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8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冬三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输尿管结石CT值与选择性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董尧;王凡;孙锋锋;孙鹏;宋亚林

    目的 通过测量输尿管结石的CT值并结合结石大小更合理地选择性ESWL治疗,在提高输尿管结石治疗成功率的同时减小治疗带来的创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ESWL治疗的97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统计学分析相同大小结石组内不同CT值区间的结石碎石成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CT值大于900Hu时随着结石体积的增大碎石成功率下降明显:分别为73.2% (41/56)、38.5%(15/39)、17.6% (3/17),且与同组内CT值小于900Hu时的结石碎石成功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CT值≤500Hu时,碎石成功率均在90%以上且不同大小结石组之间碎石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输尿管结石的CT值并结合结石大小,可以更合理的选择性SWL治疗.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 不同肾细胞癌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作者:王功伟;胡浩;沈丹华

    目的 探讨不同肾细胞癌(RCC)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方法 对比不同RCC亚型基本临床特征、大体表现、Fuhman细胞核分级、侵犯情况、TNM分期以及预后.结果 在所有RCC中,透明细胞癌占88.5% (718/809),乳头状癌占4.1%(33/809),嫌色细胞癌占1.7% (14/809),囊性肾细胞癌占3.1%(25/809),未分类癌占2.2% (18/809),其他类型占0.4%(3/809);上述类型Fuhman细胞核分级中3级分别占16.1%、48.5%、42.9%、8.0%、16.7%以及0.0%;肾盂侵犯分别占44.4%、10.3%、27.0%、0.0%、0.0%以及0.0%;肾周脂肪侵犯分别占11.8%、11.5%、33.3%、0.0%、44.4%以及33.3%;淋巴结转移分别占0.9%、19.2%、0.0%、6.3%、27.8%以及33.3%;远处转移分别占2.3%、7.6%、0.0%、6.3%、16.7%以及0.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2.1%、100.0%、100.0%、100.0%、61.5%以及100.0%.结论 透明细胞癌是常见的病理学亚型.未分类癌是预后差的亚型,而囊性肾细胞癌预后好.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细胞核分级较高,且肾盂和肾周脂肪侵犯较常见.

    关键词: 肾细胞 肾肿瘤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体会

    作者:杨晓松;王学艺;谈宜傲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并分享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TURP手术治疗45例前列腺重量超过100g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IPSS评分由术前27.3±2.7降为9.5±3.3,QOL评分由5.2±0.7降为1.8±0.9,Qmax由6.4±1.4mL/s上升为16.1±2.8mL/s,PVR由128±63.2mL降为38.4±16.3mL.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论 TURP治疗大前列腺是安全有效的,术者对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是减少手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心脏死亡捐献肾移植(附9例报告)

    作者:阮钧;徐卓群;金柯;陆鹏;渚明;卫冰冰

    目的 通过总结9例心脏死亡捐献肾移植的治疗经验,初步探讨如何提高心脏死亡捐献肾移植的早期人/肾存活率.方法 通过施行9例心脏死亡捐献肾移植,总结围手术期治疗经验.结果 9例心脏死亡捐献肾移植,移植术后5例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经过透析等综合治疗,4例肾功能恢复,其中1例出现排斥而导致移植肾失功并手术切除.结论 心脏死亡捐献肾移植由于供体的因素导致术后容易出现移植物延迟恢复等并发症,可以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来减少并发症,提高早期人/肾近期存活率.

    关键词: 肾移植 组织供者
  • 5-Aza-dc对膀胱癌ScaBer细胞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作者:林英立;戚景光;梁杰;孙光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对膀胱癌ScaBer细胞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膀胱癌ScaBer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5-Aza-dc处理组和对照组.应用5-Aza-dc与ScaBer细胞共同孵育后,用MSP检测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CDH13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5-Aza-dc与ScaBer细胞共同孵育后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得到逆转,与对照组相比CDH1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0.05);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za-dc可逆转CDH1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使其蛋白表达增加,CDH13表达增加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CDH13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的靶点.

