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疫苗生产传代细胞系Vero的同工酶分析研究

    作者:龙吉海;张松;黄林

    目的 通过对传代Vero细胞系的同工酶分析,确保Vero细胞作为病毒培养基质的安全性.方法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法使同工酶得以分离.结果 所获Vero细胞系同工酶谱条带数量清晰、同工酶组成未发生改变.结论 该传代Vero细胞系可以作为疫苗生产的原始细胞库细胞.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运用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

    作者:梁惠红

    患者,男性,50岁,21)07年9月13日因"胸骨后疼痛4h"急诊以"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收入我院心内科CCU,入院后第1次肌钙蛋白T定性为阳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4~6导联的S-T段下降,V5~6导联T波倒置.肌酸激酶(CK)414 IU/L,乳酸脱氢酶(LDH)1 054 U/L,动脉血气分析示pH 7.36,PaCO240mm Hg,PaO2 56 mm Hg,BE-1 mmol/L,HCO3 23 mmol/L,SaO2 86%;当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硝酸异山梨酯及鼻导管吸氧(4 L/min)后疼痛缓解,CK降至239 IU/L,LDH降至774 U/L.入院次日行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INEF)69%,左心室功能满意,无局部室壁活动异常.

  • 超声诊断小儿胰腺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1例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侯雷

    患儿,男性,13岁.主因上腹部外伤后检查发现腹腔囊性肿物7天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超声检查:肝胆未见异常.脾厚径34.3mm,肋下0~18.5mm.于左肝外叶下缘的下方,胃后壁的后方可见一44.7mm×45.9mm×46.2mm壁不规则增厚的无回声肿物,内可见密集的点状弱回声漂动(图1).饮水500ml后探查,见胰头饱满,体积增大明显,无回声肿物位于胰头中心,与胃后壁边界清楚(图2).超声诊断:胰头囊性肿物--血肿?囊腺瘤坏死、出血?脾大.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463u/L,乳酸脱氢酶279u/L,α-羟丁酸脱氢酶242u/L.

  • 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血中毒物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建斌;胡爱民;田炜宁;王琦;刘宏利;盛薇;徐秀萍

    目的 探讨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中毒患者血中毒物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55例患者(中毒至入院时间0.5~3 h)入院时及第3日血中TET含量.计算入院前患者癫痫发作频率.采用速率法测定入院时及入院第3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浓度.入院第3日33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软件分析血中TET浓度及血清心肌酶浓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软件分析入院时血中TET浓度与癫痫发作频率及第3日脑电图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血中TET浓度同癫痫发作频率、肌酸激酶浓度呈正相关;入院时血中TET浓度同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脱氢酶浓度无相关性;入院时血中TET浓度同入院第3日血中TET浓度有相关性;入院第3日血中TET浓度同血清CK、CK-MB、LDH、AST、α-HBDH浓度无相关性;入院时血中TET浓度同脑电图异常程度无相关性;入院第3日血中TET浓度同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入院时及入院第3日血中TET浓度可作为衡量病情轻重的重要参考指标.

  • 2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结果分析

    作者:张文静;孙岩峰;刘秋玲;王军;苗丽霞;李彦珊;袁海莲;赵扬

    目的 分析未化疗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结果异常原因及与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儿科初治的2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对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升高患儿运用质量法重新检测.结果 所选病例中,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有17例,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活性升高者12例.12例CK-MB活性升高患儿经质量法重新检测CK-MB及HS-cTNT浓度,结果均为正常.结论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CK-MB活性升高存在心肌受损以外因素,且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呈正相关;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肿瘤体积呈正相关.

  •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

    作者:师忠芳;韩明;徐立新;董丽萍;袁芳

    目的 复制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方法 利用传至第2代的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划伤实验.分别于划伤前10 min、划伤后1、3、6、12、24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取培养上清液进行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 细胞划伤后划痕两侧边缘整齐,随时间推移细胞突起逐渐向划痕区延伸,且划痕区出现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划伤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之后各时间点持续增加(P<0.05),且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结论 细胞形态变化及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漏出量证实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复制成功.

  • 脑溢安对谷氨酸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聂亚雄;黎杏群;黄亮群;黄如训

    目的探讨中医平肝熄风,凉血泻火治法的抗神经损伤机理.方法建立谷氨酸致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模型,并用脑溢安含药血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阻滞剂PD 98059进行干预,分别检测各组神经元活化的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水平及上清液LDH活性.结果脑溢安含药血清能上调谷氨酸损伤后的大鼠海马神经元ERK水平,下调JNK水平,PD98059能阻断脑溢安对受损经元的保护作用.结论以平肝熄风、凉血泻火为主要治法的脑溢安含药血清对谷氨酸致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与MAPK信号转导途径有关,脑溢安上调ERK表达,下调JNK表达,促进细胞生存.

