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8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冬三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诊治分析

    作者:陈超豪;夏樾;钱辉军;张茨;陕光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7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7例患者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后随访0.5 ~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该病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脂肪瘤
  • 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双J管相关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黄德辉;罗小华;吕夷松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对改善双J管相关症状的疗效.方法 79例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索利那新5mg及坦索罗辛0.2mg共4周.4周后拔除双J管,同时完成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研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IPSS总分、IPSS刺激评分、IPSS储尿评分、QOL评分、VAS评分分别为(13.56±5.10)、(7.23±3.50)、(6.33±2.55)、(2.75±1.26)、(2.88±1.64),治疗组为(7.26±3.20)、(4.15±2.16)、(3.11±2.07)、(1.40±1.23)、(2.03±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能有效改善患者因留置双J管引起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碎石术 生活质量
  • KIM-1、CC16在急性肾/肺损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申晓丽;周巧玲;王祺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与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ionprotein,CCSP/CC16)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体内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肾/肺损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入选本院确诊为AKI的患者纳入AKI组(25例),确诊为ALI的患者纳入ALI组(15例),确诊为AKI合并ALI的患者纳入AKI+ALI组(25例),与之年龄、性别、民族相匹配的非吸烟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尿液KIM-1、尿液CC16和血浆KIM-1、血浆CC16的水平,用比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整理四组所有研究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与正常非吸烟对照组相比,AKI组的尿NAG酶、尿KIM-1、血浆KIM-1和血浆CC1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的尿CC16和血浆CC1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KI+ALI组的尿NAG酶、尿KIM-1、血浆KIM-1、尿CC16和血浆CC1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KI患者的尿KIM-1水平与尿NAG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93,P<0.01),血浆KIM-1水平与尿NAG无直线相关关系(r =0.276,P>0.05).ALI患者的尿CC16、血浆CC16与氧合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60,P<0.01;r=0.468,P<0.01).AKI合并ALI患者的尿KIM-1、血浆KIM-1与尿CC16、血浆CC16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在AKI诊断中,尿KIM-1曲线下面积为0.781(95% CI:0.688 ~0.875,P<0.01);血浆KIM-1曲线下面积为0.988(95% CI:0.000~1.000,P<0.01);尿NAG酶曲线下面积为0.798 (95%CI:0.708~0.888,P<0.01).在ALI诊断中,尿CC16曲线下面积为1.000(95% CI:1.000 ~1.000,P<0.01);血浆CC16曲线面积为0.849(95% CI:0.764~0.935,P<0.01).结论 AKI时尿NAG、尿KIM-1、血浆KIM-1均明显升高,进一步证实这些指标可作为诊断AKI早期生物学标志物.ALI时尿CC16、血浆CC16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具有高敏感性,是诊断ALI的良好实验室指标.急性肾/肺损伤患者体内尿、血浆KIM-1与CC16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诊断急性肾/肺损伤并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临床意义.

    关键词: 蛋白质类
  •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应用的初步体会(附20例报告)

    作者:朱瑞龙;庞健;吴荣海;孙明;黄黎明;卢剑;徐炜;付锦高

    目的 总结单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及6例单孔腹腔镜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切口美观效果等.结果 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切口美容效果佳.结论 单孔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切口美观效果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椎广.

  • 单个输尿管结石自然排出的预测性研究

    作者:杨兴业;覃光;刘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自然排出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病例选择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经彩超或CT检查确诊单个输尿管结石患者230例,收集其流行病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加以分析.所有患者均在第4周和第8周复诊,收集血液和尿液标本,彩超检查了解输尿管结石的变化.实验分为两组,结石排出组和结石未排出组.结果 220例患者接受实验,其中131例患者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排出率为59.5%.结石排出组血白细胞升高,血白细胞是仅次于结石大小的影响输尿管结石排出的重要因素.结论 研究表明,除了输尿管结石大小以外,血白细胞的变化也是输尿管结石能否自行排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骨化三醇、维C透析液治疗血透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作者:钱慕周;贾蔚;陈澄;顾进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骨化三醇、维生素C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将60例MHD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治疗组(A,30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骨化三醇、维C透析液)与对照组(B,30例,单纯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疗效、副作用及骨密度(BMD)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a(TNF-a)、甲状旁腺素(PTH)、血肌酐(Scr)、血钙、血磷等指标变化.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P<0.05),两组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MD值、IGF-1水平高于B组,而TNF-a、血磷、PTH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Scr、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IGF-1与骨密度(BMD)值呈正相关,TNF-a、PTH、P与BMD值呈负相关,B组各指标与BMD值无线性回归关系,治疗后A组各指标与BMD值无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骨化三醇、维C透析液治疗能显著降低血PTH、血磷、TNF-a水平,对MHD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安全有效.

