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段脊柱骨折伤椎置入单向螺钉与万向螺钉的疗效比较

    作者:贺金晓;严伟;王俊飞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伤椎置入单向螺钉与置入万向螺钉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向螺钉组(n=50)和万向螺钉组(n=40).单向螺钉组经伤椎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万向螺钉组经伤椎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评估术前、术后7天、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恢复状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活动能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结果 ①万向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单向螺钉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7天、术后3个月时,万向螺钉组与单向螺钉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7天、术后3个月时,两组同期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3个月,两组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P<0.05);万向螺钉组与单向螺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3个月,两组ODI得分均低于术前(P<0.05);万向螺钉组与单向螺钉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置入单向螺钉与置入万向螺钉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后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更小.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朱贤友;路绪超;吴威;石志伟;孟双全

    目的: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35例接受跨伤锥固定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VAS和JOA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体校正丢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

  • 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作者:樊宏杰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比较

    作者:李宗高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胸腰段眷柱骨折患者7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接受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刻Cobb角度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小于对照组,即刻矫正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即刻伤椎前后缘高度及即刻矫正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跨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伤椎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维持脊柱矫正度.

  • 跨伤椎和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磊

    目的:分析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Cobb角、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功能障碍指数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Oswestry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评分低于时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进行经伤椎固定术疗效较跨伤椎固定更佳,可有效保证胸腰椎的稳定性,促进脊椎功能恢复,降低疼痛程度.

  •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海勤;侯海涛

    目的 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剥离椎旁肌后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腰椎功能.观察组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腰椎功能评分(JO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能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用时、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会生

    目的 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取的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水平、术后平均留院时间、胸腰段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水平、术后平均留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半年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但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固定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可更好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改善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正兵

    分析研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此研究病例选取方式为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抽取88例纳入到研讨范围内,再次依据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跨伤椎固定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经伤椎固定方式治疗,将治疗结果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18%比对照组81.82%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JOA、VAS评分状况,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丢失、Cobb角丢失、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伤椎固定治疗方式,所取的疗效比跨伤椎固定方式更为显著,各指数改善幅度也更大,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曾庆刚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手术前后凸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变化情况.手术前两组患者脊柱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两项指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压缩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观察组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显著,有助于伤椎及早恢复,缩小椎体压缩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椎管减压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豪

    选取我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后路手术)和观察组(后路手术+椎管减压)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神经功能和下腰痛改善情况。观察组Frankle分级A级、B级、C级比例低,E级比例高;经治疗后患者的JOA评分提高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在后路手术中实施椎管减压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下腰痛症状,值得推广。

  • 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诚

    目的:研究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方法均为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按照内固定系统不同将其分为A组45例和B组46例,A组应用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B组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Cobb角和椎体前后缘高度均优于术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效果大体相同,但B组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进而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复位效果,更具有可取性。

  •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肖隆艺;文晖龙;曹正霖;禤天航;邓睿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连续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选取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作为研究目标,收集临床资料、下肢静脉彩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统计分析DVT发生率及独立危险因素,以下肢静脉彩超诊断DVT,怀疑肺栓塞者行胸部CTA.结果:共纳入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160例,有下肢DVT形成31例(19.4%),肺栓塞1例(0.6%).分析显示,D--聚体升高、高龄、肥胖、完全性脊髓损伤和合并糖尿病是本人群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下肢DVT形成的发生率较高.D-二聚体升高、高龄、肥胖、完全性脊髓损伤和患有糖尿病是本人群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观察

    作者:金宇恒

    目的 比较跨伤锥固定与经伤锥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全部患者都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跨伤锥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锥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量表(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治疗前后骨折及随访末期骨折恢复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及椎体高度丢失分别为(3.95±0.71)°、(5.32±0.74)%、(0.71±0.32)°、(1.24±0.23)%,对照组分别为(7.10±1.66)°、(6.91±1.84)%、(3.87±0.74)°、(6.23±0.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1.44、5.26、25.70、43.29,P<0.05).结论 与跨伤锥固定治疗相比,经伤锥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更显著.

  • 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立

    目的 分析研究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通过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Cobb's角度、疼痛评分以及腰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前患者的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后缘椎体高度分别为(17.3±1.2)mm、(25.7±2.2)°、(19.3±1.2)mm,与治疗后的(22.2±0.7)mm、(3.7±0.7)°、(22.4±0.9)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腰椎疼痛评分分别为(1.5±0.7)、(24.7±2.4)分,与治疗前的(6.7±0.8)、(11.6±2.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通过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手术后恢复较快,稳定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广泛推广使用.

  •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牛婷婷

    目的 探究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行内固定术患者83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行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予以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可有效促进其康复及提升护理满意度.

  • 胸腰段后凸畸形影响腰椎诸节段矢状面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建民;丁晓林;张辉;崔新刚

    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脊柱畸形、胸腰段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Scheuermann's病、老年性脊柱后凸、脊柱结核椎体破坏、椎体肿瘤、软骨发育不全等[1、2],除了脊柱本身的因素外,胸腰段后凸畸形可由腹部肿瘤引起[3].

  •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马胜忠;侯铁胜;赵杰;张晶涛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如何选择内固定手术.方法:依据作者收集的14例内固定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及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症状,脊柱后凸Cobb's角度为12.5~34.2°.结论:常见原因为:(1)内固定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2)内固定选择错误;(3)内固定节段的选择错误;(4)内固定撑开过度;(5)植骨与否对内固定手术存在一定的影响.

  • C-D手术加矫形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截瘫

    作者:梁广俊;宗成联;李俊峰;战永美

    采用C-D短棒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器,加截瘫站立及行走矫形器,对24例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进行阶段性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 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汪勇

    目的:探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以来采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例共计54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4例患者的治疗均成功,患者手术之前Cobb角平均度数为(30.14±9.14)°,术后恢复至(5.23±6.31)°(P<0.05);术前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42.67±17.11)°,术后恢复至(95.11±10.07)°;在患者出院之后的回访中可见,所有患者骨折恢复良好,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结论采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后患者情况稳定。

  • 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作者:刘卫祥

    目的 比较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JOA、VAS评分和手术前后Cobb角度、术后半年丢失度、术后即刻矫正度.结果 术前,两组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JOA、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半年Cobb角和术后半年丢失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矫正度度数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跨伤椎固定比较,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更佳,术后能更好地维持脊椎的矫正度.

251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