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作者:杨俊兰

    每年世界上大约有100万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其中65%~75%的晚期患者终发生骨转移.肿瘤转移造成的骨吸收增加了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及其他骨并发症: 骨痛、高钙血症(HCM)等.如果不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大多数(几乎70%)乳腺癌合并骨转移的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一件或更多的骨并发症.约50%的患者会出现病理性骨折、40%的患者需要姑息性放疗.

  •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研究进展

    作者:夏青

    恶性肿瘤转移常发生于骨组织,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可导致大量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主要包括高钙血症、疼痛、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1],在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双膦酸盐类药物(Bisphosphonates,Bps)无疑是药物中的优选择[2].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是使用Bps的一种严重副反应,发生率高低不等,高可达28%,非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此类患者的治疗措施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从外科干预到抗生素和镇痛药的管理,已经提出了各种治疗方案[3],但这些方案多以减轻患者疼痛、控制组织感染、减慢或终止骨坏死的进程为主[4].本文就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相关发病机制、分期以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靶向破骨细胞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林灵敏;李心乐;张平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骨量减少、骨小梁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退行变化,患者常有腰背部或者全身无特征性疼痛,脆性骨折及呼吸系统受影响等症状。骨质疏松是全球性的慢性病。2014年美国休斯敦美国骨矿盐研究会年会报道,美国将会有1/2的老年女性以及1/3的老年男性将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据调查,巴西绝经后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5%-33%,我国人群4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约20%。骨质疏松患病率高,骨折率高,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有抗骨吸收与促骨形成治疗。抗骨吸收药物主要有双膦酸盐,雷洛昔芬,奥达卡替,狄诺塞麦等。其中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现在常用的药物,干扰破骨前体细胞附着;同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吸收。但其长期使用有颚骨坏死,非典型性股骨坏死,损伤心血管系统,肾衰等风险。雷洛昔芬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与不同雌激素受体结合,可以促使破骨细胞凋亡,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分化,从而抑制骨吸收,但存在潮热与静脉血栓等副作用。狄诺塞麦是RANKL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阻断RANKL/RANK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凋亡,减少破骨细胞分化,抑制骨吸收。但是狄诺塞麦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探究。奥达卡提是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可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其特异性高,可逃避溶酶体,体内半寿期较长,使用前景乐观。但仍需进一步实验数据评估其是否其对人体的不良效果。促骨形成的药物主要有甲状旁腺素类药物,其虽可重建骨微环境、增加骨密度,但价格昂贵且有肿瘤风险。随着对骨分子生物学的深入认识,靶定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正在逐渐增多。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单一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都有其局限性。 Salubrinal是一种小分子量合成药物,可通过抑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eIF2α的去磷酸化,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发育。研究证明,此药是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且对神经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等均有积极作用。因此该药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前景十分乐观。至今,我们已证实Salubrinal对卵巢去势动物所致的骨质疏松具有增加骨密度和提高骨容积的疗效。但Salubrinal对骨质疏松治疗具体的分子机制至今未明。因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Salubrinal治疗中的分子机制。

  • 放疗及唑来膦酸治疗对肺癌癌性骨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探讨

    作者:欧阳伟炜;周华宁;舒胜发;欧阳金陵;黎惠琴;卢冰

    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异环型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改善癌症骨转移引起的并发症如顽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放射治疗与唑来膦酸综合治疗对比单纯放射治疗NSCLC骨转移癌性骨痛患者,观察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双膦酸盐治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雪鹏;郝永强

    双膦酸盐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骨吸收作用,可有效减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是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首选药物[1] .其临床适应证也包括Paget's骨病、高钙血症以及由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带来的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1].