  • 上尿路结石CT值对结石成分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疗效的预测和评价

    作者:刘志敏;鲍慧;潘铁军;郑秋平;胡胡

    目的 总结不同CT值对应的结石成分,对结石成分初步估计;评价不同CT值的上尿路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疗效.方法 建立筛选条件收集在本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患者169例,治疗前行结石CT平扫检查,治疗后收集碎石测定结石成分并记录治疗方式、过程和结果.结果 一水草酸钙结石(716±191 Hu)、磷酸钙结石(1197±221Hu)、尿酸结石(372±49 Hu)、磷酸钙+一水草酸钙结石(981±283 Hu)、尿酸+磷酸钙结石(556±299 Hu)之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获得1次碎石排空、2次碎石排空和2次碎石不能排空对应的CT值范围分别为(537±71)Hu、(833±80) Hu和(989±96) Hu,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79,P=0.000).结论 治疗前CT平扫可以初步预测结石的成分,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治

    作者:葛广成;李中兴;冯瑞;吴丹;沈斌;王星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碎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urosepsis)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例接受PCNL治疗患者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病例资料.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重视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易感因素,PCNL术中严格遵守规程,早期发现病情,积极处理能避免PCNL严重并发症.

  • 老年住院患者肾功能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刘伟;林杏娥;余枫;陈剑;钱芸娟;郝文科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肾功能情况及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60岁的患者资料,收集肾损伤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肾功能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1051例患者中,平均eGFR为71.0±24.8mL· (min· 1.73m2)-1,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为31.1%.60 ~69岁组、70~79岁组、80~ 89岁组和90岁以上组eGFR分别为83.4 ±28.4、72.2 ±22.9、67.8±24.3、58.8±29.1 mL·(min· 1.73m2)-1,而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12.8%、27.0%、37.8%和5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蛋白尿、泌尿系肿瘤、贫血、脑卒中、高血压病、肾囊肿、女性、冠心病和年龄是老年人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高,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将有助于延缓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

  •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静;常保超

    目的 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DN患者血清肌酐、TGF-β1、尿蛋白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DN患者50例.随机分为2个治疗组:A组25例为厄贝沙坦治疗组,B组25例为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HbAlc、肌酐、尿素氮、血TGF-β1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同时分析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B组患者的24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血TGF-β1、尿NAG显著低于A组(P<0.05).血TGF-β1和尿NAG、24h尿蛋白呈正相关(P<0.01).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厄贝沙坦能显著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尿NAG,下调血TGF-β1水平,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

  • 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胶原纤维、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7的影响

    作者:李若男;温俊平;林桂芳;吕琦;杨小玲;陈宁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胶原纤维、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0)、糖尿病组(B组,n=10)和塞来昔布治疗组(C组,n =10).B组和C组于腹腔一次性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立3d后治疗组给予塞来昔布(8 mg/kg·d)进行灌胃,A组和B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3个月处死大鼠,肾组织行Masson染色法组织切片,测定胶原纤维面密度水平,RT-PCR测定TGFβ1和Smad7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的胶原纤维、TGFβ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Smad7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塞来昔布治疗组大鼠的肾组织胶原纤维、TGFβ1 mRNA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mad7 mRNA表达高于糖尿病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塞来昔布可调节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TGFβ1/Smad 7信号通路,减轻肾组织纤维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SP-1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江燕;邹贵勉;郑艺花;胡广;马井生;郭骏军;李欢;车文体;陈洁晶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30例IgA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进行检测,阐明IgA肾病患者肾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与外周血中TSP-1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通过肾活检(光镜、免疫荧光)和临床资料确诊的IgA肾病患者30例,肾脏病理采用2009年牛津分类法双盲评估,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SP-1的表达阳性百分率.结果 在4项主要病理指标中,外周血单核细胞TSP-1表达阳性率与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有关,而与系膜增生和毛细血管内增生积分无关.结论 对于IgA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SP-1表达水平可作为一种判定慢性纤维化的临床指标.

