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右房扩张症1例

    作者:孙洪谔;许振梅;齐宝琴;杨蕴慧

    患者,女,15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乏力入院.体检:发育正常.口唇、面颊、指趾均无紫绀.心率60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心脏器质性杂音.X线胸片示:心影呈球形重度增大,心胸比率为0.80;肺血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肌劳损.超声心动图示右房明显增大,心尖四腔切面舒张末期右房内径为77.8 mm×65.6 mm(长×横径)(正常为35.0 mm×34.5 mm).部分压迫右心室.左房及左右心室大小正常;三尖瓣位置正常、无畸形,三尖瓣环轻度扩张并有轻度反流;未发现肺动脉瓣狭窄及肺动脉高压.二维超声、彩色血流显像及心脏声学造影未发现房室间隔缺损.诊断为特发性右房扩张症(IDRA).

  •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43例

    作者:陈红;王黎明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43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单纯PS,扩张前先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径线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跨瓣压差.观察比较PBPV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及肺动脉瓣、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采用单球囊,全部扩张成功,除2例并发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外,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肺动脉跨瓣压差扩张后下降62.68%(P<0.01).结论:PBPV是一种治疗PS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已成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祁述善

    先天性心脏病(CHD)种类繁多,有时又可能有二种以上的畸形,至今仍未有十分满意的分类方法,Abbott以青紫的存在与否,将CHD分为三大类:①无青紫类:无左右分流情况,如单纯性右位心、主动脉缩窄半月瓣二叶或四叶畸形等.②终期青紫类:平时有左向右的分流,但至终期或在特殊情况时有右向左分流,如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③青紫类:经常有右向左的分流,如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肺动脉瓣狭窄伴有房间隔缺损)、三腔心或二腔心等.

  • 心脏移植术后一年内超声心动图观测

    作者:胡晓红;景华;黄承

    为了及早、充分了解移植心脏功能改变情况.我们利用超声心动图(UCG)对我院1例心脏移植成功患者进行了一年的跟踪随访,并与心内膜心肌活检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0岁.因肺动脉瓣狭窄,右室极度肥厚和多源性室性心律失常曾于1993年底在我院行部分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右室流出道拓宽术,心肌病理检查示肥厚性心肌病.术后2个月频发多源性室性心律失常,常因室性心动过速而需抢救,右室射血分数<0.20,药物疗效不佳,于1994年7月15日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应用三联免疫药物治疗.术后早期曾三次出现急性排斥反应(AR),体温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增多,心脏指数降低.1994年7月25日、8月3日、8月30日共进行三次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结果均显示为Ia级排斥反应.用甲基泼尼松龙进行冲击治疗,治疗后体温、血象及心脏指数等均恢复正常.至今患者存活已超过一年,恢复良好.

  •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镶嵌治疗婴幼儿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作者:窦志;谢琦;翁国星;陈智群;王欢;鲍家银

    目的 探讨单纯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镶嵌治疗婴幼儿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18)个月,平均7.5个月,体重(5.5~11.4)kg,平均8.2 kg.术前经胸超声检查及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均为中央型,直径(9.6±1.4)mm,所选择封堵伞的型号为大于房缺大径2~4mm的封堵伞.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其跨瓣压差(78.6±9.4)mmHg,肺动脉瓣瓣环直径(11.1±1.6)mm,所选择球囊直径为肺动脉瓣环直径1.2~1.4倍,反复扩张2~3次.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经胸剑突小切口,单纯食管超声引导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3个月门诊经胸超声随访.结果 全组29例房间隔缺损封堵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均成功,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即刻测压(18.3±9.3)mmHg,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即刻超声提示房间隔水平未见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房间隔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9.9±5.8)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9例病例随访3~33个月,所有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房间隔水平无分流,肺动脉瓣跨瓣压差平均为(17.4±6.9)mmHg,均在40mmHg以内,封堵器位置良好,其中微小量反流7例,少中量反流1例,余21例患儿未见肺动脉瓣反流.结论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剑突微创小切口镶嵌治疗婴幼儿心脏复合畸形近期安全有效,可达到传统体外循环手术的治疗效果,避免体外循环带来的创伤,但对其远期疗效的评估仍需进行长期随访.