  • 32例重度增生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断治疗

    作者:孙敏;刘亮;史振峰;齐飞波;王乾;亚力坤;艾合买提;尼哈提;李鸣

    目的 探讨重度增生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经影像学考虑为膀胱内实性占位、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2例重度增生腺性膀胱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患者均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术后给予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32例患者随访3~ 48个月,25例(78%)症状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行膀胱镜检查正常.6例(24%)出现复发,行再次手术更换膀胱灌注药物后,未出现复发.1例患者术后1年合并膀胱结石,行经尿道碎石取石并病灶黏膜电灼术.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现恶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CT增强可提高对腺性膀胱炎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重度增生腺性膀胱炎效果明显,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

    关键词: 膀胱炎 电外科手术
  • 39例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并文献复习

    作者:汪群锋;梁朝朝;朱劲松;陈志洁;戴宇红;鲍彤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13年10月间3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早期被误诊为睾丸附睾炎.39例均行阴囊彩超检查,其中9例提示睾丸血供明显减少,30例提示睾丸血供消失.并急诊行阴囊探查术,术中发现30例患侧睾丸坏死,行患侧睾丸切除+对侧睾丸固定术;9例复位扭转睾丸后血供好转或者恢复,行睾丸复位固定术+对侧睾丸固定术.术后3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 ~72个月,其中3例复位睾丸出现不同程度萎缩,所有患侧睾丸及健侧睾丸未再次发生扭转.结论 睾丸扭转早期容易误诊为睾丸、附睾炎,阴囊彩超有助于诊断.一旦明确或者高度怀疑睾丸扭转,应急诊行阴囊探查术,挽救扭转的睾丸.

    关键词: 精索扭转 误诊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方登攀;刘涛;朱涛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70例高龄高危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PKEP)和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前列腺腺体切除重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对两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UPKEP组在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要明显小于TURP组(P<0.05);TUPKEP组前列腺腺体切除重量大于TUR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残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TUPKEP组术后大尿流率大于TURP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UPKEP治疗BPH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特别适用于高龄高危的患者.

  • 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在初置管腹膜透析患者过渡期运用探讨

    作者:江丽屏;梁剑波;王泽彬

    目的 探讨自动化腹膜透析在初置管腹膜透析患者过渡期的运用及对患者远期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腹膜透析中心进行腹膜透析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间歇性腹膜透析组(IPD组)和自动化腹膜透析组(APD组),均从置管日即开始渐进式的腹膜透析7d,分别记录其出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血钾、超滤量、尿量等指标及他们的培训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同时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情况,并分析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主要临床及生化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过渡治疗一周后IPD组患者血压下降值、电解质下降值、尿量减少情况均较APD组患者显著,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术后IPD组有7例患者出现伤口渗漏,APD组有1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32).APD组患者平均每天的学习和培训时间(3.45±1.34h/d)亦显著高于IPD组患者(2.34±0.78h/d),P=0.022.随访半年后两组在主要临床及生化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随访期间APD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3/44)显著低于IPD组(13/44)(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培训时间是腹膜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初置管患者过渡期使用APD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素,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并且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透析培训时间,减少远期腹膜炎的发生率,有其明显优越性,值得推广运用.

  • 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行小切口根治性切除上尿路肿瘤(附36例报告)

    作者:方林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行小切口根治性切除上尿路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上尿路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8 ~79岁,平均56岁.其中肾盂癌14例,输尿管癌22例;上段9例,中段10例,下段3例;左侧19例,右侧17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60 ~ 300min,平均(180±20.6)min;术中出血量100~ 260mL,平均(140±22.5)mL,均未输血;术后引流量50 ~ 120mL/d,术后48~ 72h拔除引流管.术后2~3d恢复排气并进食,2d后下床活动.术后住院7~12d,平均(9±1.5)d.围手术期未发生明显并发症.36例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术后定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3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4例发生膀胱肿瘤,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他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行小切口根治性切除上尿路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降钙素原在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曾白华;彭碧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住本院泌尿外科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114例,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及中断尿培养检测,其中尿培养阳性的46例作为观察组,尿培养阴性的7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PCT水平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得出诊断二者的临界点.结果 尿路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为11.32±27.14ng/mL,高于非尿路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0.75±2.00n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2ng/mL为诊断临界点预测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62%.结论 PCT检测快速,干扰因素少,应用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具有诊断价值.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降钙素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研究

