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体压缩性骨折减压Dick棒内固定术的护理

    作者:余雪霞;周聚玲

    1996年4月~1997年1月我科以减压Dick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30例,手术通过顺利,术后恢复满意,住院天数少,感染率低,现报告如下.

  • 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非稳定性胸腰段骨折

    作者:王祥华;李伟栩;陈其昕;严世贵

    我院自1996年2月~1999年2月应用Atlas Fixation系统治疗单节段非稳定性胸腰段脊柱骨折39例,并随访5月~1.5年,平均10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院自1996年2月~1999年2年期间,共收治非稳定性胸腰段骨折患者39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7例,年龄20~68岁,平均(32.2±12.4)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车祸16例,重物压伤及其他原因引起9例。损伤节段为T11~L3,其中T113例,T1215例,L117例,L23例,L31例;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7例,C级10例,D级9例,E级8例。伴有脊髓或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32例,占82%,其中单纯椎体楔形变超过1/3者5例,椎体粉碎压缩骨折、后凸cobb氏角>20度20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

  • 前入路与后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的比较

    作者:韩纯杰;马慧勇;崔晶晶;李旭晨;曹江龙

    目的 探讨前入路与后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每组45例.前入路组予以前入路减压治疗,后入路组予以后入路减压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角及伤椎高度.结果 前入路组手术时间[(200. 12 ± 22. 91) min]、术中出血量[(345. 23 ±54. 32)ml]及术后住院时间[(20. 78 ± 2. 98) d]较后入路组手术时间[(234. 56 ± 20. 45)min]、术中出血量[(600. 78 ±56. 71)ml]及术后住院时间[(25. 65 ±3. 45)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触觉评分及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前入路组患者触觉评分[(74. 56 ± 12. 03)分]及运动评分[(76. 23 ± 15. 45)分]均较后入路组患者触觉评分[(55. 78 ± 9. 78)分]及运动评分[(56. 41 ± 11. 09)分]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前入路组患者 Cobb 角( 42. 67° ± 5. 12°)及伤椎高度[( 3. 78 ± 0. 34 ) cm]较后入路组患者 Cobb 角(30.21°±5.12°)及伤椎高度[(2.52 ± 0.36)cm]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前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解除脊髓受压的情况,促进预后.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作者:柳立民

    目的: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行跨伤椎固定,观察组38例行经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术后7 d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当日、术后6个月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47±0.2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28±1.03)%(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治疗疗效.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

    作者:张付祥

    目的:比较跨伤锥固定和经伤锥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跨伤锥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伤锥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即刻矫正角度和术后6个月的矫正丢失度.结果:观察组术后Cobb角和术后6个月的矫正丢失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即刻矫正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锥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术治疗效果.

  •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作者:韩丹;何志勇;罗季阳;李轩

    目的 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经术后6 -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 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超;王伟;高贵营;黄立军;方程

    目的 观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4-02-2017-02诊治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29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长节段组),33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短节段组).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与短节段组相比,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组术后1周、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优于短节段组,且长节段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较术后1周的矫正丢失程度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固定效果好,可减轻术后骨折部位疼痛;虽然降低了固定节段的脊柱活动度,但对腰椎活动度影响不大,稳定的伤椎固定可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凯;张鸣

    目的 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观察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的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椎体前后凸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I.4%和90.0%恢复至术后的82.6%和95.1%;椎体后倾Cobb角由(16.8±4.4)°矫正为术后的(1.3±1.0)°(P<0.01);术前侧凸由(3.6±2.1).矫正为术后的(0.5±O.3)°(P<0.01).Frankel术前A级18例,B级32例,C级14例,D级14例;术后A级4例,B级8例,C级16例,D级30例,E级20例(P<0.001).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能很好的恢复脊柱的解剖序列,减压充分,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比较

