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作者:韩俊杰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某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伤椎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GQOLI-74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相同的伤椎复位效果,但微创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 浅析前路及后路内固定法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健

    目的: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应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前路内固定(研究组,35例)和后路内固定(考察组,35例)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考察组的74.29%(P<0.05);治疗后研究组触觉、运动评分以及椎伤高度高于考察组(P<0.05),Cobb角大于考察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考察组的20.00%(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应用前路内固定的疗效优于后路内固定,其对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优先选择.

  • 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学良;陈静

    目的 探讨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骨科的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行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的方法,观察患者的椎体复位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析手术前后Cobbs角和椎体高度.结果 术后与术前相比,Cobbs角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损伤恢复情况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7例,E级16例;术后临床效果总优良率为92.3%.结论 脊柱通用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有较好的复位固定作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涛;樊秋贵;高琦珂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微创手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高体温及腰背痛7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高体温及腰背痛72 h VAS评分,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和骨折椎体自身Cobb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吴琪;何清义;吴新军;方青;陈雍华;钟渝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病人术前、术后护理效果.[方法]在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病人护理过程中,加强了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营养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30例病人术后病变椎体高度恢复,尤其是矢状位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无肺不张、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锥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冰

    骨质疏松患者的脊柱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压缩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外固定等,极易导致骨进一步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

  • 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时长及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叶华保

    目的:探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时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取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住内固定,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长、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矢状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及疼痛评分(VAS),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6.25±14.34) min、(10.02±2.14)d、(125.37±36.81) m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矢状位Cobb角与VAS评分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比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8% (1/48)与对照组6.38% (3/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长,促进患者脊椎形态与功能恢复,降低其疼痛程度,且并发症较少.

  • 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正位;陈本华

    目的: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GSS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和Cobb角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活动和神经功能,融合率高,复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护理分析

    作者:吴莹莹

    目的 分析研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护理方法 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于我院所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护理方法 进行总结,观察100例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情况.结果所选取的100例患者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之后大多数会合并呼吸道感染、截瘫以及尿路感染等,患者的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和复杂,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提高对患者手术之前的访视,准备充分,严格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提高对患者的体位护理以及呼吸管理工作,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痛苦获得缓解.

  • 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式及内固定器的选择

    作者:邵本英

    胸腰段是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域,活动度大,易发生骨折,脊髓损伤率高,由于该区椎管内有脊髓圆锥,骨折并发损伤通常造成下肢瘫痪和大小便障碍.我科1989-2004年9月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18例,并得到全部随访,疗效满意.

  • 新型医用病床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过伸复位中的应用

    作者:肖奕增;王秋菊;黄钿锋;符祖昶;郑文忠

    新型医用病床因可改变床板角度帮助患者调整体位,正在逐步替代旧式病床.笔者发现新型医用病床可作为腰桥用来过伸闭合复位胸腰段脊柱骨折:新型医用病床床尾升高可形成一个腰桥,患者头朝床尾仰卧腰桥弧形顶点刚好位于脊柱胸腰段(图1),可使患者胸腰段脊柱处于过伸位,发挥顶椎支点作用,使胸腰椎骨折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的作用.

  • 探究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及效果

    作者:邓菊

    目的 :研究分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中,每组34例,观察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8%vs 17.65%),组间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见该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何传宇;苏来曼·热合曼;刘云涛;马良;梁冰;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目的:探究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经伤椎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前缘和后缘高度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明轩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1组(33例)和2组(33例),1组实施前路手术方法治疗,2组实施后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经过治疗,61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接受前路手术患者全部治愈,且不存在显著脊椎弯曲现象。而后路手术出现5例脊椎弯曲现象患者,给治疗效果带来一定影响。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选择佳手术方式,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 探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作者:宋玉光

    目的:对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4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Cobb角及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前患者Cobb角为(29.3±9.0)°,术后患者的Cobb角为(5.7±6.4)°,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正常率为(41.3±16.8)%,术后恢复至(95.3±10.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术后无感染现象发生,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情况发生。结论:采取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的增加术后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玉光

    目的:对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3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治疗方法均采取在伤椎及上位椎部分采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在椎间植骨或是置入椎间融合器。结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术后2周和术前对比,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均存在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个月比术后2周后的各项观察指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取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具有复位好,在矫正后凸畸形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绍龙

    目的:研究对比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78例,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即刻矫正度和半年后 Cobb 角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即刻矫正度和术后半年 Cobb 角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较好,能够患者的手术时间,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且对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矫正角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及系统回顾

    作者:马帅;丁志国;张树泉;赵奕;赵宝林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T10-L2)处于两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处,因此胸腰段脊柱骨折多见.胸腰椎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常累及脊柱的三柱,不但造成脊柱的稳定性严重破坏,而且容易致脊髓神经损伤,其主要治疗目标是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序列,重建其稳定性,挽救脊髓神经功能.胸腰椎骨折一般分为6种损伤类型:①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这是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②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③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脊柱前、中、后柱同时损伤的结果.④Chance骨折;为椎体水平状撕裂性损伤.⑤屈曲-牵拉型损伤;⑥脊柱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技术发起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与发展,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已成为胸腰椎骨折的为经典及常用的手术方式;后路短节段复位固定(跨伤椎固定) 已成为胸腰椎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经过大量的临床印证,该方法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存在伤椎难以完全恢复至原来高度、后凸畸形矫正不满意、易发生内固定失效等缺点.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通过经伤椎植入螺钉来分担载荷.

  • 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作者:滕文建

    目的:探讨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资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后路跨节段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伤椎的Cobb角更小,其椎体前缘的高度和椎体后缘的高度均更高(P<0.05).结论: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伤椎Cobb角和椎体高度的恢复.

  • 使用跨伤椎固定术与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对比

    作者:蒋波

    目的:比较使用跨伤椎固定术与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四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11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跨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经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液量、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度数及术后半年的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丢失度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的引流液量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压缩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后凸Cobb角的度数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后凸Cobb角丢失度数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跨伤椎固定术相比,使用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助于患者后凸Cobb角度数、椎体高度的恢复,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液量较多.

251 条记录 6/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