    作者:毛敏;李磊;王志平;黄毅;刘金琼;蔡显波;肖和平

    目的 探讨与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失败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于2012年9月~2013年10月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160例,使用日本Olympus 8/9.8F标准输尿管镜+美国科医人60W钬激光系统.其中手术失败11例,占6.8%.结果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失败的原因及处理对策:①输尿管镜难以通过狭窄、扭曲输尿管腔3例,输尿管长段、严重狭窄扭曲者即使行扩张或内切开,输尿管镜也难以通过,可以留置F4.7双J管,改行开放手术或行ESWL、PCNL;②输尿管镜进镜或碎石时结石漂移,进入同侧肾盂、肾盏者3例,术中碎石或进镜时尽量保持较低灌注压力,视野清晰即可,当结石进入肾盂肾盏,可以改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或留置双J管,术后予以ESWL治疗,效果较佳;③输尿管镜无法进入输尿管腔者2例,分析认为与先天性输尿管开口较小、闭锁有关,输尿管镜强力通过容易造成输尿管或膀胱损伤.老年男性前列腺中叶增生明显,后唇太高,膀胱内小梁、小室增多,以致输尿管开口难以辨认,无法进镜.术中操作时输尿管开口处黏膜损伤严重,使进镜困难;④手术操作中出现输尿管穿孔或黏膜撕脱2例,无法找到正常管腔,导致手术失败;⑤术前对阴性结石判断不足1例,导致术中找不到结石.结论 严格掌握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的手术指征,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及配合其他技术,能显著提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失败及并发症的发生.

  • 霉酚酸酯对IgA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关米洁;何永成;李彤;万启军;陈洪滔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以及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其表达的影响,揭示MMF治疗IgAN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19例(Ⅰ组)、与MMF组匹配初诊未治疗IgAN 39例(Ⅱ组)、MMF治疗组48例(Ⅲ组)血清、尿液TGF-β1的水平,并比较各组表达差异性.结果 血清中TGF-β1的表达,Ⅱ组较Ⅰ组表达增加(P<0.05);Ⅲ组较Ⅱ组表达下降(P <0.0001).尿液中TGF-β1的表达,Ⅱ组、Ⅲ组均较Ⅰ组表达增加(P<0.05);Ⅲ组较Ⅱ组表达下降(P<0.05).IgAN患者血清TGF-β1的表达与病理级别、尿蛋白排泄呈正相关(P=0.044、0.001),尿液TGF-β1的表达与GFR呈负相关(P=0.012),与病理级别、血肌酐、尿蛋白排泄呈正相关(P=0.01、0.013、<0.0001).血清TGF-β1与尿液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IgAN LEE分级≤3级与>3级的患者相比,后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49,0.028).MMF治疗组疗程3~6个月与≥6个月的患者相比,后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6).结论 IgAN患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肾功能进展及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MMF可显著下调IgAN患者血清、尿液中TGF-β1表达.因此,血清、尿液TGF-β1可作为预测IgAN疾病进展及评估MMF疗效的重要指标.

  • 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治疗LUTS/BPH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海军;高恩江;王永传;闫波;崔志强;任安吉;李小朋;于志勇;毕文华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及单独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所致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2分的本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BPH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口服西地那非25mg,每日一次+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对照组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疗程8周.治疗后组间比较IPSS、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QOL)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PSS明显下降,IIEF-5明显改善,QOL明显改善(P<0.05),两组Qmax和PV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所致下尿路症状优于单独应用坦索罗辛,并可以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

    关键词: 列腺增生 阴茎勃起
  • 无创远程肢体缺血联合处理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江海波;陈仁富;朱海涛;薛松;孙晓磊;孙晓青

    目的 探讨无创远程肢体缺血联合处理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Sham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c组为无创远程肢体缺血联合处理组(RIperC+ RIpostC组).再灌注24h测定血清中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肾脏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B组的Cr(429.52±29.08) μmol/L、BUN(39.05± 2.23) mmol/L、MPO(7.31±1.48) U/g、MDA (3.94±0.48) nmoL/mgprot均高于A组Cr(103.91±21.45)μmol/L(P<0.001)、BUN(12.20±1.86) mmol/L(P<0.001)、MPO(2.25±0.89) U/g(P=0.009)、MDA(1.95±0.29) nmol/mgprot(P=0.003);而SOD(4.03±0.38) U/mgprot低于A组SOD(6.819±0.68) U/mgprot(P=0.003).c组的Cr(244.85±40.30) μmol/L(P=0.002) 、BUN(23.48±1.80) mmol/L(P<0.001)、MPO(3.65±0.73) U/g(P =0.045)、MDA(2.19±0.31) nmol/mgprot(P=0.006)均低于B组,而SOD(5.71±0.30) U/mgprot(P=0.003)高于B组.A组组织形态基本正常,c组组织形态学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 无创远程肢体缺血联合处理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对肢体短暂的缺血再灌注激发了机体内源性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 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膀胱憩室癌

