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春林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我院2009年6月到2012年12月门诊收治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通过硬膜外腔注射含糖皮质激素镇痛复合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神经刺激器引导行患侧臀部坐骨神经阻滞,并行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示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优良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与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在腰从-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志岩;刘石磊

    目的:对比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从-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给予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和常规腰从-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麻醉镇痛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和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在腰从-坐骨神经阻滞中,可以精确的定位,提高阻滞成功率,缩短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硫酸镁复合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对单纯外踝骨折患者镇痛的影响

    作者:王密周;艾登斌;孙常荣;王庚;杨庆国

    目的 观察硫酸镁对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影响.方法 将2017-03/2017-06期间行单纯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采用单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复合罗哌卡因组(M)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每组30例(n=30).M组患者阻滞药物配方为0.25%罗哌卡因复合0.15%硫酸镁的混合液20 mL;C组患者阻滞药物配方为0.25%罗哌卡因20 mL.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记录患者补充镇痛的吗啡使用率和吗啡的累计用量,观察患者镇痛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12、24 h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M组患者术后36 h VAS评分降低,术后24 h、36 h吗啡使用率和累计吗啡用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镇痛相关并发症.结论 硫酸镁能延长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吗啡的用量,且不增加相关的不良反应.

  • 罗哌卡因用于坐骨神经阻滞时低有效容量的研究

    作者:赵姝;张明祥

    目的:比较0.375%罗哌卡因用于腘窝和臀肌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所需低有效容量的差异.方法:择期行单侧足跟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腘窝组(P组)和臀肌组(S组).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坐骨神经阻滞.P组经腘窝入路,S组经臀肌入路,按照改良Dixon's增加-减少法给药,观察两组的低有效容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结果:除P组平均容量26±5ml高于S组17±5ml外(P<0.05),其余指标两组没有差异.结论:远端腘窝入路阻滞坐骨神经所需0.375%罗哌卡因的容量要大于近端臀肌入路法.

  • 腰大肌肌沟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应用

    作者:陈超;孙正令

    目的:腰大肌肌沟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应用.方法: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1例,其中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8例,胫腓骨手术21例,踝关节手术12例,均无神经阻滞禁忌证.结果:临床上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使得神经阻滞术有了客观指标,提高了阻滞定位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结论:腰大肌肌沟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完成下肢的麻醉,且并发症较少.

  • 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国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与维持的时间,并记录比较麻醉后5 min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后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4.86±3.0)、(12.5±2.1) min,而对照组为(5.21±1.0)、(4.4±0.8) min,但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1(P<0.05);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2.8±10.5)、(74.5±6.4) min,而对照组为(95.6±8.7)、(61.4±4.6) min,心率亦快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2(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时效改变及相关机制

    作者:惠尚懿;许力;李旭;黄宇光

    目的 比较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PDN)大鼠与对照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时效差异,并初步探讨PDN大鼠阻滞时效改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PDN大鼠模型:5只作为未干预对照组,另10只于左侧坐骨神经分别应用布比卡因(n=5)、罗哌卡因(n=5)进行神经阻滞,并于右侧坐骨神经旁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再取15只对照大鼠依同样方法处理.比较不同组别大鼠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神经阻滞后第2天取双侧坐骨神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神经元损伤类型及数目.结果 在相同阻滞条件下,PDN大鼠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大鼠(P<0.05).PDN大鼠坐骨神经纤维损伤比例高于对照大鼠(P<0.05);施行神经阻滞后,PDN大鼠神经纤维损伤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 PDN大鼠可能存在神经损伤易感性,并与糖尿病病变所致的神经纤维损伤存在累积效应,这可能是PDN大鼠阻滞时效显著延长的潜在机制.

  • 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控制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玉龙;李彦平;王强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39例,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n=19)和神经阻滞组(n=20).氨酚羟考酮组口服氨酚羟考酮(每片含325 mg对乙酰氨基酚+5 mg羟可酮),每日3次,每次1片,并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药物用量,每日大剂量为8片/天.神经阻滞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患侧坐骨神经臀点穿刺,穿刺成功后置管,做皮下隧道,固定导管,并连接自控镇痛(PCA)泵.100 ml药盒内配制0.15%罗哌卡因溶液,电子泵设定参数:单纯自控镇痛(PCA)模式,8ml/PCA,间隔时间30 min,每小时限量16 ml.治疗时间为两周.观察指标:①应用VAS镇痛评分评估镇痛效果.②采用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③下肢皮温的变化.④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给药每日剂量均在药物安全适用范围,并氨酚羟考酮组高剂量组病例数占本组的52.6%;②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在VAS≤3分组对比中,神经阻滞组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氨酚羟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镇静评分比较显示,神经阻滞组治疗后均达到正常的镇静状态,而氨酚羟考酮组近30%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循环改善情况比较,神经阻滞组治疗后皮温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氨酚羟可酮组治疗后皮温无明显升高.⑤氨酚羟考酮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P<0.05).结论 坐骨神经阻滞治疗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神经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发生率低,在安全性和对下肢循环影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仰卧位近端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急诊小腿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秋金;王委三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患者仰卧位施行下肢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三合一阻滞)在小腿急诊骨折手术中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36例患者,根据不同坐骨神经阻滞方式随机分为两组(A组,近端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三合一阻滞;B组,近端转子下侧路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三合一阻滞),观察术中的心率、血压变化,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麻醉效果与并发症.结果 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点心率、血压变化基本稳定(P>0.05),A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为(11.7±3.8)h,B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为(10.8±4.5)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现神经阻滞相应并发症.结论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近端前路或侧路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三合一阻滞用于急诊小腿骨折手术,定位准确,操作时间和操作满意度好,麻醉效果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尤其适用于体位改变困难的患者.

