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8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冬三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

    作者:魏伟;张刚;杨明州;王霞;姜兴金;杨进益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晚期前列腺癌并发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35例单纯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骨痛缓解率及骨转移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变,治疗组血AL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88.64%(39/44)与62.86%(22/35),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可较好的缓解疼痛并减低骨代谢水平.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在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杨华;徐峰;赖宁;王佳

    目的 研究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在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运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疗效指标,以及术后5个月的残余尿量、初始尿意容积、大尿流率等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QO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个月,两组的残余尿量、初始尿意容积、大尿流率尿动力学参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除初始尿意容积外,观察组术后5个月的其他尿动力学参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安全、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作者:张星;孙玉炎;李晟玮;王鹏;杨长赴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h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4年至2015年的628例60 ~ 87岁BPH患者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术后6~72 h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年龄69 ~ 87岁,既往无明确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定向障碍、语言障碍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11例行头颅CT或者MRI检查,未发现新发颅内病变,在予以加强心理疏导、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术后认知功能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与年龄、性格、疼痛、缺氧、药物等有关,对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对其认识仍有较多不足.

  • 放射性碘标记前列腺癌特异性溶瘤重组腺病毒的研究及其稳定性分析

    作者:周家合;郝林;史振铎;贺厚光;董洋;李志刚;姜波;藏光辉;吕茜;李睿;刘颖;王洁;申友峰;何久香;韩从辉

    目的 核素125I标记hTERT/PSA双调控增殖型溶瘤腺病毒,构建125I-RSOAds-hTERT/PSA核素-溶瘤病毒标记物,并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下病毒标记物标记率的影响.方法 125I标记采用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作为氧化剂进行标记,分别设定不同浓度的溶瘤病毒和NBS进行作用,确定佳的标记条件.分别考察125I的用量、反应时间、PH值、反应体积对125I-RSOAds-hTERT/PSA核素-溶瘤病毒标记物标记率的影响.采用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核素-溶瘤腺病毒标记物;纸层析法测定125I-RSOAds-hTERT/PSA标记物不同时间的放射性纯度.结果 125I-RSOAds-hTERT/PSA放化纯度达95%以上,4℃冰箱放置7d其放化纯度基本稳定,保持在93% ~94%.125I用量为0.5 μL(约0.2 mCi,7.4 MBq),NBS用量为25μg,8×109 VP/mL,125I-RSOAds-hTERT/PSA病毒液用量为100 μL,反应时间为3 min,PH值为7.5,加入PBS体积120 μL为优条件.结论 核素125I标记hTERT/PSA双调控增殖型溶瘤腺病毒确切可行,标记物在一定条件下放化纯度稳定.

  • 经皮微创肾镜碎石术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作者:李灿永;曹彬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肾镜碎石术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确诊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微创组患者给予经皮微创肾镜碎石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结石清除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血尿转清、住院时间和术前、术后1、3、5d的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微创组患者一次结石清除率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血尿转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1、3、5d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皮微创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不同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病患者尿流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孙涛;贾洪涛;王秀新;罗茂华;周浴;罗文;杨华

    目的 检测十堰地区不同Hoehn-Yahr分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选择十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依据Hoehn-Yahr分期标准分组,运用尿动力学测定仪检测比较不同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病患者尿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不同Hoehn-Yahr分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尿动力学异常主要是逼尿肌不稳定,而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初感膀胱容量、膀胱大容量的增加、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增高,而随着帕金森病疾病的加重,逼尿肌力受损,大尿流率及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逐渐减小,残余尿明显增加.结论 不同Hoehn-Yahr分级的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会出现特征性的尿动力学变化,对于泌尿系症状的治疗方案、治疗、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尿动力学
  • 四羟基壬烯的表达及其在前列腺癌雄激素拮抗中的作用

    作者:宋旭;王蓉;肖锋;张圣熙;龚敏;王秀玲;张耘;黄锦阳

    目的 探讨四羟基壬烯(4-hydroxynonenal,4-HNE)的表达及其在前列腺癌雄激素拮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组织及4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4-HNE的表达情况,分析4-HNE的表达与肿瘤进展性的关系.结果 4-HNE在4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仅为4.8%.4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4-HNE高表达,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阳性率评分明显高于非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4-HNE的高表达,可能在前列腺癌的进展和雄激素拮抗中起重要作用.

