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8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冬三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类型及其特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洪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系统中为常见的一类良性疾病.然而,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许多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过程也感到棘手.因此,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相关的基础研究迫在眉睫.动物模型是人类临床疾病在动物上的复制,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基础.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很多,但因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由多因素参与,目前尚无建立CNP动物模型的金标准.本文通过回顾各类CNP动物模型的建立,并阐述其优缺点,为今后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肾脏局部RAS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艳红

    肾脏局部存在独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它的调节机制也与循环中的RAS系统不同,是正反馈调节机制.肾内RAS系统的激活在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存在重要作用.了解肾脏RAS系统的活性对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针对疾病的治疗很有帮助.尿血管紧张素原可以代表肾脏RAS系统的活性.多个研究已经证明,尿血管紧张素原独立于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原,完全来自于肾脏本身,并且它并非蛋白尿的非特异性产物,与多种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会是衡量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榆英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生理条件下可由人的蛋白质通过水解途径大量释放.肾功能下降尤其是达到终末期肾脏病期时ADMA可于体内蓄积,主要通过降低NO的生物利用度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于ESRD患者而言,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是清除ADMA有效的途径,哪一种透析方式能更有效的清除ADMA以及降低血浆ADMA浓度是否可更好防治心血管疾病等问题亟待研究.本文以ADMA的生理特性、对内皮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主线,阐述ADMA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

  • EDIL3/Del-1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符小宝;段建敏;程双蕾;李庆超

    EDIL3/Del-1(EGF-like repeats and discoidin I-like domains 3/Developmental endothelial locus-1)是一种内皮细胞分泌的独特的αVβ3整合素配体,其在胚胎细胞中进行短暂的表达,并且可以调节细胞间的粘附、细胞的迁移以及激活细胞间主要的信息交往过程中的胞质信号分子.在EDIL3/Del-1分子的促瘤作用中还发现其可以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长,抑制细胞凋亡,调节上皮细胞间质转型,此外其发挥作用还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炎症有关.现在对EDIL3/Del-1的研究已逐渐深入,从相关的描述性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机制的探讨,在此对这种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方面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 糖蛋白类
  • 特发性膜性肾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珍珍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上的重要性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而基因多态性和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关系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已发现多种与特发性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情况阐述基因多态性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三聚氰胺与泌尿系结石研究进展

    作者:任玉林

    三聚氰胺属于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基本无毒,在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工业生产条件中三聚氰胺能逐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在体内摄入后遇强酸及强碱水解,胺基被羟基取代,起初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后生成氰尿酸.本文就近年来三聚氰胺与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尿路结石 六甲蜜胺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杨焕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中起重要作用,高血糖引起的蛋白激酶C、氧化应激、缺血缺氧等都能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表达.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肾小球各类细胞及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淋巴管新生与肾细胞癌诊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苗宝磊

    血液转移是肾细胞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但有部分肾癌通过淋巴转移.肾癌发生淋巴结转移,一般预示着预后不良.淋巴管新生作为肾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步骤,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对于局部进展性肾癌或存在高危肾癌指标时应行淋巴结清扫术,但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尚未明确.本文将就淋巴管新生与肾细胞癌诊疗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付豆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不同刺激诱导下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因其独特的免疫调节效应而广泛用于临床和基础再生医学研究.MSCs能有效改善炎症和免疫反应而成为治疗多种急性或慢性病变的新选择.本文旨在对MSCs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间质干细胞
  • 膀胱癌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光

    准确而敏感的检测方法对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评估预后、预测治疗反应以及监测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尿细胞学检查仍然是膀胱癌检测的金标准,但已有许多新的尿液标记物被鉴定出来.膀胱癌基因组研究进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膀胱癌发病机制以及肿瘤不同转归的生物学基础,进而找到更有效的治疗和监视策略.本文就膀胱癌的诊断检测方法、生物标记物及其基因组景观研究作一综述.

