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营养与骨骼发育的新进展

    作者:荫士安

    人的骨骼成熟经过了婴儿、儿童、青少年期和青壮年的很长时间,终取得了峰值骨量.近年来,大多数关于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焦点已经开始转移,重点研究影响生长发育期使骨峰值达到大化的决定因素和骨质疏松发生的预防方面.本文综述了影响峰值骨量的因素、钙营养状况与儿童骨骼发育、饮奶对骨骼发育的影响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儿童青少年时期钙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成年后骨骼健康的影响

    作者:毛绚霞;洪玮麒

    包括钙和维生素D在内的膳食因素是影响峰值骨量的重要环境因素,增加生长发育期的峰值骨量是延缓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膳食因素对峰值骨量及成年后骨骼健康的影响.

  • 钙需要量的影响因素与骨质疏松

    作者:马蓓蕾;蔡美琴

    影响钙需要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和不同生理状况是主要因素.如机体在不同的生理阶段都能摄入充足的钙,即可增加体内钙潴留,提高在遗传允许限度内所能达到的峰值骨量,减少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危险性.本文综述了不同生理阶段及遗传因素对钙需要量和峰值骨量的影响.

  • 南昌市部分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建立及骨质疏松检出率

    作者:涂萍;余瑶;徐定波;王艳;刘勇华;丁浔

    目的 评价南昌市部分>20岁汉族女性峰值骨量,探讨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检出率.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南昌市396名健康女性进行腰椎(L1-4)正位和左股骨颈(Neck)骨密度(BMD)测定.确定峰值BMD 出现的年龄段,在此基础上分析骨质疏松检出率.结果 以每5岁为1个年龄段分组,L1-4峰值BMD(0.939 g/cm2)出现在35~39岁年龄段;股骨颈部位峰值BMD(0.984 g/cm2)出现在30~34岁年龄段.以30~34岁股骨颈BMD为峰值,纳入本研究的>50岁女性人群骨质疏松患者检出率为 35.4%,以35~39岁腰椎BMD为峰值,>50岁女性人群骨质疏松患者检出率为45.7%.结论 南昌市部分>20岁汉族女性峰值BMD出现时间段与国内其他城市妇女存在差异,以 30~34岁股骨颈L1-4 BMD 和35~39岁腰椎BMD作为峰值标准时,骨质疏松检出率存在有差异.

  • 儿童及青少年骨骼发育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赵笛辰;李梅

    峰值骨量是决定骨骼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儿童及青少年是峰值骨量累积的关键时期,该时期骨骼的生长发育受多种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就儿童及青少年骨骼发育的特点及其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促进儿童及青少年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 应重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作者:夏维波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这两种慢性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常见临床问题。DOP是指在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中出现的骨量减少及骨骼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被认为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峰值骨量获得不足、血糖控制不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堆积、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以及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均可能影响骨量和骨质量。1型糖尿病(T1DM)患者通常骨密度减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量可能不低,但骨强度下降,同时糖尿病患者跌倒的风险增加。某些抗糖尿病药物可能具有骨骼副作用。以上因素均可增加DOP的发生和骨折风险。推荐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骨折风险评估,及早对高风险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措施。

  • RANKL,M-CSF和破骨细胞体外培养

    作者:王燕;支忠继;李玉坤

    骨是一不断更新的组织,骨重建贯穿生命过程的始终.骨重建包括骨吸收和随后进行的骨形成.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维持着正常的骨代谢.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导致骨量减少.骨吸收的主要细胞是多核的破骨细胞(Osteoclast,OC).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骨髓微环境在调节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方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体内和体外模型的建立,为研究正常和病理情况下的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信息.在骨髓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细胞间接触,信号传递调控着破骨细胞的分化、活化及其功能活动.这对骨的纵向生长、更新及峰值骨量的保持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专业运动员与办公室工作的普通人群腰椎椎体骨密度的测量与比较

    作者:刘燕;张美荣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症(OP)的罹患人群逐渐扩大,OP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而OP的预防比治疗更有价值.国内外的研究资料都证实了年轻时有较高的骨峰值,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病.影响峰值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环境和遗传有关[1,2];营养(如钙的摄入)、光照、运动、烟酒嗜好等多种因素是影响骨量的可控因素.增强骨健康提高骨峰值应从青少年开始做起,如膳食中摄取有利于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坚持适量运动对骨生长发育的作用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 力学负荷对峰值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定焯;杨惠;刘芳;张倩;王文志

