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受控衰减参数进行肝脂肪变无创诊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沈峰;潘勤;范建高

    正常人肝内脂肪占肝脏重量的2%~4%,当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的积聚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者肝组织中5%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肪沉积时称为肝脂肪变(hepatic steatosis)[1].肝脂肪变的病因往往与酗酒、病毒性肝炎或者代谢综合症有关,其患病率在普通人群、慢性丙型肝炎(CHC)、酗酒者及重度肥胖人群中分别达到16%~31%、50.9%、60%~100%及86%~96%[2-6].尽管单纯性脂肪变本身是良性并且可逆的,但肝脂肪变的发生往往与其它损肝因素协同存在,导致肝细胞出现氧化应激、凋亡,且与炎症、纤维化进展息息相关,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疾病的转归[7].因此,精确量化肝脂肪变的程度,监测其动态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 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无创回归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占卿;陆伟;张丽军

    基于病因特点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是目前慢性肝病疾病状态评估研究的热点之一.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所致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脏失代偿是目前我国肝病临床实践的主要病种,其发展过程和病理特点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他慢性肝病如代谢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等不完全相同.

  • 2012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与无创诊断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沈峰;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其发病机制和无创诊断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话题.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肝脏病专业领域内权威杂志上2012年发表的与发病机制和无创诊断相关的临床研究作一回顾总结.

  • HALT-C 试验及其相关研究主要进展

    作者:张原青;郭津生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全世界的患病率约为3%,是引起肝硬化、肝癌(HCC)的主要病因之一。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丙型肝炎常规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仅约50%的患者能达到持续病毒学反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丙型肝炎长期抗病毒治疗抗肝硬化的试验(The Hepatitis C Antiviral Longterm Treatment against Cirrhosis,HALTC)是一项始于2000年的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由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与肾脏疾病学会(NIDDK)发起,在美国的10个临床中心开展,以评估对既往干扰素治疗无反应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长期使用 PEGIFN 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作为一项大型前瞻性试验,HALTC 试验提供了一个有相当同质性的 CHC 患者队列,开展了药物治疗、临床和组织学预后观察、无创诊断、预测模型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已有八十余篇基于 HALTC 队列的研究发表,本文主要对 HALTC 试验及其相关研究主要进展进行概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诊断和评估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顾天翊;陆伦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长期大量饮酒和其他损伤肝脏因素所引起的以肝脏脂肪沉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环境、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诊断有助于鉴别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同时可对NAFLD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并延缓其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无创诊断和评估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血清miR-192和miR-29a在肝硬化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长虹;林霖;褚以忞;吉猛;曾欣;林勇

    背景:早期诊断肝硬化并予早期干预可阻止病情进展,避免或延缓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筛选血清学无创标记物是肝硬化临床诊断和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目的:评价血清 miR-192和 miR-29a 在肝硬化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 real-time PCR 筛选验证发现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明显的 miRNAs———miR-192和 miR-29a,以 real-time PCR 检测两者在120例肝硬化患者和7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二元 logistic 回归建立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的数学模型,ROC 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血清 miR-19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 miR-29a 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由两者联合检测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风险评分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明显优于单一指标检测[ROC 曲线下面积(AUC):0.968对0.887和0.933],且优于临床常用肝硬化血清学无创诊断指标 APRI、FIB-4和 ARR(AUC:0.796、0.793和0.571)。血清 miR-192、miR-29a 表达水平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风险评分与肝硬化 Child-Pugh 分级显著相关(P ﹤0.05)。结论:miR-192、miR-29a 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风险评分可作为肝硬化无创诊断和评估新的血清分子标记物。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测量的肝脏和脾脏硬度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缪成成;诸葛宇征;张明;张峰;杨建;韩浩

    目的 探讨通过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测定的肝脏和脾脏硬度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相关性,以及其诊断门静脉高压的效能.方法 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因肝硬化而行HVPG测定的20例患者.在HVPG测定前运用ARFI测量其肝脏和脾脏硬度.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ALT、AST、TBil、血清白蛋白、PLT、PT、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评分、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脏硬度、脾脏硬度与HVPG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0例肝硬化患者均成功测定了肝脏和脾脏硬度,以及HVPG,肝脏硬度为(1.78±0.29) m/s,脾脏硬度为(3.37±0.44) m/s,HVPG为(16.10±5.14) mmHg(1 mmHg=0.133kPa).年龄、ALT、AST、TBil、血清白蛋白、PLT、PT、APRI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与HVPG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肝脏硬度和脾脏硬度均与HVPG呈正相关(r=0.449,P=0.047;r=0.487,P=0.030).在诊断HVPG≥12 mmHg时,肝脏硬度的AUC值为0.875,佳临界值为1.77 m/s,其敏感度为68.6%,特异度为100.0%;脾脏硬度的AUC值为0.711,佳临界值为3.18m/s,其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75.0%.在诊断HVPG≥20 mmHg时,肝脏硬度的AUC值为0.798,佳临界值为1.85 m/s,其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68.8%;脾脏硬度的AUC值为0.820,佳临界值为3.23m/s,其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56.3%.结论 对于肝硬化患者,ARFI测定的肝脏和脾脏硬度与HVPG呈正相关,在门静脉高压的无创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粪便DNA甲基化分析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黄朝晖;杨帆;李莉华;胡瑜;刘志辉;任金冬;宋明旭