  • PSA灰区前列腺癌诊断新进展

    作者:陈建森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高居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呈上升趋势.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国家前列腺癌以早期局限性为主,我国约2/3的前列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为了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灰区前列腺癌的诸多诊断方法不断得以研究和论证.本文就灰区前列腺癌诊断方法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临床概况

    作者:许洋洋;朱太阳

    阅览国内外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各项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试验结果,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数研究证实,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改善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为明显,所有体外冲击波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Visual AnalogScale)的评价结果均比对照组的理想,故而短期效果值得肯定,而远期随访发现,各项试验的冲击波治疗效果评定不同,多数实验经长期随访后,对比上述评分量表结果发现实验组教对照组理想,少数实验结果随访表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目前尚无统一定论,需要进一步试验予以确定和落实.本文就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现状作一综述.

  •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佳丽

    IgA肾病是目前我国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超过1/3的IgA肾病患者在发病10~ 20年后进入终末期肾衰竭(ESRD),是我国尿毒症患者的常见病因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免疫紊乱起关键作用,抑制免疫是治疗IgA肾病的基础和决定肾脏预后的主要因素.作为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已运用到多种免疫性疾病治疗中,但对IgA肾病的疗效,报道中尚有不一致的评价.本文就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中肾盂压力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前亮

    输尿管镜术中存在肾盂高压已被术中肾盂测压所证实并受到广大泌尿外科医生关注,肾盂高压对肾脏造成损伤,并可导致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中监测并控制肾盂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输尿管软镜术中肾盂高压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重点阐述其危害及预防.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Cuff导管应用不同抗凝剂的封存效果对比评价

    作者:王方利

    目的 讨论在长期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封管时应用肝素钠与枸橼酸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行长期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参与本次调查,依据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分别使用肝素钠与枸橼酸钠进行封管处理,观察6个月,尔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导管相关感染(CRIs)、导管内血栓等的差异,并测定观察前后患者血清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观察前后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照组共行血液透析955次,实验组共行血液透析962次,实验组的CRIs发生次数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尿激酶封管次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导管内可抽吸血栓次数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次数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观察前后Ca2+、Mg2+、AST及ALT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观察前PT、APTT、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实验组观察后PT及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观察后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两组血小板计数在观察后显著上升(P<0.05),但两组观察后血小板计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对照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可自行缓解.结论 枸橼酸钠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的封管时有助于减少导管相关感染事件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增加导管内血栓的形成风险,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以进一步确保抗凝剂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 肾透析 抗凝药
  • 膀胱软镜联合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欲茂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PCNL)联合膀胱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既往治疗的8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PCNL+联合膀胱软镜碎石取石术),同期单独采用PCNL治疗的8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Ⅰ期结石清除率、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二次手术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4h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TNF-α、NAG、β2-MG测定值较本组术前水平均显著的提高(P<0.05);术后1周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TNF-α、NAG、β2-MG测定值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6.25% (5/80)与对照组的12.50% (1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联合膀胱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效果优于单用PCNL,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经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张培新;贾宏亮;张建军;马合苏提;蒲春林;唐矛;唐泽天;李鸣

    目的 利用标准的评估系统总结本院经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经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治疗的经内分泌科确诊的患者456例,利用Satava及Clavien分类系统分析出现并发症者的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围手术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例(6.8%).术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例(3.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例(3.7%),其中有7例患者需要手术(Clavien 3级a/3级b)和/或ICU处理(Clavien 4级).术中改为开放术2例(0.4%),本组无死亡患者.结论 标准化的并发症评估对于经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出现的并发症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分级描述作用,可指导正确的临床处理和评估并发症的预后,同时也可以用来与其他文献比较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 F6/7.5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

    作者:梁福律;方荣金;郑健忠;郭昭建;范先明;张遵俊;林剑峰;涂建平;叶振扬

    目的 探讨F6/7.5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9例采用F6/7.5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的小儿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行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成功,l例因进镜失败改开放手术取石.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46min,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部分较大结石碎片冲入肾盂,术后行体外碎石排出.术后1例出现发热,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下降.术后血尿2~4d消失,4~7d出院.术后4周复查CT未见明显结石残留,肾积水恢复正常或已明显改善.结论 F6/7.5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的良好方法.