    作者:周振玉;陈明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本组21例膀胱憩室癌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年龄69±7.2(59 ~78)岁,女15例,男6例,肉眼或镜下血尿入院19例,并膀胱结石2例.憩室大小6.1±2.5(3.4~8.9)c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结合其他影像学分期为≤T2N0M0,膀胱镜检成功17例,其余4例通过脱落细胞学获取明确诊断均为TCC.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下包含憩室的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即刻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病理为高危险者维持灌注).术后分期≤T2,分级≤Ⅱ级.随访6个月~2年,复发2例,其中进展1例.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

  •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卵圆钳与导丝置管效果的比较

    作者:曹建南;陈艺延;纪惠荣;洪东花;黄海望;郭汉城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置管术中不同置管方法对置管成功率、导管通畅性及术后并发症、导管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并长期随访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其中应用导丝置管108例,卵圆钳置管90例.统计术中的置管重复次数、导管首次通畅率,观察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腹壁渗液发生率、导管移位率以及导管生存率.结果 导丝置管重复次数为2.80±0.82次,卵圆钳置管重复次数为1.30 ±0.56次,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导管首次通畅率分别78.7%和91.1%.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分别是7.41%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壁渗液分别有2例和4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11.5%和4.3%,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导管生存率分别为93.5%和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腹膜透析置管手术中采用卵圆钳置管能够更为准确将导管置入目标位置,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腹腔出血并发症,改善术后导管通畅性、降低术后导管移位以及提高导管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外科器械
  • 桔梗总皂苷体外抗解脲脲原体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张俊威;姚琳;许庆瑞;王伟明

    目的 通过MIC、MBC、TIME-KILL曲线及快速杀菌测定,观察PGS在体外对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生长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MIC和MBC,利用定量PCR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Uu生长的抑制和快速杀灭作用.结果 PGS体外抗Uu的MIC为16~ 32 μg/mL;MBC为32~ 64μg/mL.16、32μg/mL的PGS对Uu的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64 μg/mL时可完全快速抑制Uu的生长繁殖.结论 PGS在体外具有抑制Uu生长繁殖作用.

    关键词: 脲原体属 桔梗皂甙
  • 建立膀胱癌细胞系BIU-87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闫三华;杨晓峰;刘杰昊;张自强;张帆;罗俊茜;庞建智;王玮

    目的 探讨建立人体膀胱癌细胞系BIU-87膀胱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有效方法,为膀胱癌实验动物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BALB-C系裸鼠20只,分成A、B两组(各10只),A组采用手术方法于膀胱壁内注射人体膀胱癌细胞系BIU-87,B组经膀胱灌注人体膀胱癌细胞系BIU-87,分别观察不同阶段两组裸鼠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实验终点(4周)处死裸鼠,进行瘤体大小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A组裸鼠中,一只于术后第2d死亡,其余存活9只中,8只成瘤,成瘤率为89%;B组10只均未成瘤.结论 经膀胱灌注不能建立理想的膀胱原位移植瘤模型,手术方法建立膀胱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效果确切,能较好地模拟人膀胱肿瘤的疾病发展过程,对国人膀胱肿瘤的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晏丕军;张志红;徐勇;朱建华;欧阳芳;万沁;钟海花;李佳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阐明Hcy在DPN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8例DPN患者(DPN组),35例非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DPN组),同时选择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并比较,同时分析血清Hcy与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肾小球滤过率(GFR)、振动觉阈值(VPT)、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DPN组和NDPN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15.13 ±1.56 vs.10.77±3.59 vs.7.19±1.95 μmol/L,P<0.05或P<0.01)),而DPN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NDPN组(15.13±1.56 vs.10.77±3.59tmol/L,P<0.05).DPN患者血清Hcy水平与GFR成负相关,与VPT、Scr、Cys-c和ACR成正相关(P<0.05或P<0.01).Cys-c和VPT是影响DPN组患者血清Hcy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2DM患者尤其是伴有DPN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与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血液透析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

