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基因组扫描定位易感基因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汪云;朱文丽

    基因在决定个体表型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赋予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或抵抗力,以及影响机体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对疾病的发生起着间接或直接作用.因此,人们希望通过识别疾病相关基因,以终实现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防治[1].

  • 痰湿体质的遗传特征与研究模式探析

    作者:李英帅;王济;李玲孺;张惠敏;郑燕飞;王琦

    中医体质理论认为,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痰湿体质逐渐成为一种较常见的体质类型,是目前研究多、深入的中医体质类型之一.痰湿体质的遗传学研究表明,痰湿体质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代谢紊乱的总体特征,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等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易感体质类型,并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因此,痰湿体质是否是具有遗传特征的“多基因体质”,存在着哪些与代谢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并不明确.这些问题的逐步阐明将是痰湿体质遗传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文章提出采用遗传流行病学方法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构建痰湿体质“家系遗传-基因组学”整体遗传学研究模式,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明确痰湿体质的遗传特征和遗传机制.

  • 中医理论在拇外翻家系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朝鲁;周玉娟;温建民;李秉珅;孙卫东;蒋科卫;刘博;杜楠;梁朝

    目的 对家族性拇外翻相关基因进行初步定位,为中医治疗拇外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该病遗传因素群体的诊断指标,收集目前已知样本量大的一个足拇趾外翻家系样本,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并对这些区域包含的基因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找到6个相关的染色体区域,多是与骨骼和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中药复方的影响.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足拇趾外翻分子遗传机理提供直观的依据,也为中医诊治拇外翻提供基因分子水平的佐证.

  • 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基因分型和定位

    作者:赵进英;王姮;左瑾;李玉秀;孙琦;黄薇;陈竺;蔡有余;方福德

    目的对中国人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家系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分型及基因定位. 方法采用分布于1~22号染色体及X染色体上的358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进行多重PCR,PCR扩增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然后进行电泳图谱及信息收集.应用GenescanTM3.0软件和GenotypeTM2.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和基因定位. 结果在35个家系中共有193个微卫星标志能准确进行基因分型.共得41 495个基因型.经过多点连锁分析和患病同胞对分析,初步确定在1,10,12,18,20号染色体上存在NIDDM相关基因位点. 结论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可以对中国人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基因定位.

  • 冠心病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扫描策略与研究进展

    作者:王旭;李新;王绿娅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受多种遗传、环境因素及其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复杂性疾病.因此,深入进行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将为预防和控制冠心病提供依据.全基因组扫描新策略对于筛查多基因疾病的致病和易感基因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对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不再依赖已知候选基因,并可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对未知基因进行筛查[1].在过去的2年里,已从40种常见疾病中鉴定出100多个新致病基因位点[2],使人类深入认识了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疾病之间的遗传学关系.现对全基因组扫描策略在冠心病相关基因定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宋卫华;党爱民;刘国仗

    原发性高血压(EH)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常见多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相关基因研究近年来非常活跃.目前大多数研究采用候选基因法和全基因组扫描两种方法寻找与EH相关的基因.并有研究人员已开始进行有关基因功能的研究,本文对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EH候选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丁晓慧;杨泽

    2型糖尿病(T2DM)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缺陷导致高血糖的一种复杂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发病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异质性.

  • 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易感基因定位

    作者:王锦玉;谢辉;周后德;伍贤平;罗湘杭;廖二元

    目的 本研究对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骨质硬化症家系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本家系骨质硬化症的致病基因.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提取11个家系成员及18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NA,用基因测序排除已知与骨质硬化症相关的11个基因的突变后,做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基因定位及单倍型分析确定致病基因候选区.采用TRAP染色试剂盒行骨活检标本破骨细胞染色.结果该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家系无已知与骨质硬化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基因定位及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19q13.2~q13.3的D19S197~D19S545之间的8.36 cm范围为致病基因候选区,连锁分析大LOD值Zmax=2.907(θ= 0时).骨活检标本的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相比,骨质硬化患者髂嵴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该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家系患者破骨细胞减少,19号染色体q13.2~q13.3有骨质硬化症易感基因存在,为尚未报道的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特色类型.

