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尹升吉;伦学刚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42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运动与触觉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路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后路组为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的手术时间[(156.53±18.20)min]、住院时间[(10.26±2.42)d]明显短于前路组[(223.27±24.29)min、(15.33±3.25)d],术中出血量[(634.47±37.95)ml]明显少于前路组[(986.25±42.7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与触觉评分[(56.8±6.5)、(62.5±6.8)分;(63.2±7.1)、(65.3±7.7)分]均较治疗前[(37.3±4.2)、(46.5±6.1)分;(41.3±5.3)、(49.1±6.3)分]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运动与触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前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后路组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路内固定,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7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殷淑君;王秀花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本院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72例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并改善护患关系,临床价值较高.

  •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书宽

    目的 分析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4%(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高体温、腰背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胸腰段脊柱骨折60例的外科手术方法与疗效观察

    目的:对不同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进而找出采取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策略。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60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骨折时间及骨折部位,分别采取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脊柱植骨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前路手术组患者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术后伤椎高度及术后 cobb 角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及时的临床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胸腰段脊椎骨折治疗的关键。

  • 可吸收骨水泥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研究

    作者:周茂生;谢加兵;杨民;汪正宇;胡旭峰;徐祝军

    目的 观察可吸收骨水泥强化椎体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2月-2011年5月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注射可吸收骨水泥强化,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2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周、2个月、6个月、12个月、去除内固定后3个月行X线检查;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CT检查,测量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术后随访10 ~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神经损伤或异物反应等并发症.未发现有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术前后凸角平均21.8°,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49.7%,术后1周分别为3.2°和94.3%;术后12个月3.8°和92.3%;去除内固定后3个月5.5°和90.4%.并进行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骨水泥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促进椎体骨折愈合,减少远期椎体高度丢失,同时也是防止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的有效方法.

  • 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技术

    作者:

    一、概述脊柱骨折伴截瘫一直被认为是骨科领域内尚未攻克的难题.在临床上以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圆锥和马尾损伤多见.伤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固然与初次损伤程度有关,但是受伤脊柱的活动和移位的骨片及破碎椎间盘的压迫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十分不利.因此,对骨折脱位的早期复位与固定,保护脊髓免受再损伤,解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等至关重要.

  •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德勇;黄海

    胸腰段脊柱骨折因其致伤暴力强大、发生机制复杂、为脊柱带来的破坏性大(甚至可破坏椎体三柱结构),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患者常伴脊髓神经损伤,致残率高.目前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先开展非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故手术治疗成为主要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现常用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术式多样,包括前路、后路、前路联合后路及微创术式,各术式均有其优缺点,为保证手术实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常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价值

    作者:凌炜;陈琛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联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给予单独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的压缩率,椎管狭窄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观察组术后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5±1.73)°比(9.54±0.95)°,(9.74±8.15)%比(15.45±7.24)%,(2.73±1.41)%比(4.94±1.85)%,(7.18±2.86)%比(10.47±3.86)%,P<0.01]。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E级比例[76.7%(23/30)]高于对照组[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更有效改善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魏劲松

    目的 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各35例.前路组患者给予前路固定治疗,后路组患者给予后路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运动与触觉评分、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前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2/35),后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 (2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路组治疗前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40.6±3.2)、(70.5±4.6)分,治疗后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47.0±5.3)、(70.7±6.7)分;后路组治疗前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39.5±3.5)、(53.3±4.5)分;治疗后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46.6±5.6)、(58.5±6.6)分;治疗后前路组运动和触觉评分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前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伤椎高度分别为(13±0.6)、(3.6±1.2)cm,Cobb角分别为(22.0±2.0)°、(44.7士5.3)°;后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伤椎高度分别为(1.4±0.5)、(2.3±1.0)cm,Cobb角度分别为(21.6±2.2)°、(31.5±4.6)°;治疗后两组伤椎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前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后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前路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后路固定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 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作者:刘阳;郑文奎;井万里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6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AF)组(46例)和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组(50例),前者采用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后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椎前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而术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而组间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GSS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AF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AF及GSS的临床应用效果相近,尤以GSS的治疗效果更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复位效果佳等众多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作者:李媛媛;耿硕

    目的 探究与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经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接受前路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分级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较好,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AF系统治疗腰椎骨折43例体会

    作者:陆明;王玉仑;吴飞

    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固定的方法很多,从2001年2月份开始,我科使用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43例,体会到AF系统操作简便、复位固定作用好、术后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 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童显荣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伤或交通伤等强力撞击造成,近年来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其常伴有多节段的脊柱骨折而使其症状特殊,体征表现重叠,因此早期治疗尤为重要[1,2].本研究以我院2010 年6 月~2012 年4 月间收治的64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 脊柱胸腰段骨折GS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中华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损伤型骨折,导致骨折的原因多为过度承受外力所致,并且容易伴随脊髓损伤和椎体滑脱,临床治疗主要通过纠正患者脊柱的生理弯曲,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消除脊髓神经所受到的压迫,使脊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而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尤为关键[2],我们观察分析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GS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外科手术方法及疗效

    作者:韩红福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外科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选择前路手术组、后入手术组以及前后联入手术组,观察疗效.结果 前路手术组患者1年后植骨融合率达100%,高于后入手术组(78.26%)以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组(76.92%),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P<0.05).同时前路手术组的手术后伤椎高度和手术后Cobb角也高于后入手术组以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组,同时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102,t=9.492,P<0.05).结论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秦超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4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后畸形矫正、神经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和侧凸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没有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畸形状态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虎方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畸形矫正、神经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和侧凸角度均明显减少,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一期愈合,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术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比较

    作者:蒋科杰;沈是铭;李戬;金琦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受损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及Cobb角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与开放式手术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高,患者痛苦少.

  • 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技术改良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金城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手术改进后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近年于本院诊治的8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所行前路减压术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9例,对减压技术进行改良.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的减压术式.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切口长度显著变小、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也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程度、椎管狭窄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术式改良,有效减少了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等,降低了术者操作难度及患者创伤.

  •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跨伤椎内固定与经伤椎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王伟

    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跨伤椎内固定与经伤椎内固定的治疗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跨伤椎内固定组(37例)和经伤椎内固定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局部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情况等临床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经伤椎内固定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跨伤椎内固定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跨伤椎内固定组患者植骨融合31例(83.78%),经伤椎内固定组植骨融合36例(92.3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伤椎内固定组患者治疗各时期的VAS评分均稍低于跨伤椎内固定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跨伤椎内固定相比,经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获得更高的植骨融合率,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51 条记录 4/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