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梗死后神经元轴突损伤及再生受抑的机制研究

    作者:李欣;廖晓星;付清玲;荆小莉;熊艳;李玉杰;詹红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再生受抑源于一类对轴突生长起抑制作用的髓鞘蛋白,这类髓鞘蛋白包括.Nogo-66、髓鞘结合糖蛋白(MAG)和少突胶质细胞一髓鞘糖蛋白(OMgp).

  • 对多发性硬化的再认识

    作者:吕传真;李振新

    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特指一组病因不明确,通常认为与免疫相关的CNS炎症性疾病,多发性硬化(MS)是典型的代表.既往研究认为,该疾病病理上主要累及CNS的白质,由髓鞘蛋白致敏的自身活化的CD4+T细胞导致髓鞘脱失和(或)髓鞘形成细胞的破坏,产生脱髓鞘斑块,而神经元和轴索相对保留.

  • 髓鞘蛋白P0致敏豚鼠无听觉功能障碍迹象

    作者:朱鹏;龚树生

    有资料表明梅尼埃病、特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和突聋等病人血清中内耳组织30kDa蛋白的抗体活性升高,Cao(1996)等人认定此蛋白是周围神经髓鞘糖蛋白P_0,特异性表达于周围神经系统施旺细胞,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种间高度保守性。在内耳,P_0蛋白主要在螺旋神经节和螺旋器表达。该作者用猪坐骨神经分离、纯化并……

  • 亲和层析法纯化内耳髓鞘蛋白零

    作者:林熹;汪吉宝;张榕;程庆;高永琳;黄翔

    在内耳的螺旋神经节及蜗神经的髓鞘上存在髓鞘蛋白零(myelin protein zero,P0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0 000[1].内耳P0蛋白可能是某些自身免疫性内耳病(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AIED)的自身抗原[1,2].现介绍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内耳P0蛋白,为进一步探讨P0蛋白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 不同运动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税晓平;曹艳霞;李顺昌;孙君志;丁海丽;尚画雨;苏全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pC,n=24)和造模组(pD,n=36),造模组高脂高糖饮食喂养7周后,配合一次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共成模26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n=8)、糖尿病有氧运动组(DA,n=9)和糖尿病抗阻运动组(DR,n=9);同期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7周后分为空白对照组(C,n=8)、有氧运动对照组(CA,n=8)和抗阻运动对照组(CR,n=8).各运动组分别进行连续8周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干预,各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测试各组空腹血糖(FBG)、腹腔注射糖耐量实验计算线下面积(AUC);PowerLab生理记录仪测试右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HE染色和电镜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外周髓鞘蛋白0(MPZ)、髓鞘碱性蛋白(MBP)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AG)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状态8周后,与C组相比,D组、DA组和DR组大鼠FBG、AUC均著显著增高,其中D组为非常显著增高(P<0.05,P<0.01);两种运动均能改善糖代谢,与D组相比,DA组和DR组FBG、AUC均非常显著降低(P<0.01),其中DR组FBG、AUC均显著低于DA组(P<0.05).(2)糖尿病状态8周后,D组、DA组和DR组大鼠坐骨神经出现结构改变,表现为髓鞘排列疏松紊乱,板层分离和皱缩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两种运动均能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结构,髓鞘结构较紧密,板层分离程度减轻.(3)糖尿病状态8周后,与C组相比,D组和DR组糖尿病大鼠MNCV均显著下降(P<0.01,P<0.05),DA组表现出下降趋势;两种运动均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DA和DR组MNCV高于D组,其中DA组为显著增高(P<0.05).(4)各组MPZ蛋白表达和阳性表达无明显变化;D组、DA组和DR组的MBP蛋白表达和阳性表达较C组显著降低(P<0.01),DA和DR组MBP蛋白表达高于D组,其中DA组为显著增高(P<0.05);D组、DA组和DR组的MAG蛋白表达和阳性表达较C组显著降低(P<0.01),DA和DR组MAG蛋白表达和阳性表达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8周糖尿病状态后,糖尿病各组大鼠出现糖代谢异常,坐骨神经出现结构改变,并出现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均能有效调控糖尿病大鼠血糖,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其机制可能是两种运动均能促进MBP和MAG蛋白在髓鞘中的表达有关.