  • 小功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尤平洪;李令勋;段晓波;赵文武;朱延杰;谭锐

    目的 评价小功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行小功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对照组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每组15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除增生重量、术后血清Na+、血Hb、并发症、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切除标本重量、血清Na+、Hb、术后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3、6及12个月的Qmax、IPSS、QOL及PSA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功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相当,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Ang-1基因转染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

    作者:薛建新;李潇;贾瑞鹏;秦志强

    目的 评估Ang-1基因转染的内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治疗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一步完善EPCs对缺血肾脏产生保护作用的旁分泌机制.方法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Ang-1感染EPCs,并进行转染效率鉴定,进一步移植治疗大鼠缺血肾脏,术后72 h给予肾功能评估,并检测大鼠缺血肾脏中VEGF、Ang-1以及Ang-2表达情况.结果EPCs移植治疗后,大鼠肾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72 h检测大鼠患肾,其内VEGF、Ang-1以及Ang-2表达均明显提升.结论 Ang-1基因转染的EPCs移植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大鼠肾脏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PC归巢后旁分泌过量Ang-1相关,并且促使肾脏血管新生.

  • 46例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易艳霞;余周;康永明;孙先禹

    目的 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施行的472例软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病例,筛选46例手术失败病例,记录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失败的原因包括输尿管狭窄或扭曲因素19例(41.3%);肾盂输尿管与肾下盏漏斗部夹角过小11例(23.9%);未找到肾盏憩室结石开口4例(8.7%);肾内感染8例(17.4%);设备有关因素2例(4.3%);操作因素至输尿管损伤2例(4.3%).结论 术前留置1~2周双J管,充分抗感染治疗,常规行肾脏CT及IVU检查,术中留置安全导丝,操作轻柔,必要时经皮肾镜取石术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上尿路结石成功的关键.

  •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因素分析

    作者:苏妍妍;张云芳;汤嘉敏;徐嘉琪;化宝军;李红艳

    目的 寻找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退出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高危因素,为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技术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腹膜透析患者共计19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退出组和对照组.退出腹膜透析患者为退出组,未退出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社会状况、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等相关指标,如换液操作者、工作状态、残余尿量、血肌酐水平等,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退出组共纳入54例,对照组共纳入142例,退出率为27.6%.单因素分析得出,腹透患者的居住地、文化程度、工作状态、换液操作者、残余尿量、血肌酐及eGFR水平对患者的退出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工作状态、换液操作者、残余尿量、血肌酐水平是患者退出的高危因素;其中,残余尿量与退出风险呈负相关,血肌酐水平与退出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本院PD患者退出率高的原因主要与患者开始行PD的时间太晚,残余肾功能较差有关.应加强患者教育,适时开始PD,鼓励患者参加工作,本人进行换液操作.

  • 肾移植患者激素撤除后麦考酚酸钠肠溶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岩峰;肖克峰;刘龙山;黄珈雯;王长希

    目的 研究成人肾移植激素撤除后麦考酚酸钠肠溶片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建立配伍他克莫司的血麦考酚酸浓度曲线下面积的有限检样方法.方法 30例成人肾移植受者,采用麦考酚酸钠肠溶片(EC-MPS)联合他克莫司的二联免疫抑制方案.血麦考酚酸浓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血点为服药前(C0)及服药后1、2.5、4、5、6、7、8、9、10.5、12 h,用梯形面积法计算浓度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相关采血点,确定有限取样方案.结果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四点法估算的公式MPA-AUC=15.889+0.692·C25+1.071·C4+4.948·C7+4.477·C12(r2 =0.878).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评估,四点法未超出置信限范围,与全点AUC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绝对预测误差百分比(APE%)为(11.8±10.2)%,为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该有限检样方案适用于监测激素撤除成人肾移植受者配伍他克莫司时血麦考酚酸浓度的曲线下面积.

