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海绵窦区解剖学观察

    作者:梁强;李强;丁永忠;谢民;周旺宁;段磊

    目的 通过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海绵窦解剖研究,进一步明确海绵窦内神经血管关系,为海绵窦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8具成人尸头(共16侧海绵窦)上应用0度和30度柱状硬性内窥镜,模拟扩大经鼻入路进行海绵窦区解剖研究.结果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可清楚的显露海绵窦内结构;相关解剖标志有利于解剖定位.结论 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是海绵窦区解剖及手术的佳入路.

  • 《肩和肘关节手术技术》一书出版发行

    作者:本刊编辑部

    《肩和肘关节手术技术》一书是由世界知名的肩肘外科巨匠 Donald H.Lee 教授和 Robert J.Neviaser教授等编写。现由我国知名专家姜保国教授主译,并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共分为64章。全书系统地介绍了肩肘外科的多种手术方式和手术技术。每一章都详尽地阐述了手术适应证、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准备、重要的外科解剖、手术步骤与手术要点、手术存在的争议、术后处理等。每一章后均列出了与该章关系密切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利于读者进行更深入地阅读与研究。

  • 球海绵体肌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边炜;徐祗顺;史本康;傅强;刘玉强

    目的 对球海绵体肌及其供应血管进行详细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带蒂球海绵体肌瓣在修补女性复杂尿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成年女性固定尸体球海绵体肌及其血管进行解剖.对球海绵体肌的形态、长度、宽度、球海绵体肌的血管供应进行解剖学描述和测量.应用带蒂球海绵体肌瓣尿瘘修补术治疗15例女性复杂尿瘘患者,平均年龄31(21~45)岁,均有手术修补史(1~3次).结果 球海绵体肌呈长带形肌瓣,长度:左侧(9.1±1.8)cm,右侧(9.0±1.9)cm;宽度:左侧(1.5±0.2)cm,右侧(1.5±0.4)cm.球海绵体肌动脉均为终末肌支,与周围没有侧支循环;血管蒂包括1~2个分支,长度(2.5±0.6)cm,于球海绵体肌下1/2外缘入肌.15例患者均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10年,均无尿瘘复发,排尿功能、性功能正常.结论 球海绵体肌及其血管供应的解剖学知识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降低肌瓣坏死的可能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Albert L.Rhoton Jr.;石祥恩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microsurgical anatomy,MSA)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是重要的学科,并在神经外科医生培训中占主导地位.通过研究和解剖神经标本可提高显微外科技术,发现新的和更精确的手术入路,为神经外科新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将手术显微镜和显微神经解剖结合,会使许多常规的神经外科手术得到进一步完善,由于对显微神经解剖认识的深入,可以通过较少的脑牵开或皮层结构切开,经过神经血管间隙、安全准确地到达脑深部病灶,进行微损伤和无穿通动脉出血的手术切除.

  • 两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上的理解错误

    作者:王晓雷;屠规益

    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关于耳鼻咽喉科和头颈外科方面的专业教科书及手术图谱日益增多,无疑对推广头颈肿瘤学和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教育和培养年轻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和头颈外科医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肛提肌功能与盆底影像学研究

    作者:郭茂林;李大伟

    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承办的首届国际结直肠外科论坛会议上(2005年10月),大连大学的研究者和我国肛肠外科解剖生理学家张东铭教授,再次肯定了肛提肌没有提肛功能,否定了具有450年历史的肛提肌提肛观念,并对Shafik的排便理论提出了质疑,得到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的广泛认可.

  • 显微外科、手外科解剖与临床学习班通知

    作者:

  • 刮吸法慢性脓胸纤维板剥脱术(附10例报告)

    作者:朱岳华;徐侃;叶芃

    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是彭淑牖教授发明的外科解剖器械,在肝脏切除术中应用较广泛[1].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8月,我们将这种解剖方法(刮吸法)应用于慢性脓胸手术,对10例慢性脓胸患者施行纤维板剥脱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刘允怡院士第十三届肝脏外科解剖及实践高级培训班"暨"第二届哈尔滨肝胆外科高峰论坛"第一轮通知

    作者:

    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协办的"刘允怡院士第十三届肝脏外科解剖及实践高级培训班"将于2015年8月23-26日在哈尔滨市举办.

