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例单孔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的观察护理

    作者:刘芳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注意观察有无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进行病情观察及、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 腹腔引流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治疗中体会

    作者:牛少雄;牛建华

    目的:分析腹腔引流在胃癌根治术并发胰瘘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胃癌根治术并发胰瘘经各种方法进行腹腔引流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引流技术在胃癌术后胰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本组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瘘21例,其中临床胰瘘18例(86%),生化胰瘘3例(14%).20例胃癌术后胰瘘经以腹腔引流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有效腹腔引流治疗在胃癌手术并发胰瘘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 腹腔镜胃癌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作者:凌玉芳

    1910年瑞典的Jacobeus首次将腹腔镜技术运用于人体腹腔器官的观察,即标志着腹腔镜临床诊断阶段的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微创外科的启迪下,腹腔镜手术被誉为“钥匙孔手术”[1].随着外科技术的飞跃发展,腹腔镜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许多以前用开腹才能完成的手术,目前已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代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标准术式之一[2-3].我院于2000年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 胃周淋巴结清除在胃癌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贠文谟

    "淋巴转移是胃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影响胃癌手术疗效和预后的重要的因素"[1].因此,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是提高胃癌手术效果的关键.笔者所作胃癌根治术的数量有限,但阅读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受到启示,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1 历史回顾1881年Billroth首例胃切除成功开创了胃癌外科治疗的新纪元.1894年Lery、1896年Mikulicz行贲门癌手术成功.1897年Schlater行首例全胃切除术成功.1948年Brunschwing及Mcneer开展了胃癌扩大根治术.但直至1950年以前,胃癌手术仍停留在Billroth年代,即一般胃大部切除术水平,"对应该切除的转移淋巴结和被浸润脏器切除还不够充分.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策略

    作者:李坤;赵丽君;曹廷宝;孔延龙;韩晓鹏;苏琳;刘宏斌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诊治策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1 86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同期1 953例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两组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诊治策略.结果: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而获治愈.出院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后进行准确的诊断、心理疏导、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的药物治疗及胃镜治疗是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方法.

  • 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清扫范围关系的探讨

    作者:栗东海;刘明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对手术清扫范围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资料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orrmann分型的关系.结果:103例患者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8.9%(71/103).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度)也增高(P<0.05);临床分期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度)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Ⅰ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度)均低于其它期 (P<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1.6%(40/49),高于其它型(P<0.05),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2.4%(161/497)高.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随着胃癌的临床进展而增高.合理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及时清除肿瘤可能的转移灶,进而有助于降低患者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 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雁;吴莹清;朱冬香;张洁

    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1]。我科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共施行胃癌根治术78例,术后引起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为5.13%,经保守和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 胃低分化腺癌继发获得性血友病甲1例

    作者:杨芳欣;张海涛

    患者男,57岁.5月前因乏力纳差做胃镜示:胃窦部溃疡性病变.取病理活检示:低分化腺癌,遂行"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吻合)".术后8天出现呕血黑便约800亳升.

  • 钙化性胃癌1例

    作者:曹平平;徐香玖

    患者男,48岁.头晕乏力伴黑便2个月余.门诊胃镜检查示:胃角及胃窦小弯侧见一溃疡浸润性肿物,上覆污秽白苔,肿物累及胃壁四周,窦腔狭窄、变形.活检病理示:胃黏液性腺癌.收住入院后拟行胃癌根治术,并于术前做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CT检查示:胃窦部胃壁增厚,黏膜粗糙紊乱,呈波状改变,胃窦部可见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其间可见散在高密度斑点状钙化影(图1),增强后强化均匀,期内可见点片状高密度影(图2),肝胃间隙、胃大弯侧及腹膜后间隙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图3),未见钙化,胰腺受压,十二指肠壁增厚.CT诊断:胃窦癌合并肝胃、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腹水.生化检查:糖类蛋白199值为139.60 U/mL,癌胚抗原值为7.29 ng/mL,均高出正常值的上限.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手术后的护理

    作者:公凤霞;王英;周静;王麦焕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3-01/2007-03对19(男10,女9)例早、中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根治术,年龄28~65岁.根据患者术前胃镜、钡餐及活检病理有无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征象等各项检查确诊.19例患者均有1~5 mo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病史.全部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位,建立气腹,采用不同术式在腹腔镜下完成胃肠吻合,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出血量平均120 mL,均未输血,平均手术时间240 rain[1].

