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踝关节跖屈、背屈运动的研究

    作者:潘贵超;温建民;潘贵春;徐影鹏

    目的:研究Pilon骨折在治疗中评价踝关节功能,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前后脱位的影像学依据.方法:35例正常成人,男21例(42踝),女14倒(28踝);年龄21~48岁,平均31.6岁.踝关节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大角度,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距骨踝关节面几何中心偏离胫骨中轴线的距离.结果:跖屈主动运动的大角度,男(40.8°±3.1°),女(43.9°±4.8°);背屈主动运动的大角度,男(27.6°±5.2°),女(26.5°±6.1°).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平均(3.2±0.5)mm.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平均(6.9±2.2)mm.踝关节的跖屈下胫腓联合有逐渐变窄的变化,平均2 mm.距骨中心中轴距:男性跖屈大值2.4 mm、背屈2.5 mm,女性跖屈大值1.9 mm、背屈2.0 mm,小值均为0 mm.结论:男女之间无论是背屈还是跖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踝关节在运动灵活性上无性别差异.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大角度为Pilon骨折术中踝关节功能评定提供参考,下胫腓联合宽度>3.5 mm为下胫腓联合分离,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5.5 mm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可能.距骨中心中轴距>2 mm提示踝关节前后脱位.Pilon骨折在恢复骨折解剖复位的同时要注意这两个指标,对于恢复踝关节的侧方稳定、前后方向稳定有重要意义,能指导踝关节骨折治疗和康复.

    关键词: 踝关节 跖屈 背屈
  • 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

    作者:王向东;刘学贞;仰红慧;胡水清;卢德明

    目的:(1)通过测试健康青年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的力量,为运动训练、损伤和康复提供实验依据;(2)探讨健康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工作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利用CYBEX-6000型测力系统对70例健康青年(男35人,女35人)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进行等长和等速测试.结果发现:在等长测试中,男、女踝关节背屈肌群峰力矩均随测试角度的增加而增加,跖屈峰力矩随测试角的增加而减小.在等速向心测试中,男、女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峰力矩随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两种测试均表明,跖屈肌群峰力矩大于背屈肌群峰力矩(P < 0.05).男性与女性相比,绝对力矩较大(P < 0.05);但去除体重因素后,男、女相对力矩间差距缩小.结果表明,用相对峰力矩比较男、女肌力的差别更为合理.通过对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峰力矩比值的研究,发现我国健康青年普遍踝关节背屈肌群力量比较薄弱,推测这可能是导致踝关节易扭伤的原因之一.

  • 踝关节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生物力学特征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宋作成;闫小龙

    背景:研究发现三维有限元分析可以用于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但关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方面的研究不多。
      目的:对踝关节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踝关节损伤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建立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不同直径的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观察趾屈14°时载荷1400 N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应力峰值,中立位时载荷700 N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应力峰值,背屈10°时载荷2100 N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应力峰值,以及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同缺损直径时不同体位胫距关节面的接触面积。结果与结论:①载荷1400 N趾屈14°:胫骨远端关节面前外象限应力峰值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8 mm时小,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6 mm时大;前内象限应力峰值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2 mm时小,关节面缺损直径在16 mm时大;后外象限应力峰值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2 mm时小;后内象限应力峰值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0 mm时小,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6 mm时应力峰值大;②载荷700 N中立位时,胫骨远端关节面前外、前内、后外和后内象限应力峰值均随着关节面缺损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6 mm时4个象限的应力峰值大;③载荷2100 N背屈10°时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6 mm时4个象限的胫骨远端关节面应力峰值均大;④结果表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直径不超过12 mm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不大,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直径超过12 mm时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比较大。

  •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对脑卒中患者背屈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如龙;白定群

    目的 研究Am1000A(双通道)型肌电生物反馈(EMGBF)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背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8周;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共同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测定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踝关节大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肌电积分值(iEMG),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评价量表等评估患者的足背屈改善程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AROM、踝关节大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iEMG值、BBS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研究组各项数据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Ⅰ级患者占40.00%,研究组Ⅰ级患者占23.33%;治疗后,2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价量表评级结果均优于治疗前,评级为Ⅰ级的患者比例均得到了提升,其中对照组为63.33%,研究组53.33%.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应用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背屈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能有效增强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