  • 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作者:叶剑锋;杨嗣星;汪前亮;刘鸿标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孤立肾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使用奥林巴斯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处理的39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肾盏多发性结石20例,孤立肾感染性结石4例,肾盏憩室内结石10例,肾盏嵌顿结石4例,多发性肾乳头黏膜下钙化1例.术中先行输尿管硬镜镜检,留置斑马导丝并放置F12~ 14输尿管扩张鞘后经鞘或直接沿斑马导丝入镜.软镜进入肾盂后首先镜下观察肾盂及上、中、下各盏并定位结石,根据结石位置选用365μm或200μm光纤,功率选择在0.5~1J、15~ 30Hz范围,以表面蚕蚀、周缘穿孔、中央穿孔等方法将结石完全粉碎2mm以内,若患者留置输尿管鞘,则以冲水引流、套石蓝取石等方法将结石取出或部分取出.所有患者常规留置DJ管2周,术后第1d拔除导尿管,术后2周拔除DJ管,术后4周常规复查泌尿系平片(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结石排净率.残留结石≥4mm为有临床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 本组39例患者34例成功置放输尿管鞘,输尿管镜鞘放置成功率87.2%,进镜成功率100%,术中寻找结石成功率100%.一期手术成功碎石33例,结石均排尽或残余结石<4mm,无需进一步处理.另3例下盏憩室内结石,2例下盏结石,1例肾乳头黏膜下钙化结石/残石均≥4mm,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2期输尿管软镜手术.结论 输尿管软镜对比经皮肾镜,具有微创安全、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而且几乎可以达到肾内集合系统所有位置,结合钬激光适合治疗各类孤立肾肾结石.

  • 经皮肾镜治疗在复杂性肾结石中的疗效及对应激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建平;王海坤;吴烈中;肖耀军;黄谷;李彬;宁小良

    目的 观察研究经皮肾镜治疗在复杂性肾结石中的疗效及对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以经皮肾镜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中不同结石类型者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ld、3d、5d的血清机体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不同结石类型者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1d、3d、5d的血清机体应激指标也分别低于对照组,P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皮肾镜治疗在复杂性肾结石中的疗效较好,且机体对手术的应激程度也较小.

  • 西北地区158例小儿泌尿系结石分析

    作者:郭娅;郭秀全;王养民;张惠芳;吕海迪;蓝天

    目的 分析西北地区158例小儿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及发病特点,为小儿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3月~ 2013年3月收治的158例小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结石比例约为1.7,结石部位主要位于上尿路,约占到89.2%.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草酸钙结石,约占到68.4%.尿代谢异常的约为27.2%.结论 小儿结石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病可无特殊表现.有家族性结石病史、泌尿系发育畸形、代谢紊乱、泌尿系感染、钙及维生素D摄入过量特别是配方奶粉喂食均能增加小儿患结石的风险.

    关键词: 尿路结石
  • 肘静脉压监测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同军

    目的 评价肘静脉压(EVP)监测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TURP患者185例,年龄62~ 81岁,前列腺增生Ⅲ°以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n=92)和肘静脉压组(EVP组,n=93).CVP组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EVP组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后连续监测CVP和EVP.两组患者如果术中静脉压升高超过3mm Hg,告知外科医生尽快结束手术并调整灌洗液悬挂高度;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速尿20 mg并静脉滴注3%高渗氯化钠200 mL;行血气电解质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症处理.记录CVP组和EVP组静脉压变化情况、TURS发生率及血钠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绘图.结果 两组术毕血钠较术前均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两组患者静脉压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TURP术中行肘静脉压监测可以指导优化治疗,减少TURS发生,临床应用可行.

  • 腹腔镜联合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囊肿并肾多发性结石

    作者:梁卓寅;单炽昌;曾国华;陈琇萌

    目的 介绍腹腔镜联合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囊肿并肾多发性结石的技术要点和初步经验.方法 选取20例肾囊肿并肾多发性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结石大4×3cm,小1×0.5cm.先用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术,然后根据术前CTA+ CTU片制定手术方案和穿刺部位,在腹腔镜监视下行经皮肾穿刺,建立F18取石通道取石.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结石全部取尽,手术效果满意.手术平均时间90min.没有出现出血、尿漏、肾盏颈撕裂和输尿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 腹腔镜联合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可以同时处理肾脏多种疾病,在处理肾盏内结石或肾盏颈细长、肾内型肾盂的患者时较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容易操作,盏颈损伤小和结石清除率高,是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有益的补充和支持.

  •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属与衣原体属的感染状况及耐药分析

    作者:李文波;刘丽华;张玉娟;卢青云;王沛;钱兴玲

    目的 了解本地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感染状况及支原体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以利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培养法进行支原体属鉴定、半定量计数和药敏试验;胶体金法检测衣原体.结果 546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共检出支原体阳性307例,总检出率为56.2%(307/546),其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264例(48.4%),人型支原体(Mh)感染19例(3.5%),混合支原体感染(Mh+ Uu)24例(4.4%),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Ct)共检出146例,检出率为26.7%,支原体属总耐药趋势显示,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总敏感率分别为89.3% (274/307)、83.4%(256/307)、75.9%(233/307).结论 本地区NGU患者病原体多由支原体感染导致,支原体属以Uu感染为主,Mh以Mh+ Uu混合感染模式存在,且对喹诺酮类和红霉素类药物产生严重的耐药性,临床采用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药物可有效治疗NGU.

