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成形术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叶炜;宋小军;曾嵘;李拥军;刘昌伟

    目的:总结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17例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记录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和解剖学情况.总结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术后Ⅰ期和Ⅱ期通畅率及免于重大医学事件(死亡+截肢+靶血管重建)率.结果:共有17例病例纳入研究,男性16岁,平均年龄(68.5±7.4)岁;多数患者有较严重的系统性合并症,不适于开放性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共植入支架29枚(平均1.7枚/人).术后患肢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有显著提高(0.96±0.13 vs.0.30±0.13;t=1 5.22,P<0.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8~50月,平均(22±11)月.随访期内3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闭塞.术后1、2、3年的Ⅰ期通畅率分别为93.3%、73.8%和73.8%,Ⅱ期通畅率均为93.3%.术后l、2、3年免于重大医学事件(死亡+截肢+靶血管重建)率分别为93.3%、67.7%和37.6%.结论:使用全腔内方法治疗累及股总动脉的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是可行、安全、可靠的方法,其远期通畅率较高.对于有严重合并症不适于开放手术的病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作者:解远峰;赵堂海;张杰;战激光;逄晓军;秦少华

    目的 评价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对42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先急诊进行置管溶栓,3 d后造影联合腔内成形术处理狭窄段,统计治疗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结果 在42例中仅4例(9.5%)行单纯性溶栓,38例(90.5%)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40例(95.2%)症状明显改善,2例(4.8%)血栓溶解效果欠佳,终截肢.术后ABI的平均值为(0.62±0.13),与术前(0.15±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肾盂穿刺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

    作者:刘训伟;金鹏;梁慧;李凡东;谢志勇;易玉海

    目的 探讨经皮肾盂穿刺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方法 6例肾移植患者行经皮肾盂穿刺输尿管成形术,术后随访3~43个月,行超声、肾功能检查,观察肾盂、输尿管有无扩张,病变段输尿管是否再狭窄,获取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前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肾集合系统分离数值分别为(789.5 ±532.5)μmol/L、(19.55±8.65)mmol/L及(23 ±11)mm,术后为(134.5±57.5)μmol/L、(5.85±1.75)mmol/L及(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无再狭窄出现.结论 经皮肾穿输尿管成形术简便安全,并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直接置入支架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摘要)

    作者:杨明;胡大一;贾三庆;王乐丰;李田昌;王雷

    随着支架设计的改善,对某些有选择的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患者采用非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支架的临床实践变成可能.然而,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需要进一步评价,为此我们在有选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这方面研究.

  •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作者:陈纪林

      自1977年9月Gruentzig开展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的20多年里,随着PTCA技术的提高,适应证扩大,并发症减少,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近些年来一些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如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斑块旋磨术等迅速发展,使介入性治疗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

    作者:田然;谭正力;郁正亚

    目的 评价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5月~2012年3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89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其内科情况、股胭动脉TASC(泛大西洋协作组)Ⅱ分级、流出道评分、Rutherford分期以及术后30天并发症.随访计算一期通畅率(Kaplan-Meier)、分级情况、保肢率,观察其疗效. 结果 共89例108条患肢.年龄(70.5±8.6)岁.术前踝肱指数(ABl)中位数0.36(0 ~0.73),术后1个月0.79(0.33~1.15,Z=-3.276,P=0.001).术前胫腓动脉流出道评分中位数7.5分(3.5 ~10分),术后即刻中位数6.0分(1.5~9分,Z=-2.948,P=0.003).股胭及膝下胫腓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7.2% (105/108)和93.3%(98/105).随访患者86例105条患肢.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5~ 4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均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随访率90.7% (78/86).术后1年股腘动脉一期通畅率67.3%,胫腓动脉为56.3%,1年保肢率91.9% (34/37),1年时症状缓解率83.3% (90/108). 结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症状缓解明显,有较高的保肢率,可以作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特别是膝下病变治疗的首选,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流出道对糖尿病患者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谭正力《中文作者三》=宋希涛《中文作者三》=郁正亚;SONG Xi-tao;YU Zheng-ya

    目的 应用北美血管外科协会(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SVS)流出道评分标准,研究流出道病变评分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一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股腘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1条患肢,记录内科疾病、股腘动脉病变、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分级情况、介入治疗完成时的流出道SVS评分以及术后30 d合并症.随访并通过Kplan-Meier方法计算一期通畅率,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2条患肢股腘动脉一期植入金属裸支架,成功进行膝下流出道血管球囊扩张.本组病例术后流出道评分及分布:1~3分3条,3.5 ~5分7条,5.5 ~7分15条,7.5 ~10分16条,术后流出道评分中位数为7分.随访时间短1个月,长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率为95.1%.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一期通畅率在1、3、6个月,1、2、3年分别为:95.0%,92.5%,92.5%,77.4%,65.3%和45.5%.术后流出道评分的分值高低对术后一期通畅率具有显著影响(RR=1.857,P=0.003,95% CI:1.230 ~2.806).结论 股腘动脉流出道条件差是影响其腔内成形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流出道SVS评分的分值越高,一期通畅率越低.