  • 高血压易感基因位点定位成功

    作者:

    据健康报2001年3月6日报道,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和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组成的课题组,成功定位了一处高血压易感基因的精细位点。此项研究宣告了我国多基因疾病的研究实现了零的突破。 人类基因疾病可分为单基因疾病和多基因疾病。与单基因疾病相比,多基因疾病涉及的易感基因数量多,发病原理也更为复杂。对引起多基因疾病的易感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疾病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高血压是人类心脑血管疾病中危害大的一种多基因疾病,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竞相寻找引起高血压的易感基因。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微卫星多态性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或染色体局部区域精细定位的先进技术,通过对上海地区346个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1 500多名成员的基因样本进行分型和连锁分析,发现在人类2号染色体2q14-q23区域存在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对多基因疾病易感基因的精细定位,只是多基因疾病研究的第一步”,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血压易感基因研究负责人黄薇教授说,“目前,我们已对定位区段内或附近的25个高血压候选基因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检测,以进一步缩小范围,终找到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 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作者:段红蕾;胡娅莉

    子痫前期是常见且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至今发病原因不明,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在子痫前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一些新遗传研究手段的不断涌现,如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单倍型分析等,使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确定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染色体区域.目前,子痫前期易感基因的成功定位以及其确切遗传方式的明确,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热点.

  • 常染色体显性低频感音神经陛耳聋一家系MY07A基因一个新突变位点的鉴定分析

    作者:孙艺;朱玉华;程静;李建忠;卢宇;金占国;冀飞;王荣光;袁慧军

    目的 一个命名为HB-S037的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中国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及MY07A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通过对该家系参与连锁分析的23名成员应用Affymetrix 5.0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单核甘酸多态性)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之后,选取微卫星标记进行精细扫描,确定候选基因,MY07A基因外显子扩增及测序.结果 应用Affymetrix 5.0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将HB-S037家系的致病基因初步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11q13.4-14.1之间(大LOD值=4.346),选取初步定位区域内及附近的1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精细定位及单倍型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11S1314和D11S4166之间的区域(大LOD值=4.18).对定位区域内候选基因MY07A的49个外显子直接测序,在MYOTA第17外显子有一个新的突变位点c.2011G>A,该位点突变与此家系疾病表型共分离,并引起编码第671位的甘氨酸替换为丝氨酸(G671S).该位点在多物种之间保守.100个听力正常人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HB-S037家系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长臂11q13.4-14.1之间,致病基因为MY07A,MY07A第17外显子c.2011G>A突变引起第671位氨基酸甘氨酸替换为丝氨酸,该突变为HB-S037家系的致病突变.为MYOTA基因的一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

  •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分析

    作者:张秀菊;程静;卢宇;王燕飞;张蕾;袁慧军;韩东一

    目的:分析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临床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频感音神经性聋家系成员进行全面体检及临床听力学检查,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确定遗传规律,绘制遗传图谱并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该家系成员进行候选基因鉴定。结果该耳聋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各代间较稳定,在30-45岁之间。听力学表型为代代相传、迟发性、渐进性的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早期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累及全频听力。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候选基因鉴定,未发现致聋突变位点。结论该家系遗传学特征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听力学具有早期高频听力下降并逐渐累及全频的特征,在候选基因中进行测序未发现致聋突变位点。因此希望通过对家系进一步的表型分析或者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可以找到该家系的致聋基因。

  •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综述

    作者:刘潇;叶余丰

    原发性高血压遗传因素的研究已经成为心血管系统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定位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基因的多样性即寻找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被认为是揭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候选基因的更好的途径.本篇综述概括了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研究进展并且总结了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和HLA-DRB1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蔡青;韩星海;陈蕊雯;杨波;闾坚强

    近年来,对大量强直性脊柱炎(AS)家系的遗传学研究发现,HLA-B27抗原在AS发病中相对危险度是50%[1].家族性AS的全基因组扫描[2]结果也显示,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仍是AS发病的主要易感基因,约占45%的作用,其中尤以HLA-DRB1为主.本研究旨在发现独立于HLA-B27,与汉人AS易感相关的HLA类基因.