    作者:张琼;支冬云;曹礼应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功能不良的原因.方法 对本院99例带涤纶环CVC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导管插入后记录实验室和临床变量,临床过程跟踪6个月,根据6个月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分为:导管功能不良组、功能正常组.结果 导管功能不良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功能正常组;而初始血流量(BF)、血白蛋白(Alb)显著低于功能正常组.结论 微炎症状态、初始BF、低蛋白血症与HD带涤纶环CVC导管功能不良有关.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传统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系统评价

    作者:孔祥斌;汪锡兴;范宁;李雨峰;王志平

    目的 系统评价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传统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传统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953例患者.分析显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相比传统电切术在膀胱穿孔发生率[OR =0.17,95% CI(0.33,1.52),P=0.38]、2年复发率[OR =0.62,95%CI (0.30,1.32),P=0.22]及带尿管时间[SMD=-0.78,95% CI(-2.35,0.78),P=0.33]方面无明显优势,而在手术时间[SMD=-2.42,95% CI(-4.61,-0.23),P=0.03]、术中出血量[SMD=-15.65,95% CI(-22.40,-8.91),P<0.0000i]、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OR=0.54,95%CI(0.35,0.83),P=0.005]及术后生活质量[SMD=19.26,95% CI(17.34,21.18),P<0.00001]方面较传统电切有明显优势.结论 PKRBT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并且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肿瘤坏死样凋亡微弱诱导剂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莉;黄安兰;施文剑;彭娜;刘抗寒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6例PNS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WEAK、HMGB-1及NF-κB的浓度,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NS患者血清中TWEAK、HMGB-1及NF-κ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WEAK、HMGB-1及NF-κB、CRP的表达相互之间呈正相关(P<0.01),并与尿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RP之间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TWEAK、HMGB-1、NF-κB在PNS中表达水平上调,且相互呈正相关.推测血清TWEAK、HMGB-1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在PNS发病中发挥了作用.

  • 改良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体会附41例报道

    作者:黄军科;张军;罗兵;谭伟发;杨亮;康露;雷衍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下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患者41例.在全麻下行后腹膜腔途径,未行气囊扩张及未充分游离情况下根据影像结果腹腔镜找到并暴露肾囊肿,用电凝勾距离肾实质3 ~ 5mm切除囊壁.结果 41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 35 min,平均28min.术中出血量5~ 10mL,平均6 mL.术后1~2d拔除引流管,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8d,平均5.6d.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多种优点,更加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恢复快,是外科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肾疾病 变性 腹腔镜
  • 扩大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在4ng/mL≤PSA≤10ng/mL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晓俊;刘辉;杨波;刘峰;郝继东;万建省;王伟峰

    目的 对4ng/mL≤PSA≤10ng/mL的患者进行扩大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从而评价扩大穿刺对4ng/mL≤PSA≤10ng/mL前列腺癌筛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ng/mL≤PSA≤10ng/mL的7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10 +X”(40例)和“6+X”(38例)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比较两组的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其中“10 +X”检出率为32.05%(25/78),“6+X”检出率为19.23% (15/78),“10 +X”增加的PCa检出率为25.00% (10/40).结论 经直肠扩大前列腺穿刺是一种对4ng/mL≤PSA≤10ng/mL筛查前列腺癌阳性率较高的方法.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穿刺术
  • 保肾手术对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预后的Meta分析

    作者:王亮;李延江;荆涛;俞亮;马清昌;刘松林;仝义锐

    目的 比较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保肾手术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eeDirect、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配合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关于保肾手术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并按有关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术后5年生存率及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6篇文献,436例患者,其中保肾手术组共计177例,肾输尿管根治术组共计259例,分析显示,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值为0.95(95%CI=0.61~1.48,P>0.05);术后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值为0.83(95% CI=0.42~1.64,P>0.05).结论 采用保肾手术方式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5年后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别,两者疗效相当;但由于保肾手术损伤较小,因此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性行保肾手术.

