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夹心皮瓣治疗手部皮肤套状撕脱伤护理

    作者:李梅;刘春香;刘秀芳;管清云

    我们自1995年5月采用Smith和Fnas手夹心皮瓣治疗手部皮肤脱套伤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3~47岁。左手3例,右手2例,5例皆仅累及单手2~5指。4例机器挤压伤,1例车祸碾挫伤,4例掌中横纹以远皮肤撕脱,1例腕横纹以远皮肤撕脱。结果: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1例切口感染,皮瓣断蒂后感染控制,5例术后外观及功能均较为满意。  2 护理体会  (1)除常规护理外,术后要重点检查固定之胶布和石膏有无松脱,保持患手与对侧肩关节制动,密切观察手夹心皮瓣的血运,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及颜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疼痛。术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此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病人的耐受程度以及行为反应等有关,还直接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注意力过分的集中,情绪紧张,意志脆弱以及疲劳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致疼痛反应加剧。为此应该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同时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操作轻稳迅速,避免一切疼痛刺激,必要时应用镇痛剂。

  • 肠易激综合征穴位疼痛阈值检测

    作者:张赛;杨丽娟;贾思涵;晋志高;郑斌

    目的:比较健康人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相关经络穴位疼痛阈值的差异.方法:选择无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健康成年人34例为正常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为IBS组.采用疼痛测量仪分别测量正常组与IBS组大肠经、小肠经、胃经、脾经、胆经和治疗IBS的临床常用腧穴等经络穴位处的疼痛阈值,重复测量3次,穴位主要选取每条经络双侧的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募穴、下合穴、原穴、络穴及背俞穴,并比较两组临床常用穴位的疼痛阈值情况.结果:IBS组大肠经五榆穴、络穴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原穴合谷、募穴天枢、下合穴上巨虚、背俞穴大肠俞穴降低更为明显(均P<0.01);IBS组小肠经五输穴、募穴、原穴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络穴支正、下合穴下巨虚、背俞穴小肠俞降低更为明显(均P<0.01);IBS组胃经合穴足三里、背俞穴胃俞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IBS组胆经合穴阳陵泉、背俞穴胆俞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IBS组脾经背俞穴脾俞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IBS组内关、太冲、太溪、三阴交、气海穴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结论.IBS病变主要在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但也与肝经、脾经、肾经部分穴位关系密切.当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时,与脏腑相关的穴位出现疼痛阈值降低的现象,经络腧穴从相应的沉寂状态转向敏化状态.

  • 中医情志护理对围术期患者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影响

    作者:张敏红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在此基础上增加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疼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改善临床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减缓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应激/焦虑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兰玲;陈玉龙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胃肠功能紊乱的一种,其症状以腹痛、腹胀伴肠道习惯的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为特征,实验室检查却无器质性的肠病变.IBS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为胃肠运动的改变,内脏敏感性的增高以及精神心理状态的异常,其中内脏高敏感性近年来被认为是可能解释IBS患者腹痛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许多研究表明,同健康对照者相比,IBS患者在接受直结肠扩张时,疼痛阈值明显降低.目前,内脏高敏感性可以被认为是IBS的一个生物学指标[1].然而,内脏高敏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其可能与外周或中枢的神经感觉增强有关,也可能与大脑对传入信号的处理、整合异常有关,脑-肠轴上有多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形成内脏感觉异常[2].其中应激/焦虑能够引起IBS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并存在可能的发生机制.

  • 急性、慢性疼痛病人的痛阈及焦虑状态的比较

    作者:孟文君;魏昕;柴小青;何义富

    目的:观察急性骨折、慢性骨关节炎、癌痛病人痛阈、焦虑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研究疼痛类型和焦虑状态对于痛阈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病人,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II-III级.根据病人疼痛的类型不同分4组(n=30):急性骨折组(A组)、慢性骨关节炎组(B组)、癌痛组(C组)及健康对照组(D组),测定病人压力性痛阈(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焦虑评分及血清中CRP、IL-6、IL-17的浓度.结果:与D组比较,A、B、C三组PPT降低,而焦虑得分升高,二者的相关系数r 2=0.661,回归系数b=-1.691.B、C组的血清CRP、IL-6、IL-17浓度高于对照组D(P<0.05),以C组升高更为明显;对于IL-6,B、C和A、C组间比较有差异;对于CRP,四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别;对于IL-17,B、C组高于D组.结论:急性骨折、慢性骨关节炎及癌性疼痛三种疼痛类型及病人焦虑状态可以影响痛阈,相关机制可能与血清中相应的炎性因子浓度改变有关.

