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8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冬三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狼疮性肾炎与维生素D

    作者:权志慧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脏器损害,也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的基础是免疫病理损伤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维生素D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其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内稳态.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显示维生素D在SLE中显著降低,并且与肾脏受累密切相关.维生素D在LN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在LN患者补充维生素D是必要的.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

    作者:文建华

    前列腺癌发病率世界范围内居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目前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有效的方法之一.而RP术后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资料显示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nerve-sparing radical prostatectomy,NSRP)术后ED的发生率为16% ~ 82%.过去10年,人们研究了许多方法来重建阴茎海绵体神经及减少不可逆的结构改变.腓肠神经重建海绵体神经对勃起功能的改善未如早期研究显示的那么有效,尽管PDE5I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却还是目前常使用的治疗.干细胞治疗有令人振奋的潜力,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可以促进CNI后的神经再生.这些治疗方法亟需临床试验的证实.也许他们将是阴茎功能恢复的未来.

  • 复杂性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许洪修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男性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250 ~1/300.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各个国家的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技术及患者的病情有多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仅目前文献中已提到的手术术式就有300余种,但尚无一种手术方式可以适用于所用类型的尿道下裂.各种手术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尿道下裂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有待商榷.下面对复杂性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疾病
  • 腹膜纤维化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左晶晶;任红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终末肾衰的有效方式,由于反复发生腹膜炎、长期暴露于腹透液等原因引起的腹膜纤维化易导致腹透治疗失败.国内外对腹膜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及腹膜纤维化的治疗做过不少研究,近年来有不少成果.本文将就近年腹膜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相关研究作一介绍.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纤维化
  • 老年人急性间质性肾炎研究进展

    作者:安海倩

    急性间质性肾炎是引起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老年人急性间质性肾炎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自身肾脏结构和功能的衰退,以及长时间暴露于药物治疗,明显增加了急性肾损伤的风险.现以引起老年间质性肾炎的发病率、常见病因、临床诊疗进行综述.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陈诚

    大部分前列腺癌经过去势治疗后将进展成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有限.近年来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许多新型有效的药物和方法已经投入临床或者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上尿路肿瘤的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刘纯;范刚

    上尿路肿瘤发病率较低,只占整个尿路上皮肿瘤的5%.上尿路肿瘤的预后较差,因此对影响上尿路肿瘤预后因素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就上尿路肿瘤的预后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预后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与肾癌转移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向

    肾癌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转移后预后差,死亡率高.CXCR4被认为和肾癌转移有重要关系.CXCL12/CXCR4生物轴引导高表达CXCR4的肾癌细胞转移到靶器官.CXCR4信号通路被证实与肾癌细胞的存活、增殖、侵袭等密切相关.本文总结国内外关于CXCR4在肾癌的研究进展,尤其是CXCR4在细胞内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系统综述CXCR4促红肾癌转移机制、临床应用情况及与肾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 CD80与肾小球微小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莹

    肾小球微小病变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尤其在儿童高发,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急性肾衰竭及蛋白质及脂代谢紊乱.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研究热点已由T细胞免疫紊乱研究转向了足细胞研究.而CD80在肾小球微小病变时在足细胞表达,并与蛋白尿形成有关.本文就关于CD80与肾小球微小病变的关系进行综述.

  •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赵华

    目前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TT)治疗由于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持续、稳定的清除水分和体内毒素及炎症因子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及MODS等多个领域,本文就CRRT治疗的适应证、治疗的时机、剂量及选择的治疗模式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肾替代疗法
  • TWEAK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刘其锋;李莎莎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通过与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nducible molecule 14,Fn14)结合发挥作用,在调节细胞的增生、凋亡、炎症及纤维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WEAK/Fnl4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引起肾脏固有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等,也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TWEAK/Fnl4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射频消融治疗肾癌研究新进展