  • Earle's液与MEM培养基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作者:韩明;董丽萍;袁芳

    目的观察Earle's液、新配小必需培养基(MEM)及原MEM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方法神经元培养10 d后,分别换为Earle's液、新配MEM及原MEM,12 h和24 h后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测定细胞的LDH漏出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MTT代谢率.结果神经元在不同培养介质中孵育12 h和24 h后,细胞LDH的漏出量及MTT代谢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不同孵育液对神经元的活性有影响.

  • 退行性骨关节病对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谭炎全

    目的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退行性骨关节病变中的变化.方法检测148例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LDH,并与138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LDH为199.28±91.64U,正常人为183.85±69.46U,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并不一定引起LDH活性的改变.

  • 电针疗法对运动后肌肉损伤相关因子活性的影响

    作者:毛立伟;赵梦飞;王磊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疗法对单纯性中度抗阻训练后肌肉损伤相关因子活性的影响,探究其对运动肌肉损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男性志愿者(年龄20-25周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受试者接受为期5d,每天3组,每组20次的腿举训练.训练前接受评估,使腿举重量为受试者大腿举重量的70%.每次训练结束后治疗组给予30min的电针治疗,选择足三里-条口、承山-委中两组对穴;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嘱充分休息.训练前及每次治疗结束30min后抽取受试者血液样本以检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性.训练前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peak torque,PT)和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结果:首次训练后两组受试者血液样本中CK和LDH活性均显著提升(P<0.01),5d内对照组两项指标均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CK在第3天后开始下降;5d训练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和平均功率高于对照组,较训练前也有所提高(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中度的抗阻训练可以对肌肉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电针治疗能够降低相关因子的活性,促进损伤肌肉和运动能力的恢复,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运动过后肌肉损伤的康复治疗中.

  • 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宝龙;荣湘江;梁丹丹;李丽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技术(SET)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并与传统推拿治疗比较,为推广新的物理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将29例凶运动引起腰痛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SET组15例,推拿组14例,分别进行SET治疗和推拿治疗.疗程共8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VAS评分和血清CK、LDH测试.结果:①VAS评分在治疗后分别为SET治疗组1.76±1.58,推拿治疗组3.08±2.35,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SET组低于推拿组(P<0.01);②血清测试中,CK治疗后分别为SET治疗组41.32±6.88,推拿组48.75±7.12,LDH治疗后分别为SET组866±100.02,推拿组955±102.6.CK与LDH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LDH变化SET组更加明显(P<0.05),但CK变化与推拿组相比不明显.结论: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性腰痛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SET技术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和治疗作用和降低血清LDH指标的效果,作为较新的无创理疗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 仙人掌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蓉;郑清梅;高顺生

    目的: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仙人掌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含8%和12%仙人掌的饲料饲喂小鼠,28天后测定小鼠的运动耐力,30天后测定小鼠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和肌糖原及肝糖原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运动耐力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极显著增强(P<0.01),肌糖原和肝糖原的贮备量大大增加(P<0.01或P<0.05). 结论:仙人掌具有明显增强小鼠运动耐力和延缓疲劳的作用.

  • 点压肾俞、照海穴对定量负荷运动后血清CK、LDH、SOD、MDA的影响

    作者:文质君;陈筱春;熊静宇;李红

    机体细胞内酶如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在血清中的活性超过一定的范围,被认为是组织损伤的标志和评价骨骼肌承受负荷强度和有氧耐力水平的指标[1].

  • 血清乳酸脱氢酶对成人急性白血病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郭奕环;张寿兰;曾武珍;陈星东

    目的 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变化,以探索其对A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法动态检测124例AL患者化疗前及完全缓解期的sLDH.结果成人AL患者治疗前sLD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时恢复正常,治疗前sLDH升高组完全缓解率、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sLDH正常组(P<0.05).结论 sLDH水平可作为成人AL的病情动态观察和疗效、预后观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 以慢性胃炎为主要表现的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王静;张宁

