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质疏松症的误区

    作者:赵雪圆

    对于骨折疏松症,人们多有认识误区.1.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人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在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 早孕妇女骨密度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明芳;陈磊

    女性在18岁时约完成90%的骨矿积累,骨量在30~40岁达峰值[1]。目前,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对发生于妊娠期骨质疏松症研究相对较少。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孕期存在高水平雌、孕激素,其对骨骼具有保护性作用,另一方面,孕期由于胎儿在生长发育中需要大量的钙,导致女性负钙平衡,引起骨峰值下降,增加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因此,了解孕期女性的骨健康状况,探讨孕期女性骨密度情况及相关因素,对于关爱女性骨健康,预防早期骨质疏松有重要的意义。

  • 骨质疏松症的膳食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萍玉;张亨菊

    膳食因素是影响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方便的人为可控因素.通过合理膳食,不但有利于生命前期佳骨峰值的获得,而且有利于生命后期骨丢失的减少,这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影响骨质疏松症的膳食危险因素包括低钙摄入、低蛋白或高蛋白摄入、低维生素摄入、吸烟、过量饮酒、摄入过多的咖啡、碳酸饮料、食盐等进行了综述.

  •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族健康人群跟骨超声骨密度的比较

    作者:朱自强;徐成丽;刘伟;韩少梅;祖淑玉;朱广瑾

    目的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族各年龄组跟骨超声骨密度的正常值范围,比较分析壮、汉族骨峰值与骨质疏松患病率之间的差异,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AchillesExpress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646例(壮族男/女:350/441,汉族男/女:357/498)11~61岁健康志愿者进行跟骨超声硬度指数(SI)测定.按不同民族、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男、女各分5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壮、汉族男、女跟骨超声骨密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各年龄组骨密度均未见显著差异.男、女跟骨SI均在21~30岁年龄组达到峰值,之后均开始下降.壮、汉族男、女各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定量超声技术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族男、女健康人群跟骨SI值参考值范围,对骨质疏松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壮、汉族男、女峰值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无显著差异.

  •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现状与进展

    作者:赵文新;季洪赞

    引言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所致的骨痛、骨病及骨折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关键在于提高骨峰值、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和防止骨折,以提高中老年人生存质量.

  • 海口地区一般人群的骨峰值研究

    作者:张寿;陈文远;周业渊;甘先民;杨能;万咏柏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中青年一般人群骨峰值的基本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地区20~39岁人群271名,进行腰椎(L2-4)正位和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结果男性腰椎和髋部(Neck,Ward's)骨峰值(g/cm2)见于25~29岁,测定值经标准化处理,分别为1.101±0.100,0.974±0.088,0.909±0.121;髋部Troch骨峰值(g/cm2)见于20~24岁,标准值为0.818±0.119.女性腰椎正位和髋部(Ward's,Troch)骨峰值见于30~34岁,标准值分别为1.127±0.107,0.868±0.118,0.763±0.084;髋部Neck(g/cm2)骨峰值见于35~39岁,标准值为0.903±0.111.结论海口地区中青年骨峰值略高于我国其他地区.测定结果为今后海口地区开展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 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测量结果及差异性分析

    作者:郭辉;贺晓晔;张铁亮;孔德伟;李白艳

    目的 通过测量新疆地区3264例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建立本地区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测量前臂骨密度的正常数据库,比较两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评价两族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病率之间的差异.方法 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DXA对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20岁以上健康人群前臂BMD进行测量,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1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 ①汉族男性骨峰值见于30~34岁,女性骨峰值40~44岁;维吾尔族男性骨峰值40~ 44岁,女性骨峰值25~29岁,维吾尔族男、女峰值骨量分别高于汉族男、女峰值骨量.②同一族别中相同年龄段同一测定区域BMD男性均高于女性;两族同性别BMD(男性在20~24岁、25~29岁、40~44岁3个年龄段和女性在20~24岁、25 ~29岁两个年龄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族男女OP发生率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族别、不同性别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量峰值水平也不同,本研究提供了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DXA测量前臂各年龄段BMD的参考数据和OP发生率,为国内的资料比较提供了依据.

  • 双能X线吸收法全身身体成分分析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的探讨及研究

    作者:宋丽俊;常冰岩;郭璇;徐建民;赵晓东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人群随年龄增长骨密度的变化规律;确立全身身体成分分析用于临床及科研的价值;从骨密度的角度来分析“全身身体成分分析”测得的BMD与国际公认的单部位(前臂、腰椎、股骨近端)BMD的差异;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解读全身身体成分分析报告.方法 采用DMS公司LEXXOS型骨密度仪对乌鲁木齐地区2300例汉族人群的全身身体成分(包括左侧肋骨、右侧肋骨、胸椎、腰椎、骨盆、左侧下肢、右侧下肢)进行精确测定,分析各部位相关数据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意义.结果 全身身体成分分析是否可以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不能一概而论,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结论 若除去左侧肋骨、右侧肋骨以外,其它部位(胸椎、腰椎、骨盆、左侧下肢、右侧下肢)的Z-score出现低值时,可考虑患者有低骨量骨病;当这些部位的T-score均出现低值时则可考虑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还是以检查单部位(前臂、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为主.全身身体成分分析因为它特定的多个软件主要应用于临床保健医学、体质测定、营养评定、运动医学等领域的科研及监测.