  • 冠脉介入器材在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腔内成形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谢正;陈永吉;饶洋东;谢绍峰;朱恒青

    目的:探讨心内科医师使用冠脉介入治疗的器械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方法来行闭塞性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腔内治疗,分析其近、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进行冠脉介入手术的15例患者,均病在下肢,共28条肢体,107支血管段,心内科医师执行手术,局麻,据DSA显示的病变血管的解剖特征,血管钙化、扭曲及狭窄的程度,闭塞血管的形态来选用不同的冠脉介入器械,先用冠脉球囊扩张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病变,再用合适的外周球囊扩张,14例患者72支血管段进行二次球囊扩张,10例患者在缺血区域注入0.1~0.2硝酸甘油改善血流灌注,57例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给予抗凝治疗,积极调脂、降压、控制血糖,术后为本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前ABI(0.31±0.12),2周后(0.67±0.10),1个月后(0.62±0.05),3个月后(0.60±0.07),6个月后(0.56±0.05),12个月后(0.48±0.03),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穿刺点出血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皮下淤血1例,发生率20.0%,治疗后下肢无力、肿胀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步行能力增强。结论冠脉介入器械帮助完成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腔内成形术,其临床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舒适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中应用效果

    作者:肖元满;容峰;丁纯叶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170例患者采用功能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效果满意.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例

    作者:许家俐;江洪;黎明江;王晋明;唐其柱;李庚山;王跃岭;漆曙辉;王小红;周秋凤

    较多临床报告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安全、有效.我们应用直接PTCA治疗AMI 7例,报告如下.

  • 静脉溶栓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对QT离散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郭绪昆;屈大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致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QTd)增大[ 1].成功的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可减小QTd[2,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与PTCA治疗AMI 时对QT离散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AMI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心电图的观察指标.1 资料与方法

  • 髂动脉瘤诊治及进展

    作者:邵江

    髂动脉瘤(IAA)由Valentine Mott于1827年在尸检中首次发现并进行描述,但直到人工合成材料问世后才引起广泛注意,有关髂动脉瘤的治疗也得以迅速发展[1].现将髂动脉瘤的诊治情况综述如下.

  • 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的误区

    作者:杨敏;邹英华

    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腔内治疗已成为肾动脉血管再通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缺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对于这一治疗方法相对于药物治疗的疗效是否更优,至今仍存在争议.本文从适应证选择、腔内治疗操作技巧、围手术期用药方面对肾动脉腔内治疗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及自身经验进行阐述,以期为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减少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的并发症及改善疗效提供参考.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的炎症反应

    作者:胡雅光;张会久;杨英杰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血小板和炎症细胞聚集、浸润,释放炎症介质、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牛长因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关系密切.应用具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抗炎症反应的药物制备药物支架,可以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提高支架置入操作技术水平可减少支架置入过程中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诊疗体会

    作者:尹孝亮;高涌;聂中林;陈世远;唐文波;方昌文

    血栓性浅静脉炎(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SVT可通过股隐静脉处及交通支蔓延至深静脉,引起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甚至肺动脉栓塞(PE)[1],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对于SVT并发DVT国内外尚无大宗临床病例报道,也无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下肢SVT病人242例,其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1例,在抗凝、溶栓等治疗基础上,联合二期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的护理体会

    作者:武宜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具有诊断准确、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经皮管子夺目腔内成形术加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1],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近几年来,经桡动脉穿刺已成为PCI的又一理想穿刺途径,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即可下床活动,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等优点.

  •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况

    作者:沈卫峰

    自1977年Gruntzig首次开展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操作经验的积累和相关器材的改进(尤其是冠脉内支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正在不断扩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已可对复杂或高危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预防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作者:刘建民;黄清海;邓本强;洪波;许奕;张永巍;张珑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症状性狭窄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均成功地采用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72.5%和13.3%.临床随访3~15个月,15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血管造影随访3~12个月无1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需要有长期的随访观察.

  • X线引导下等离子电极腔内成形术治疗尿道闭锁

    作者:董焱鑫;钱云程;杨军昌;高晓康;霍双进;李东;周厚勇

    目的:探讨尿道闭锁经尿道腔内治疗的定位和方法. 方法: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对11例尿道闭锁患者行等离子电极尿道腔内成形术. 结果:11例手术均一次成功.9例排尿通畅,2例因尿道狭窄段较长需定期尿道扩张. 结论:X光引导下等离子尿道腔内成形术对尿道球膜部闭锁的治疗简单有效.

  • 冠状动脉内照射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的进展

    作者:石洪成;陈绍亮

    经皮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常规而有效的方法。PTCA术后1~4个月内30%~50%的再狭窄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1]。冠脉内照射可使再狭窄率降低,所以倍受关注[2,3]。 一、内照射的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 PTCA术后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内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并刺激肌纤维出现异位增生。内照射使分裂期细胞内DNA结构发生不可逆性破坏,因而抑制了增生。这种抗增生作用与照射剂量、时间和细胞所处的分裂阶段有关[4]。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