    患者,男,47岁,于2013年6月8日因“间断胃部不适6年,持续不适3个月”入院。入院前,2013年5月29在门诊胃镜提示胃体、胃角、胃窦见多发的巨大溃疡,胃镜下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向弥漫性大 B 细胞性淋巴瘤转化;免疫组化示:CD20(+)、Ki67(+)>60%、LCA(+);幽门螺旋杆菌(Hp)测试阳性。入院时骨髓细胞学涂片有核细胞增生尚活跃,余未见异常;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65.6%,血小板335×109/L;血红蛋白130 g/L,红细胞4.95×1012/L;单核细胞8.1%;嗜酸性粒细胞0.9%;嗜碱性粒细胞0.3%;淋巴细胞25.1%,血清总蛋白测定56.7 g/L,白蛋白38.8 g/L,球蛋白17.9 g/L,β微量球蛋白2.2 mg/L;白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94%,积分290分;其余肝功能、肾功能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正常。腹部超声提示胰头部位后方1.5 cm×1.5 cm 肿大淋巴结。根据以上病史诊断为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Ⅳ期。立即给予三联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抗Hp 治疗,同时给予 R-CHOP(美罗华、表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总共6个疗程,化疗过程顺利,治疗后胃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胰头部位后方1.5 cm×1.5 cm 肿大淋巴结消失,Hp 测试阴性,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在化疗期间于2013年7月19日行胃镜提示胃窦胃体交界处黏膜可见溃疡瘢痕,胃窦前壁可见0.6 cm 的溃疡,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胃角可见溃疡性瘢痕,黏膜呈放射性集中。较前次检查已明显缓解。于2014年3月19日复查胃镜提示胃体、胃角及胃窦黏膜呈溃疡瘢痕样改变。

  • 乳酸脱氢酶与胃癌转移相关性临床研究

    作者:毕兰青;王毓明;朱凡;张勤英

    目的:分析乳酸脱氢酶(LDH)与胃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为确定胃癌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192例不同分期胃癌患者血清LDH值的变化,分析各个分期胃癌患者LDH值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胃癌分期之间的联系及机制.结果:未发生转移的中早期胃癌患者血清LDH值偏低,阳性率较低,仅为27.3%.而肿瘤有外侵或发生转移后,LDH升高,阳性率亦提高.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比较,单纯肝转移患者和远处非肝转移患者的LDH数值及阳性率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LDH可作为胃癌转移的辅助诊断和病期判断,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一种参考依据.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K-MB异常增高原因分析

    作者:马群;刑国臣;罗慧

    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由于在心肌组织中含量丰富,一直是衡量心肌受损的指标,特别是CK-MB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很强的指标[1].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K-MB异常增高,现报道如下,并对其中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 血清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冰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及阳性率.结果:研究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检测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重要依据.

  • 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昌景;杨金;杨海龙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清LDH水平,结合患者术后的病理结果及TNM分期,比较不同程度浸润和转移的直肠癌患者术前LDH水平.结果:术前LDH水平在T分期、M分期不同时期和神经侵犯、脉管侵犯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LDH水平检测对评估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护士正确掌握标本的采集与检验质量控制

    作者:何光晏

    随着医学检验的迅猛发展,检验项目日益繁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检验的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要。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医生申请、患者准备、采取标本、转送标本、处理标本、测定标本、登记和填发报告,八道程序任何一道发生紊乱,都将影响检验质量[1]。而在这八道程序中患者准备、采取标本、转运标本三个环节是由护士来完成,因此护士的这一部分工作也成了检验质量全面控制的一个重点,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根据护士工作的特点,下面分别阐述护士标本采集在检验质控中的意义。1 标本的溶血  护士在采集血标本时经常会遇到溶血问题,研究表明[2],溶血对血液组分有影响,在LDH(乳酸脱氢酶)、ACP(酸性磷酸酶)、钾离子(K+)等测定时会明显升高,转氨酶测定有轻微的影响,胆红素测定时溶血会造成空白值的增加,造成胆红素测定值被压低,另外[3]血浆T3、T4在明显溶血时会被稀释。所以标本的溶血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护士在抽血过程要十分注意操作,避免溶血的发生。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有[4]:①操作不当,特别在重度脱水患者、低血溶量休克患者、肿瘤恶异质患者,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同时抽血混有泡潮水沫,注射器混有水份,注入试管的速度过快;②抽血器具不合格,不合格的塑料制品因聚合不完全具有毒性[5],会造成溶血的发生;③标本放置时间过长。2 患者准备  护士执行医嘱时须看清检查项目,充分了解各种检查项目标本留取方法,告诉患者正确留取标本。如在检查肝功、肾功、血脂全套、血糖等与饮食有影响的项目,则抽血前需要空腹,在留取尿液标本时要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告知留取尿液的方法,肾病要留取晨尿,疑糖尿病时留取晨尿或饭后2h尿,一般疾病随查随留,尿路感染尿三杯试验、1h尿沉渣计数等,不要用药瓶装尿液,尿液中不得混有粪便。大便标本要取有粘液、脓血等病理成份,量指头大小,液状粪便取2ml,粪便中不要混有尿液,做潜血试验时要注意饮食影响。痰检时要深咳痰。以及在做各种特殊检查时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如腰穿、胸腹水、骨穿检查等。

2113 条记录 7/106 页 « 12...45678910...10510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