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及护理

    作者:马文芳;王伟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及护理.对我院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护理经验.86例中剖宫产占60%,阴道产占40%,早产占52%,胎儿宫内窘迫占28%,新生儿窒息占7%,产后出血占3%.其中有3例死胎.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家庭的自我监护,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产前监护及产时、产后的观察,加强皮肤护理、饮食指导与心理疏导.必要时,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产科并发症.

  • 雌激素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杰民;陈洁;李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的肝脏疾病,1951年首次由Addison和Gull描述,它以肝脏内进行性小胆管破坏伴门静脉炎症的慢性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为特点,终进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PBC主要发生在50~70岁的中老年女性,女性和男性患者比例超过10:1[1].

  • 药物转运体的变化对肝脏疾病的影响

    作者:刘涛;刘克辛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药物入血后,经肝细胞的血管侧膜(sinusoidal membrane,SM)摄取进入肝细胞,经过代谢反应后,通过胆管侧膜(canalicular membrane,CM)排入胆汁.SM和CM上分别存在着很多种药物转运体,这些转运体将药物从SM摄取入肝脏,然后通过CM向胆汁分泌以排至肝外,按照其转运方向可以分为摄取型和外排型转运体,前者多位于SM侧,后者多位于CM侧[1-2].研究发现,肝脏病态条件下,尤其在胆汁淤积和炎症反应过程中,如胆道梗阻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药物转运体的改变非常明显[3-4].将转运体的改变作为肝病发生的信号和肝病治疗的靶点是肝病治疗领域的新方向,激励了众多的研究者投身于该领域的探索.新研究揭示,转运体的改变很可能与其mRNA转录时相关核转录因子受到抑制有关.本文将从肝脏转运体的分类、肝病态时转运体的变化及其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

    作者:闫卫锋;周信远;魏秋亚;王琛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治疗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方面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四科收治的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分别采用ERCP与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5d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PTCD相比,ERCP在治疗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较快[(94.9±11.58)μmol/L vs.(84.3±15.50)μmol/L,t=2.946,P=0.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3%vs.21.4%,χ2=4.469,P=0.035),但手术成功率(96.7%vs.92.9%,χ2=0.429,P=0.51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两种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9.5%vs.18.5%,χ2=0.767,P=0.381)虽无明显差异,但相比ERCP,在手术成功率(95.2%vs.70.4%,χ2=4.795, P=0.029)和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206.3±13.26)μmol/L vs.(186.8±20.59)μmol/L, t=-2.516,P=0.015]方面PTCD 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于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不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除梗阻;而对于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由于PTCD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梗阻症状,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成为首选方法。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肝内胆汁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谢峰;戴炳华;申荣喜;阎龙;郑涛;杨甲梅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所导致的肝内胆汁瘤的诊治及外科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ERCP所导致的肝内胆汁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并且结合既往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肝内胆汁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反复发热等,胆道感染很难控制,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超声和CT扫描提示肝脏有囊状或柱状占位性病变,囊肿穿刺可抽出胆汁样的液体明确诊断.1例行PTCD管引流加胆汁瘤穿刺引流术,1例行胆汁瘤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ERCP所导致的肝内胆汁瘤多发生于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行超声和CT可以明确,穿刺抽出胆汁样的液体可以确诊.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先行胆汁瘤穿刺引流术,如仍然无法好转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切除,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肝移植治疗.

  • 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肝内、外胆汁淤积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阳;徐洪涛;咸建春;耿爱文;肖丽;李浩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肝内、外胆汁淤积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131例胆汁淤积性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其中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IHC)52例,肝外胆汁淤积性疾病(EHC)79例,设定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IHC、EHC患者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1.25±0.74)mg/L、(0.89±0.25)mg/L,均高于对照组[(0.45±0.11)mg/L],而IHC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EHC组.血清CysC预测IHC的ROC曲线下面积0.807,以0.9 mg/L为佳截断点来诊断IHC和EHC,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和84.6%.结论 CysC水平对鉴别肝内与肝外胆汁淤积性疾病具备临床参考价值.

  • 阴性法CT 胆胰管成像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及MRI 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循证影像学研究

    作者:贺丽英;郭佑民;钱晓军;吕秀华;闫玉昌

    目的 用Meta 分析方法,比较阴性法CT 胆胰管成像(N-CTCP)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合MRI 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OVID 、Embase 数据库1995 ~2009 年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中国期刊网1995 ~2009 年的中文文献,按照Cochrane 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统计学分析、绘制森林图和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采用SPSS 17.0 及Meta-DiSc 1.4 软件.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相对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其汇总灵敏度、汇总特异度;分别计算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SROC 曲线下面积.结果 N-CTCP 与MRCP +MRI 鉴别胆道良恶性梗阻的汇总灵敏度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1(0.86 ~0.94 )、0.95 (0.92 ~0.98 );汇总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3 (0.89 ~0.96 )、0.94 (0.91 ~0.96 ).二者的S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38 %、98.00 %.结论 N-CTCP 与MRCP +MRI 两种方法对胆道良恶性梗阻的鉴别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二者的汇总灵敏度、汇总特异度无统计学意义.