    作者:徐建兵;王飞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肾癌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安全、可重复操作、并发症轻及能较多的保留肾功能等优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宽,本文通过复习新文献,对射频消融治疗肾癌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肿瘤 导管消融术
  • 乌司他丁对急性肾损伤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虹;管文瑜;王欣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多种原因引起肾功能短期内的急剧下降,其病因多样,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UTI(Ulinastatin,UTI)是从健康成人尿液中提取的尿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多种水解酶活性,减少炎症因子过度释放,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就UTI对于各种原因所致AKI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T1G3期膀胱癌治疗策略

    作者:谢香雨;张浩;黄小龙

    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CIS、Ta、T1),T1期膀胱癌又分低危、中危、高危,T1G3期膀胱癌属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生物学行为复杂,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比其他T1期肿瘤患者高10倍,目前治疗方法上存在很大争议.国际上对T1G3期膀胱癌多采取TURBT联合即刻灌注化疗、灌注BCG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佳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新临床研究对T1G3期膀胱肿瘤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肿瘤分期
  • 影响MODS合并AK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龚豪;黄丽;张庆红;李涛;史秀岩

    目的 探讨影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1例MODS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住院期间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好转组,比较两组影响因素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01例患者中总死亡例数为55例(54.5%).AKIⅢ期的病死率明显高于AKI Ⅰ期和AKIⅡ期(x2=5.541,3.856,P<0.05).与AKI Ⅰ期相比,AKIⅡ期、AKIⅢ期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AKIⅡ期相比,AKIⅢ期患者的以上指标也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率是M明显升高(P<0.05).与好转组相比,死亡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升高(P<0.05),ODS合并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MODS合并AKI患者的预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 腹膜后切口与腹股沟管切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

    作者:蔡伟飞;毛向明

    目的 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腹膜后切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和腹股沟管切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术式的手术切口对精索血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本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腹膜后切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对照组48例采用腹股沟管切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观察记录精索血管数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静脉总数为(3.50±1.07)条,对照组为(5.01±1.70)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70,P=0.000);观察组中静脉(2~5mm)为(2.98±0.83)条,对照组为(4.08±1.69)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88,P=0.003).两种手术切口的小静脉(≤2mm)、大静脉(≥5mm)、动脉和淋巴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后水平精索静脉总数及中静脉数量均少于腹股沟管水平,且此水平无输精管及输精管静脉无提睾肌静脉,静脉均为精索内静脉,因此腹膜后切口较腹股沟切口操作更简单.

  •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术前的诊治及术后预防膀胱痉挛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伟;刘修恒;陈明;张继来

    目的 分析研究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术前的诊治及术后预防膀胱痉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就诊的159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2d、术后2个月分别利用尿动力学测定仪对所有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的测定.结果 治疗方法以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占的比例大,为74.84%;其次是膀胱造瘘术,占15.09%,其余的所占比例均较小.治疗前患者的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大尿道压、Qmax、BC、PVR、Pdet-Qmax、VMCC、IPSS等8项尿流动力学参数在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效果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有54例,占总患者例数的33.96%.在膀胱痉挛患者中,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的发生率为35.19%,不稳定膀胱患者的发生率为50.00%,远高于逼尿肌收缩异常组和正常组.结论 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是对BPH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客观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精子形态率、顶体酶活性对IVF受精失败的影响

    作者:刘群龙;宋博;周亮;夏曦;钱卫平

    目的 探讨精液中精子形态率及顶体酶活性与IVF受精失败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在本中心行IVF新鲜周期的982个周期患者,根据精子形态分析结果,将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x)分为5组,包括:1组:x≥4%,2组:x<1%,3组:1%≤x<2%,4组:2%≤x<3%,5组:3%≤x<4%.根据顶体酶活性分为正常组及异常组.结果 IVF受精失败组(受精率<30%)与正常组比较,正常精子形态率及顶体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子形态率比较,2、3、4组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组与1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顶体酶活性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受精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子形态率及顶体酶活性异常可导致IVF受精失败率升高.