  •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潘湘斌;胡盛寿;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刘垚;郭改丽;逄坤静

    目的 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0例,年龄(7.9±3.0)岁,体重(26.7±7.6)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62.9±11.9)mmHg,肺动脉瓣瓣环直径(14.5±1.5)mm.患儿均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在经食管超声及经胸超声混合引导下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球囊直径为肺动脉瓣环直径1.2~1.5倍.球囊扩张后,通过导管测压并进行超声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门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患儿均成功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球囊直径(19.9±2.3)mm,球囊直径与肺动脉瓣环直径比为1.37±0.06,术后即刻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5.5±4.3)mmHg.2例患儿出现肺动脉瓣少量反流.所有患儿存活,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5±0.8)d.术后1个月随访时经胸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6.3±4.7)mmHg.结论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的损伤.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425例外科手术分析

    作者:傅帷定;曹鼎方;苏肇伉;丁文祥

    报告1986年10月~1995年3月共施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25例,其中伴右侧肺静脉异位引流39例、肺动脉瓣狭窄25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对房缺伴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 右室双出口一例

    作者:蔡浩颖

    病例资料 患者,男,14岁,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4年为主诉收住.患者于入院前4年因疝气就诊于外院,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建议进一步检查,遂在高原心脏研究所行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室水平双向分流、肺动脉瓣狭窄,当时因经济原因未行特殊治疗.

  • 全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人员上岗资格培训考试模拟试题(先天性心脏病部分)

    作者:李治安

    1 属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A.房间隔缺损 B.肺动脉瓣狭窄C.三尖瓣下移畸形 D.马凡综合征2 属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A.肺动脉高压 B.动脉导管未闭C.三尖瓣闭锁 D.主动脉瓣下狭窄

  • 双源CT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的评价

    作者:孙占国;陈月芹;黄书然;王林省;史志涛;曹冠杰;王彦辉;贾存玮

    目的 分析双源 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的评价能力.方法 选取经手术证实存在肺动脉瓣狭窄的先心病患儿98例.采用双斜位多平面重组进行图像后处理,将肺动脉瓣成像效果评为1~4分,比较4个年龄段及3个心率水平下肺动脉瓣评分差异,并将评分与年龄、心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手术为对照,评价DSCT对肺动脉瓣的评价效果.结果 72例(73.5%)图像质量评分≥3分,可用于诊断.年龄<1岁组与≥1~3岁组、≥3~7岁组与≥7 ~ 14岁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龄组高于小龄组).心率<90次/min( bpm)组,90 ~ 110 bpm组,>110bpm组评分依次降低而不完全相同(F=19.05,P<0.01).心率与评分呈负相关(r=-0.391,P<0.001),年龄与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85,P=0.070).DSCT对肺动脉瓣瓣叶数目、形态、关闭线位置及瓣膜开放情况等的评价均与手术相符.结论 DSCT能够较好评价先心病患儿的肺动脉瓣,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患儿的心率是影响成像效果的重要因素.

  • 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垒;张玉顺;李军;姚志勇

    目的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及国产球囊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瓣狭窄,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全组20例,年龄 2~17岁,平均 8.4±6.2 岁.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ASD直径为5~21 mm,平均14±6 mm,同时测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及经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及跨瓣压,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MV)及置入国产双盘封堵器封堵ASD.全部患儿于术后48 h、1~3月及1年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均无重要并发症发生,PBM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84±25 mmHg降至40±10 mmHg,肺动脉至右室跨瓣压由67±26 mmHg降至 13.0±11.5 mmHg (P<0.01),ASD 1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19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24 h、术后1月及1年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应用双盘状封堵器及国产球囊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

    作者:谢立;黄灿;吴斯杰;金万存;高雷;吴勤;杨进福;吴忠仕;赵天力

    目的:总结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简称杂交手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0.7~42(14.8±15.8)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6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肌部室间隔缺损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三尖瓣反流5例,均在TEE引导下接受杂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呼吸机辅助0.5~41(6.8±12.3)h.监护室停留时间2~85(31.1±22.8)h,住院时间6~20(11.4±5.1)d.术后肺动脉跨瓣压差降至16~45(31.1±9.8) mmHg,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全组无住院死亡,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在TEE引导下行杂交手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治疗策略.