  • 1型心肾综合征远期肾脏预后的临床分析

    作者:古振拓;廖通;卢丽华;李焕轮;陈源汉;梁馨苓

    目的 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人群中研究急性肾损伤(AKI)和远期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住院ADHF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临床资料.根据KDIGO标准诊断AKI,根据血肌酐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定于eGFR< 60mL·(min·1.73m2)-1为CKD.结果 318例患者纳入研究.在出院36个月时,AKI组eGFR下降9.2%(95%可信区间5.9 ~13.0)要明显高于无AKI组的3.8%(95%可信区间1.15~5.52).在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中,基线合并CKD患者未来CKD分期进展的风险比(HR)为3.012(95%可信区间1.917 ~4.305),基线不合并CKD患者未来新发CKD的HR为1.849(95%可信区间1.205 ~2.395),整体人群未来CKD分期进展的HR为1.975(95%可信区间1.213 ~2.435).结论 在本组ADHF人群中,住院期间AKI是远期CKD进展或新发CKD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结果提示1型CRS患者需要长期关注肾脏功能.

  • 金属支架管在解除恶性输尿管梗阻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亮;沈柏华;陈戈明;谭付清

    目的 评估金属支架管在解除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留置金属支架管患者47例,根据治疗结果将47例患者分成成功组(n=39)与失败组(n=8),其中采用经尿道逆行留置金属支架管40例,经皮肾顺行留置金属支架管7例,通过术后并发症、血清肌酐、肾盂分离程度、支架管留置的时间及失败率来评估支架管的有效性,通过两组之间的比较分析性别、手术方式及恶性肿瘤类别与失败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共留置金属支架管54根,留置后输尿管梗阻解除率100%,患者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9%(28/47),失败率为17% (8/47),术后并发症与失败发生率存在一定相关性,与性别、手术方式及恶性肿瘤类别无相关性(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支架管平均留置时间为6个月左右,留置时间长1年半.结论 金属支架管能有效的解除恶性肿瘤所致的输尿管梗阻并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是目前解除恶性输尿管梗阻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马晋鄂;金莹;周良毅;李雪锋

    目的 探索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根治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PKRBT)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选择保留膀胱治疗的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83例,根据治疗方法把83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3例)患者使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B组(40例)患者仅使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根治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中留取病理并在术后进行病理检验.对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截止到2013年12月患者的总应答率、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疾病稳定率、疾病进展率)、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A、B两组总应答率分别为55.81%、32.50%,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9.07%、62.50%,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60%、2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新辅助化疗不会对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影响;③A组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良好、一般、较差的概率分别为60.47%、25.58%、13.95%;B组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良好、一般、较差的概率分别为35.00%、37.50%、27.50%,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RBT联合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是保留膀胱治疗中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输尿管软镜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技巧探讨

    作者:刘霄鹏;傅发军;黎勇林;刘玉明;刘明;杨健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技巧.方法 9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接受一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先以Wolf 8.0 ~ 9.8F输尿管镜在镍钛导丝引导下直接扩张输尿管开口进入输尿管,沿导丝放置一次性导引鞘,遇到输尿管节段性狭窄时,在硬镜下直接置入输尿管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后再置入输尿管导引鞘,引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并使用套石篮套取出较大的结石碎片.结果 94例患者一期成功置鞘碎石,2例因输尿管狭窄难以置入输尿管软镜鞘.手术时间30~75 min,平均45 min.术后9例患者寒战发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拔除D-J管,复查CT/KUB,结石清除率94.79% (91/96).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手段,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灵活采用辅助手段,能够显著提高一期输尿管软镜手术的置管成功率.

  • 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中采用神经电调节改善早期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卫华;邓红琴;杜广辉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中采用神经电调节改善早期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选择在本院泌尿外科进行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会阴部肌肉常规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电调节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反射排尿时间和平衡膀胱建立时间分别为(7.81±2.14)d和(22.19 ±5.29)d,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13±1.49)d和(25.30±6.14)d(P<0.05).针对术后有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分别为88.3%和98.3%,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盆腔血肿、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尿失禁、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中采用神经电调节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排尿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曾白华;刘利华;王春

    目的 了解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患者中段尿培养的临床资料,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泌尿外科共送检1624份尿标本,其中532份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32.76%.532份阳性标本共分离病原菌56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449株,占79.33%,革兰氏阳性球菌93株,占16.43%,真菌24株,占4.24%.分离率居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53.53%)、屎肠球菌(5.65%)、铜绿假单胞菌(4.77%)、粪肠球菌(4.24%)、肺炎克雷伯菌(3.89%).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均表现为较高的耐药率;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培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加强尿培养监测及定期对细菌耐药性进行总结分析对指导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RLU、PCNL治疗的预后效果分析

