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疗效观察

    作者:孙会轩;王会锋;卢会军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原因不明的炎性肠病.我科自1995年以来,收治46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临床荟萃》“炎性肠病”专题预告

    作者:

    为提我国炎性肠病的诊治水平,对中青年医师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帮助,本刊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拟出版“炎性肠病”专题,执行主编张晓岚教授。

  • 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研究进展

    作者:刘海霞;王昀;吴爱须

    肠造口的形成有许多原因,需要肠造口的疾病包括炎性肠病、癌症、创伤、急性憩室炎.虽然治疗手段在不断进步,需要做造口的患者却在不断增加[1].据估计,在美国大约有10.2万的造口者,且每年约增加2.1万,其中50%造口者为永久造口[2].据信息统计局统计,波兰人口总数约4000万,而每年新诊断出的结直肠癌新病例约1.1万,新增回肠造口大约400例,结肠造口约2000例[3].类似的数据在我国也有报道[4].如今,随着医学模式与人们健康观的转变,生存质量与5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一起被认为患者转归的主要评价指标[5].Pittman等[6]在MEDLINE搜索关键词"生活质量",1959~1968年仅5篇文献,1969~1978年817篇,1999~2008年为50047篇.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将造口患者生存质量测量工具的应用情况、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综述如下.

  • 白芨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段庆林;司君利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至今确切病因不明,尚缺乏较满意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如柳氮磺胺吡啶(SASP)、激素等,副作用多、且停药后易复发.我院自1994年7月至1998年3月采用白芨、甲硝唑、西米替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肠道疾病112例内镜表现及鉴别分析

    作者:张国安

    目的 总结常见肠道疾病的内镜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常见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45例,克罗恩病(CD)28例,肠结核25例,缺血性肠病14例对其内镜下病变分布特征及主要内镜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UC多为弥漫性或连续性分布的不规则浅溃疡,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CD以累及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为主,呈节段性分布为主;肠结核病变局限,多累及回盲部,特征性镜下表现为环形溃疡;缺血性肠病以累及左半结肠为多,病变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结论 内镜检查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大大提高了对肠道病的检出率及诊断率.

  • 炎性肠病合并胰腺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凤梅

    炎性肠病不仅是一种特发的肠道慢性和复发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也是一种多系统相关性疾病.与一般人群相比,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合并胰腺病变的发生率更高.胰腺受累可能与IBD自身及治疗药物使用均有一定的关系.文章对炎性肠病合并胰腺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进行综述.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炎性肠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邱亚娟

    炎性肠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认为其与遗传、环境、精神等因素有关,肠道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可能起重要作用 ,在免疫系统的调节过程中 ,细胞因子起着关键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许多炎性疾病中,作为重要的促炎因子和免疫因子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与炎性肠病的发生有关,现综述如下.

  • 粪菌移植治疗炎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维兰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特发性炎性反应为特点的疾病,其具体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IBD患者中存在微生态失衡,即肠道微生物群发生质或量的改变,其代谢活动和分布亦发生改变,这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的异常免疫反应,从而激发遗传易感个体的慢性肠道炎性反应.近年来恢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种治疗策略的粪菌移植(FMT)正在被探索中,将其应用于治疗IBD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文章对FMT治疗IB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炎性肠病患者病原学分析及其菌群变化与ICAM-1、CRP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曾凡清;王月兴;苟晓盼;邓丽娟

    目的 分析炎性肠病患者病原学以及其菌群变化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ICAM-1)、C反应蛋白(CRP)与菌群数目间的相关性,为炎性肠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炎性肠病活动期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疾病类型分为2组,克罗恩病(CD组42例)和溃疡性肠炎(UC组116例);另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入院时,采取2组人员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培养,并检测血清ICAM-1、CRP水平,分析炎性肠病患者ICAM-1、CRP与菌群数目间的相关性.结果 UC组患者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属、小梭菌、肠杆菌属的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真杆菌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t/P=39.903/0.000,4.948/0.000,31.525/0.001,17.338/0.000,9.983/0.000,6.798/0.000,10.960/0.000,2.022/0.024,11.053/0.000);CD组患者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属、肠杆菌属的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小梭菌、真杆菌的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t/P=39.369/0.000,13.200/0.000,14.040/0.000,7.386/0.000,9.453/0.000,4.899/0.000,9.598/0.000,6.060/0.000,12.207/0.000).UC组患者的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小梭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P=4.497/0.034,6.470/0.011,5.738/0.017,4.641/0.031);CD组患者的酵母菌属、双歧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真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P=4.100/0.043,4.091/0.043,4.464/0.035).UC组和CD组患者的ICAM-1、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P=15.204/0.000,24.304/0.000,19.148/0.000,23.650/0.000).UC组患者的ICAM-1、CRP水平与其肠球菌属、双歧杆菌、肠杆菌属呈负相关(r/P=-0.584/0.000,-0.682/0.000,-0.651/0.000,-0.543/0.000,-0.587/0.000,-0.702/0.000).结论 炎性肠病患者的血清CRP、ICAM-1水平与其肠球菌属、双歧杆菌、肠杆菌等菌群结构变化存在负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炎性肠病的诊断及难治性炎性肠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曾小明