  • 肾细胞癌手术切除方式变更的人群特征及其影响

    作者:熊祖泉;董国伟;郑捷;冯陈陈;方祖军;丁强;于洋

    目的 肾细胞癌手术治疗现仍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肾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不断拓广,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保护肾脏功能,提高了肾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临床上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切除术改根治切除术的情况.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泌尿外科因肾实质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手术后相关情况.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来分析出现手术切除方式变更的人群特征,以及手术切除方式变更对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 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术式等相关因素在手术切除方式变更及未变更人群中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术前TNM分期为T1 bN0M0的患者相较于其他分期患者更易出现手术方式变更.手术切除方式变更也并未对术后短期不适及长期不适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术前T1 bN0M0分期患者人群更易出现术中手术切除方式变更.手术切除方式变更并不会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生明显影响,也不会因此明显增加患者术后不适的可能性.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尝试部分肾切除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选择进行部分切除的患者中应当尤为关注T1bN0M0期患者,充分做好手术切除方式变更的准备.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
  • 热水坐浴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研究

    作者:向俊;乔亮;林晨;刘湘鄂;何颖;潘苗苗

    目的 探讨热水坐浴联合盆底肌训练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治疗效果.方法 197例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及性别依次分为4组:A组:单纯药物(索利那新)组;B组:热水坐浴辅助药物组;C组:盆底肌训练辅助药物组;D组:热水坐浴联合盆底肌训练辅助药物组.治疗疗程8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开始前3d、治疗结束后3d的排尿日记及治疗前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来评价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4组患者均完成临床观测,B、C、D3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A组;B组、C组两组间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D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B、C3组.结论 热水坐浴可增加OAB的药物治疗效果;热水坐浴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明显增加OAB的药物治疗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热水坐浴或者盆底肌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膀胱疾病 骨盆底
  • 两种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效果比较

    作者:田华晓

    目的 探讨不同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临床效果,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从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患者中随机选择3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精液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精液质量各项指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精液质量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精液质量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利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精液质量各项指标予以改善,提高患者的精液质量.

  • 逆行肾内手术与经皮肾镜治疗结石直径>2cm肾结石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邓辉;杨嗣星;汪前亮;廖文彪

    目的 比较逆行肾内手术(RIRS)与经皮肾镜(PCNL)治疗结石直径在2~4cm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3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6例行经皮肾镜手术(PCNL)治疗(男性53例,女性33例),57例行RIRS治疗肾结石,结合术前和术后指标及参数,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143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术前有无既往手术史、结石位置、结石平均直径、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改变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RIRS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0.26±33.26) min,PCNL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55±21.5)min(P<0.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RIRS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NL组[(1.56±0.8)d vs(4.57±2.1)d,P<0.001];RIRS组、PCNL组一期清石率分别为66.6%、91.8%(P<0.05),经二期治疗后RIRS组清石率可以达到87.7%;术后3个月随访清石率分别为92.5%、92.4%(P>0.05);PCNL组总体并发症率较RIRS组高,术后PCNL组两例患者需要输血治疗.结论 经皮肾镜术仍然是肾结石直径> 2cm的首要选择,但多期输尿管软镜术治疗2~4cm结石也可以达到PCNL同样的清石率,且并发症少,术前严格筛选病例,RIRS术治疗2~4cm结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PCNL治疗较大的结石,且可以达到满意的结果.

  • 活血益气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营养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磊;徐增山;李宏伟

    目的 探讨活血益气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营养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2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63).治疗组采用活血益气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前列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营养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及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9.84%,P<0.05);两组P3+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Ca2+、ALB治疗后较治疗前则显著的增加(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H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P3+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2+、ALB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NF-α和IL-6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治疗后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UN和Scr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BUN和SCr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益气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生化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肾功能,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Ⅱ期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96例

    作者:陈立红;章永坚;沈晗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Ⅱ期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九江学院附属都昌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复杂性肾结石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Ⅱ期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建立工作通道并有效行Ⅰ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3~5d行二期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Ⅱ期结石清除率为95.8% (92/96).5例患者于术后行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例碎石后结石完全排出,1例结石残留,残留结石直径< 5mm.其中出现1例并发输尿管穿孔,1例感染,均予保守治疗后治愈.未出现气胸、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Ⅱ期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是一种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中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