    作者:艾斯卡尔·买提热衣木;阿不都米吉提·阿不都克力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RLU)、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两种方法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 1年1月至2015年9月泌尿外科治疗的133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RLU治疗68例(RLU)组、采取PCNL治疗65例(PCNL)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1.6±5.7)min、术后住院时间(4.8±1.0)d均显著的低于RLU组(49.8±8.2) min、(7.2±1.5)d(P<0.05),PCNL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220.6±40.0) mL、住院费(20984±2237)元用均显著的高于RLU组(185.5 ±35.6) mL、(13098±1975)元(P<0.05),PCNL组与RLU组的术后24h体温≥38℃患者比例、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结石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患者术后第2、14、72h血清CRP水平(3.28±1.47) mg/L、(27.85±9.29) mg/L、(13.06±6.14) mg/L显著的低于RLU组患者(5.15±1.72) mg/L、(34.98±10.75) mg/L、(17.29±6.80)mg/L(P <0.05).PCNL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8.46%(12/65)与RLU组患者的23.53% (1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LU与PCNL两种方法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PCNL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的优势.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导管继发性结石

    作者:蓝建华;唐贤富;黄国华;杨海;王德林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导管继发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导管继发性结石1 1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4~81岁,平均52岁.5例为导尿管继发性结石,3例为膀胱造瘘管继发性结石,3例为猪尾管继发性结石.结果 1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并成功拔出导尿管、膀胱造瘘管或猪尾管,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导管继发性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采用.

  •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25-羟维生素D3不足与缺乏

    作者:韦妙;冯曦

    目的 评估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不足与缺乏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96例CKD 5期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变量包括:血25 (OH) D3检测值,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清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分析25 (OH) D3水平与各项观察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96例CKD 5期患者的25 (OH) D3平均水平为33.25(24.85~ 44.30) nmol/L,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非透析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维持性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2.70(25.30~43.70) nmol/L、37.00(29.20~ 48.65)nmoL/L和27.05(19.20 ~ 35.37) nmol/L.CKD5期患者的25 (OH) D3不足患病率为32.29%;在非透析、血透、腹透患者中分别为27.91%、45.45%和20%;CKD5期患者25 (OH) D3缺乏患病率为64.58%,在非透析、血透、腹透患者中分别为67.44%、51.52%和80%;25 (OH) D3缺乏及不足患病率为96.88%,非透析、血透、腹透患者中分别为95.35%、96.97%和100%,各患病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 (OH) D3水平与Hb(r=0.222)、Alb(r=0.398)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水平与25 (OH) D3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KD5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患病率高,普遍存在.Alb是CKD5期患者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 肾疾病 胆骨化醇
  • 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昌忠

    目的 对比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钬激光组(42例)和等离子组(41例),分别给予钬激光剜除术或等离子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PSS、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钬激光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等离子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等离子组(P<0.05).两组患者IPSS和残余尿量均显著下降(P<0.05).术前两组IPSS、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IPSS、残余尿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钬激光或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均获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有前列腺电切术禁忌证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钬激光剜除术,因其出血风险小,能明显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

  • 骶神经S2调节治疗性功能障碍初探

    作者:薛力;杨传策;陈琦;曹斌;李和程;张鹏;种铁

    目的 探讨S2骶神经调节对于性功能、排尿及排便功能改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于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S2骶神经调节治疗,通过生活质量评分、勃起指数评分、排尿日记和便秘评分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此例患者性功能改善明显,术前术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排尿及排便指数均改善明显.结论 S2骶神经调节对于性功能改善明显,对于排尿和排便也有一定疗效,需要更多样本量进行观察.