  • 保留幽门管与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生存分析

    作者:苏小康;苏清华;王高卓;刘效恭;张喜平;马双余

    目的分析保留幽门的胃癌根治术(STG)和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TG)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164例胃癌(TG:86、STG:78)患者资料,分析比较术后饮食减少量、体重丢失量、血浆蛋白变化、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长期生存率、生存质量。结果 STG组手术创伤小,输血少,营养状况佳,生存质量高,不影响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和长期生存率。结论在无禁忌时尽可能保留幽门,如有幽门部直接漫润时仍应切除全胃。

  • 超重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郭绍春;王进;王海江;仇广林;常帅;贺仕才;周力波;车向明

    目的 探讨超重对于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66例(超重组102例,非超重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以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 超重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超重组[(237.70±59.16)min vs.(210.55±54.49)min,P<0.05)),术中出血量亦明显高于非超重组[(346.41±223.63)mL vs.(276.77±155.46)mL,P<0.05)];两组的术中总淋巴结清扫数、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重组和非超重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6.8%和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重会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术中的出血量,但不会影响手术的近期疗效.

  • 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应用现状

    作者:林涛;白铁成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早期胃癌所占的比例很小,约90%的病例确诊时已是进展期胃癌.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自1994年日本Kitano[1]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相对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随着腹腔镜在技术和器械上的改进,腹腔镜辅助下早期胃癌根治术在技术上已经逐渐成熟,取得了与传统胃癌根治术相当的治疗效果.1997年Goh等[2 ]将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得到证实,使得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适应症逐渐扩大到较早期的进展期胃癌.

  •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贺家勇;杨晨晨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确诊患者68例,诊断均符合W H O新胃癌分类及诊断标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设计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f stomach 22,QLQ-STO22)对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于患者术前1d,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术后1周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中的疼痛、反流症状、进食受限、焦虑评分均高于手术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术后1周,生存质量总分明显优于1周及术前.术后1个月时疼痛、反流症状、进食受限和焦虑维度得分明显优于术后1周,其中反流症状和焦虑维度得分明显优于手术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进食受限维度得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男性是影响生存质量主要因素.结论 手术可影响胃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社会支持、男性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严爱民;陈慧琴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威市职业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胃癌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施以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27/39),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性状况以及环境等五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服务及时性、服务态度、管理规范性、住院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相比,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体会

    作者:龙昆;车建辉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恢复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6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后 给于同样的常规治疗,采用肠内营养(EN)组33例,全肠外营养(PN)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运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平均住院日.结果: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术后第10d 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了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EN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 有关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并发胆结石的分析与讨论

    作者:刘洪江

    目的:本文主要对胃切除术后并发胆道结石的可能形成机制及处理方法的分析.方法:根据胃大部切除术后和胃癌根治术后的存活到现在的病例,对术后胆结石的发病和处理的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52例,其中的10例有胆结石,胃癌根治术后患者36例,其中的胆结石有15例.在这两组种,胆结石的发病率都明显高过自然人群的6.5%(P<0.01).胃癌根治术中做过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其术后的胆石症发生率要比没有进行清扫淋巴结的患者高(P<0.05).结论:胆石症在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比较高,胆道动力学改变在结石症发病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60例

    作者:木台力甫·巴拉提;吐娜·沙吾提;古力斯坦·巴拉提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诊需要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手术1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3例;淋巴结清除D1式15例、淋巴结清除D2式4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胃切除手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79.6±31.8)min、(158.5±26.9)min、(151.2±28.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35.3±71.8) ml、(128.5±85.2)ml、(159.5±75.9)ml;平均清除淋巴结数为(16.8±5.2)枚/例;平均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3.4±0.6)d;平均住院时间为(7.5±2.1)d;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或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状。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能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探讨

    作者:都琳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6例患者,按编号将其分成对照组(38例)、研究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对其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临床于胃癌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作用突出,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干预

    作者:李富林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干预.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实施术后肠外营养,研究组术后24h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连续1w,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情况与免疫功能. 结果 术后1w,研究组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0.05). 结论 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改善免疫功能,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1757 条记录 80/88 页 « 12...77787980818283...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