  • 北京城区居民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特点——3285例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季志民;马亚红

    目的 了解北京城区居民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方法 应用法国MEDILINK公司牛产的OSTEOCORE1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北京市城区3285名20~89岁人群进行股骨近端及腰L2-L4椎的BMD测定.结果 北京市城区男、女性人群的股骨近端及腰椎的BMD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组,峰值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BMD降低,女性在50~59岁BMD下降明显加速,男性没有出现下降加速现象.北京市城区中国人40岁以后OP患病率男性23.19%,女性OP患病率28.7%.结论 通过对北京市城区中国人群的BMD变化规律及患病率研究,为北京市城区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 专业运动员与办公室工作的普通人群腰椎椎体骨密度的测量与比较

    作者:刘燕;张美荣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症(OP)的罹患人群逐渐扩大,OP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而OP的预防比治疗更有价值.国内外的研究资料都证实了年轻时有较高的骨峰值,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病.影响峰值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环境和遗传有关[1,2];营养(如钙的摄入)、光照、运动、烟酒嗜好等多种因素是影响骨量的可控因素.增强骨健康提高骨峰值应从青少年开始做起,如膳食中摄取有利于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坚持适量运动对骨生长发育的作用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 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正常人群骨密度DXA测量

    作者:李白艳;贾文霄;张鹏;贺晓晔;周晓珊;刘德浩

    目的 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1837人次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确定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建立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数据库,并比较、探讨汉族、维吾尔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对乌鲁木齐地区20~75岁以上的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并进行两组样本均数的t检验.结果 汉族、维吾尔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略有不同,但多数均在40岁前随骨量逐渐增加而达到骨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趋势.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DXA测常规检查部位各年龄段BMD的正常值及骨质疏松诊断参考值,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也为国内的资料比较提供了依据.

  •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健康人群骨矿含量DXA测量分析

    作者:刘德浩;李白艳;张鹏

    目的 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1485人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MD),确定本市BMD正常参考值,并探讨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对乌鲁木齐市20岁以上的维吾尔族健康人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的BMD进行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1年龄组,得出BMD值、标准差及累计丢失百分率.结果 男性及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段组均出现在35 ~39岁组,而股骨近端男性及女性骨峰值年龄段组均出现在20 ~ 24岁组,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74岁呈加速下降趋势,而男性无明显加速下降现象.结论 达到骨峰值后BMD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男性下降缓慢,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男性.提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点在中老年女性,同时老年男性也不容忽视.因此建立本地区健康维吾尔族人群骨峰值及诊断参考值,对于临床诊断早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 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作者:郏蓉;苗懿德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众多发病因素中,遗传是重要的因素.自1994年澳大利亚Morrison等首先提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后,近年来各国学者对骨质疏松候选基因进行了许多研究,证实了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等候选基因的多态性与骨密度、骨峰值量、骨折风险等相关,证明了基因多态性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丁明晖;黄东锋;李燕;蒋伶俐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其发生机制有两点,其一骨峰值低,其二骨质丢失速度快,许多患者同时具备这两个因素[1].近年来,运动对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有关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

    作者:金世鑫

    一、诊断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凡符合下述3条之一者作骨密度检查:①轻微外伤后骨折,查体发现脊椎骨折。②骨X线片 的骨质丢失征象。③相关于骨质疏松的各种危险因子。骨密度(BMD)正常者应定期随访复查B MD。BMD降低值>1.0 SD者,仍缺乏合理诊断的,称为“特发性骨质疏松”,可以考虑骨活 检,也可考虑作经验性治疗。  T值(T-score)是男或女性骨峰值的标准差(SD)。各国均借用WHO关于女性骨质疏松的定义, 男性骨密 度减少量≤1.0 SD者为正常;>1.0 SD为骨量减少;≥2.5 SD为骨质疏松症,伴1个以上 部位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1.病史、查体、常规和骨代谢转化率的生化检查  骨痛见于重症骨质疏松或伴骨折者。有时出现肌无力。骨质疏松症尽管比较严重,可无任何 症状。查体可见驼背,偶见甲状旁腺腺瘤。

  • DXA骨密度检测在骨质疏松症诊断、预防、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常冰岩;卢勇;宋丽俊;郭璇;赵晓东

    目的 笔者通过对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共识文件(ISCD,2005年版)[1]观点的理解及解读,结合近10年操作DXA检测2万多例患者的经验,总结我国著名学者近10年来发表的文章观点,希望能够帮助解决临床医生存在的:(1)T/Z值使用混淆;(2)诊治目标人群应选取什么样的患者需要接受骨质疏松治疗指征不明确;(3)治疗方案不系统、检测部位不合理等问题.方法 根据ISCD(2005年版)提出的诊断骨质疏松症有效部位的选择、T/Z值的诊断人群及使用,我国著名学者近l0年发表的文章观点、DXA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指导应用,以及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对DxA其他功能在临床的应用及解读,结合DXA在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所出现的BMD状况,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 通过DXA正确应用、监测患者所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状况,从而做出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骨质疏松程度的提示,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结论 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是目前被公认用于判断骨量好的检测工具,ISCD(2005年版)的观点为我们在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玉溪地区2593例男性骨密度调查分析