  • 超声心动图、浅表高频超声及联合使用诊断 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瓣膜数的价值

    作者:李慎义;张轶;陈红天;龙湘党;刘亮;危安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联合浅表高频超声探测新生儿及小儿肺动脉瓣狭窄(PS)患儿肺动脉瓣瓣叶数目的效果.方法 分别对新生儿及小儿PS患儿的肺动脉瓣进行超声心动图及浅表高频超声二维成像.结果 超声心动图、浅表高频超声和超声心动图联合浅表高频超声对明确新生儿及小儿PS患儿肺动脉瓣数目的敏感性分别为81.25%、87.50% 和93.75%,特异性分别为75.00%、84.62% 和92.31%,准确性分别为73.33%、83.33% 和90.00%,阳性预测值为72.22%、82.35% 和88.24%,阴性预测值为75.00%、84.61% 和92.31%.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浅表高频超声和超声心动图联合浅表高频超声为结果值,分别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830和0.897.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浅表高频超声能获得比单用心脏探头更清晰的肺动脉瓣膜二维信息,可为新生儿及小儿PS的瓣膜数目做出更准确判断,从而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效果分析

    作者:王玉林;靳有鹏;汪翼

    肺动脉瓣狭窄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所有先天性心赃病患者中占8%~10%[1,2].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是右心室的血液流出受阻,从而引起与狭窄程度成比例的右室压力增高,右室工作负荷大,右室肥厚以保持正常的心博量.

  •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与疗效判定

    作者:邵秀丽

    慢性心力衰竭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血量.分为左侧、右侧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肺原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等.任何年龄可发生,一般可控制症状,常有反复发作,有部分病人可获痊愈.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极常见的危重症,多见于老年人,常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随着人群年龄的老化、冠心病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时间延长,心衰发病率日益增高,若不及时治疗愈后差,病死率高.我们应用消心痛扩血管,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 法洛四联症(非典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

    作者:邱大学;曹文建;蒋国斌;施建辉

    患者,男,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反复发作,并伴有哭闹后口唇紫绀,于2001年3月6日住院治疗. 患者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出生后不久出现口唇紫绀,当地医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无家族遗传性病史.入院后作X线照片检查报告:胸廓对称,两侧肋骨、肋间隙正常,两肺纹理清晰 ,未见明显实质性浸润,两侧肺门和纵隔影无明显异常改变,心脏外形无明显扩大.但心尖圆隆上翘.膈肌平滑,双侧肋膈角锐利.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不齐.Rv1=1.65mV,Rv1 +Sv5 =2.15mV.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报告:左心室内径增大,余房室内径不大,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不厚,运动协调.室间隔膜周部回声脱失约4.0 mm,断端明确.房间隔连续完整,肺动脉瓣增厚,开放受限,关闭良好,余瓣膜(一).室水平可探及左→右分流信号,肺动脉瓣口可探及高速前向血流信号,收缩期右房内探及源于三尖瓣口的少量反流信号.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室水平左→右分流,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返流(少量), 提示:肺动脉高压.

  • 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新生儿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黄小梅;袁静;刘芳

    总结17例新生儿期患儿采用经导管介入方法治疗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的护理.患儿人室前完善各监护仪、抢救物品及药品的准备,认真核对患儿术前各项检查结果,控制室温27~29℃,并对手术床进行加温;患儿人室后用小枕协助置合适体位,并根据季节需要选用加温的布类包裹四肢固定后,设置射频打孔发生器于备用状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本组术中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心包积血,1例低氧血症,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由于发现及时,积极干预后均预后良好.17例患儿介入治疗均获成功,存活16例,1例术后1 d突发病情变化猝死.

  • 世界首例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唐桂春

    总结1例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的护理经验。按照全机器人手术的特点,结合患者自身状态,针对此类手术患者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了系统的护理干预策略,包括心理护理、术前肺部锻炼、术后呼吸功能护理、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术后疼痛护理、术后切口护理、术后下肢护理及康复指导7个方面。术前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术前及术后实施肺功能干预及呼吸道管理,以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符合引流管拔除指征,且胸腔引流液<10 mL/h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积极予以疼痛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术后加强患者切口护理干预,预防脂肪液化、感染的发生,提高年轻女性患者的美容效果;术后做好下肢护理及康复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患者经过8d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切口Ⅰ/甲愈合,病情恢复好,顺利出院。

  • 经导管一次性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瓣狭窄的护理

    作者:李燕娥;王妤

    目的探讨经导管一次性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ASD)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自1998年11月~2003年8月一次性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小儿ASD及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11例的护理经过.结果11例患儿均手术成功,无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后做好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下肢制动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

  • 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许桃英;彭京元

    目的本文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的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特征.方法 13例ASD并PS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51例单纯ASD比较.结果 13例ASD并PS病例均显示房水平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穿隔血流,肺动脉瓣口收缩期五彩射流速度明显增快大于3m/s.单纯ASD无肺动脉高压时房水平穿隔血流为左向右分流血流,且肺动脉内血流速度不超过3m/s.结论房水平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并肺动脉内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大于3m/s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275 条记录 11/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