  •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炜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一类高分化、低临床分期、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RCC),在临床及病理诊断中多易与囊性肾癌(CRCC)的概念相混淆.本文就该病的认知过程、病理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影像学表现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疾病 囊性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复发的风险因素及诊疗进展

    作者:范宁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各种形式的尿流改道术,但术后均有尿道肿瘤复发的可能.近年来,国内外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复发的风险因素及其诊治均有更深入的认识,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的治疗进展

    作者:高飞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TURBT,RC)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标准治疗,但该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MIBC的保留膀胱术因可保留正常的膀胱功能,又不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治疗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
  • 核转录因子κB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志远;王继峰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大量研究表明NF-κB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化疗及放疗抵抗性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系统阐述NF-κB信号通路在这些领域的新发现,并讨论其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NF-κB
  • 输尿管软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应用

    作者:李震

    随着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碎石设备的更新完善,输尿管软镜以其高效、微创、安全的特点成为小儿上尿路结石尤其是肾结石的重要治疗手段.小儿输尿管软镜手术过程与成人相似,遵从着相同的腔镜手术原则.儿童上尿路结石的治疗目标为完全清除结石、保护肾功能以及防止结石复发.虽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ern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仍然为小儿上尿路结石首选治疗发案,但是随着软镜技术及设备的进步,其手术适应证也更为宽泛,肾集合系统内所有的结石,ESWL术后残留的肾下盏结石,ESWL难治性结石,特别是对于肾盏憩室结石、合并出血性体质、肾脏解剖畸形、位置畸形等患者,输尿管软镜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目前关于输尿管软镜治疗儿童尿路结石的研究明显少于成人,多数文献样本量偏小,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较少;输尿管软镜容易损坏并且维修费用高昂,制约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随着微创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将成为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重要选择.

  •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土锐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首选内分泌治疗,然而1~3年后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中医药工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应用传统药物治疗各种肿瘤,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定疗效.相关研究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各种肿瘤取得较好疗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前列腺癌细胞杀伤的机制研究已有报道,如果将其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取得相关疗效,将会给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带来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手段,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苦参
  • 支持细胞代谢调节对精子形成的影响

    作者:黄巍

    支持细胞对于精子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为发育中的生殖细胞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这两种细胞的代谢各有其特点,生殖细胞倾向于利用乳酸作为能量来源,而支持细胞倾向于利用脂质产生ATP,且利用葡萄糖生成乳酸供给生殖细胞.许多因素包括激素和其他外源性物质以支持细胞为靶点通过调节葡萄糖在支持细胞上的转运、丙酮酸向乳酸的转化及乳酸的转运进而影响精子形成过程.虽然这些过程的具体机制还未完全清楚,但不能否定支持细胞对于精子形成过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精子发生 代谢
  • 肾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姚兰

    肾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改变和共同途径,以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间质聚集、肾脏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为主要特征.在各种肾脏病中,细胞信号通路可通过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而导致肾纤维化.其中,TGF-β1/Smad通路、PDGF/PDGFR信号通路、Wnt/β-catenin通路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纤维化过程中交互影响、共同作用.本文就参与肾纤维化过程中主要的和新近发现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 自噬对肾小球疾病的影响

    作者:韩润鸿

    肾小球疾病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且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足细胞是毒物、免疫、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的基本作用靶点,其损伤与丢失是肾小球疾病进展和肾衰竭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介绍以自噬为维持肾小球内稳态机制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肾小球 自噬 足细胞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加坤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节性T细胞对维持自身免疫功能稳定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该类细胞的异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现就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振华

    综述近年来中西医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因病机研究、中药治疗、西医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

  • 抑癌基因PTEN与纤维化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昌志;刘丽荣;李霜;王圆圆;石明隽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是一个编码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产物的抑癌基因.可通过PI3K-PKB/Akt、FAK途径、MAPK途径等信号通路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粘附、迁移和浸润等许多生物学行为发挥作用,在恶性肿瘤和纤维化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病

    作者:眭维国;王磊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对于MS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很多深入的研究,而其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MS各组成与慢性肾病的关系、发病机制及预防诊治做出综述.

  • WNK3激酶与肾小管钠离子转运

    作者:徐宁

    WNK3[withno-lysis(K) kinase]激酶属于新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四个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细胞骨架的形成,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及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已有研究表明WNK3可在细胞水平上调钠氯共转运子(Na+-CL-contransporter,NCC)的表达,而肾脏的NCC主要分布于远曲小管,是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的通道蛋白之一.提示WNK3可能参与调控肾小管钠离子的转运.

  •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医学进展

    作者:张菲菲;邵乐平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PH)是一种罕见的乙醛酸盐代谢紊乱所致的内源性草酸过量产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重要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尿石症及进展性的肾钙质沉着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就其生化、遗传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以便更好的认识高草酸尿症.