  • 不同浓度阿霉素影响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超微结构及行为学研究

    作者:南忠庆;刘庆

    目的:本实验是在建立改良的大鼠三又神经疼痛模型(颧骨下入路)基础上,通过眶下神经周围(眶下孔)注射两种不同浓度的阿霉素,比较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对三又神经节超微结构影响,从微观角度验证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实验鼠上颌神经分支即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infraorbital nerve,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ION-CCI)模型,在该三叉神经痛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挑选出现三又神经痛样反应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A组),无水酒精组(B组),0.33%阿霉素组(C组),0.75%阿霉素组(D组),四组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0d、20 d、30 d的观察大鼠痛反应阈值,并在各时间点随机抽取3只大鼠观察三又神经节做超微结的变化.结果:①行为学变化:0.75%阿霉素组注射后10d可见痛阈值明显上升,并持续至注射后30 d,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三组注射前后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②三又神经节超微结构的改变:D组在注射后10d可见神经节细胞明显水肿,以线粒体和内质网为主要病理学改变;注射30 d时可见神经节细胞核固缩、崩解,细胞器消失,部分细胞轻度水肿.A、B、C、D四组在注射前神经节细胞核及细胞器无明显改变;A、B、C三组在注射前与注射后各时间点比较,神经节细胞核及细胞器均无显著改变.结论:①阿霉素能通过逆轴浆运输机制,靶向破坏三又神经半月节,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②在本次实验中,0.75%阿霉素比0.33%阿霉素在抑制大鼠三叉神经疼痛方面起到较好的疗效,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 三叉神经慢性缩窄环术后大鼠行为反应与组织学变化的关系

    作者:黄玲;于生元;董钊;姜磊

    目的:观察慢性缩窄环术前后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与三叉神经的组织学改变,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为治疗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在大鼠一侧三叉神经分支眶下神经(ION)行缩窄环术(CCI),观察术后不同时段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阂值及三叉神经组织学改变.结果:1.术后2周到8周,在ION支配区域内,大鼠出现痛觉超敏现象,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术后4周开始逐渐恢复,术后12周左右恢复至术前水平.2.术后2周,ION-CCI区域神经纤维肿胀,髓鞘脱失,正常结构消失;术后4到8周,神经纤维仍有脱髓鞘改变;术后12周神经纤维密度均匀,髓鞘与轴突比例恢复正常.结论:慢性缩窄环术后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与其局部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密切相关.

  • 一种紧张型头痛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胡志强;吴宏赟;全伟

    目的:评价大鼠双侧半棘肌注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建立紧张型头痛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7只大鼠分为3组,麻醉大鼠暴露双侧半棘肌后,假手术组(n=8)给予针头剌入不注射药物;对照组(n=16)注射生理盐水(20μl/min,持续1 min),ATP组(n=1 3)注射ATP (20 μl/min,持续1 min).给予舌肌电刺激并在二腹肌记录张颌反射(jaw-opening reflex,JOR),测定JOR出现的阈值、潜伏期.结果:与注射前相比,注射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疼痛阈值无差异(p>0.05),注射后ATP组疼痛阈值减低(P<0.05).注射后ATP组疼痛阈值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疼痛阈值(P<0.05).3组注射前后疼痛潜伏期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ATP模型模拟紧张型头痛颈部肌筋膜伤害性传入增强发病机制,科学可靠,简单易于复制.

  • 恩再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玲;于生元;李柱一

    目的:观察恩再适对三叉神经痛(TN)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0只大鼠制成单侧缩窄环三叉神经痛模型(ION-CCI)大鼠,在痛觉超敏期随机分为三组,恩再适组、卡马西平组、生理盐水组.观察用药后大鼠行为反应及机械刺激疼痛阈值(PT)变化.结果:术后2周,在ION支配区域内,大鼠出现痛觉超敏现象,疼痛阈值明显下降(P<0.01).恩再适组用药后动物的疼痛阈值逐渐升高,痛觉超敏现象消失,与治疗前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用药2周后与卡马西平组的大镇痛阚值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恩再适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且安全.

  •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转移性骨痛

    作者:章必成;姚国庆;刘健;管莎;饶智国;高建飞

    晚期肿瘤出现骨转移时常常伴有难以控制的重度疼痛.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是非甾体类静脉注射靶向镇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合成、减少炎性递质产生和降低疼痛阈值而发挥镇痛效果,具有作用持久、疗效明确等优点,广泛用于术后镇痛,也可用于治疗癌性疼痛.但国内外尚未见用于治疗难治性转移性骨痛的报道.

  • 智能低下患者疼痛阈值的定量躯体感觉测验

    作者:

  • 浅谈妇产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

    作者:朱兰芝;李莉

    疼痛是术后病人常见的症状,而妇产科接诊的又都是女性患者,女性的疼痛阈值一般较男性低,对疼痛较敏感,而且耐受性差,所以加强护理,解除病人术后疼痛以及缓解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SD大鼠三叉神经痛样模型的建立与痛阈测定

    作者:秦泗佳;王福

    目的 建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样的SD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其对机械刺激的行为反应和疼痛阈值变化.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ION)结扎术;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右侧眶下神经不予以结扎;空白对照组未接受手术干预.记录大鼠术前及术后1 ~12周的行为反应和疼痛阈值.结果 手术组于术后2周出现痛觉超敏反应,一直持续到术后6周才逐渐恢复,术后10 ~12周左右才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大鼠眶下神经的慢性压迫性损伤(CCI-ION)可建立三叉神经痛样的动物模型,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存活率高等特点.

