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麻醉在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赵丽艳;陈可新;常庚申;康定坤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对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完成TKA,A组术后用超声引导股神经置管行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B组用持续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0~12、13~24、25~48 h期间应用自控镇痛泵( PCA泵)次数,使用帕瑞昔布钠总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A组术后8、12、24 h静息时VAS评分,4、8、12、24、48 h活动时VAS评分,0~12、13~24、25~48 h期间应用PCA次数,使用帕瑞昔布钠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用于老年患者TKA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股神经阻滞在膝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亮;秦成伟;刘金昧

    近年来,我们对59例膝部手术患者行股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38例;年龄25~73岁,平均47±7岁.其中髌骨手术32例,膝部清创术7例,髌韧带断裂修补术6例,膝关节镜检查术5例,半月板摘除术5例,膝交叉韧带修补术4例.

  • 半月板损伤手术的股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作者:鲍乐乐;李红军;俎志勇;凤旭东

    在军事训练伤中,半月板损伤为好发损伤之一,手术是治疗其损伤的主要措施.股神经阻滞是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我们将其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手术中.现报道如下.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神经阻滞与静脉镇痛泵早期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张洪鑫;潘昭勋;马海盟;王业鑫

    目的 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静脉镇痛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方法 2012年03月-2012年08月笔者所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30例,应用静脉泵镇痛30例;股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间断泵入0.25%布比卡因溶液,静脉镇痛泵组患者术后持续泵入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2.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3d.记录静息、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的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静息及被动功能锻炼时股神经阻滞组的VAS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镇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股神经阻滞组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疼痛.

  • 神经刺激器在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于国军;秦文英;李随华

    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常因定位不准确而出现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为了提高定位的准确性,自2001~2003年,作者采用神经刺激器对60例患者行坐骨神经、股神经定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

    作者:明立功;明新广;明新杰;明新忠;明新涛;张全金

    自1995年以来,作者应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8~60岁,平均35岁。车祸伤14例,重物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5例。骨折部位上段5例,下段23例。骨折类型螺旋形6例,短斜形10例,粉碎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8例。按Gustilo分类,其中Ⅰ型3例,Ⅱ型5例。2 治疗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型号合适的外固定架,在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穿钉、复位及固定。①对于闭合性新鲜骨折,麻醉后先预牵引复位,在电视式X光机下于胫骨前内侧骨折线上下适当距离标记进钉点,且在不影响骨折线情况下,适当缩短上、下钉之间距离,以减少支架及骨折间的应力。然后做一约0.5cm皮切口,固定套管,钻头经套管使用模具与胫骨内侧面垂直,而与踝关节冠状面平行钻孔,于骨折线上、下各穿入2根固定钉,穿透对侧骨皮质长度应小于0.5cm,以免损伤下肢的血管和神经。安装支架,置于离皮肤1.0cm~1.5cm左右,对位对线满意后,锁紧固定支架各关节固定螺丝。②对于开放性骨折,术中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给予彻底清创缝合或局部旋转皮瓣覆盖创面及外固定支架固定。③对于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常规一期植骨后给予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愈合后,应尽早拔除外固定支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 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邓孝桢;黄涛

    目的 探讨分析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8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06%,较对照组的82.35%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30 min,对照组SBP、DBP、HR较观察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两组SBP、DBP及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麻醉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较对照组的23.5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能提高麻醉效果,维持平稳的生命体征,减少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 腹股沟血管旁腰丛阻滞在单侧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凤霞;辛健;徐俊领

    股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对机体的影响小,阻滞后并发症少且术后镇痛时间长,因此近几年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我院于2003年5月起,把腹股沟血管旁腰丛阻滞的麻醉方法用于单侧髌骨骨折手术120例,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 皮肤温度变化对截瘫患者下肢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世禄;谢海;马乃全;周期;陈立;符少川;顾颖红;金辉;肖志博