  • 10例局限型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诊疗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建华;罗勇;王晨宇;李九智;文彬

    目的 探讨局限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至2014年收治的10例局限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中CT诊断符合率为:20%,8例患者术前误诊,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切除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随访8例至今无1例复发.结论 局限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CT对局限型XGP诊断符合率为20%,手术及抗感染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需根据术前诊断及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肾炎 肉芽肿
  • 急性局灶性肾梗死7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小剑;倪锋;党建功

    目的 分析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及时指导治疗.方法 对本院7例急性局灶性肾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处理、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腰腹痛,伴血尿,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低热,血清乳酸脱氢酶均升高,增强CT及CT肾动脉造影均明确梗死病灶.2例患者确诊后急诊行血管内溶栓治疗,患肾功能恢复.结论 急性肾梗死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并无法确诊,超声检查价值有限,增强CT及CTA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及时指导治疗,早期溶栓对患肾功能恢复帮助大.

    关键词: 肾疾病 急性病
  • 螺旋CT扫描在乏脂肪肾错构瘤、小肾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钟键;金正贤;卞卫星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鉴别诊断乏脂肪肾错构瘤和小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肾脏小肿瘤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小肾癌患者42例,乏脂肪肾错构瘤23例,分析各患者螺旋CT扫描表现,测量肿瘤感兴趣点(ROI) CT值,评价肿瘤平扫密度、强化程度等.结果 小肾癌平扫期ROI CT值为(33.24±10.24) Hu,明显高于乏脂肪肾错构瘤的(9.87±2.8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癌和乏脂肪肾错构瘤皮质期、实质期ROI CT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瘤和乏脂肪肾错构瘤CT影像表现在是否存在钙化、强化是否均匀、肿瘤边缘是否整齐光滑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存在假包膜、肿瘤的强化形式在小肾瘤和乏脂肪肾错构瘤CT影像表现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期ROI CT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P<0.05,当以平扫期ROI CT值≤16.19Hu诊断乏脂肪肾错构瘤时,诊断的灵敏度为90.50%,特异度为100.00%.结论 螺旋CT在鉴别诊断乏脂肪肾错构瘤和小肾癌有重要价值,肿瘤的平扫密度、强化形式等是鉴别诊断中有价值的CT表现特点,测量平扫期ROI CT值对鉴别诊断有比较高的价值.

  •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的体会

    作者:贾海飞;刘修恒;杨文斌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效果.方法 61例尿失禁的患者,按照各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行单纯盆底肌肉训练,实验组接受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计量患者每日自觉尿失禁次数、24h尿垫重量、膀胱残余尿、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值.结果 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盆腔外伤术后以及神经源性尿失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统计量均有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经源性的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值为0.076,无差异,余统计量均有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经源性的尿失禁次数以及膀胱残余尿量P分别为0.0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统计量均有差异(P<0.05).结论 生物反馈系统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是一种有效的、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手段.

  • 不同程度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性的影响

    作者:杨志刚;张英郎;马旭东;张强;张飞;霍日查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性的影响.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83例BP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伴炎症分为轻度炎症组和中重度炎症组,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之间临床进展性的差异.结果 83例患者中,63例伴有组织学炎症,检出率为75.90%,其中轻度炎症为44例(69.84%),中度16例(25.39%),重度3例(4.76%),轻度炎症组与中重度炎症组相比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急性尿潴留(AUR)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5);大尿流量(Qmax)明显降低(P=0.002);炎症程度越重,高梗阻分级所占的比例则越高(P=0.034)o结论 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可增大PV,加重膀胱出血梗阻(BOO)程度,降低Qmax,加重患者下尿路(LUTS)症状,增加AU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Ⅰ期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单置肾造瘘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永峰;王强东;董振佳;肖旭;袁秦波;颜姚;谢杰

    目的 评价Ⅰ期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单置肾造瘘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采取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分为对照组(所有皮肾通道均放置Fr14造瘘管)和实验组(选择1个皮肾通道放置Fr14肾造瘘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4h、48h、72h时点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止痛剂使用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输血率、术后大出血、腹膜后血肿及尿外渗、术后发热、漏尿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24h时点VAS、术后止痛剂使用量、拔管后漏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腹膜后血肿及尿外渗、术后发热、术后P24h、P48h时点VAS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Ⅰ期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单置肾造瘘管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漏尿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可行.