    目的 分析炎性肠病的诊断及难治性炎性肠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将炎性肠病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英夫力西治疗,观察组给予环孢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临床疗效、Mayo评分及治疗费用.结果 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2组Mayo评分、内镜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英夫力西与环孢素在难治性炎性肠病的治疗中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环孢素的治疗费用较低,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研究表示IBD发生与引发炎症的特殊蛋白有关

    作者: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AJP: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上,来自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炎性肠病( IBD)的发生或许会受到肠道中引发炎症的特殊蛋白的影响。在英国高达百分之一的人群都会在其一生中患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在英国影响着26万人的健康。而患者机体中小肠粘膜的修复主要依赖于肠道中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Rachael Rigby教授表示,为何炎性肠病患者在发达国家不断增长,这其中潜在的原因就包括患者肠道中定居的微生物的改变等原因。肠道中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往往会影响患者肠道黏膜的修复,而肠道黏膜为个体机体抵御感染性制剂树起了一道有力的防线;整个肠道都由单一的上皮细胞层所覆盖,而上皮细胞会因个体患炎性肠病而发炎以至于被破坏。文章中研究者调查了一种名为SOCS3的特殊蛋白在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者Rigby说道,SOCS3蛋白可以限制个体肠道的炎性表现,但其在炎性肠病患者机体中水平的增加却对机体肠道粘膜的修复会带来负面作用。本文研究发现SOCS3可以限制微生物所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伤口的愈合。

  • FA安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

    作者:刘朝钦;张林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至今病因不明,尚缺乏较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对75例UC患者分别采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广安门医院史兆岐教授提供的验方所制成的FA安肠液,与激素保留灌肠治疗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进展

    作者:张焕荣;张俊芳;张培帅

    溃疡性结肠炎是全球常见的炎性肠病类型,是一种黏膜疾病,并发症的倾向较小,并可通过结肠切除的方式治愈,在很多患者中,该病的病情为轻度[1].1发病机制1.1 流行病学特征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现代社会的疾病,并且自20 世纪中期以来它们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不断升高.

  • 炎性肠病病人疲乏水平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宾宾;尤丽丽;何叶;关玉霞

    [目的]探讨炎性肠病(IBD)病人疲乏水平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维疲乏量表(MFI 20)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150例 IBD 病人进行调查。[结果]IBD 病人 PSQI 得分中,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紊乱、入睡时间及主观睡眠质量得分相对较高,分别为2.17分±0.63分、1.98分±0.88分、1.60分±0.83分、1.51分±0.85分,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效率3个维度得分较低,分别为0.97分±0.67分、1.06分±0.83分、1.37分±1.21分。IBD 病人 MFI 20总分为60.04分±13.57分。IBD 病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紊乱与疲乏水平存在相关性(P <0.05或 P <0.01)。[结论]护理人员在对 IBD 病人的干预过程中,应帮助病人形成良好的睡眠规律,注重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改善病人的疲乏水平。

  •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恶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作者:谢玲女;杨芳

    恶性肠梗阻是晚期癌症病人,尤其是腹部或盆腔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恶性肠梗阻可以由肿瘤本身引起(腔内或腔外肿瘤生长),也可能由于良性原因引起,如肠粘连、放疗后肠损伤、炎性肠病等[1].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恶性肠梗阻,使很多病人免于手术,但疗效仍不尽如人意.

  • 脊柱关节病心血管损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雅妮;张莉芸;牛红青;陈小云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nthropathy,SpA)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侵犯脊柱、外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多系统炎性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反应性关节炎(ReA)与赖特综合征(RS)、银屑病关节炎(PsA)、炎性肠病关节炎、幼年发病的脊柱关节病以及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其中,AS是SpA的原型,是一种常见、典型的脊柱关节病[1].