  • 甘肃陇南农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发病特点

    作者:方胜朋

    目的 探讨甘肃陇南地区县级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其年龄与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率和前列腺质量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43例,其中243例手术治疗,他们均为当地常住农村户口,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7岁,前列腺质量15~110g,平均质量62.5g,所选患者的纳入标准:①在甘肃陇南当地农村长期居住10年以上的具有农村户口的患者;②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的《2011年前列腺增生症诊断治疗指南》;③前列腺质量的测算采用经腹多普勒彩超测定三径,再通过公式:前列腺质量=0.546×前列腺三径.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543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60 ~69岁年龄组是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质量也是随之增长的.结论 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甘肃陇南农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与城市患者的发病率一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乡生活水平几无差异.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甘肃
  • 毛蕊异黄酮对PI3K/Akt信号通路与PC-3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公臣;孔维元;宋宇;徐海岩;张铁辉

    目的 探究毛蕊异黄酮促进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取0、25、50、100、200μmol/L的毛蕊异黄酮(Calycosin)处理PC-3细胞,并设置溶剂对照(DMSO,二甲基亚砜)组,采用MTT法检测48h后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0、25、50、100、200 μmol/L48h后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0μmoL/L组、200μmol/L毛蕊异黄酮组、200μmol/L毛蕊异黄酮+ 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共处理组细胞的Akt、磷酸化的Akt(p-Akt)、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实验显示毛蕊异黄酮能够抑制PC-3细胞的增殖,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实验显示,0、25、50、100、200μmol/L浓度水平的毛蕊异黄酮处理PC-3细胞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0.1±0.04)%、(6.8±0.6)%、(9.2±0.2)%、(11.5±0.27)%、(59.2±0.36)%(P <0.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与0μmol/L组相比,200μmol/L毛蕊异黄酮组p-Akt、Bcl-2表达水平下降(P<0.05),加入Wortmannin后,二者水平再次下降;与0μmol/L组相比,200μmol/L毛蕊异黄酮组Bax、Caspsse-3表达水平增加(P<0.05),加入Wortmannin后,二者水平再次增加.结论 毛蕊异黄酮可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是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启动线粒体诱导的凋亡途径.

  • 相同学习曲线下两种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龙;陈玲;苏翼;王更轩;宋柯

    目的 比较同一名医师在相同学习曲线下利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scope lithotripsy,PCN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2例进行研究,采用数字法随机分成PCNL组和RLUL组(各46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热(>38.5℃)率、术后出血、输尿管内结石残留率、住院时间.结果 92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出血量比较PCNL组(58.02±27.16) mL较RLUL组(21.74±10.18) mL出血量多(P<0.05).住院时间PCNL组(9.07±0.77)d较RLUL组(7.59±0.88)d长(P<0.05).输尿管结石残石率,PCNL组(4例8.7%)与RLUL组(0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6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均未发现有输尿管狭窄和结石复发.结论 PCNL和RLU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均是安全、有效的,两者均可以选用,根据结石位置,肾积水程度,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 输尿管结石致肾盂自发性破裂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郝小强;夏强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引起肾盂自发性破裂的病理基础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一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盂自发性破裂患者的资料,通过总结此例病历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讨论,分析肾盂自发性破裂的病理基础以及可行的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术后3d行CT复查见右肾周围尿外渗较术前有所吸收,术后一个月再次复查CT见右肾周尿外渗绝大部分吸收,术后一年复查B超形成直径约1cm囊肿.结论 因输尿管结石引起输尿管狭窄进而引发肾盂自发性破裂、尿外渗,可通过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积极引流尿液,术后一个月肾盂破裂处可基本自行愈合,一般无需手术修补.

  • 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郭佳;刘修恒;胡云飞;汪志顺

    目的 探讨应用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应用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3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收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膀胱穿孔等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22.5±7.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2.5)mL.平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1)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3.5±1.5)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2)d.术后随访12 ~ 18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6.70%.结论 应用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MIBC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激光
  • 前列腺脓肿12例诊疗分析

    作者:王淇超;徐乃进;孙卫兵;曹敬毅;吴刚;王乾;关升;赵炎

    目的 总结前列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升诊断符合率,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回顾2006年2月至2014年9月本院12例诊断为前列腺脓肿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总结其诊疗特点及临床疗效.结果 常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为寒颤、发热及尿路刺激症状;9例尿培养阳性,培养结果以大肠杆菌为主(7/9),穿刺液培养亦以大肠杆菌为主(8/9),其中4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引流术及5例行经尿道前列腺脓肿电切去顶引流术,术后予以抗感染而控制病情;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单纯抗感染治疗复发2例.结论 直肠指诊、PSA、经直肠超声及CT检查有助于尽早诊断前列腺脓肿,CT可准确反应脓肿的大小、位置及分隔情况,可作为诊断前列腺脓肿的常规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经尿道前列腺脓肿电切去顶引流术可有效控制病情.