  • 胰腺系膜外科解剖及组织学观察研究

    作者:吴文广;管雯斌;刘永琛;朱逸荻;梁海滨;吴向嵩;李茂岚;王许安;王立峰;刘颖斌

    目的 探讨胰腺系膜及其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方法 于2016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研究.通过对5具尸体标本胰后间隙、重要血管、后腹膜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并对血管、后腹膜等重要结构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胰后间隙是进行胰腺系膜切除的重要解剖层面.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可作为胰腺系膜切除重要的解剖标志.No.16淋巴结在外科解剖上是胰腺系膜外的结构.动脉的外膜与动脉鞘之间存在天然的外科解剖间隙,胰周动脉的动脉鞘上和鞘外有大量的神经、淋巴管分布.结论 胰腺系膜切除具备相应的外科解剖学基础;动脉鞘内清扫的策略对于提高清扫效果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

  • 神经外科专科培训解剖亚专业教学体会

    作者:田耕任;梁华新;池国男;赵丛海;高宇飞;陈广永;孙利波

    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已在我国逐渐开始,作为"先行先试"之一的神经外科,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1],同时也是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又一任重而道远的培训工程.因神经外科手术致死、致残率较高,故增加了神经外科培训过程中的难度与风险.如何确保专培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掌握手术技术及要点,降低培训过程中的医疗风险已成为目前神经外科各临床亚专业教学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解剖亚专业教学组结合基地成立两年里遇到的相关问题体会如下.

  •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肝脏外科解剖及实践高级培训班”的通知

    作者:

  • 内淋巴囊外科手术应用解剖及其意义

    作者:刘建平;王正敏;戴春富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的形态、定位等外科手术应用解剖,为内淋巴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甲醛固定后的成人头颅(30耳),游标卡尺和量规测量内淋巴囊的长度和宽度,内淋巴囊中心、上、下缘与手术时各个标志的距离.结果内淋巴囊的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8.9±3.2 mm、9.1±2.8 mm,内淋巴囊中心、高点、低点至砧骨短脚、面神经垂直段后缘、外耳道后壁内侧中点、后半规管上和下缘、外半规管上缘的距离分别为15.5±3.2、11.1±2.6、13.3±3.2、16.2±3.8、7.5±2.5、2.1±0.9、14.1±2.5、12.2±2.7、15.2±2.3、14.6±2.4、2.3±0.8、1.8±0.7、17.2±1.8、12.2±2.4、14.3±2.5、17.5±1.6、12.5±2.4、5.2±1.4 mm.结论本文结果有助于乳突入路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定位内淋巴囊,避免面瘫和听力损害等并发症的产生.

  • 肝门及胆囊三角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宏志

    熟悉、了解肝门及胆囊三角的外科解剖特点,分别阐述肝门及胆囊三角的正常解剖关系和一些常见的胆道和血管解剖学变异和异常,以防范在外科临床实践中医源性胆道和血管的意外损伤.

  • 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与经岩骨入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岩松;常义;惠国桢;邵君飞;刘宏毅

    目的充分了解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结构,探明颅骨表面标志与其下方重要结构的对应关系,为安全、合理地运用经岩骨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使用20例颅骨和17例尸头标本,按照手术入路将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切除,暴露横窦、乙状窦、岩上窦、窦硬膜角等结构,测量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找出它们与颅底表面骨性标志的对应关系.结果右侧横窦中段和外侧段的平均宽度大于左侧.横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对应,乙状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乳突尖的连线对应,两线构成的夹角为"窦间角",左侧平均为102.0±17.3度,右侧平均为100.0±15.5度.乳突导静脉孔至乙状窦后壁距离左侧12.0±2.2mm,右侧12.3±2.5mm.结论从右侧开颅时必须考虑到左右横窦宽度的差异.可采用新的乙状窦前入路钻孔定位方法:孔1位于颞鳞/顶乳缝交点前上方;孔2位于颞鳞/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下方,前缘在乳突体后界;孔3、4位于星点内侧2~3cm,颞鳞/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两侧;孔5位于颧弓中点的上方.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在海绵窦手术中的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仰斌;徐燕;陈学洪;李启华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外科解剖特点,为临床海绵窦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6具成人尸头,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走行、分支及其与海绵窦内脑神经、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5段,主要分支有3个.颈内动脉前曲段内侧缘距垂体中线10.13~15.02 mm,平均(10.86±2.56) mm,后曲段内侧缘距垂体中线6.13~10.87 mm,平均(8.04±1.89) mm.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在蝶窦外侧壁上形成向腔内凸出的隆起,隆起在蝶窦外侧壁上可分3段.海绵窦外侧壁脑神经从上向下依次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眼神经,其内侧是展神经.结论:掌握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外科解剖特点,在临床进行海绵窦相关手术时,可以避免损伤有关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甲状旁腺解剖及手术探查要点