  •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

    作者:庞占凤;郭静;孙梅

    目的 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00例进行静脉营养支持≥14 d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是否发生PNAC分成PNAC组及非PNAC组.结果 早产儿PNAC发生率为26%,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分别为(30.88±2.01)d和(1235.38±221.53)g,小于非PNAC组的(31.94±1.66)d和(1499.86±281.38)g,P均<0.05;PNAC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长于非PNAC组,但P>0.05;而PNAC组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脂肪乳大剂量、氨基酸大剂量分别为(31.81±15.13)d,(2.77±0.32)g·kg-1·d-1,(2.63±0.36)g·kg-1·d-1,均大于非PNAC组的(21.00±6.35)d,(2.05±0.40)g·kg-1·d-1,(2.14±0.30)g·kg-1·d-1,P<0.05.结论PNAC发生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以及大剂量脂肪乳、氨基酸的应用有关.防治PNAC的措施包括尽早开始经口喂养,尽早过渡为全胃肠营养,静脉营养配比适宜,及时应用调节肠道菌群及利胆降酶药物.

  • 单侧原发性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作者:徐男男;刘建华;姚敏;李龙波;袁庆海

    患者女,60 岁,因间断发热20 d,恶心、呕吐10 d 于2010 年7 月26 日入院.体温高达37.9 ℃.浅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的临床症状.血常规及骨髓穿刺结果正常.胸部CT 示:右侧胸腔、心包少量积液.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胆囊内胆汁淤积,腹膜后实性占位性病变,不除外右肾上腺占位.

  •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引起下腔静脉受压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朱文晓;程颜苓

    患者女性,2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双下肢轻度水肿2 d,来我院急诊就诊.腹部超声所见:胆囊增大,大小为11.8 cm×4.8 cm,壁厚,不光滑,囊内可见点状中等回声聚集,于胆囊颈部可见一大小约为3.2 cm×1.1 cm的团状中强回声,声影不明显.胆总管内径为0.7 cm.肝段以下的下腔静脉受压变细,细处约为0.6 cm,此处血流速度约为71 cm/s,随体位及呼吸的变化无明显改变.入右心房处下腔静脉内径约为1.2 cm,受压处下腔静脉的远心端内径约为1.9 cm.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静脉及门静脉内径正常,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右髂窝及盆腔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深为2.6 cm.超声提示:胆囊增大,胆囊炎,胆汁淤积,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下腔静脉所见,不除外下腔静脉综合征;少量腹腔积液.经抗炎治疗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2 d复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内径均匀,CDFI血流充盈良好,血流速度正常;少量腹腔积液.

  •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六种细胞因子分析

    作者:刘妍;闫惠平;冯霞;檀玉芬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炎症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肝脏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以肝脏细小胆管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坏死及慢性胆汁淤积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而细胞因子(CK)能调节多种细胞产生生理效应,异常情况下可导致病理反应.由于目前对AIH和PBC免疫方面的发病机理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检测其细胞因子,以探讨其免疫病理机制.

  • 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作者:宋雪艾;魏智民;宋梅;浦仕彪;孙永强;张宁;任岳波;张悦

    瘙痒常见于慢性胆汁淤积性肝胆疾病,也可伴发于几乎所有其他种类肝病.既往研究的胆汁淤积所致瘙痒的潜在致痒源有胆盐、组胺、孕酮代谢产物、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和溶血磷脂酸.中医认为血热血淤是引起胆汁淤积性瘙痒的主要原因.然而,胆汁淤积性瘙痒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止痒治疗方法仅可使部分患者症状得以缓解.本文旨在回顾近相关研究,对胆汁淤积性瘙痒的中西医病机、病理和治疗现状予以概述.