  • 输尿管癌保肾术后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春华;毛立军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在输尿管癌保肾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25例输尿管癌患者行保肾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联合化疗组2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转移率分别为90.9%(10例)、72.7%(8例)以及18.2%(2例),而单纯手术组分别为71.4%(10例)、57.1%(8例)和35.7%(5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癌保肾术后使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可延长无瘤生存期、抑制转移,应在输尿管癌保肾术后临床推广.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秋爽;范海涛;杨潇;张明

    目的 初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V)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BUC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HIF-1α和VEGF在两种不同组织的表达和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IF-1α、VEGF在BUC中的阳性表达率(57.1%、72.5%),都明显高于正常组织(4.1%、6.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UC中HIF-1oα表达水平和VEGF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1).两者表达水平与BUC肌层浸润、非肌层浸润、细胞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BUC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并且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因此,联合检测HIF-1α和VEGF有助于BUC的预后判断及复发风险预测,对分子靶向治疗膀胱癌也可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尿道下裂的术式选择-会阴型和阴茎阴囊型

    作者:雷普

    目的 总结会阴型尿道下裂和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佳术式.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8例尿道下裂患儿,其中阴茎阴囊型25例、会阴型13例,按照尿道下裂的不同类型进行阴茎包皮岛状皮瓣设计、移位和尿道成形修复手术.阴茎包皮岛状长7.5cm,宽1.5~1.8cm.结果 术后11例发生尿瘘,其中会阴型5例,阴茎阴囊型6例,经修补后痊愈.本组患者术后阴茎外形正常,无扭曲或臃肿、尿道开口达到正常解剖部位,均能正常排尿或有很大改善接近正常.结论 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金华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前列腺电切术,对照组采用手术取石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取石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置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取石时间和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置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得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感染、血尿和痔疮发生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

  • BPH相关LUTS与各临床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炜嘉;郑汉雄;胡立群;夏昕晖;黄彩辉;姜海洋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症(BPH)相关下尿路症状(LUTS)与各临床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46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别调查本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增生家族史、情绪、血清雌激素等.以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以可能导致患者下尿路症状加重的各类因素为自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后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尿流量、PSA、HAMD评分及血清雌激素均是影响BPH相关LUTS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尿流量、PSA及血清雌激素是影响BPH相关LUT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增长、大尿流量<5mL/s、PSA升高及血清雌激素升高均是加重前列腺增生症相关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三种缝线比较

    作者:张龙龙;杨晓剑;郑昱;孟平;王延柱;孙康伟;袁建林

    目的 分析Da 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三种缝线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RARP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缝线种类分为Quill组32例、V-Loc组40例、Y604组34例,对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首次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可比(P>0.05);围手术期的线体松弛、滑脱(x2 =18.958,P=0.001)、尿道-膀胱吻合时间(P=0.047)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P =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内主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43% (10/10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首次随访资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上所述,相对于Quill和Y604,V-Loc缝线或可缩短尿道-膀胱吻合时间,降低线体松弛、滑脱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日.在安全性方面,三种缝线术后1周内主要并发症及初次随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否具有远期优势或者不良反应仍需长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实.