    近年来,研究表明DNA甲基化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用于恶性肿瘤的分子诊断.由于结直肠癌(CRC)组织持续脱落细胞到粪便中,因此检测粪便中CRC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有可能成为一条无创诊断CRC的新途径.增生性息肉蛋白基因(HPP1)是在结肠增生性息肉中鉴定出的一个新基因,在大多数CRC中表现出过甲基化[1].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锦伟;王剑;谢渭芬

    肝纤维化多继发于慢性肝损伤之后,为肝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其特征是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在肝脏过度沉积,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目前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因此,早期诊断和量化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学检查因其客观、无创、真实还原、可重复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简单易行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MRI 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不局限于肝形态学检查,还可以从血流、弹性、代谢、功能等多个方面加强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认识,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凸出。MRI 除常规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之外,还有不少特殊序列可用于肝纤维化诊断,现就近年来应用于肝纤维化诊断的磁共振新技术作一综述。

  •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现状

    作者:田华捷;冯琴;胡义扬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对慢性肝病的进展、预后和治疗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回顾和分析总结近20年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清学检测及其数学模型、影像学检查、血清分子生物学新检测技术等诊断方法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超声波肝脏弹性检测方法的优化可能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 GPR、APRI和FIB-4预测HBeAg阴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

    作者:李秀芬;陆伟;潘云鹤;汪洁;张占卿

    目的 比较GPR、APRI和FIB-4预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性能.方法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59例被随机分为两组:训练集578例、验证集281例.参照Scheuer肝脏组织学评分系统,病理学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严重和晚期纤维化.结果 训练集与验证集显著、严重和晚期纤维化的流行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训练集与验证集GPR、APRI和FIB-4预测显著、严重和晚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 AURO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对于训练集,GPR和APRI预测显著纤维化及GPR、APRI和FIB-4预测严重和晚期纤维化的AUROC均>0. 750(95%CI下限均>0. 700);FIB-4预测显著纤维化的AUROC为0. 700~0. 750(95%CI下限<0. 700).对于验证集,GPR预测显著纤维化,GPR、APRI和FIB-4预测严重纤维化及GPR和FIB-4预测晚期纤维化的AUROC均>0. 750(95%CI下限均>0. 700);APRI预测显著和晚期纤维化的AUROC为0. 700~0. 750(95%CI下限均<0. 700);FIB-4预测显著纤维化的AUROC<0. 700.结论 对于HBeAg阴性患者,GPR和APRI预测显著纤维化、GPR和FIB-4预测严重和晚期纤维化的效能均达到了中等水平且均有良好的稳定性,FIB-4预测显著纤维化和APRI预测晚期纤维化的效能相对较低.

  • 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比值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性能评价

    作者:黄丹;陆伟;汪洁;张正华;潘云鹤;张占卿

    目的 评价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比值(ACR)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程度的性能.方法 1 335例HBeAg阳性和1 026例HBeAg阴性CHB患者入选本研究.肝脏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病理学分期≥S2和≥S4分别定义为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ACR和APR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实用截断值从其预测显著肝纤维化的特异度与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的重叠区间内优选.结果 HBeAg阳性患者,ACR和APR预测显著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AUROCs)分别为0.772和0.765,预测肝硬化的AUROCs分别为0.751和0.756;以实用截断值ACR>0.200和APR>1.000为标准,其预测显著肝纤维化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4%、79.2%和56.8%、78.8%,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3%、61.2%和76.2%、63.8%.HBeAg阴性患者,ACR和APR预测显著肝纤维化AUROCs分别为0.756和0.741,预测肝硬化的AUROCs分别为0.805和0.786;以实用截断值ACR>0.125和APR>0.750为标准,其预测显著肝纤维化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9.0%、80.4%和58.1%、79.8%,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7%、68.3%和80.2%、68.5%.结论 ACR和APR预测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实用截断值不能一致;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ACR与APR预测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高度一致.