    目的人的运动器官含骨量的多少与外力有关.本实验研究了重力、肌力对骨量的影响.方法排除了继发性骨质疏松,用DXA对男56例、女55例受试者测量全身骨量,收集BMC、BMD、体重、瘦体重指标.结果发现全身体重和瘦体重与BMC呈密切相关,与BMD的相关较弱.女性的相关强于男性,男女相同体重配对后,男性的BMC、瘦体重、握力分别大于女性3.5%、27.8%、44%.这可能是男性力学性能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而且男性体重每大于女性1 kg其 BMC较女性增加0.020 kg;男性瘦体重每大于女性1 kg其BMC较女性增加0.008 kg;体重和肌力都是决定BMC的因素,体重可能是决定BMC的重要外力.结论应该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诊断中如何发挥骨力学的优越性.

  • 成都地区骨峰值的研究

    作者:马锦富;杨定焯;安珍;宓云刚;王晓英;尚家芸;蒋建军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骨峰值(PBM)的基本情况,为骨质疏松(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地区20~49岁人群除外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及骨代谢疾病者368名,进行了腰椎(L2-4)正位和髋部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测量.结果 20~49岁人群的BMD相对稳定,男性腰椎骨峰值见于20~29岁,值为1.075±0.114(g/cm2);女性见于30~39岁,值为1.106±0.113(g/cm2);髋部(Neck,Ward's,Troch)PBM均见于20~29岁.各年龄组的BMD男女无差异(P>0.05),而L2-4 BMC(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AREA)男性均大于女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BMD城乡无显著差异.成都地区的PBM略低于北方地区.结论成都地区男性PBM为1.075±0.114(g/cm2),女性PBM为1.106±0.113(g/cm2);临床表现与BMD不符时,分析BMD的同时应参照BMC及AREA,才能降低骨质疏松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 使用NORLAND骨密度仪比较不同人种峰值骨量值

    作者:刘广源;邱贵兴;吴志宏

    目的 了解不同人种的峰值骨量(PBM)差异.方法 收集在西文SCI和中文NSTL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使用NORLAND DXA骨密度仪测量的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的PBM值,按不同性别和测量部位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在腰椎、股骨颈以及股骨粗隆的PBM值差异较大,其中女性白种人股骨颈、股骨粗隆和脊柱PBM要分别比女性黄种人高17.1%、17.8%和5.6%,男性白种人脊柱PBM要比男性黄种人高9.6%,而女性桡骨PBM值在不同人种中的差别不大.结论 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不同部位PBM值存在一定差异.

  • 骨质疏松症与遗传

    作者:陈金标;秦林林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决定骨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能够预测骨折发生率,用于诊断骨质疏松,它受营养、锻炼、遗传、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是BMD的主要影响因素.家系调查[1]发现大约46~62%的BMD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澳大利亚Pocock等[2]报道,在单卵双生子间BMD的相关系数为0.71~0.92,而双卵双生子间BMD的相关系数为0.33~0.50.双生子研究结果显示[2-4],峰值骨量(PBM)的60%~80%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虽然还不能完全排除环境因素对这些研究的影响,如双生子间,家庭成员间,常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处于类似的环境中,可能过高估计了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毫无疑问,BMD明显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且几乎可以肯定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而这些基因的确认,则是骨骼生物学上的重要课题.以下就此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 遗传决定骨量

    作者:梁颖;刘忠厚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疾病.骨量主要受两方面影响:获得的峰值骨量和随年龄增长发生的骨丢失.

  • 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杨妤欣;陈隽

    骨质疏松症(OP)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与峰值骨量高低和骨量丢失速度密切相关,而遗传与环境因素参与了峰值骨量的达到、维持以及骨量丢失的调节.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可解释60%~80%骨密度(BMD)的变化.近年来,对导致OP相关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已对约60种与骨代谢有关的基因及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表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些候选基因中,VDR、ER、COLIA1、白介素家族(IL-lra,6,1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钙素、降钙素及其受体、TNFα等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多,本文对另几个候选基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峰值骨量的种族差异

    作者:张雄良;晏焕青;郝永强

    目的 了解各种族之间峰值骨量(PBMD)参考值的差异.方法 收集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PBMD参考值,比较了三大人种的峰值骨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一般来说,黑色人种的峰值骨量高,其次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的峰值骨量低.中东地区的峰值骨量接近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到达峰值骨量的年龄早于黑色人种及白色人种.我国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峰值骨量也不尽相同,女性的峰值骨量的民族差异明显大于男性.结论 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族人群之间的PBMD参考值绝大多数存在种族或地域差异,必须针对不同人口和地区建立相应的骨密度正常参考值.