  •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成年模型大鼠大脑髓鞘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

    作者:李华杰;吴坚;朱林凤;包仕尧

    背景:髓鞘蛋白是少突胶质细胞的主要成分,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髓鞘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助于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成年模型大鼠大脑髓鞘蛋白相关基因,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及部位表达变化和差异.方法:以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5′末端标记地高辛的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模型大鼠再灌注后早期大脑梗死中心区、梗死周边区和梗死对侧区皮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mRNA、髓鞘碱性蛋白mRNA和髓鞘转录因子1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在梗死中心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3种髓鞘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均明显减少;在梗死周边区,再灌注后1 d时3种髓鞘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之后逐渐增加,至14 d时均高于对照组(P < 0.05,0.01),以髓鞘转录因子1 mRNA阳性细胞数升高早(7 d)为显著(P < 0.01).因此,成年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梗死周边区皮质髓鞘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增加,提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对脑缺血性损伤敏感,其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损伤的修复过程.

  • 短暂脑缺血后成年和老年大鼠大脑髓鞘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变化

    作者:

    目的 探讨短暂脑缺血后成年和老年大鼠大脑髓鞘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线栓法制作成年和老年SD大鼠短暂脑缺血模型(阻塞60min再灌注1d、7d和14d);采用5末端标记地高辛的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短暂脑缺血大鼠大脑梗死中心区、梗死周边区和梗死对侧区PLP mRNA和MyT1 mRNA照射后表达变化,并计数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1)短暂脑缺血后成年和老年大鼠大脑皮质梗死中心区PLP mRNA和MyT1 mR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2)短暂脑缺血后早期成年和老年大鼠梗死周边区PLP mRNA和MyT1 mRNA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之后(7d和14d)逐渐增加,成年大鼠PLP mRNA和MyT1 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更明显.结论 成年大鼠短暂脑缺血后急性期梗死周边区髓鞘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强于老年大鼠,提示年龄是影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参与脑缺血后损伤修复的因素之一.

  • 脑梗死髓鞘蛋白反应性IFN-γ的动态检测

    作者:王炜;南振鸿;管红兵;吕传真

    目的:了解脑梗死急性期和急性期后体内髓鞘蛋白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方法:用免疫酶点方法检测脑梗死发病后连续两个阶段外周血特异性MBP反应性IFN-γ酶点数.结果:两个阶段酶点数均高于对照抗原,两个阶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梗死后其外周血中髓鞘蛋白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持续时间较长,这种现象可能代表与脑组织损伤或再生有关的免疫防御机制.

  • 未成熟鼠慢性缺氧缺血脑损伤胶质细胞及髓鞘相关蛋白变化

    作者:贺影忠;陈超;杨毅;陈莲;朱列伟

    目的观察3日龄未成熟大鼠慢性缺氧缺血脑损伤胶质细胞凋亡及髓鞘相关蛋白(MBP和PLP)变化,研究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64只3日龄同窝生SD未成熟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92只和对照组72只,对照组仅切开颈部皮肤,而实验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未成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少突胶质细胞抗体O4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双标记、RT-PCR实时绝对荧光定量检测等方法,观察未成熟鼠脑损伤的病理变化、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及MBP和PLP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未成熟鼠出现脑白质液化疏松、小胶质细胞增生和脑室扩大等病理变化,深部白质凋亡细胞计数在损伤后24、48、72 h和1周较对照组增多(P<0.05),以48 h两组差异为显著,损伤后2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凋亡细胞经双标显示以少突胶质细胞为主.髓鞘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在损伤后较对照组减少.结论3日龄未成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出现以脑白质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为主的病变,有助于理解早产儿脑损伤发病机制和神经病理变化,并可作为研究早产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动物模型.

  •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再髓鞘化的影响

    作者:陈少强;林建华

    有研究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SCI能明显改善脊髓的神经功能[1-2].我们应用常规电镜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标记方法,观察Mscs移植治疗对损伤脊髓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和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髓鞘蛋白前脂蛋白(PLP)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 大鼠嗅鞘细胞免疫抗原分子检测

    作者:梅爱农;王珏;杨心青;程琼;雷慧新;杨津;朱鹏立

    目的:研究大鼠嗅鞘细胞(OECs)表面免疫抗原分子的表达.方法:培养OECs,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I类(MHC-I、MHC-II)分子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髓鞘含脂质蛋白(PLP)、髓鞘结合糖蛋白(MAG)的表达情况.结果:OECs高表达MHC-I分子(78.4±4.45)%,中等表达MHC-II分子(43.2±2.98)%,不表达MBP、PLP、MAG等髓鞘蛋白.结论:OECs高表达的MHC分子可能诱导异体OECs移植的免疫反应,但MBP、PLP、MAG等自身抗原的缺如使其在自体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病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