  • 硬脊膜外腔阻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郝迪斯;郝健英

    目的:应用硬脊膜外腔阻滞方法观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血栓闭塞性脉管炎I、 II 期的病人47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硬脊膜外腔阻滞;B组:腰交感神经节阻滞;C组:坐骨神经阻滞.所用药物为利多卡因和康宁克通A混合液.每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疗程,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痛记分和肢体温度变化为指标,观察疗效.每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30、45分钟,分别测定各项指标,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VAS治疗前8.25±1.13,治疗后降至0.63±1.18.B组,由8.27±1.14降至1.24±1.06.C组由8.23±1.12降至1.23±1.05.肢体温度:A组,由治疗前25.7±1.13℃升至28.4 ±1.17℃.B组,由25.3±1.41℃升至27.9±1.13℃.C组无变化.A、B组和C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结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第I、II期(以肢体血管功能性改变为主)用硬脊膜外腔阻滞或腰交感神经阻滞的方法,可以使血管舒张,增加血流,又有镇痛作用,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单纯神经阻滞只起到暂时性镇痛作用,对疾病本身无效.

  • 回顾分析老年膝关节镜手术采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作者:孙春红;容英旋;温涛;熊珠取;陈荣坚;方海腾;黄海霞

    目的:研究区域麻醉对于老年手术患者的影响,评价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4年8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接受膝关节镜老年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行基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38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统计2组手术时间,观察2组麻醉前和麻醉后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心率)、评价术后6小时时患者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T0时间节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6小时时运动及静息疼痛评分对比均无差异;但较T0时间点,T1时间点2组HR均未见显著波动,而MA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时间节点2组MAP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HR未见显著波动,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时间节点2组MAP下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HR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节点MAP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HR则上升,亦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7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影响;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不仅效果确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较少,更适用于老年手术患者.

  • 三踝骨折患者2种体位下行旁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护理观察

    作者:孟莉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患者仰卧位与侧卧位下行旁路坐骨神经阻滞时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仰卧位组( SP组),侧卧位组( LP组),每组20例。 SP组患者采用仰卧位下行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LP组患者采用侧卧位,患肢在上,屈髋屈膝位,行经臀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入室及行旁路坐骨神经阻滞前,仰卧位和侧卧位时的VAS评分及阻滞后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旁路坐骨神经阻滞前,S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LP组(P<0.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LP组(P<0.001)。结论:仰卧位下行坐骨神经阻滞可以减轻三踝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作者:

    关键词:
  • 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

    作者:兰飞;王天龙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选取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的老年患者2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65~79岁,体质量60~90 kg,ASAⅠ~Ⅲ级,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20 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1例减少2 mL;若阻滞不完全,则下1例增加容量2 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超声引导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行膝关节僵直松解术老年患者经超声引导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4.5(12.5~15.6)mL.结论 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老年膝关节僵直松解术患者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4.5 mL.

  • 连续胫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效果分析

    作者:伊军;许莉;孙可;胡焱;刘雪冰;林惠华

    目的 评价连续胫神经阻滞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择期行跟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A组)、胫神经阻滞(B组).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0.2%罗哌卡因背景量为5 ml/h.置管后12、24、48 h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辅助用药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静息和运动12、24和48 h时点2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48 h内胫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均为90.0%,A组胫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50.0%,B组为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48 h内腓总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为100.0%,B组为46.7%,A组腓总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90.0%,B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B组(P<0.05).2组患者48 h辅助用药和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胫神经阻滞可以为跟骨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同时可以降低腓总神经阻滞的发生率.

  • 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芳

    目的 了解根性坐骨神经痛专业救治中展开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疗法的效果.方法 方便筛选60例因根性坐骨神经痛于2015年3月—2016年11月间入住该院的患者,随机分组:30例A组行常规疗法,30例B组加以对神经刺激器充分利用,并加行坐骨神经阻滞疗法,给予疗效比较.结果 30例A组优良率66.67%,30例B组为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S(4.92±0.82)分,B组(3.11±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A组直腿抬高实验阴性患者数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接受专业治疗时,展开坐骨神经阻滞疗法效果显著.

  •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研究

    作者:王宇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AsA Ⅰ~Ⅱ级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E组:硬膜外组和S组:神经阻滞组,E组常规行硬膜外麻醉,S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神经阻滞麻醉,记录2组镇痛效果,血压、心率、血氧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研究

    作者:管军

    目的探讨0.5%、0.7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l~2级拟行单侧下肢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以0.5%和0.75%的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患者阻滞后30分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阻滞维持时间,术中患者自觉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0.75%罗哌卡因组比0.5%罗哌卡因组运动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患者满意率高.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比0.5%罗哌因作用更完善,持续时间更长,对于下肢深部手术和术后镇痛更为适宜.

  •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儿童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的研究

    作者:梁鹏;刘庆仁;蒋倩敏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儿童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年龄3~7岁,拟行膝以下手术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高位组和低位组,每组各35例.应用超声探头扫描,获得坐骨神经和隐神经影像,在其周围注入相应剂量的局麻药,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对阻滞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高位组较低位组麻醉起效时间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组麻醉满意率为88.57%,低位组的麻醉满意度为9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组和低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和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儿童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作用完善,副作用少,可安全用于临床.

  • 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作者:姜景卫;毛桂琴;毛美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混合液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舒芬组和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舒芬组给予含舒芬太尼10μg的0.5%罗哌卡因溶液25 mL,对照组给予单纯0.5%罗哌卡因溶液25 mL。结果:舒芬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