  • 补钙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作者:郭亦超

    一、概述低钙摄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营养问题.据美国NOF(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的资料,美国80%女孩和60%男孩的钙摄入量不足以获得正常的骨量;75%成人的钙摄人量不足以维持其骨量(NOF,2000).据欧洲EFO(欧洲骨质疏松基金会)的资料,在许多欧共体成员国中也存在低钙摄入问题(EC/EFO,1998).我国人的低钙摄入问题,无论在摄人量低的程度上,还是在涉及的人口比例上,要比美欧更为严重.业已证明,低钙摄人是骨质疏松症诸膳食危险因素中重要的起枢纽作用的危险因素.人们普遍认为,终生足够的钙摄入对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重要作用.美国FDA(1994)提出:生命前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足够的钙摄入能够获得佳峰值骨量(PBM),进而减少生命后期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绝经后妇女增加钙摄入能减缓骨钙丢失,进而减少骨密度降低到骨质疏松水平的危险.

  • 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骨峰值骨量的建立

    作者:李中青;霍毓平;李从力;王会芳;李莉

    目的: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 BMD)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为开展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及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韩国产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EXA-3000)对晋城地区1400例21~55岁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左侧前臂骨密度测定,进行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BMD值测定,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骨质疏松的骨量诊断以骨量峰值的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建立,均数的计算采用三次方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采用均数±标准差( xˉ±s)的形式表示。40岁以前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且各年龄段B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后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开始下降,且50岁以后下降明显( P<0.05)。男、女性前臂骨的骨量峰值均出现在41~45岁年龄段。男、女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骨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5682±0.0647)g/cm2、(0.4209±0.0689)g/cm2。结论建立了晋城地区健康人群男、女性前臂骨的骨量峰值和标准差,为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并开展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中轴骨测量或进行药物治疗。

  • 福建省泉州地区女性骨峰值的调查

    作者:高丽萍;陈敏;柯晓虹;王和鸣;陈月玲

    目的 调查泉州地区女性峰值骨量及其形成的年龄,探讨女性峰值骨量、骨密度与年龄的关系,为建立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泉州地区540名20~44岁的健康女性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制定调查表格.对所获得的资料用-x±s表示.结果 泉州地区女性35~岁年龄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骨密度.结论 通过对泉州地区女性的峰值骨量的普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特别是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同时将有助于泉州地区女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建立,且对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 昆山地区336例青年人胫骨定量超声骨量研究

    作者:金清;陈良;孙良;许东峰;张玉芹

    目的为昆山地区胫骨定量超声骨量峰值的建立提供标准化方法并积累数据. 方法以社区24~43岁青年健康志愿者336例为研究对象,用QUA测定胫骨定量超声骨量值.结果昆山地区男、女性人群的定量超声骨量峰值均出现在32~35岁年龄段,其值分别为(4 042.6±76.6)m/s(男性)和(4 034.8±70.2)m/s(女性).40岁以前,SOS值无明显性别差异,40岁以后,女性SOS值明显低于男性.结论胫骨定量超声骨量峰值无明显性别差异,建立的峰值骨量值可作为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参考值.

  • 尿钙、尿钠与男性青少年骨矿含量

    作者:周波;王晓红;张卉;王松涛;韩中凝;刘威;万冰

    目的研究北方男性青少年尿钙排出的影响因素,及尿钙排出量对骨矿含量、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我们对51名发育正常,身体健康的男性青少年(年龄17.2±0.7,15.5~18.7岁)进行人体测量,三天称重法膳食调查,采空腹静脉血、收集24小时尿液,用BH-6012型二维扫描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侧桡骨中远1/3处及桡骨超远端骨矿含量(BMC,g/cm)、骨密度(BMD,g/ cm2)、骨宽(cm).对有关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膳食钙摄入量为544mg/人日,蛋白质摄入量为86g/人日,尿钠排出量143.85mmol/d,尿钙排出量为4.04mmol/d.尿钠排出量是影响尿钙排出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尿钙(mmol/d)=2.3813+0.0115×尿钠(mmol/d),r=0.2811,P<0.05].尿钠排出量与膳食钠摄入量呈较强正相关,尿钠排出量(mmol/d)=67.4778+0.0215×膳食钠摄入量(mmol/d),(r=0.6077,P<0.0001).用前进法多元回归得出,尿钙排出量与桡骨中远1/3处骨矿含量、骨密度及桡骨超远端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膳食中钙含量低,钠摄入量高增加尿钙排出量,使钙在骨中储留减少,终有可能减少峰值骨量.提示青少年钙的需要量可能受钠的摄入量影响.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