  • 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周达;范建高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人体的"特殊器官",可通过肠-肝轴介导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研究提示肠道菌群有望成为肝脏疾病诊治的靶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婴儿胆汁淤积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艳;黄志华;徐三清;黄永建;周华;董永绥;冯杰雄

    目的:对比胆道闭锁与淤胆性婴儿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的异同点,探讨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2-04/2009-12经病理诊断的胆道闭锁65例与淤胆性婴儿肝炎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闭锁与淤胆性婴儿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均可表现为肝小叶结构变化、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炎症、胆汁淤积、汇管区纤维化、胆管增生、巨细胞样变和髓外造血.其中胆道闭锁以汇管区纤维化、胆管增生及汇管区炎症常见(P<0.05),而淤胆性婴儿肝炎则以巨细胞样变及髓外造血常见(P<0.05).结论:胆道闭锁与淤胆性婴儿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各有特点,但有一定的重叠性.在诊断时仍需结合临床,必要时行剖腹探查.

  • 獐牙菜苦苷对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卫双连;汪杰;李德民

    目的:探讨獐牙菜苦苷对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30只♂幼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空白治疗模型组(n=10)及獐牙菜苦苷治疗组(n=10),利用改良ANIT法构建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期间给予獐牙菜苦苷治疗.实验终点以大鼠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纤维化指标、肝纤维化病理学指标等以判定獐牙菜苦苷的治疗效果,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膜转运蛋白Mrp3、Mrp4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治疗模型组相比,獐牙菜苦苷治疗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肝纤维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胶原及Ⅲ型前胶原,肝组织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病理学指标包括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SSS计分等均有显著改善.Westernblot检测结果提示獐牙菜苦苷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肝脏膜转运蛋白Mrp3、Mrp4的表达水平.结论:獐牙菜苦苷可抑制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进程.

  • 比较药物性肝损伤的不同临床分型方法

    作者:邢敏丹;李嘉;李谦;高敏;文君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进行临床分型的区别、关系.方法 对133例DILI患者采用医学科学国际组委会(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CIOMS)提出、修改更新的DILI标准(入院R值、峰值R’值)、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胆汁淤积性肝病指南、肝脏病理进行分型,分析其区别、关系.结果 R和Rf分型结果一致,其余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细胞损伤型与胆汁淤积和混合型在不同分型标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R和R'(79.70% vs20.30%),EASL(54.89% vs 45.11%),肝脏病理(37.59%vs 62.41%).以病理为准,R、Rf、EASL标准符合率为41.35%、41.35%、51.13%.以肝脏病理表现为标准,R值、R'值、EASL标准的分型结果与肝脏病理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1.35%、41.35%、51.13%.随访1年,有24例(18.05%)患者发展为慢性DILI,其中15例(62.50%)肝脏病理有胆汁淤积的表现.结论 以生化指标为分型依据的CIOMS、EASL标准不能客观反映肝脏病理,需进一步研究.

  • 胆汁淤积诊治进展

    作者:谢正元;罗忠金;张吉翔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征候群,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尽管对胆汁淤积的研究已进入到分子学水平,发病机制日益明确,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不断更新,但对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治仍未取得根本突破.如何在分子水平寻找到胆汁淤积性肝病病理生理及药理作用靶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仍是临床医师、病理生理学家和药理学家共同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诊断 治疗
  • 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胆汁淤积症

    作者:仝静;孙长宇;杨黎冰;康艳楠

    目的 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01/2017-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治的100例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蛋氨酸和保肝药物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12 wk后,观察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的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 vs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P、GG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TA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胆汁淤积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影响

    作者:许仲婷;易为;张丽菊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的妊娠结局,了解ICP对HBV感染孕妇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88例肝功能正常(ALT和AST正常)HBV感染合并ICP的孕妇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1206例肝功正常HBV感染孕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孕期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的早产率为14.80%、剖宫产率为68.18%、产后出血率为7.95%;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构成比以及双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0),早产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胎儿窘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60、0.891)。结论 HBV感染合并ICP易发生早产及产后出血、增加手术产机会和早产儿出生体重降低等情况。

  • S-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

    作者:卿松;赵志海;赵平;靳雪源;程勇前;王建军;丁宁

    目的 评估S-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76例急性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29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和茵栀黄治疗,静脉注射4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S-腺苷蛋氨酸,10001000 mg/d,静脉注射4 周.分别在不同时间点(第2 、4 、6周)针对临床症状、生化指标(TBil 、ALT 、ASTAST 、ALP 、GGT ) 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与治疗前TBil水平比较,治疗第2 、4 、6周时的TBil 降幅率治疗组分别为降幅率治疗组分别为46% 、77% 、92%,对照组分别为37% 、60% 、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5 =.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皮肤瘙痒改善率治疗组为状均有改善,皮肤瘙痒改善率治疗组为70.0%,对照组为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S-腺苷蛋氨酸退黄疸速度快,尤以前-腺苷蛋氨酸退黄疸速度快,尤以前4周下降速度快,同时对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的皮肤瘙痒周下降速度快,同时对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的皮肤瘙痒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247 条记录 4/63 页 « 12345678...626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