  • 一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脓肾的临床分析

    作者:唐山;刘锋

    目的 探讨一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脓肾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年来42例一期PCNL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脓肾患者(观察组)以及40例行二期PCNL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清除率、严重并发症(发热、中度以上贫血、感染性休克等)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若能具备围手术期充分的评估、恰当的药物诊治及娴熟的手术操作,一期PCNL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导致的脓肾是经济、安全、有效的,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Snodgrass术式与Duckett术式治疗尿道下裂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斌;王华;袁留亚;戴谦;马建华;万江厚

    目的 探讨Snodgrass术与Duckett术式对尿道下裂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241例尿道下裂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Snodgrass术组(123例)与Duckett术组(118例),分别进行Snodgrass术与Duckett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nodgrass术组的总有效率(99.1%,122/123)明显高于Duckett术组(80.0%,100/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nodgrass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Duckett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Snodgrass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8%,17/123)明显少于Duckett术组(31.3%,37/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Duckett术比较,采用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快速有效.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对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

    作者:雷普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内分泌方法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满足该病理周期的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的内分泌疗法,观察组采取综合疗法实施治疗.对治疗方案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PSA)、剩余的尿量以及大尿流率以及随访的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疗以前上述参数均不存在差异(P>0.05);而在实施治疗之后上述参数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大尿流率明显提升,其余参数均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三年病灶转移率、死亡率等参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疗法可以有效地消解尿路梗阻,并控制癌细胞的进一步生长,治疗不仅安全,同时也相当可靠.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和传统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作者:常征;郝俊文;张爱民

    目的 对比采取达芬奇机器人和传统腹腔镜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86例患者因肾细胞癌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有效率、肿瘤复发率等指标.86例患者中,32例接受达芬奇辅助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robot assisted lap-aroscropic nephron sparing surgery,RA-NSS),54例接受传统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conven-tional laparoscropic nephron sparing surgery,C-NSS).结果 达芬奇辅助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0.5 mL、112.6 min和5.9d,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的79.6 mL、132.4 min和7.5d(P<0.05).达芬奇辅助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体重指数和R.E.N.A.L评分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有效率和肿瘤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达芬奇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重建手术中具有明显优势,并将逐渐替代传统腹腔镜,但是其昂贵的手术费用仍然成为其开展的障碍.

  •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对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林叶;陈文;庄乙君;庄新鸿

    目的 探讨通过改进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方法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质量.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145例终末期肾脏病行腹膜透析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4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漂管移位、网膜包裹、血块或纤维素阻塞、漏液、腹膜炎、隧道炎以及出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后1年内导管移位3例(4.22%),网膜包裹2例(2.81%);对照组1年内导管移位10例(13.51%),网膜包裹5例(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内两组患者总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2.53%(16/71),对照组为40.55%(30/74),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后的腹膜透析置管术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进一步提高腹膜透析的质量,且手术操作简易、方便、安全,利于在基层医院开展运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导管 留置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梯度蛋白2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鹏;谢旖静;李喆;祝志臻

    目的 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的水平,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标本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液标本2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三组血清AGR2水平.分析血清AGR2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GR2水平均明显高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GR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行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1),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AGR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③治疗前血清AGR2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Gleason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血清AGR2水平与PSA水平显著相关(P<0.01);④ROC曲线下面积0.792(95%CI:0.698 ~ 0.886),当临界值为13.75 ng/mL,灵敏度71.7%,特异度75.0%.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AGR2水平增高,与临床分期及Gleason病理分级有关,提示AGR2在前列腺癌诊断、恶性程度以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缺氧诱导因子-1α小干扰RNA对人膀胱癌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潇;郑红淑;张明;冯树强;范海涛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iRNA对人膀胱癌小鼠膀胱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HIF-1α作为膀胱癌基因治疗靶点的有效性.方法 把已稳定转染pGC-siHIF-1α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接种至小鼠膀胱.通过CT观察肿瘤生长,应用免疫组化(SABC)检测肿瘤细胞HIF-1α和肿瘤间质CD34的水平,根据CD34表达情况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注法(TUNEL)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增值率;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成瘤率低,肿瘤生长速度缓慢(p<0.05);HIF-1α水平下降(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减少(P<0.01);凋亡指数升高(P<0.01);增殖能力减弱(P<0.01);G0/GI期细胞增多,G2/M期和S期细胞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HIF-1α为靶点的siRNA有抑制H1F-1α表达,遏制膀胱癌T24细胞在体内生长的作用,HIF-1 0有可能成为临床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新的有效靶点.