  •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冯驭驰;赵燕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是双膦酸盐类药物一种潜在的严重副反应,发生率从0到28%不等。以患者出现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暴露为典型特征,伴有明显疼痛、颌面部瘘管、甚至病理性骨折,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关的治疗。其发病因素涉及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创伤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可能的致病基因带来的易感性,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该病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包括全身使用抗生素、局部冲洗和含漱、手术治疗、高压氧舱、激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等,但无一能够达到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刘耀升;刘蜀彬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发生于中青年人群的髋关节致残性疾病.股骨头坏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降脂药、双膦酸盐类、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和生物物理等疗法.药物治疗是针对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治疗,对减轻早期股骨头坏死疼痛、延缓病情进展有效.体外震波被认为能增加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细胞增生和成骨.非手术疗法主要用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 美洛昔康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玮琪;茹选良;刘春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Kellgren-Lawrence 2-3级的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口服美洛昔康片,每次15 mg,每天3次,连用3个月;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每次70 mg,每3天1次,连用1个月。对照组仅口服美洛昔康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难度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78.1%,P<0.05)。试验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试验组的僵硬程度、日常活动难度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美洛昔康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不仅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僵硬情况,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作者:李军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盲选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痛、脊髓骨折、新发高钙血症发生情况、中位生存期以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痛发生率、脊椎骨折发生率、新发高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14%、7.14%、10.71%,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57%、32.14%、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9.15±3.78)个月,长于对照组患者的(14.25±3.1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肢端麻木、憋气心慌、胃肠道不良反应、体位低血压、视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5.00%、28.57%、35.71%、32.14%、17.86%、7.14%,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3.57%、57.14%、64.29%、60.71%、60.71%、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够显著延长其中位生存期,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让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贾国强

    双膦酸盐类(bisphosphates)药物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抗骨质疏松症的一类新药.此类药物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从而抑制骨吸收.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或正在进入临床的双膦酸盐有9种,用于治疗骨溶解性病变[1].

  • 帕米膦酸二钠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钟永祥;张祥斌

    帕米膦酸二钠(pamidronate disodium)为第二代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破骨细胞性骨溶解抑制剂,能牢固地吸附在骨小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选择性地阻挡破骨细胞的骨溶解作用,并有抑制破骨细胞发育成熟,抑制其向骨表面移动的作用,其抗骨溶解效力为羟乙双膦酸盐的100倍,氯甲双膦酸盐的10倍,是目前常用的有修复骨溶解病灶作用的双膦酸盐制剂,具有较广泛的临床适应证.作者对帕米膦酸二钠新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加以综述.

  • 世界药物新闻(五十三)

    作者:王安

    1抗肿瘤药1.1诺华公司的Zometa用于骨质转移治疗新资料表明,诺华(Novartis)公司的静脉注射剂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商品名为Zometa)与标准的治疗比较可显著降低骨质转移并发症.该公司计划于第三季度在欧共体和美国提交有关用于治疗这一补充适应证的申请文件.在许多癌症中骨质转移是常见的,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而且常会引起诸如骨折、脊椎压缩和骨骼疼痛.现行治疗包括化学治疗、激素治疗、止痛药、手术以及诺华公司自己生产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欧共体在上个月批准Zometa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疾病;在加拿大也可使用该药治疗这一适应证;但在美国原订去年下发批准函,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需要诺华公司进一步提供有关Zometa能提高肌酸酐水平的安全性资料.

  • 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作者:王胜红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在近二十年来发展并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的一种抗代谢性骨病新药,主要是用在骨痛症与高钙血症患者的治疗中.双膦酸盐类药物能够对骨的羟基磷灰石结晶表现出特意的亲和力,可以在羟磷灰石的表面进行紧密的附着,但是却不会被骨的焦磷酸酶降解,这也就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本文现以双膦酸盐类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对其常见的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临床合理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提供借鉴.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27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铭;李青

    目的:探究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双磷酸类药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及各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氏三角区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双膦酸盐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研究进展