    目的:探讨皮肤温度(皮温)变化对感觉缺失区域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肌痉挛松解手术的截瘫患者58例,在手术侧行超声引导下单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周围注射2.5 mg/L罗哌卡因15 mL,坐骨神经周围注射5.0 mg/L 罗哌卡因10 mL.随机在两侧下肢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区域、隐神经支配的小腿内侧区域、坐骨神经支配的股二头肌区域、小腿腓肠肌区域皮肤上各取一个测量点,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 min的皮温.阻滞侧和非阻滞侧皮温变化值(T阻和T非)为注药前后皮温的差值,校准的阻滞侧皮温变化值(T校)=T阻-T非.结果:两侧各有232个测量点,T阻=-(1.8±0.5) ℃,T非=-(0.5±0.3) ℃,T校=-(1.2±0.6) ℃.其中阻滞侧202个点神经阻滞效果佳,30个点神经阻滞效果差.T校与神经阻滞效果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S=-0.758,95%CI=-0.790~-0.572).以T校对神经阻滞效果绘制ROC,则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06~0.973),诊断临界值为-1.2 ℃,此时的诊断敏感度达83.3%,特异度达81.7%.结论:皮温变化是评估皮肤感觉缺失情况下神经阻滞效果的有价值指标.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激的影响

    作者:高俊伟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市骨科医院68例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各34例.在麻醉诱导前,观察组在股神经定位之后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股神经阻滞,对照组仅注射罗哌卡因行股神经阻滞.统计两组进入手术室后(T0)、手术开始即刻(T1)、术毕(T2)时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 观察组T1、T2时NE、E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明显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宝华;杨进辉;辛典;张思甜;周丽华;陈宇;江琦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膝关节以下手术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麻醉前,麻醉后15、30、6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T1)、麻醉持续时间(T3)]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感觉神经阻滞[麻醉完善时间(T2)]、运动神经阻滞(T1、T2、T3)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30、60 min对照组患者MAP较观察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95.7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较对照组(21.2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麻醉效果好,操作方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高频超声引导和解剖定位下区域阻滞在髌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许惠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引导和解剖定位下股神经阻滞在髌骨手术麻醉的应用效果. 方法 择期行髌骨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D组)和观察组(E组),每组40例 . 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下行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麻醉. 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完成时间、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较传统解剖定位阻滞麻醉安全性高,定位更准确、持续时间更长、麻醉起效更快、患者舒适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比传统阻滞方法阻滞效果更安全更舒适.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比较

    作者:皋沛;杨胜荣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期间诊治的择期实施骨关节病手术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并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神经阻滞.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甲组(n=35)应用股神经阻滞模式,对照组(n=35)应用髂筋膜间隙阻滞模式,就2组患者的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组、乙组患者的股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97.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甲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乙组(P<0.05),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略低于乙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临床效果均肯定,然而股神经阻滞无法有效阻滞患者股外侧皮神经,而髂筋膜间隙阻滞较少成功阻滞闭孔神经,应合理选择阻滞模式.

  • 超声引导股神经置管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贺方坤;徐华会;赵丽莎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I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两组均持续镇痛96h.记录静息、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CNA组患者术后8、12、24、48h、72h、96h静息时和术后48h、72h、96h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或P<0.01).PCNA组患者术后24、48h、72h、96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PCIA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 超声引导下高位股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体位变动中镇痛效果研究

    作者:龚文魁;王美容;贾振华;何妹仪;柳垂亮;沈柏儒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在髋部骨折手术麻醉前体位变动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Ⅲ级择期行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高位股神经阻滞组(N组)、静脉镇痛组(P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各组入室10 min(T1)、镇痛处理前即刻(T1)、镇痛处理后15 min(T2)、体位变动即刻(T3)、摆好麻醉体位时(T4)、维持麻醉体位1 min(T5)的MAP和HR、VAS评分、呼吸抑制(呼吸次数<10次/min)的发生率、SPO2,记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的成功率及穿刺的时间,评估患者配合程度及满意度.结果:N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MAP和HR于T2、T3、T4、T5均显著低于P组及C组(P<0.05),P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大于N组和C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的成功率N组大于P组及C组.结论:超声引导下高位股神经阻滞可以明显缓解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前体位变动疼痛,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 单次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镇痛和恢复的影响