    关键词: 前列腺疾病 脓肿
  • 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和微炎症状态影响

    作者:潘珺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疗效及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30例,分别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低血压发生频次及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的变化.结果 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后患者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透中低血压和透后血压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低血压病例安全有效,提高了低血压患者对透析的耐受性,同时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有改善作用.

  • AZFc微缺失中不同gr/gr缺失亚型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作者:李权;曹文舟;谢建军;邵强;王亚民;宋宁宏;沈华

    目的 研究Y染色体AZFc部分缺失中不同类型gr/gr微缺失对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选择少弱精子症患者278例,对照组选择符合卫生部标准的汉族合格的已捐精220例健康男性.所有受试者均采取外周血,抽取DNA,选择Y染色体序列标签点(STS),经多重PCR技术检测AZFc微缺失中的gr/gr缺失,对gr/gr缺失患者进一步检测gr/gr-DAZ1/DAZ2缺失和gr/gr-DAZ3/DAZ4缺失类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278例患者,检测出gr/gr缺失27例,对照组中检测出gr/gr缺失1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例少弱精子症患者中gr/gr-DAZ1/DAZ2缺失23例,gr/gr-DAZ3/DAZ4缺失4例;正常精液组17例中gr/gr-DAZ1/DAZ2缺失1例,gr/gr-DAZ3/DAZ4缺失16例,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汉族人群中AZFc微缺失中不同gr/gr缺失亚型在精子发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同,gr/gr-DAZ1/DAZ2缺失可能是精子发生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 精子发生 Y染色体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陆文宝;周海滨;黄鹏;付强;刘小良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结合文献分析,讨论此病临床特征及肾上腺肿瘤CT鉴别诊断.结果 6例患者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依赖影像学,结合实验室生化检查,是与其他肾上腺疾病相鉴别的重要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神经瘤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及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治疗直径>1.5cm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俊杰;马伟明;范涛;周荣升;庞昆;周祥举;韩从辉

    目的 对比分析输尿管软镜(F-URS)与后腹腔镜(RUL)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处理直径> 1.5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40例,所有患者的结石直径均> 1.5cm;其中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60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80例,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及临床并发症.结果 在结石清石率上两种手术方式无显著差别;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出血情况,输尿管软镜明显优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P<0.05).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均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软镜及后腹腔镜取石术均是高效的手术选择.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尤其对于肥胖结石患者的治疗具有更好的安全疗效性.

  • 996例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艳;任伟;赵宸;徐丽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肾脏内科近10年肾活检病理类型及疾病谱变化.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996例肾活检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肾脏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996例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疾病760例,占76.3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11例,占21.18%,肾小管间质性疾病22例,占2.21%,遗传性肾病3例,占0.3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病理类型为IgA肾病238例,占31.32%,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199例,占26.18%,膜性肾病127例,占16.7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为狼疮性肾炎76例,占36.02%,其次为紫癜性肾炎56例,占26.54%,乙肝相关性肾炎24例,占11.3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常见为肾病综合征446例,占58.68%,其次为慢性肾炎223例,占29.34%,隐匿性肾小球肾炎69例,占9.08%.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类型以IgA肾病为常见,近年来膜性肾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为常见,乙肝相关性肾炎所占比例较前增高.

  • 推管导丝法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双J管放置中的应用

    作者:张先云;侯建全;马松;姜福金;王磊

    目的 探讨推管导丝法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双J管放置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推管导丝法放置双J管,总结术中双J管放置经验.结果 术中双J管放置过程顺利,置管时间2~ 7min,平均3min.术后恢复良好,行KUB平片检查示双J管位置正常;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推管导丝法双J管置入简单快捷,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腹腔镜
  • 表皮生长因子5'非编码区rs444490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肾母细胞瘤易感性及预后因素的研究