  • 肉毒素A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荣禄;丁德刚;闫天中;姚友生;刘建军;杜涛;郝建伟

    目的 探讨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3例IC/PBS患者,其中行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28例(A组),单纯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25例(B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1、3、6个月的临床症状(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容量、VAS疼痛评分)和O'Leary-Sant IC问卷表评分情况,治疗完成后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的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容量、VAS疼痛评分、O' Leary-Sant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2周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治疗的各时间点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下腹酸胀/疼痛改善率分别为82.1% (23/28)和68.0%(17/25),夜尿次数多改善率分别为78,6%(22/28)和64.0% (16/25),尿频尿急改善分别为60.1% (17/28)和28.0%(7/25),组间疗效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尿频尿急改善率差异P<0.01).A、B两组各有5例在膀胱灌注后出现尿路感染,口服抗生素后缓解.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结论 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IC/PBS能够迅速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较单纯透明质酸灌注能更好地改善IC/PBS所造成的下腹酸胀/疼痛、夜尿次数多和尿频尿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IC/PBS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的急诊处理(附24例报告)

    作者:方林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的急诊处理.方法 对2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22例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2例未能排除肾癌出血.3例保守治疗,4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17例急诊手术.结果 3例保守治疗患者中1例病情稳定,2例改行手术治疗.4例行肾动脉栓塞术患者栓塞成功,出血停止.4例行肾切除术,13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5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出血.随访3个月~6年,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的重要手段.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肾动脉栓塞或者急诊手术.

  • 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段尿路结石的疗效观察

    作者:叶宗岳;张新明;吴洪涛;赵洪青;蒋宏毅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段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本院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4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石大直径12 ~27mm.12例患者术前1周留置患侧双J管,术中先经F8/9.8输尿管硬镜镜检留置导丝,沿导丝放置Cook外鞘,再引入奥林巴斯纤维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尽可能将结石粉碎化,必要时辅助使用套石篮套取出较大的结石碎屑.术后4周复查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碎石效果结果.结果 术前留置患侧双J管1周的12例患者均成功一次性进镜;经输尿管硬镜扩张后的软镜一次进镜成功率90.3% (28/31),余3例留置双J管2周后行第二次手术全部成功进镜;总进镜成功率为100%(43/43).总的结石寻及率95.3%(41/43),钬激光碎石成功率97.6% (40/41),4周后结石清除率为70% (28/40).平均手术时间为65min(35~150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微创、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应用的前景.

  • 镍钛合金尿道支架治疗前尿道狭窄的作用

    作者:顾栋华;任维果;朱华;郑兵;钱麟

    目的 研究镍钛尿道支架治疗前尿道狭窄的作用.方法 应用镍钛合金尿道支架治疗21例前尿道狭窄患者,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21例患者在术后3、6、12、24、3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5.2%、90.5%、80.9%、71.4%、57.1%.平均费用13508.7元.21例患者术后均能勃起,但是有5例患者勃起后有疼痛,影响性生活.结论 镍钛尿道支架治疗前尿道狭窄的效果良好.

  • 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两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廖莹;黄浩桂;齐东丽;何永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本院经过临床以及肾脏病理(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确诊的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年龄分别为44岁和38岁,血压及肾功能均正常.例1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例2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两例患者临床上均除外继发性肾脏病,根据蛋白尿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结论 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兼具有膜性肾病和IgA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更似于膜性肾病,治疗方面则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IgA
  • 红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宝龙;孙浩洋;董福强;李晓华;李明;冯宗承

    目的 探讨红激光汽化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本院采用红激光汽化术治疗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观察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记录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等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42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61.52±18.48) min,术后平均尿管留置时间(4.57±1.42)d.3个月后复查,IPSS评分由术前(27.33±3.95)分降至(9.05±1.45)分,QOL评分由术前(5.17±0.79)分降至(0.95±0.56)分,Qmax由术前(6.07±1.97) mL/s升至(19.05±1.93) mL/s,PVR由术前(107.76±66.99)mL下降至(17.05±6.74) mL,血红蛋白术前术后稳定.结论 红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激光
  • CRRT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谭小飞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从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脓毒血症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CRRT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体温、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生化指标包括(PH)、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比较,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CRRT治疗组的体温和心律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心律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RT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PH、SCr、BUN、WBC及PLT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PH、SCr、BUN、WBC、PLT、ALB及hsCRP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RT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CRRT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治疗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能有效清除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提高患者的短期生存率,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建震;闫宝环;范正超;李崇斌;尹航;王永军

    目的 观察对比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采取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URS)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共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103)和对照组(n=97),对照组实施MPCNL治疗、研究组行UR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d疼痛情况、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稍长,初始结石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术后1d疼痛、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RS和MPCN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相当,URS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费用低.