  • 进展期前列腺癌外科治疗25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力杰;许斌;陶陶;陈恕求;陈明

    目的 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予以手术处理的25例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年龄、术前PSA、病理分期、前列腺体积及术后PSA低值和随访结果.结果 25例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8.1岁(56 ~ 83岁),术前PSA15.81~335 ng/mL,10例患者术前PSA大于100 ng/mL,术前PSA平均86 ng/mL.临床分期T3bN0期8例,N1期13例.临床诊断骨转移4例,这4例患者病理为2例T3bN0、2例T4N1.Gleason评分7分7例,≥8分18例.前列腺体积平均67.2 mL(50~145 mL),19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6例为开放手术,术中清除淋巴结平均13枚(4~30枚),淋巴结平均转移率20% (0% ~94%).围手术期3例患者需要输血,1例患者引流管拔管延迟,未见其他重大并发症.外科手术后6周复查PSA明显降低,平均值1.20 ng/mL(0.32 ~ 4.60 ng/mL),外科治疗后3个月PSA降至平均0.08 ng/mL(0.003 ~0.450 ng/mL).随访时间5~23个月,所有患者目前均存活.1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MRI检查及进一步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手术确诊为复发,电切病理同根治手术均为Gleason评分4+5 =9分;余患者目前PSA控制满意.结论 进展期前列腺癌外科处理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前列腺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并未见并发症明显升高,对于严格筛查入选的患者行外科治疗是控制肿瘤的一种合理方式.

  • IL-6在前列腺增生基质细胞上诱导APRE的研究

    作者:李云祥;李进铭;王安果;魏强

    目的 研究IL-6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基质细胞上诱导急性期蛋白反应元件(APRE)的活化及STAT3的敲除抑制其活化,推测STAT3介导的JAK/STAT信号及其所激活的ARPE可能作为BPH治疗的靶点.方法 建立IL-6刺激的前列腺基质细胞的体外模型,使用商品化的siRNA,利用Fugene HD进行siRNA转染来敲除STAT3,通过WB检测STAT3表达情况和APRE的活化程度.结果 使用IL-6刺激前列腺基质细胞后,荧光素酶的表达增加水平到9倍,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显著性增加.STAT3敲除后,通过荧光素酶的活性检测结果可知在IL-6刺激的情况下,APRE的活性从大约8倍的水平下降到不到2倍.这证实了IL-6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被严重抑制.结论 JAK2和STAT3的活化能激活APRE的表达,STAT3所介导的JAK/STAT信号及其所激活的ARPE可能作为BPH治疗的靶点.

  • 单纯性肾囊肿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站成;张波;马勇;苗发陈

    目的 探讨并分析单纯性肾囊肿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单纯性肾囊肿10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50例患者行经皮肾穿刺并无水酒精硬化(PAES)术,对照组58例患者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采集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手术疗效以及所花费用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肾囊肿部位、肾囊肿分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治愈率与所选治疗方式无明显关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治疗所花费用、手术后住院时间与所选治疗方式有一定关联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12个月,其中试验组所吸出囊液平均量(135±17.9)mL,注入所需99%无水酒精平均量(34 ±6.4) mL;所有患者抽出囊液颜色均为浅黄色或无色,细菌培养及细胞检查均无阳性;对照组术后随访情况:囊肿未复发患者55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患者3例.结论 对肾囊肿需手术治疗患者而言,PAES和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各有优劣势,具体实施方案需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决定.对于单纯性肾囊肿并期望所花费用不高患者,对比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PAES术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承担费用低、患者遭受痛苦轻以及患者恢复较快等优势;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适用于其他类型肾囊肿患者,包括巨大肾囊肿、多发双肾囊肿或恶性无法排除等患者;若患者经PEAS疗效不佳甚至无效或者实施经皮肾穿刺不易者,均应考虑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

    关键词: 肾疾病 囊肿 腹腔镜
  • 血清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其狼疮肾炎血浆吸附远期疗效的关系分析