  • 影响人体身高发育的遗传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霍塞虎;郑秀芬

    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身高的遗传研究不仅可以阐明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生理过程,在人类学、遗传医学、运动学、个体识别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早在20世纪初研究人员就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由于身高是一个多基因遗传的数量性状,影响因素众多,对它的遗传学研究一直进展缓慢,早期主要集中于身高遗传率的研究,对于控制身高相关基因的数量、定位等知之甚少.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展完成及分子生物学和统计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于身高的遗传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 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博;王元;沈南;陈顺乐;叶志中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SLE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1].在人类SLE家族中进行的全基因组扫描研究结果揭示SLE的可能易感区域有很多,包括1q21-23、1p36、1q41-42、16q13、20p12-13、20q11-13等[2].人类染色体1q21-23区域因为含有大量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正逐渐成为SLE研究的热点.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 (interferon-inducible nucleoprotein 16,IFI 16)是干扰素诱导核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调节骨髓早期细胞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基因定位于1q22,因此被认为是SLE发病研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文通过TaqMan one-step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IFI 16 mRNA在SLE 病人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初步探讨IFI 16在SLE发病中是否存在异常.

  • 人类1号染色体上狼疮易感基因位点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吴慧;顾越英;沈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其自身免疫异常表型特别丰富,几乎覆盖整个免疫系统的紊乱,被公认为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SLE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近24%~65%)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2%~9%).此外自发性SLE小鼠模型的遗传背景研究也表明其多种自身免疫表型与特定的基因位点相关联.提示SLE的发病与遗传有关.人类染色体上与狼疮鼠的一个共同易感位点(slel/Nba-2/lbw-7的重叠区)同源度很高的区段位于1号染色体上[1].多个研究小组对SLE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连锁分析发现人类1号染色体的1p13、1p21、1p36、1q22-24、1q31、1q41-42和1q44等与SLE之间存在连锁[1-9].因此推测人类1号染色体上可能包含多个SLE的易感基因.随后通过疾病相关性研究发现易感区域内的白细胞介素(IL)-10、FCγRⅡa、FCγRⅢa、FCγRⅢb、T细胞受体ζ链、PARP、C1q和TNFR2等重要候选基因可能与SLE发病相关.

  • 复杂疾病家系关联性分析FBAT软件简介

    作者:潘发明;夏果;廖芳芳;葛锐;梅杨;邹延峰;范引光

    复杂疾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全基因组扫描获得了大量复杂疾病的易感区域,下一步重点是通过候选基因的方法对该区域的基因进行关联性的分析,传统的关联性分析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但不能避免人口混杂造成的虚假关联.

  • 全基因组扫描2型糖尿病KK/Ta小鼠白蛋白尿易感基因定位

    作者:范秋灵;阎雪晶;李艳秋;姚丽;李子龙;张玉侠;冯江敏;马健飞;姜奕;富野康日己;王力宁

    目的 利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进行2型糖尿病KK/Ta小鼠白蛋白尿易感基因定位.方法 以近交纯品系雌性BALB/c小鼠与雄性KK/Ta小鼠交配建立第一代杂交小鼠(F1),以雄性(KK/Ta×BALB/c )F1小鼠与雌性KK/Ta小鼠回交.提取208只雄性回交小鼠基因组DNA.根据扩增的101个微卫星DNA分离片段大小决定回交小鼠基因型,同时测定体质量、血糖、尿白蛋白及尿肌酐等表现型.采用基因定位专用软件(MAPMAKER/QTL,Map manager)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 KK/Ta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水平、经腹脏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与注射葡萄糖后2h血糖之和显著高于BALB/c和F1小鼠(P<0.01).20,28周龄的KK/Ta小鼠平均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ALB/c和F1小鼠(P<0.01).20周龄与28周龄的白蛋白尿水平与第2条染色体83.0 cM D2Mit311微卫星DNA标记附近区域显著连锁,大对数优势积分值(LOD)为3.5,我们将这一易感基因座位命名为尿白蛋白1(UA-1).KK/KK组回交小鼠20周龄和28周龄的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KK/BALB组回交小鼠.结论 与2型糖尿病KK/Ta小鼠尿白蛋白水平紧密连锁的易感基因座位位于第2条染色体83.0 cM处D2Mit311微卫星DNA标记附近区域( UA-1).UA-1区域附近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GHrH、生长抑素受体4基因Smstr4、血栓调节蛋白(TM)基因Thbd等为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易感基因.

  • 健康成人身高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郗永义;霍塞虎;梁小锋;郑秀芬

    身高是一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候选基因法已发现一些与其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如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巴胺D2受体基因等.另外,利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结合连锁分析法也发现人类染色体上的一些区域与身高发育有关.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