    作者:彭周全;张卫;李丽伟

    目的 观察单次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镇痛和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和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GF组),每组20例.术后每例患者均行自控静脉镇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GF组术后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术后6、12h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及术后12h的运动状态VAS评分分别是(7.4±1.8)、(11.3±2.9)、(24.0±11.0)、(26.0±15.0)、(34.0±20.0)分,显著低于G组的(10.4±2.5)、(18.7±3.2)、(36.0±13.0)、(37.0±16.0)、(45.0±21.0)分;GF组术后24、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42.1±8.9)°、(54.1±8.2)°,显著大于G组的(31.3±7.5)°、(45.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单次股神经阻滞能显著改善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镇痛和恢复效果.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镇痛和早期下肢运动的影响

    作者:高友光;林献忠;林财珠;林群;陈婷;曾金华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与单纯喉罩全身麻醉以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B组)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C组).记录术后1h和3 h 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麻醉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咽喉疼痛、尿潴留、寒战、腰背部穿刺点疼痛、神经损伤和穿刺部位血肿形成,并在出院前随访患者,记录患者对此次麻醉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术后1h和3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为(3.57±0.68)h,较硬膜外麻醉组的(5.46±0.76)h明显提早(P<0.05);在患者对此次麻醉的满意度评价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6.95±1.47)分,较硬膜外麻醉组的(4.85±1.35)分明显提高(P<0.05).与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轻微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h和3 h VAS评分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2.1±1.4)分和(2.9±1.3)分,较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的(5.9±1.1)分和(5.6±1.5)分,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此次麻醉的满意度评价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6.95±1.47分,较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的(4.35±1.53)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选择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有利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且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 超声引导或传统解剖定位下区域阻滞在踝关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张义轩;张挚;张鑫;朱书涛;王朝阳;马传根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或传统解剖定位下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踝关节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解剖定位穿刺下行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效果、镇痛持续时间、穿刺或调整针头方向次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 T3时坐骨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分别为:1.84±0.16、2.45±0.27,1.52 ±0.09、1.30 ±0.12;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分别为:1.91 ±0.20、2.46±0.47、1.49 ±0.10、1.03 ±0.19,与对照组比较感觉与运动阻滞效果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 h时VAS评分为(2.64±0.28)分、穿刺或调整针头方向次数为2.69±0.76,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麻醉较传统解剖定位阻滞麻醉效果更确切、安全性高,较传统阻滞方法优越.

  • 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陈小妹;林惠武

    目的:比较伤口浸润麻醉和股神经阻滞(FNB)2种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名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随机分为2组(伤口浸润麻醉组和FNB组),每组36人.FNB组接受连续的股神经阻滞治疗,伤口浸润麻醉组注射脂质体布比卡因.从VAS疼痛评分、转换成氢可酮当量的阿片总量、术后使用的阿片制剂的数量、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观测2种镇痛方法的疗效.结果:相比较而言FNB组需要更高的麻醉剂量(P<0.001).在术后的首5d内,相比较于伤口浸润麻醉组的平均视觉模拟疼痛分数(1.74),FNB组更高(2.01).在不引起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伤口浸润麻醉组术后膝关节弯曲角度明显高于FNB组(P<0.05).伤口浸润麻醉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大于FNB组(P<0.05).结论:在术后镇痛和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长效脂质体布比卡因浸润技术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治疗,并且麻醉用药更少.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王波;张蓬勃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镇痛方式下对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60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ASA分级:Ⅰ~Ⅱ级),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TKA术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ld及3d的简易智力状态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较传统静脉自控镇痛相比,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存在明显优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29 条记录 8/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