    作者:朱兴华;罗伟雄;陈璐;丘宝珍;黄东霞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血浆吸附的远期疗效及其与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血浆吸附治疗的狼疮肾炎患者32例为研究组,均随访至少2年,检测统计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其2年复发率.另选取3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趋化因子5(CCL5)、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o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等趋化因子水平并分析狼疮肾炎血浆吸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与其24h尿蛋白定量水平的关系.比较复发和无复发患者的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并分析其血清趋化因子水平与其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其复发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CCL5、MIP-1α、MIP-1β等趋化因子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随访2年复发率为68.75%(22/32),且复发患者治疗前后和随访期间的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均高于无复发患者(P<0.05).狼疮肾炎血浆吸附患者血清CCL5、MIP-1 α、MIP-1β与其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其复发均相关(P<0.05).且狼疮肾炎血浆吸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其复发的价值良好,其中以治疗后血清趋化因子水平联合预测其复发的价值佳.结论 血清趋化因子水平与狼疮肾炎血浆吸附远期疗效明显相关且对其复发的预测价值良好,可能作为其远期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 人工合成小分子RNA对前列腺癌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黄耿;姜卫东;毛青;桂定文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的dsP21-555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LNCaP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合成dsP21-555(实验组)和dsControl(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至PC-3和LNCaP.使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分析前列腺癌细胞转染后的p21 mRNA及p21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使用MTF实验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活力及增殖能力.结果 转染dsP21-555后PC-3和LNCaP细胞中的p21mRNA水平分别上调至2.90倍(P<0.01)和2.05倍(P<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符合这一趋势.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转染dsP21-555后,在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下降,在G0/G1期的细胞比例则增加.MTT实验显示,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dsP21-555后,PC-3和LNCaP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集落形成实验显示,dsP21-555组的集落的数量较少,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结论 人工合成的dsP21-555能明显激活前列腺癌细胞中p21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进展和增殖.

  • 地高辛联合姜黄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的影响

    作者:高庆强;吴靓;陈赟;徐志鹏;余文;韩友峰;张正;徐杨;戴玉田;陈海

    目的 观察地高辛联合姜黄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地高辛、姜黄素及两药联合作用PC3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C3细胞中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生成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显著抑制PC3细胞的增殖(P<0.05);地高辛、姜黄素联合较单独用药可升高PC3细胞凋亡率(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提示地高辛组、姜黄素组、联合用药组中HIF-1α、VEGF表达明显下调,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地高辛联合姜黄素可显著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长并诱导其凋亡,并可能与下调HIF-1α、VEGF表达有关.

  • 醋氯芬酸与曲马多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胡春勇;梁荣杰;陈志健;陈增谋

    目的 比较分析醋氯芬酸与曲马多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the prostate,TURP)后患者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196例于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A组术后给予醋氯芬酸分散片;B组术后给予曲马多缓释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内VAS评分、膀胱痉挛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h内各时间节点的VAS评分、膀胱痉挛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恶心、眩晕、头痛、精神不振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醋氯芬酸与曲马多对经TURP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疗效相当,醋氯芬酸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 云南白药用于降低非特异性升高PSA及早期前列腺癌筛查的作用分析

    作者:余忠伟;成康;孙福康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是否能够降低非特异性升高的患者血清PSA水平,提高前列腺穿刺结果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方法 选取2012年以来因体检发现PSA升高来本院泌尿外科就诊且年龄大于50岁,4 μg/mL< PSA<20 ng/mL的疑似前列腺癌男性患者96例,口服云南白药治疗6个月.门诊随访6个月检测PSA水平变化,用于评价云南白药治疗效果.6个月后根据PSA是否下降20%将患者分为PSA下降组和PSA未下降组两组,分别随机抽取PSA下降组和PSA未下降组21、29例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检查,比较两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结果 云南白药治疗l、2、3、6个月后,患者血清PSA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服药6个月后PSA平均降低2.05 ng/mL,下降22.2%左右.PSA下降组有l例(4.76%)穿刺结果阳性;PSA未下降组有6例(20.7%)穿刺结果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云南白药治疗后血清PSA下降20%作为前列腺癌筛选标准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46.51%.结论 口服云南白药可能通过降低非特异性升高的PSA水平,提高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临床分析

    作者:方小林;周国保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月至2016年1月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孤立肾结石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术前术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并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出血及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32例,男性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7.75(29 ~ 67)岁,平均BMI 23.7(18.2 ~ 28.4) kg/m2,鹿角形结石1例,多发结石11例,平均结石含量501.25(300 ~ 800) mm2,Guys结石分级:1级11例(34.4%)、2级9例(28.1%)、3级11例(34.4%)、4级1例(3.1%).4例患者建立两个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73.75(40 ~ 120) 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85 (40~300)mL,26例患者结石完全清除,总的结石清除率81.25%.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个经皮肾通道的建立增加出血风险,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排石率高、手术并发症少.多个经皮肾通道的建立增加手术出血风险.