  • 血清病毒学标记物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评价

    作者:张占卿;陆伟;翁齐铖;张智勇;王雁冰;冯艳玲

    目的 评价血清病毒学标记物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CHB患者211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25例和86例.血清HBsAg、HBeAg、抗-HBc和HBcrAg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eAg、HBcr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抗-HBc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抗-HBc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Bcr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预测病理学分级和HBsAg、HBeAg预测病理学分期的偏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和HBV DNA预测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偏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BsAg和血清HBsAg、HBeAg分别有预测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价值,血清HBcrAg和HBV DNA均有预测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 门静脉高压的无创诊断方法及进展

    作者:缪成成;诸葛宇征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肝硬化本身,而是门脉高压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因此,准确测定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压力是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的关键.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早已被证实是反映门脉压力的“金标准”,当HVPG >5 mm Hg(1 mm Hg =0.133 kPa)即可诊断为门脉高压.但HVPG测定属有创检查,操作复杂,且有一定的技术和设备要求,无法广泛开展.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简便无创的门静脉压力诊断方法.本文就现有的无创诊断门脉高压的方法及近年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腺苷负荷试验门控心肌99Tcm-MIBI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建强;曹春晓;陈钰;杨琦;尹红;曾国丽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可无创诊断和评价冠心病,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腺苷负荷门控心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以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血清miRNA-122检测在乙型病毒肝炎及晚期肝纤维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萍;张军鹏;贺继东

    目的 探索血清miRNA-122在乙型病毒肝炎及晚期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进行肝穿刺活检的乙型肝炎患者320例和健康对照者310例.参照201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纤维化分期.RT-qPCR法检测血清miRNA122,ROC分析miRNA-122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320例乙肝患者纤维化分期S0-1者98例,S2者82例,S3者66例,S4者7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RNA-122(1.00±0.09)显著低于S0-1(4.76±1.13,t=21.52,P<0.001)、S2(3.97±0.85,t=22.43,P<0.001)、S3(2.83±0.56,t=20.72,P<0.001)和S4(2.48±0.41,t=22.34,P<0.001)组乙肝患者.血清miR122与肝纤维化分期(S0,1,2,3,4)呈负相关(r=-0.328,P=0.033).AST、HBV-DNA、ALB、PLT、FIB-4、APRI、miRNA-122是乙肝患者晚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RNA-122对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乙肝患者的预测价值能效较好(P<0.05),尤其是晚期纤维化组(S3+S4组)和肝硬化组(S4组)能效更佳(AUC>0.700,敏感性和特异性均>70%,P<0.05).结论血清miRNA-122可作为乙肝患者无创纤维化评价指标,尤其是针对晚期纤维化乙肝患者.

  • 外周血细胞计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价值

    作者:陈由达;张爱军;吴梓苗;张占卿;陆伟;史连国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男性慢性乙型肝炎153例,其中病理诊断为非肝硬化的患者122例,肝硬化的患者31例.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P<0.01),淋巴细胞、中间细胞计数相近于非肝硬化患者(P>0.05).基于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建立的Fiser's判别函数预测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的正确率分别为64.52%和74.59%.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肝硬化的ROE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95%可信限:0.57~0.78)和0.24(95%可信限:0.15~0.33)、0.32(95%可信限:0.22~0.42)、0.34(95%可信限:0.24~0.45).根据ROC曲线确定的佳截断值,年龄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68、0.63、0.32、0.89、0.64,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55~0.77、0.59~0.71、0.31~0.38、0.86~0.92、0.61~0.70.结论 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为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重要指标,其预测肝硬化的价值主要在于排除诊断.

  •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占卿;陆伟;饶敏;王雁冰;陈淑琴;童海涛;周毅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4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活检;采用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G1与G2、G2与G3、G3与G4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0.014),在S0与S1、S1与S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09、0.370),在S2与S3、S3与S4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基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判别函数预测G1、G2、G3、G4的正确率分别为55.65%、28.25%、27.83%、66.67%,预测S0、S1、S2、S3、S4的正确率分别为43.33%、6.49%、19.01%、31.11%、71.29%;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预测G4和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831(P=0.000和0.000),以血清胆碱酯酶活性≤5.235×103u/L和≤5.535×103u/L为标准,其预测G4和S4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和0.822、0.678和0.758、0.687和0.77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G4和S4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无创诊断和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研究进展

    作者:谢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相对于NAFL,NASH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故早期诊断并对其干预尤为重要.近年来,多项无创诊断方法的出现致力于替代肝脏穿刺活检,主要包括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等,本文就无创性诊断和评估NASH作一综述.

  •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沈斐斐(综述);陆伦根(审校)

    肝脏纤维化程度及进展与慢性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密切相关。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程度有助于避免代偿期患者向肝硬化失代偿期发展,也有助于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上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仍为肝脏穿刺活检,但是由于其操作的有创性,以及穿刺后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它在临床研究中的使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无创、安全、有利于动态监测肝纤维化进展、客观评价肝脏纤维化程度,使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29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