    作者:钟少葵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受累为主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肯定,在不断研究中,可能与病毒感染和病毒或某些致病因素有关的免疫介导性疾病,或髓鞘蛋白和病毒抗原交叉后反应性疾病[1].我院自1996~2002年共收治63例经临床及MRI确诊的MS患者,32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急性弥漫性颅脑损伤与局灶性颅脑损伤的比较

    作者:徐育林;杨新宇;杨数源;王明璐

    目的:为了更好地认识急性弥漫性颅脑损伤与局灶性颅脑损伤在脑组织破坏以及其他脏器反应上的差别.方法:收集非火器性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CSF髓鞘碱蛋白(MBP)检测,肝、肾功能检查,血糖、电解质测定,血气分析,并进行临床GCS评分和伤后6个月GOS评定.结果:弥漫性颅脑损伤组CSF MBP、血糖明显高于局灶组,而GOS评分、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局灶组.结论: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CSF MBP水平显著不同,CSF MPB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综合分析CSF MBP、血糖、血氧分压及GCS评分,能正确评价弥漫性颅脑损伤的伤情和预后.

  • 大鼠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余昌胤;郑和忠;范瑞明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和福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一次性注入Wistar大鼠双足垫和尾部,同时腹腔注射左旋咪唑诱导大鼠发生EAE.观察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Loyez氏髓鞘染色法观察髓鞘改变.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均未出现症状,HE染色大脑白质及脊髓无炎性细胞浸润;Loyez氏染色未见髓鞘脱失;模型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7.5%,HE染色见大脑白质及脊髓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oyez氏染色见部分脱髓鞘改变.结论用豚鼠脊髓髓鞘蛋白和福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同时辅以左旋咪唑成功地诱导Wistar大鼠发生急性EAE.

  • Ⅲ.Nogo-A:一种髓鞘源性神经突生长抑制因子和单克隆抗体IN-1的抗原

    作者:Malo S.Chen;Andrea B.Huber;Marjan E.van der Haar;Marcus Frank;Lisa Schnell;Adrian A.Spillmann;Franziska Christ;Martin E.Schwab;倪同尚

    成人脑和脊髓轴突损伤后的再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NI220/250是一种抑制神经突生长的髓鞘蛋白,针对NI220/250的一种单克隆抗体IN-1,可以使中枢神经损伤代偿性再生[1-4].我们克隆了nogo A基因,编码NI-220/250的cDNA,nogo基因编码至少三种蛋白(Nogo-A,-B和-C),重组Nogo-A可以被单克隆抗体IN-1识别,可以很敏感地抑制背根神经节(DRG)和3T3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针对Nogo-A的抗体可以使中枢神经髓鞘和少突胶质细胞着色,并能使DRG神经突长入中枢神经髓鞘和视神经移植物.这表明Nogo-A是一种神经突生长抑制因子及一种由少突胶质细胞产生的IN-1的抗原,由此可以引出一些新的物质,导致中枢神经再生或可塑性成为可能.

  • 抑制神经再生的髓鞘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罗其中;包映晖

    一、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再生的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是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从分子、细胞到整体的各个层次的变化.

  • 髓鞘蛋白与脊髓再生

    作者:曹正霖;刘景发;廖维宏

    脊髓再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治愈截瘫病人的终手段。近年来,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特别是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对脊髓再生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笔者就此综述如下。  一、脊髓再生和髓鞘的一般情况  目前认为,损伤后神经元胞体缺乏再生能力,而神经纤维可以再生。周围神经系统(PNS)的神经纤维再生是显而易见的;而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虽然存在轴突再生,但不能达到功能恢复程度的有效再生。虽然在高等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成年期脊髓损伤后缺乏有效的再生,但在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有尾两栖类及变态前的无尾两栖类)达到功能恢复的脊髓再生是存在的;在高等脊椎动物的胚胎期或新生期,也常可见不同程度功能恢复的脊髓再生,这种脊髓再生能力随发育过程而呈进行性降低。对高等脊椎动物成熟期脊髓损伤后再生障碍原因的推测有以下几种:(1)发育成熟的神经元生长活力低下;(2)神经生长和再生的促进因子减少或缺乏;(3)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中存在神经生长和再生的抑制因子;(4)损伤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妨碍轴突生长穿过。但机体脊髓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和完整机制远未阐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