  • 羟苯磺酸钙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利华;彭碧;徐勇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18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合并蛋白尿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给予坎地沙坦8mg/d治疗;治疗组92例给予羟苯磺酸钙0.5g/次,一天三次联合坎地沙坦8mg/d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降血糖、苯磺酸氨氯地平降血压、阿托伐他汀钙降血脂、金水宝保肾等一般治疗.疗程为8周.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其血肌酐(SCr,μmol/L)、尿素氮(BUN,mmol/L)、血清胱抑素C(Cys C,mmol/m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μg/min)、24h蛋白尿(TP24h,g)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BUN、Cys C、UAER、TP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r、BUN、Cys C、UAER、TP24h较前均有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蛋白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伟;薛峰;侯峰;邵乐平;刘丽秋

    目的 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PF)临床特点、诊疗及转归,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16例iRPF患者,其中包括9例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结果 iRPF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腰腹疼痛、体重减轻是常见的临床表现.IgG4-RPF患者与非IgG4-RPF患者Hb、SCr、ESR、CR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存在CT或MRI下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IgG4-RPF患者同时还可发现颌下腺、深部淋巴结、胰腺、胆管、胸腺、肾间质、甲状腺等多器官受累.病理学检查发现全部IgG4-RD患者不同受累器官均显示相同特点的改变,且其IgG4阳性的浆细胞计数、IgG4 +/IgG阳性浆细胞计数比例、席纹状纤维化例数较非IgG4-RPF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8例行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6例行药物及手术联合治疗;2例单纯手术治疗.所有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病情均缓解,其中2例停药后复发;但单纯外科治疗患者反复发作.结论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与IgG4-RD疾病谱有交集,但临床特点及普通影像学检查无法做出鉴别,需要进一步病理学检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两者治疗均有效并可减少复发.

  • 经皮肾镜术后肾包膜下血肿的治疗分析

    作者:毛青;张杰;罗鹏程;陈小刚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术后肾包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8月共9例经皮肾镜术后肾包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A组5例,行经皮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局部注射清除血肿.B组4例,行经腹腹腔镜手术清除血肿.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A组比B组住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A组均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与经腹腹腔镜清除经皮肾镜术后肾包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但经皮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局部注射方法简单,住院费用低,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血肿 肾造口术 经皮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切开取石术经验总结

    作者:马志芳;丁玲岩;杨波;李连鹏;成凤韬;陈予军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效果、手术技巧及心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1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手术成功,2例术中置入“D-J”管困难,1例术中出血,均改开放手术,1例术后出现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无减轻,再次手术.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70min,术后102例均无结石残留,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具有微创、结石清除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腹腔镜
  • 经膀胱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黄锐;陈景宇

    目的 评价分析经膀胱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收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膀胱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前列腺剜除术;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IPSS评分、大尿流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和大尿流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膀胱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腺癌前列腺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应用,创伤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少,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复杂性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邵华;赵建霞;李明杰

    目的 探讨复杂性细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该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08例尿液标本中共检出325株病原菌,其中218株(67.08%)为革兰氏阴性菌株,62株(19.08%)为革兰氏阳性菌株,另外45株(13.85%)为真菌;革兰氏阴性菌株中,大肠埃希菌占30.1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6.00%)、阴沟肠杆菌(9.23%)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7.69%);革兰氏阳性菌株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7.08%)、粪肠球菌(5.54%)以及尿肠球菌(4.92%)多见.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对头孢类、青霉素类、庆大霉素及喹诺酮类耐药性高,多在50%以上,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均在20%以下甚至为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性多在10%以下.结论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临床上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时不宜选用常规的头孢类及喹诺酮类.

国际泌尿系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