  • 实验动物用机械测痛仪的研制

    作者:吴右;王妍;沙洪

    目的 研制一种疼痛研究中实验动物用的电子式机械测痛仪器.方法 通过分析传统机械测痛仪在疼痛神经胜利测量实验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设计选用高精度触力传感器,设计信号采集与处理电路,并配备自行研发编制的基于VC的应用软件,终完成对疼痛阈值的测量、存储和显示.结果 研制出适用于机械痛测量的电子测痛仪,可方便快速实现测量疼痛阈值.结论 实验测试表明,本文研制研制的测痛仪稳定性好、测量准确性高;测量结果不受测量环境湿度、温度的影响,从而克服了传统测痛方法的缺陷,为研究分析神经性疼痛的发病机理、评估镇痛药物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玲;崔玉洁;段玉莲;李敏

    目的:探讨个性化疼痛护理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评分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个性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疼痛护理减轻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而且能够对患者的心境状态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作者:吕春华;涂晓丽

    心理护理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产妇人院后,常由于其生理和环境的变化,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甚至出现一些精神异常的表现,这对产程的进展和产后的恢复十分不利.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护士良好的语言信息可以提高产妇疼痛阈值,消除其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稳定情绪减轻痛苦[1].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认真做好各个时期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妊娠、分娩、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 骨骼肌疼痛:肥胖人群中右手臂肱桡肌肌腱结合处隐性触发点的可能性发展

    作者:汤莉;黄强民

    背景:有研究显示肥胖与骨骼肌疼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因素尚未发现。目的:分析肥胖人群中隐性触发点的可能性发展。
      方法:选择暑期减肥夏令营中体脂率均大于30%,年龄在9-20岁自愿受试者57名(18岁以下营员由父母签订知情同意书)。用压力测痛仪测量受试者左右手臂肱桡肌肌腱结合处(C点)、隐性触发点处(B点)以及附着点处触发点(A点)的疼痛阈值。另外,随机选取其中19名受试者进行2周以羽毛球和乒乓球为主的运动锻炼,测量运动前后肱桡肌A、B、C 3点的疼痛阈值。
      结果与结论:①受试者B点的疼痛阈值低,C点的疼痛阈值高。②男女比较,A点疼痛阈值存在明显差异,且女性明显低于男性。③B点的疼痛阈值随体质量指数的增加而增加。④运动前后,3点疼痛阈值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人体9岁后可能在肱桡肌处产生隐性触发点,女性可能更易形成附着点处触发点,运动对肱桡肌处隐性触发点的活化或消除均没有影响。

  • 水中分娩镇痛效果的量化研究

    作者:叶宁

    分娩阵痛是世界上疼痛阈值高的疼痛种类之一,是每一个产妇都无法回避的痛苦.国内外先后开展创新了多种分娩镇痛方式,如针刺麻醉镇痛,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镇痛,耳穴按压镇痛等.但都是侵入性的、药物性的麻醉方式,可能会造成产妇新的疼痛,甚至不良后遗症,如神经损伤等.寻找新的无创伤的镇痛方法是当前产科的焦点问题.

  • 个体化音乐干预对减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研究

    作者:郭俊艳;王建荣;马燕兰

    腹腔镜手术作为新型手术方式,与开腹手术相比,尽管其创伤程度减轻,但手术事件本身,如手术的安全性、气腹的使用、全麻等诸多因素,仍是一种较强的心理性应激源,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其发生率达30.4%[1].焦虑不仅带给患者严重的心理困扰,而且可降低疼痛阈值,增加麻醉药的需要量,延缓术后康复[2].近年来对音乐疗法的研究逐渐升温,研究显示,聆听音乐对减轻术前焦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些研究中音乐的选择标准各家报道不一[3].本研究依据患者的音乐喜好制订个体化的音乐干预方案,进行随机对照实验,控制干扰因素,探讨个体化音乐对术前焦虑的作用,并评价2种焦虑评价工具:状态焦虑量表和视觉模拟焦虑评分尺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 产痛的神经传导和产痛产生的生理基础

    作者:应诗达

    当机体组织遭受损伤后(暂时或永久),伴发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感受,即为"疼痛"[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定义].疼痛如同其它感受(如饥饿、恐惧、嫉妒、兴奋等)一样,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是人体的主观感觉,完全建立在情绪感受上,缺乏客观衡量指标.人类的疼痛阈值(痛阈)各异,影响疼痛程度的因素也较多,各人对疼痛的反映和表现也各不相同,同样表现在分娩疼痛(简称"产痛")也是如此.医生对病人诉说的疼痛,应尽量客观判断其起因、性质、强度、神经传导途径以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