  • MSCs对急性肾损伤治疗的新认知及进展

    作者:向杨

    急性肾损伤(AKI)已逐渐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社会问题,且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炎性组织及损伤组织有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可作为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新选择.MSCs通过向损伤肾组织“归巢”,分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表达酶类等,参与细胞调控,释放干细胞源性微泡(MVs)等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本文主要描述了MSCs发挥肾脏保护功能的6种不同机制,重点介绍了影响MSCs“归巢”、存活及效率的因素.目前的临床研究甚少,且主要涉及MSCs对肾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治疗,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的数据较少;但MSCs仍可能是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一种创新、有效、费用低廉的方法.后期需要更多与MSCs治疗急性肾损伤相关的综合性研究,以确保下一步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肾疾病 间质干细胞
  •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邹雨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肾脏病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因此对其治疗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就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内质网应激与非折叠蛋白反应与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刘其锋;叶建明

    各种病理因素如缺氧、氧化应激反应等均可引起内质网对蛋白质前提的处理障碍,从而引发内质网应激(ER stress,ERS)与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作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持久或严重的ERS可以导致细胞凋亡.适应性或凋亡性的UPR的激活主要涉PERK/eIF2α/ATF4、IRE1/XBP1和ATF6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众多证据表明,ERS与UPR的激活在器官纤维化(如肾、肝脏、心肌、肺)尤其是肾间质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UPR的促纤维化与上皮细胞的转分化及凋亡后炎症细胞的释放有关.ERS与UPR作为新的肾间质纤维化因素,有望作为肾间质纤维和其他器官纤维化的治疗靶点.

  •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阴茎海绵体坏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付立杰;李金昆;徐建春;赵振蒙;施斌

    目的 总结急性阴茎海绵体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收治的1例阴茎海绵体坏死患者.该患者因“发热1d,阴茎持续勃起伴剧烈疼痛17h”以“阴茎异常勃起”入院.入院后给予阴茎海绵体灌洗及抗感染等处理.术后逐渐出现阴茎皮下及海绵体感染,阴茎海绵体坏死脱出.脓液培养出嗜水气单胞菌.结果 经换药及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脓液日渐减少,伤口逐渐愈合出院.能正常站立排尿.阴茎勃起功能完全消失.切除的阴茎海绵体病理检查:化脓性炎伴脓肿形成,局部纤维化,局灶结构不清.随访至今患者排尿通畅,阴茎外观正常,但较患病前短小.结论 ①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低流量阴茎异常勃起的病因之一,其感染途径、致病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②阴茎异常勃起患者应注意与急性阴茎海绵体炎相鉴别;③由于阴茎海绵体为一相对密闭的血管腔隙,发生化脓性感染后难以进行外科引流及减压;④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毒力极强的食肉细菌,可引起组织(包括阴茎组织)的大量坏死,治疗需早期使用强有力抗菌素.

  • 阴囊脂肪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洋洋;吴水清;万奇;董志韬;赵晓昆;刘紫庭

    目的 探讨阴囊脂肪瘤的疾病特点,提高对阴囊脂肪瘤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l例阴囊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8岁,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1年余,进行性增大,右侧阴囊内可触及直径约3cm大小肿物,界清,质硬,活动度可,无触痛.阴囊彩超示右侧阴囊肿物,性质待定,大小约3.5cm×2.5cm×1.3cm,与睾丸界清.遂行右侧阴囊肿物切除术.结果 切除组织送病检示阴囊脂肪瘤;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阴囊脂肪瘤是罕见的阴囊肿瘤,肿物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不适,术前容易误诊,确诊需依赖术后病检.对于较大的阴囊脂肪瘤应尽早手术切除,较少复发,但应长期随访.

    关键词: 阴囊 脂肪瘤
  • 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膀胱憩室切除术

    作者:施卫国;董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膜外腔行膀胱憩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5例膀胱憩室患者,采用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膀胱憩室切除术.先游离膀胱外脂肪,再充盈膀胱,观察憩室形状,在憩室颈电凝一周,再用超声刀将憩室切除.结果 5例患者手术皆顺利,手术时间90~ 120min,术中出血量约50~100mL.术后第7d拔除尿管,无漏尿.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膀胱憩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有推广的价值.

国际泌尿系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