  • 骨免疫学在风湿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常虹;刘湘源

    骨免疫学是一门旨在通过探讨免疫系统与骨骼肌肉系统交互作用,进而为人们理解风湿病发病机制提供新视角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末,Horwood等[1]的研究发现体外活化的T细胞可以通过诱导骨吸收细胞(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参与骨量的丢失。这一标志性的发现使2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系统超乎人们想象之外联系在一起。 Arron和Choi[2]于2000年首次提出了骨免疫学的概念,描述了骨骼肌肉系统与免疫系统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免疫失调可导致骨代谢异常。的确有研究显示慢性免疫活化本身就是SLE、RA及炎性肠病患者合并大量骨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3]。此外特定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细胞肿瘤也可导致局部骨组织的破坏[4-5],这些都充分说明免疫系统可以影响骨骼肌肉系统。免疫系统与骨骼肌肉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也使得骨免疫系统逐步被人们重视。随着骨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定将会为理解抗风湿病药物(包括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治疗风湿病的新型策略提供基础。为此,本文将重点综述近些年骨免疫学在风湿病领域中取得的进展。

  • 炎性肠病关节炎发病机制新进展

    作者:彭晨星;张晓岚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出现高达40%的肠外表现,其中合并风湿病表现的患者约有30%,是IBD常见的肠外表现[1].郑连鹏等[2]对我国大陆地区炎性肠病肠外表现分析显示,UC和克罗恩病骨关节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5.12%和7.49%.

  •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严重Andersson病变一例

    作者:钟汉;董光富;张晓;雷云霞

    患者男,33岁,因“腰背部、双髋部疼痛5年,加重2年”于2014年11月7日入住我科。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双髋部酸痛,呈钝痛感,以夜间痛为主,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减轻,伴腰部僵硬感,晨僵时间40~50 min。期间出现过左眼疼痛、畏光、流泪,外院诊断为“左眼前葡萄膜炎”。2年前症状逐渐加重,颈部亦出现类似疼痛,遂至阳江市人民医院就诊,诉行抽血及X线检查(未见报告单),考虑为“关节病”,后予“双氯芬酸钠”每日2粒(每粒75 mg)治疗,开始时效果可,服用数月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既往无脊柱畸形,8个月前诉自觉开始驼背,向后伸腰受限,当时摸后腰背有骨性突起感。2015年5月患者因自觉驼背越发明显,腰背痛较前加重,遂至阳春市人民医院就诊,X线提示:左肾多发结石;双侧骶髂关节炎。胸腹部CT提示T12、L1椎体破坏,性质待查。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就诊。起病以来,患者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盗汗,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外伤史,食欲、睡眠、精神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无炎性肠病、银屑病等病史,家族中无驼背患者,无类似症状者。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67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8/72 mmHg (1 mmHg=0.133 kPa),体质量52.5 kg。神清,皮肤黏膜无特殊,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脊柱T12、L1处椎体后凸畸形,压痛(+),叩痛(+);双下肢感觉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枕墙距2 cm,扩胸度2.0 cm,Schober试验2.5 cm,骶髂关节直接压痛(-),“4”字征:左(+),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29 g/L,余无明显异常;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阴性;尿蛋白定量(24 h):438.75 mg;24 h尿白蛋白207.1 mg;ESR:28 mm/1 h;CRP:11.40 mg/L;肝功能、肾功能正常;HLA-B27阳性;影像学检查:泌尿系B超提示:双肾囊肿(左肾多发);左肾多发结石(大约1.5 cm×0.9 cm);左肾局限性积液。余心脏B超及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骨盆正位X线片提示:双侧骶髂关节变窄模糊,考虑骶髂关节炎。胸部CT提示:纵隔内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余未见异常。腰骶椎MRI平扫+增强(见图1)提示:考虑T12、L1腰椎破坏性病变,提示椎体结核。

  • 重视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外表现的诊治

    作者:陈进伟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等中轴关节,也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和关节外表现.长期以来,诊断AS主要依据脊柱关节表现,治疗上也大都关注脊柱关节病变而忽视了关节外表现.事实上,AS关节外表现非常常见,42%的AS患者有1个或多个关节外表现[1].眼、消化道、皮肤、心血管、肾脏、肺脏等系统均可累及.从近几年欧美指南的演变不难看出,AS关节外表现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1984年AS纽约标准中只包括中轴关节表现,而2009年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新标准则将部分关节外表现,即眼葡萄膜炎、炎性肠病(IBD)和银屑病纳入了AS早期诊断的分类标准.

265 条记录 5/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