    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造成的膀胱功能障碍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积水、肾功能不全乃至肾功能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采用重灸法配合间歇导尿(IC)法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一例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前行“扳机点”叩击的循证护理

    作者:何晓庆;马燕兰

    目的 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间歇导尿前是否进行“扳机点”叩击提供循证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降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结合患者的病史、具体表现,提出所要解决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问题,检索文献以获得相关证据,依据循证医学三结合原则(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意愿相结合)制订护理方案.结果 检索后纳入8篇临床指南,2篇Meta分析和7篇随机对照试验.当前证据表明,尽管间歇导尿前不常规推荐行“扳机点”叩击,但是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手功能良好、强烈意愿摆脱尿管患者,在保证患者上尿路安全的前提下,行“扳机点”叩击能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结论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采用高质量的证据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患者间歇导尿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有效建立反射性膀胱,保护患者的上尿路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Indana Pouch)家庭护理指导

    作者:李雪芬

    近年来全膀胱切除后流路改道手术有很大的进展,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Indana Pouch)是利用一段升结肠建成贮尿囊(人工膀胱),开口于腹壁,由患者自行间歇导尿.既可控制排尿,也可抗尿液逆流,但不足之处是仍需腹壁造口.

  •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赵蕊;马燕兰;石秀秀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间歇导尿时的心理体验,为更好地实施膀胱功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16年7—10月在北京市某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例进行深入访谈,分析患者导尿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结果 患者的体验以及诉求集中在3个主题:患者对间歇导尿有排斥与厌恶、恐惧与愤怒、抑郁与孤独、接受与习惯化几种不同类型心理反应;间歇导尿效果不同时感受也不同,既有失败的沮丧也有成功的欣慰;期望建立完善的医护、家庭、社会应对支持机制.结论 患者对间歇导尿的心理体验有变化的过程,面对导尿成功与失败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技术指导,并给予心理疏导,理解并尊重患者的情感需求,构建合理的支持系统,提高患者依从性.

  • 延续护理模式对神经源性膀胱早期行间歇导尿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霞;刘一苇;张莉莉;蔡晓调

    目的 探讨 APN 延续护理模式对神经源性膀胱早期行间歇导尿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脊髓损伤出院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模式,出院后2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情况. 结果 出院2个月后,干预组平均残余尿量为(95. 83 ± 95. 74)ml,对照组为(153.33 ±101.1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0,P<0.01);干预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10. 42%,对照组为29. 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 315,P<0. 05). 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早期行间歇导尿患者,对指导患者正确开展膀胱管理,改善膀胱功能,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有积极意义.

  •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的应用进展

    作者:何晓庆;马燕兰

    间歇导尿是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办法.本文总结了间歇导尿的应用背景,常用导尿管的种类,间歇导尿的实施,间歇导尿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并针对间歇导尿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针对性指导提供依据.

  •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间歇导尿管理

    作者:马燕兰

    脊髓损伤造成的排尿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周期,间歇导尿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护理手段,文章从间歇导尿概述、间歇导尿时机、间歇导尿方法、间歇导尿护理4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开展间歇导尿提供指导.

  • 单纯间歇导尿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扩张积水12例报道

    作者:鞠彦合;廖利民

    目的 探讨单纯间歇导尿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尿路扩张积水的影像尿动力学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单纯间歇导尿处理的12例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扩张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系统规律随访,本组患者肾积水均得到缓解或消失.其影像尿动力学共同特点为无逼尿肌过度活动,测压容积>300 ml,储尿期末逼尿肌压力<40 cmH2O,无膀胱输尿管返流,排空差,腹压排尿,残余尿>150 ml.结论 对于储尿功能尚可,主要表现为排尿障碍的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扩张积水患者,建议首选间歇导尿.