  • 经尿道电切手术中膀胱爆炸的系统评价

    作者:刘清学

    目的 通过分析文献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或膀胱肿瘤电切术中膀胱爆炸的诊断方法、治疗策略,预防措施.方法 用“urinary bladder”和“explosion”为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用“膀胱”和“爆炸”为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万方数据库(仅包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的中文文献,将检索到的原始文献中对膀胱爆炸的例数、疾病诊断、麻醉方法、能源类型、灌洗液、症状、体征、膀胱破裂部位、膀胱破裂类型、爆炸发生的时间和治疗方法的描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检到21篇文献(英文9篇、中文12篇),共报道39例,其中前列腺增生(包括合并膀胱结石)36例,前列腺癌2例,膀胱癌1例.麻醉方式除1例加用笑气吸入外,均采用椎管内麻醉.采用普通电切的患者33例,等离子电切6例,没有检索到钬激光等激光能量电切的报道.等离子电切均采用生理盐水灌洗,普通电切有葡萄糖、甘露醇、蒸馏水、甘氨酸等.所有病例均可以听到爆炸声,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等;常见的体征是腹部膨隆,严重者可出现血压、心率下降.膀胱破裂的部位不定,可出现在膀胱各壁,其中腹膜内型15例、腹膜外型8例、未提及或膀胱无可视裂口16例.爆炸发生的时间中英文文献表述有区别,英文文献以操作是否结束为标准,操作中发生4例,操作结束时发生7例;而中文文献似乎以是否用Ellic冲洗膀胱为界以区分,发生在冲洗膀胱前2例,冲洗后发生21例,另外5例作者没有区分.发生爆炸时操作的部位作者提到多的是12点位、膀胱颈.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15例,开腹修补23例,腹腔镜修补1例.结论 经尿道电切手术导致膀胱爆炸是极罕见的.在操作中采取必要措施避免膀胱内混合气体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和与电切环直接接触可有效预防膀胱爆炸.通过明显的爆炸声、患者腹痛和腹部膨隆、镜下观察明确诊断后根据裂口大小采用保守治疗或开腹修补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作者:谭小宇;廖欢;刘涛;曾进;姜庆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应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s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确诊的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锯叶棕组、非那雄胺组、对照组.锯叶棕组患者术前口服锯叶棕果实提取物4周,剂量160 mg每日一次,术后继续服用1周;非那雄胺组术前口服非那雄胺4周,剂量5 mg每日一次,术后继续服用1周;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药物,3组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红细胞压积下降值、术后膀胱冲洗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间未发现药物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锯叶棕组、非那雄胺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红细胞压积下降值显著降低,术后膀胱冲洗液量显著减少(P<0.05).锯叶棕组与非那雄胺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液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红细胞压积下降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可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膀胱冲洗液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微创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代庆德;段晓波;刘华伟

    目的 观察微创手术对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微创手术组(50例)和开放手术组(38例).其中微创手术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联合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开放手术组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联合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均较开放手术组少(P<0.05),两组患者前列腺切除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IPSS、QOL得分较开放手术组降低,而Qmax得分较开放手术组显著升高(P<O.05);两组患者膀胱穿孔、直肠损伤和暂时性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微创治疗对BPH合并膀胱结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不适,且安全性高.

  • 肾绞痛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佳治疗时机探讨

    作者:章宗武;陆晓云

    目的 寻找伴有肾绞痛的输尿管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的佳治疗时机.方法 跟踪观察行ESWL的伴有肾绞痛的输尿管结石患者505例,按肾绞痛发作至ESWL的时间间隔分为三组:A组(肾绞痛发作时行ESWL,或急诊ESWL)123例;B组(肾绞痛缓解后3~6d内行ESWL)162例;C组(肾绞痛缓解7d后行ES-WL)220例.观察三组一次碎石成功率、2周结石排净率、再发肾绞痛率及肾内感染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所有患者经ESWL治疗约5~ 15 min肾绞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绞痛缓解率100%.虽然A组、B组的1次碎石成功率、2周结石排净率均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术后再发肾绞痛率和并发肾内感染率分别为50.4%和17.1%,明显高于B组的4.9%和5.6%以及C组的6.8%和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尿管结石伴有肾绞痛患者应尽早行ESWL治疗,疼痛缓解率高,但应用ESWL的佳治疗时机为肾绞痛缓解后3~6d内.