    作者:刘宁;杨波;贺西京;王盛海;李维;陈建华;杨艳;雷海春;杨华

    目的 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5-01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的48例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组24例,Wiltse组24例.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48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4个月,平均26.5个月.与Wiltse组比较,经皮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后3d的VAS评分、ODI指数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经皮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Wilt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肯定,但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创伤更小,术后远期疼痛缓解更明显且功能恢复更满意.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骞;李保健;尚博;都芳涛;扈桂海

    目的 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将43例接受经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实验组,38例接受跨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即刻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obb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即刻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Cobb角度及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椎前后缘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相对高度及半年矫正丢失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要优于跨伤椎固定,其复位效果更佳,术后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

    作者:李建明;付新民;韩丽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为爆裂性骨折,多合并脊髓损伤.自2001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经胸膜外腹膜后途径一次性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共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19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作者:董有海;姜海莹;程根祥;洪洋;王晓平

    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115例,其中行外科手术治疗53例,本文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

  • 胸腰椎骨折前路Kaneda装置与Z-Plate ATL内固定系统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扬;李振宇;肖建德;龚敏;黄宝杰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车祸、高处坠地和压砸等工伤事故中多发生的严重创伤,常伴有脊髓损伤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我院自1995年6月以来,采用Kaneda装置、Z-Plate ATL系统二种方法,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并截瘫共26例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3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性骨折15例,爆裂型骨折10例,屈曲拉伸性骨折2例,骨折脱位2例.26例患者有1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其中完全性截瘫1例,重度不全截瘫9例,轻度不全截瘫5例.手术时间平均2 h 40 min,平均输血量为600ml.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楚

    目的:探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接受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接受手术方式分为跨伤椎组和经伤椎组,比较2组固定效果.结果:随访结束时经伤椎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度、椎体压缩率低于跨伤椎组;经伤椎组脊柱功能优良率为78%,跨伤椎组50%;术后24小时、48小时经伤椎组VAS评分为5.12±1.03分、3.10±0.87分,跨伤椎组为5.84±1.16分、3.27±0.65分.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跨伤椎固定植骨融合率更高,脊柱矫正度可获取更好维持,值得推广.

  •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贤坤

    目的:探究为发生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的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后所能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这3年间于本院骨科门诊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的患者共60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方式,并依照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分组:30例接受了前路手术的患者归入对照组,30例接受了后路手术的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预后结果。结果:2组患者在疗效上较为相近,研究组治疗效果稍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无差异。但对照组的并发症率均要高于研究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相较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在治疗结果与并发症率上都要优于前路手术,故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多选择后路手术。

  •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雨;赵刚;吴智勇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及后路减压2种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且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实施研究,I组28例行前路减压手术,II组28例行后路减压手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加以比较。结果:I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II组,P<0.05。术前,2组运动功能、触觉功能、伤椎高度、Cobb‘s角相比,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周,I组均高于II组,P<0.05。结论:以前路减压手术为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是,其疗效明显地优于后路减压手术。

  • 3种手术术式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晓林;李桂莲

    目的:探讨3种手术术式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50例,分别采取后路、前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前路组、后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指标均优于前后路联合组(P<0.05),3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

  •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呈祥

    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治疗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4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脊柱侧弯Cobb角、疼痛与JOA评分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脊柱侧弯Cobb角较小,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JOA评分明显有所提升,治疗后神经功能正常比例(65.91%)明显高于治疗前(25%),组间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治疗模式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术后恢复水平较高,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得以提升,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应予以临床推广.

  • 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比较

    作者:马文宇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手术节段和骨折锥自身Cobb角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高体温及术后72小时腰背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2组手术节段和骨折锥自身Cobb角之间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显著,且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窦坤;井辉

    目的 :研究并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将这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2组,40例/组,均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选择传统后入路,观察组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2组比较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时间、疼痛评分、伤椎高度、后凸角度.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后的伤椎高度均较手术前显著增高(P<0.05),其后凸角度均显著减小(P<0.05),而在手术后,观察组的伤椎高度、后凸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显著效果.

251 条记录 2/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