  • 间歇导尿患者并发急性附睾炎的护理

    作者:蒋红英;钟璐颖;张建梅;杜春萍

    目的 总结间歇导尿患者发生急性附睾炎的护理.方法 对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发生急性附睾炎的12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改保留导尿,加强心理护理、饮食及饮水指导,规范用药,急性附睾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间歇导尿患者发生急性附睾炎后通过积极治疗,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 延续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王雪琼;朱世琼;艾艳;付靖;李亚梅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12月,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干预3个月后间歇导尿依从性、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延续护理后,试验组维持间歇导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500, P=0.006)。两组残余尿量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t>12.040, 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90, P=0.032);试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800, P=0.001)。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t>4.572, P<0.001),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505, P<0.001)。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可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出院后间歇导尿的依从性,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 46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肾积水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根林;汪家琮;周红俊;郑樱;熊宗胜;张贵平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并发肾积水的佳治疗途径.方法46例患者分别采用留置尿管、间歇导尿和药物疗法、综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肾积水缓解所需的治疗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3种治疗方法所需的治疗时间无差异;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括约肌痉挛(DSD)的复发率(85.7%)高于逼尿肌反射亢进者(35%)和低下者(25%).结论建议首选间歇导尿和药物疗法治疗轻、中度肾积水,以避免长期留置尿管的并发症;SCI并发肾积水病程隐匿且易复发,早期B超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肾积水;早期治疗预后较佳;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SCI肾积水的处理有指导意义.

  • 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时的尿路感染及预防

    作者:赵超男;林治凤

    间歇导尿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可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的恢复[1-3].本文探讨了间歇导尿前及导尿期间下尿路感染(low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LUTI)和菌尿的防治.1 临床资料 100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18例,年龄12-66岁,平均35.6岁.颈髓损伤42例,胸腰髓损伤58例. 病程10天-2.3年,采用留置导尿开放引流者94例,叩击排尿者6例.导尿管留置长时间2年.2 方法与结果 LUTI的诊断标准:①发热;②尿常规检查,WBC>10/高倍镜视野;③细菌培养有致病菌,细菌计数超过105.导尿前,所有患者均发生过LUTI,致病菌有:大肠杆菌(54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11例)、变形杆菌(8例)、绿色链球菌(6例)、草生欧文氏菌(2例)、蜂房哈佛尼亚菌(2例)、掖尔森氏菌(2例)、克鲁伊夫菌(1例)、卡他布兰卡(1例)、细球菌(1例)、嗜水豚鼠气单胞菌(1例)、酵母样菌(5例).

  • 脊髓损伤继发肾积水的病理生理与治疗

    作者:刘根林;李建军

    脊髓损伤(SCI)并发肾积水可导致肾功能不全,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SCI可引起膀胱尿道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出现功能性梗阻,膀胱内压升高,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频率和发生率增高,从而继发肾积水.预防和治疗肾积水的首要原则是保持膀胱低内压(储尿期<40 cmH2O、排尿期<60 cmH2O).服用膀胱解痉剂与间歇导尿联合应用可治疗轻度肾积水,中重度肾积水可采用手术治疗,如膀胱壁肉毒毒素注射、括约肌切开、回肠代膀胱术等.

  • 膀胱容量测定仪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丽娟;鞠彦合;刘丽岩;董向竹;李秀华;廖利民

    目的 探讨膀胱容量测定仪(Bladderscan)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例因神经源性膀胱接受间歇导尿的患者分别采用膀胱容量测定仪和导尿法进行了384次膀胱内尿量的测定,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与差异性.结果 膀胱容量测定仪测得的膀胱容量为(405.7±119.3)ml,而导尿法测得的膀胱容量为(371.4±122.7)ml(P<0.01).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数据高度相关(r=0.91,P<0.01).75.5%的测量的差异值在±50 ml之间.结论 膀胱容量测定仪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间歇导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惠群;张淑燕

    目的 研究间歇导尿的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到2005年12月243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泌尿系感染率为0.93/100 d·人.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抗生素使用、颈髓损伤,功能独立性评分≤71分和膀胱功能障碍.颈髓损伤、功能独立性评分≤71分和严重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和膀胱功能障碍的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的风险较高.

198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