  • 输尿管软镜手术中放置输尿管通道鞘引起输尿管壁损伤的研究分析

    作者:黄建生;房杰群;肖克峰

    目的 评估输尿管软镜手术中放置输尿管通道鞘引起的输尿管壁损伤情况,并了解术前留置双J管能否减轻放置输尿管通道鞘引起的输尿管壁损伤.方法 112例进行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先留置双J管,2~3周后再进行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B组则术前不留置双J管而直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输尿管壁损伤情况.结果 在A组患者中,出现低级别(0级+1级)的放置输尿管通道鞘引起的输尿管壁损伤共有53例,高级别(2级+3级+4级)的仅2例,而在B组患者中,出现低级别的放置输尿管通道鞘引起的输尿管壁损伤共有33例,高级别的共有24例,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术中放置输尿管通道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输尿管壁损伤,术前留置双J管可明显降低高级别的放置输尿管通道鞘引起的输尿管壁损伤的发生几率.

  • HGPIN患者血清PSA特征及首次穿刺活检HGPIN阳性针数对再次活检PCa检出率的影响

    作者:高坤;张力;史怿;嵇博;鲍业忠;宋军舰

    目的 探讨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特征及首次穿刺活检HGPIN阳性针数对再次活检前列腺癌(PCa)检测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共320例,均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各类患者血清PSA差异,对结果为非PCa患者于6个月后再次穿刺活检.结果 320例患者首次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其中HGPIN患者80例(孤立型51例,多灶型29例),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LGPIN)患者4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8例,PCa患者67例;其中PCa患者血清PSA为35.20(13.01,60.55) ng/mL,明显高于BPH、LGPIN、孤立型和多灶型HGPIN患者(P<0.05);多灶型HGPIN血清PSA为12.15(6.82,16.43) ng/mL,明显高于BPH、LGPIN、孤立型HGPIN患者(P<0.05);BPH、LGPIN、孤立型HGPIN患者血清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性HGPIN患者再次穿刺为PCa的比例为38.46% (10/26),明显高于BPH、LGPIN和孤立型HG-PIN患者(P<0.05);BPH、LGPIN和孤立型HGPIN再次穿刺为PCa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灶型HGPIN血清PSA水平高于孤立型HGPIN、BPH以及LGPIN,但低于PCa;多灶型HGPIN患者再次活检PCa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 α-受体阻滞剂在上尿路手术后留置双J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谷亚明;左超;王春吉;刁英智;蒙学兵;张明华;韩阳军;刘红雷

    目的 探讨上尿路手术后应用α-受体阻滞剂预防双J管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住院患者需置入双J管的212例患者随机入组,对照组105例,干预组107例,两组患者术后2d拔除尿管,随访时间为术后3、7、14、21、28d,内容包括: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膀胱过度活动症(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及腰痛、尿痛、血尿、发热等.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症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14、21、28天,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OABSS、尿痛、腰痛、血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尿路手术后应用α-受体阻滞剂预防双J管综合征,有效减少膀胱过度活动、尿痛、腰痛、血尿等症状.

  • 改良持续膀胱冲洗装置和传统装置应用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的疗效比较

    作者:花丽洁;魏海彬

    目的 比较改良持续膀胱冲洗装置和传统装置应用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装置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装置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肠蠕动恢复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清亮时间、冲洗48 h后尿红细胞计数以及术前24 h和冲洗后72 h尿细菌培养情况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清亮时间、冲洗48 h后尿红细胞计数以及术前24 h和冲洗后72 h尿细菌培养等情况相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持续膀胱冲洗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有效降低了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且适用于所有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的患者.

  • 转化生长因子、核心蛋白聚糖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前列腺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陈鸿杰;张骏;韩渊明

    目的 研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 SD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核心蛋白聚糖(DCN)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前列腺组织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60只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0 d和45 d CNP模型组各20只.CNP模型组采用去势+高剂量苯甲酸雌二醇肌注方法建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D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GF-β1、DCN的含量.结果 ①45 d、30 d CNP模型组大鼠TGF-β1表达水平[(140.78 ±37.94)、(106.28 ±30.63)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42-±4.24)ng/L,P<0.05];且45 d CNP模型组高于30 d CNP模型组(P<0.05);②45 d、30 d模型组DCN表达水平[(947.06±114.28)、(722.96±110.66)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63.97±15.34) ng/L,P<0.05];且45 d CNP模型组高于30 d CNP模型组(P<0.05);③TGF-β1、DCN在CNP大鼠模型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DCN可能参与CNP发病过程,在前列腺纤维化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IgA1异常糖基化致IgA肾病肾系膜细胞增殖