    作者:刘慢慢;陈德君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表现为顽固性高钙血症、高磷血症、甲状旁腺增生、皮肤瘙痒、骨痛、骨折、心血管钙化、甚至身高下降(退缩人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双膦酸盐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对抗骨吸收、增加骨量等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变形性骨炎和恶性骨病等[2]。但由于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代谢,限制了其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本文就双膦酸盐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作者:卢宏丽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近年来广为使用的一类药物,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作用,现在人工合成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10多种已进入或正在进入临床,用来治疗多种因素引起的骨溶解性病变.唑来膦酸是咪唑杂环类的第三代双膦酸类药物,由瑞士Novartis公司开发,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并且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唑来膦酸是目前高效的双膦酸类药物,据文献[1,2]报道,唑来膦酸抑制骨转移和抗骨吸收的作用是前几代双膦酸盐的100~850倍.临床前体内外试验显示,唑来膦酸是目前药理活性强的.

  • 双膦酸盐类药物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机制

    作者:徐晓宁;马晓贞;汪学昌;李生梅;冶国栋

    目的 检测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研究机制.方法 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和BGC-823,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MTT法检测10、20、40、80 μmol/L唑来膦酸对细胞株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加入10~80 μmol/L的唑来膦酸,对照组不加药物,孵育1、3、6、12、24 h后计算不同浓度和时间对细胞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入40 μmol/L的唑来膦酸培养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0、20、40、80 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唑来膦酸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40 μmol/L,用10~80 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BGC-823、SGC-7901、MKN-28胃癌细胞株1、3、6、12、24 h后,可见唑来膦酸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唑来膦酸对胃癌正常黏膜细胞GES-1无抑制作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经40 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唑来膦酸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经40 μmol/L唑来膦酸作用后的人胃癌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 唑来膦酸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唑来膦酸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思力;苏蕊;黄耘;方志鸿

    目的 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接受常规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长春新碱(VCR)1.4 mg·m-2·d-1,d1;脂质体多柔吡星40 mg·m-2·d-1,d1;地塞米松40 mg/d口服d1~d4,dq~d12,d17~d20.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4 mg和5%葡萄糖注射,滴注4 h以上,每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发生骨痛、脊椎骨折和高钙血症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R)-5b、Wnt抑制剂(DKK1)、白细胞介素(IL)-6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骨痛发生率为6.67%(1/15例),低于对照组13.33%(2/15例,P<0.05).试验组脊椎骨折发生率为6.67%(1/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15例,P<0.05).试验组的高钙血症发生率为13.33%(2/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4/15例),(P<0.01).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29.32±3.84)个月,对照组为(14.32±2.93)个月(P<0.05).治疗后,试验组TRACR-5b为0.99±0.02,IL-6为1.02±0.03,DKK1为1.08±0.01,Runx2为0.84±0.02;对照组TRACR-5b为0.77±0.03,IL-6为0.52±0.04,DKK1为0.65±0.03,Runx2为1.13±0.03(均P<0.05).试验组8例(53.33%)有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和腹泻,乏力6例(40.00%),血小板减少4例(26.67%),肢短麻木5例(33.33%),发热7例(46.67%),憋气和心慌7例(46.67%),体位低血压3例(20.00%),视觉障碍1例(6.67%);对照组分别有胃肠道症状11例(73.33%),乏力9例(60.00%),血小板减少9例(60.00%),肢端麻木11例(73.33%),发热12例(80.00%),憋气和心慌11例(73.33%),体位性低血压9例(60.00%),视觉障碍5例(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班膦酸钠可有效延长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减少骨痛、脊椎骨折等并发症,可能与调节成骨或破骨细胞因子TRACR-5b、DKK1、IL-6和Runx2的表达水平有关.

  • 警惕双膦酸盐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富荣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59例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徐迎春;张敏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以肺癌、乳腺癌等多见.常表现骨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唑来膦酸足第三代含氮的双膦酸盐类药物,由于它较第二代帕米膦酸二钠剂量小、疗效好、毒副作用小,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唑来膦酸治疗59例骨转移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