    作者:徐德全;代文杰

    随着对于甲状旁腺疾病尤其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认识的增加,重视血清钙的变化,相关辅助检查筛查疾病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甲状旁腺疾病被临床所发现.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对于PHPT和难治性SHPT的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对于一般性PTx的手术技术要点,大多数临床医生都已经掌握.然而对于异位甲状旁腺、复发性甲状旁腺疾病或甲状腺再次手术治疗的PTx还存在技术上的不足.我们认为通过熟悉甲状旁腺组织胚胎学发育过程、形态特点和掌握甲状旁腺及相关血管解剖要点能够在术中更好地显露甲状旁腺,同时结合相关定位技术及运用手术探查技巧将会使患者在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获益大.

    关键词: 甲状旁腺 外科解剖
  • 腹腔镜处理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有关问题

    作者:章庆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腹腔引流适应证及术后对胆囊进行解剖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32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LC成功31例,1例中转开腹.结果:1例因血管损伤出血经腹腔镜处理无效而中转开腹,4例行肝下间隙引流,术后1~2d拔除引流,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及无1例死亡.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术中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必要时切开胆囊管取石,适当的腹腔引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术后对胆囊进行正确解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区的外科解剖

    作者:戚建伟;吴元庆;曹萍;徐进敬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 采用鼻内镜对10例(20侧鼻腔)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正常成人尸头标本的蝶腭动脉及其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进行解剖,观察蝶腭孔定位,筛骨嵴的形态、大小及其与蝶腭孔的关系;测量筛骨嵴与前鼻棘的间距以及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观察蝶腭动脉分支及其走行.结果 筛骨嵴略呈三角棘状骨性结构,表面粗糙,位于蝶腭孔的前上方.去除筛骨嵴后可见蝶腭动脉血管束从蝶腭孔中穿出,蝶腭动脉常有2~3支不等分支.筛骨嵴与前鼻棘间距为(50.1±2.6) mm,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为(9.1±1.1)mm.结论 蝶腭动脉在出蝶腭孔之前可能有分支;筛骨嵴位置固定,是经鼻内镜下定位蝶腭动脉及蝶腭孔的重要解剖标志.

  • 蝶窦前壁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守森;张进朝;薛亮;郑和平;张发惠;王如密

    目的:探讨蝶窦前壁区的解剖特征及其在经蝶窦入路手术中的意义。方法用15例(30侧)成人头部标本及20例(40侧)成人头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蝶窦前壁骨质、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蝶窦前壁的基本形态酷似鸟头,正中线棱状高起,两侧为鸟眼样的蝶窦口,下方为鸟喙样的蝶嘴。蝶窦口距上鼻道末端(14.5±1.1)mm,距后鼻孔上缘(12.2±1.0)mm,距鼻后中隔动脉上支(8.2±0.5)mm。自鼻孔伸入探条探测蝶窦前壁时,所探及的“浅点”大致位于蝶窦口与后鼻孔之间的中点附近。蝶腭孔位于蝶窦口的外下方和中鼻甲的后端区域,与蝶窦口间距(6.9±1.3)mm,两侧蝶腭孔内侧缘间距(18.2±2.5)mm。结论蝶窦前壁具有特征性的形态,蝶窦口大致位于蝶窦前壁的上中1/3交界处,其下方的骨质向前方突起。蝶腭孔位于蝶窦口下外侧方约7 mm处,经蝶窦入路手术中可以依此定位蝶腭孔。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