    作者:孙添明;靳平燕;殷秀惠;林明

    目的 通过2593例玉溪地区男性骨密度测定,为了解玉溪地区男性骨密度(BMD)正常值及峰值骨量,分析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规律,为O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日本Aloka生产的DCS-600EX型骨密度仪,检测非优势侧前臂远端三分之一处BMD.将2593例检测结果 以5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BMD均值,计算出各年龄组的OP患病率.结果 玉溪地区男性BMD峰值为0.588±0.081(g/cm~2),其BMD峰值出现在30~岁年龄段.各年龄段OP的患病率为20~岁7.41%、25~岁11.70%、30~岁9.68%、35~岁7.49%、40~岁13.84%、45~岁10.93%、50~岁17.20%、55~岁23.59%、60~岁30.22%、65~岁44.32%、70~岁42.34%、75~岁48.94%、80~岁38.89%.结论 玉溪地区男性BMD30岁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BMD峰值出现在30~岁,峰值为0.588±0.081(g/cm~2),其后BMD测定值随年龄增加开始逐渐下降,OP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80~岁年龄组反而有所下降.

  • 北京地区9103例体检人群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王亮;马远征;张妍;陈立英;白颖;陈琼;涂显春;杨帆;马伟凤;胡江伟;杨国花;王文娇;谢媛媛;马彦巧;付雪梅;周凤春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9103例体检人群骨密度,探讨本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7月在我院体检的9103例汉族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16~93岁,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ExA-30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1/3处骨密度,建立信息采集表,记录体检人群骨密度、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BMI )等情况,将检测结果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每组骨密度、t、z评分、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地区男性、女性峰值骨量均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骨峰值分别为0.528±0.072、0.451±0.067,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男性、女性30岁以前骨密度分别为0.47±0.107、0.436±0.060,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21.88%、1.33%;30~39岁骨密度分别为0.528±0.072、0.451±0.067,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7.31%、1.71%;40~49岁骨密度分别为0.52±0.071、0.445±0.065,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9.88%、2.3%;50~59骨密度分别为0.49±0.076、0.396± 0.082,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20.83%、18.94%;60~69岁骨密度分别为0.463±0.085、0.328±0.071,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35.49%、52.21%;70~79岁骨密度分别为0.416±0.086、0.268±0.072,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57.31%、77.59%;80岁以上骨密度分别为0.384±0.091、0.222±0.059,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71.37%、95.24%。低BMI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和高BMI人群,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峰值骨量过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显著上升,且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同龄男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30岁以前的年轻男性骨密度状况也并不理想,可能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缺乏锻炼,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关。因此,将骨密度检测作为中老年人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同时加强年轻人群的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峰值骨量,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 成都地区城乡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调查

    作者:安珍;王文志;杨定焯;马锦富;赵元全;赵立强;唐婧

    目的为了解成都地区城乡正常人群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地区≥20岁健康人群共抽取1 460人,城市662人,农村798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2~4正位,左股骨近段(Neck, Ward's, Troch)BMD值,按城乡、男女分别每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骨量峰值(PBM)均出现在20~39岁,男性L2-4PBM为(1.120±0.114)g/cm2,女性为(1.113±0.113)g/cm2.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城乡男女BMD逐渐下降,女性各部位BMD值下降明显高于男性(P<0.01),其中女性50岁和60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骨量累积丢失率L2-4农村男性17.9%、女性35.3%均明显高于城市男性12.5%,女性25.0%,而且股骨上端骨量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成都地区城乡男女骨峰值形成年龄段在20~39岁,城市、农村不同性别年龄的BMD值4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女性BMD明显低于男性,骨量累积丢失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各部位累积丢失率Ward's>Neck>Troch>L2-4.提示为提高骨峰值,青春期合理的营养和加强运动是重要的,50岁以后进入中老年期,适当补充钙剂、营养和妇女绝经后雌激素补充疗法,可以减少骨量丢失,减缓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长春市16019例汉族人群骨密度调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分析

    作者:张萌萌;李亚刚;刘颖;潘雪娜;梁斌斌;刘忠厚

    目的 调查长春市16019例汉族人群骨密度,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变化的人群规律.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16019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 长春市男、女性人群骨密度峰值分别为0.625±0.109、0.506±0.058,其峰值年龄为30~39岁年龄段,4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女性为6.97%;60~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8.13%,女性为35.97%;70~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6.41%,女性为59.55%,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7.53%,女性为75.56%.结论 不同年龄及同年龄组两性之间比较骨密度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本研究报告的骨密度峰值高于日本、丹麦同类型骨密度仪检测结果;与北京地区骨密度检测结果相近.与西双版纳傣族、西藏、甘肃东乡族比较,差异显著(P<0.01).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