    作者:孙红旭;卢嫣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的数据表明异常糖基化的IgA1(Gd-IgA1)生产过剩,进而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IgA1-IC、IgA1-IgG-IC)沉积于肾小球系膜,从而释放细胞因子、诱导炎症反应、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系膜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增加,进而造成肾小球损伤.

  • 降尿酸治疗在控制慢性肾脏病进展方面的作用

    作者:许博洋;苏晓乐;乔晞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导致CKD进展,并带来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的上升,而降尿酸治疗可为CKD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选择.文中主要对抑制尿酸产生的药物、促尿酸排泄药、尿酸酶类药物以及降尿酸中医药方剂在CKD患者中的疗效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慢性病 尿酸
  • 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与特异性治疗新进展

    作者:李华福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由泌尿生殖道感染所引起的脓毒血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临床急症,其死亡率在20% ~ 42%,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我们泌尿外科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结合现在的治疗新进展,重点探索尿源性脓毒血症时白细胞抗原分子的早期改变,从而为我们的早期诊断以及结合机体免疫来达到佳的治疗寻找证据.

    关键词: 毒血症 泌尿道感染
  • 尿液蛋白质组学在肾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杨淑芬;马林

    临床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疾病关键蛋白以及可以用于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尿蛋白组学是非常适合研究肾脏状态的,尤其是慢性肾脏病尿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在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中都有很重要的发现.本文就尿液蛋白质组学在肾疾病中的诊断方面重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蛋白质组学
  • IgG4相关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新进展

    作者:何一鸣;陈理换

    IgG4相关性肾病(IgG4-RKD)属于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主要包括IgG4相关的小管间质性肾炎(IgG4-TIN)和IgG4相关的膜性肾病(IgG4-MN)两个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大多数IgG4-RKD患者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微量蛋白尿,偶有显微镜下血尿,或肿物引起的尿路梗阻.病理表现以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和电镜下性质不明的电子致密物沉积为主.从201 1年提出的IgG4-TIN和IgG4-RKD的(建议)诊断标准,以及2012年的IgG4-RD综合分类标准和IgG4-RD的病理表现诊断共识,各诊断标准(或共识)对IgG4-RKD的诊断价值,即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待大样本检验.近5年,随着对IgG4-RKD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认知的加深,越来越多的IgG4-RKD病例被新诊断,IgG-RKD的原貌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Ⅲ型前列腺炎的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郑明星

    Ⅲ型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引发疼痛的机制不明确.新研究表明,引起Ⅲ型前列腺炎慢性疼痛的原因包括有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NGF)、肥大细胞、瞬间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A1)、3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等相关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本文就引起Ⅲ型前列腺炎疼痛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炎 疼痛
  • 他汀类药物防治对比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少彬

    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血管介入治疗及血管造影术中使用对比剂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目前它在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中居第三位.CIN主要以预防为主,包括水化治疗、对比剂种类和渗透压的选择、药物的防治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防治对比剂肾病.本文主要对CIN的定义、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防治对策、他汀类药物防治对比剂肾病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造影剂
  • 肾球旁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范世成;刘孝东;赵晖

    目的 探讨肾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J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JGCT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该患者为29岁女性,因高血压、血钾低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膜腹腔镜下左肾动脉球囊阻断低温灌注肾肿瘤剜除术.结果 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肾球旁细胞瘤.术后随访3个月,血压、血钾、肾素、醛固酮均正常范围.结论 JGCT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球旁肿瘤,具有高血压、低血钾的特点,但临床上也存在不典型的病例,确诊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的结合;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肾肿瘤 腹腔镜
  • 经皮肾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

    作者:宋传科;苟举民;黄明亮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1例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介入下顺行球囊扩张并较长时间留置单J管,取得一定效果.复习相关文献,予以分析.结果 经42个月随访,较好解除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结论 经皮肾穿刺造瘘、介入下顺行球囊扩张并较长时间留置单J管,是治疗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一种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国际泌尿系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