    作者:周洲;朱房勇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5'非编码区rs444490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肾母细胞瘤易感性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儿童肾母细胞瘤外周血96例,及正常同龄儿童外周血20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CR-LDR)分析两组儿童外周血DNA中EGF rs444490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携带EGF rs4444903 GG和GG+ GA基因型能增加罹患肾母细胞瘤的风险(OR =2.45,95%CI=1.12~4.87,OR=1.25,95% CI=1.08~ 2.34,P<0.05),与患儿病理分期呈正相关(Ⅲ-Ⅴ期vs Ⅰ-Ⅱ期:OR =2.28,95% CI=1.30 ~4.48,P<0.01),并且GG/GA携带者其EGF血清表达亦增高(P<0.05).结论 EGFrs444490位点多态性与肾母细胞瘤易感性及其预后相关,携带GG/GA基因型的肾母细胞瘤患儿预后较差.

  • P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邓晓俊;王伟峰;郝继东;万建省;刘四明;刘峰;杨波;刘辉;廖国强

    目的 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3年及2014年来本科室实习的63名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行理论测试、临床阅片能力、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评价等综合评价.结果 采用PBL教学模式组学生理论测试、临床阅片能力、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均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组学生(P<0.05).PBL教学模式组学生比较认可该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加强交往能力及表达能力等.结论 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好,能较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泌尿外科专业人才.

    关键词: 泌尿科学 教学方法
  • 改良外环下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永明;蔡维奇;方先林;嵇福荣;蔡龙俊

    目的 探讨分析改良外环下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12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成腹股沟结扎组28例,腹腔镜组28例,腹股沟外环下显微镜组28例,改良外环下显微镜组(外环口纵向切开约1 cm)28例.对比分析各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四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应用显微镜的两组间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比腹股沟结扎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P<0.05).显微镜两组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腹股沟结扎组、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根据术后疼痛(VAS)评分,显微镜的两组术后疼痛较轻(P<0.05),且这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腹股沟外环下显微镜组与改良外环下显微镜组保留精索动脉数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 =0.001),改良外环下显微镜组遇到的动脉数更少.四组间术后并发症,显微镜两组较低(P<0.05),而这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8.6%、10.7%、0%、0%(P<0.05),显微镜的两组均无复发.术后四组的精液密度、精液活力都较术前得到改善,其中显微镜的两组改善更明显,这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自然怀孕率,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及住院时间短.同时改良外环下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更易于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双氢睾酮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线粒体呼吸链酶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谢蛟魁;陈海文;张胜茹;宋印娥;田宏

    目的 观察双氢睾酮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株线粒体呼吸链酶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双氢睾酮引起LNCaP线粒体内酶学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获得雄激素依赖性细胞(LNCaP)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获得稳定生长及传代的细胞株.不同浓度的雄激素受体激动剂双氢睾酮作用于培养的LNCaP细胞株;不同时间点提取干预措施下的LNCaP线粒体;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LNCaP线粒体呼吸链酶学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DHT作用于LNCaP细胞后,线粒体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SDH、NADH、COX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个指标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下降的程度有所差异.结论 双氢睾酮可引起LNCaP线粒体内蛋白的表达量升高,促进LNCaP的增殖.

  •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在膀胱癌旁黏膜及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果;吴波;陈亮

    目的 研究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在膀胱癌旁黏膜及膀胱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在本院确诊为膀胱癌并且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RT-PCR检测组织水平PEDF的mRNA表达差异,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IHC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组织中PEDF的蛋白水平,并且比较了其同VEGF、MMP-2、MMP-9、MMP-12的相对表达.通过临床收集相应生理参数数据,分析PEDF同不同临床生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EDF在膀胱癌旁黏膜中的表达水平无论是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膀胱癌组织(P<0.05),并且临床Ⅰ期和Ⅱ期的膀胱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Ⅲ期、Ⅳ期(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EDF的阳性率同膀胱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同其他生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EDF的表达差异同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女性患者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方案探讨

    作者:鲍慧;钱卫红;潘铁军

    目的 探讨女性患者上尿路结石行腔内碎石术后发生尿脓毒症的护理方案.方法 总结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室22例行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术前风险评估和原发症的控制、术后早期液体复苏及各种护理方案.结果 21例患者1周内体温、脉搏、血压和血常规恢复正常,平均住院12d康复出院.1例患者腔内碎石术后12h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早期发现及规范化的护理,可显著减少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不良后果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国际泌尿系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