  • 自噬相关基因LC3、 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作者:汤元佳;何卫阳;苟欣

    目的 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膀胱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LC3 、Beclin-1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C3在膀胱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相关(P<0.05).Becl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1).BCL-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LC3蛋白、Beclin-1蛋白的表达均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6(P<0.05)和0.3593(P<0.01).结论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自噬活性的上调与凋亡能力的下调并存,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泌尿系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源

    泌尿系统疾病中,泌尿系肿瘤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对我国公民健康威胁较严重.手术、放疗、化疗为外科治疗泌尿系肿瘤的常用方法,但仍存在不少缺陷,离实现彻底治愈尚有较大差距.肿瘤的基因治疗经多年研究已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细胞因子基因疗法的发展尤为迅速,是一种颇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策略.本文就近几年利用细胞因子基因治疗泌尿系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激光治疗前列腺梗阻

    作者:王宝龙

    近年来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梗阻(BPO)更加普遍.虽然存在多种手术方法,但是在激光组织相互作用方面,尤其是在物理方面和其为理想治疗形式方面还存在着疑惑.本文比较应用激光系统的物理基本原理和讨论激光设备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对激光用于治疗BPO产生激光辐射的原理、激光光纤组成、能源发射的种类、激光组织相互作用进行讨论.激光治疗BPO被广泛接受.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详细的物理原理来选择合适的激光系统,并认识到其可能存在的缺陷,以提高治疗患者的安全系数.

  • 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疾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传敏

    输尿管软镜诊治上尿路疾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少等优点.它具有传统手术方式以及检查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不仅能诊断上尿路疾病,还能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本文主要对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各类疾病中的应用和手术并发症方面作一综述.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肾癌的进展

    作者:王新平

    传统的肾癌治疗方法以根治性肾切除术及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为主,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肾癌治疗的微创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常见的有影像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等.而对于孤立性肾癌、双侧肾癌、小肾癌及晚期肾癌的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操作方便、并发症轻、患者痛苦少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 肾肿瘤 导管消融术
  • 循环因子与足细胞病

    作者:杨倩

    足细胞病是一类以足细胞结构改变和功能损伤为主要特点的肾小球疾病.足细胞病发生机制研究已往主要集中于免疫介导的损伤机制,但该机制无法解释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肾小球疾病.循环因子假说能部分解释这一现象.循环因子作为足细胞的损伤因子,在足细胞病的诊断、监测及治疗中可能发挥作用.

    关键词: 足细胞
  • 肾癌的树突状细胞治疗

    作者:吴本鹤

    肾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肿瘤已发生转移,对这部分患者尽管采用手术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肾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几年其在肾癌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肿瘤 树突细胞
  • 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作者:苏煌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的治疗方式在近10年获得了飞速的进展,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的临床广泛应用,新型PDE-5i的市场准入,到阴茎假体的临床应用.从基因治疗到目前热门的干细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理论提出及治疗方式的初步尝试,为E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随着分子生物学对ED病因和形成机制研究的深入,转基因治疗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治愈ED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 肿瘤干细胞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崴

    肿瘤干细胞假说认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需要肿瘤干细胞系的支持,这类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逃避凋亡等干细胞或者祖细胞的特性.目前认为可以通过干细胞标志物对肿瘤干细胞进行识别,常见的标志物有CD133、CD105、CD44等,这些标志物阳性的肿瘤干细胞参与肿瘤形成、侵袭和转移等过程.本文综述了肿瘤干细胞在肾癌研究中的新进展,为今后肾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肾肿瘤 肿瘤干细胞
  • TGF-β1、BMP-7及Gremlin与糖尿病肾病

    作者:徐鹏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其分子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及Gremlin三者在体内的失衡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TGF-β1、BMP-7及Gremlin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参与DN病程发展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为DN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糖尿病肾病相关炎性分子研究进展

    作者:赵星

    近年的研究表明,炎症通路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将DN看作是一种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炎症性疾病.DN相关的炎症分子,包括转录因子NF-κB、Toll样受体、核受体VDR、促炎细胞因子IL和TNF、趋化因子CCL等,这些新的分子靶点为DN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关美玉;刘红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growth factor-23,FGF-23)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骨细胞产生的调磷因子,它可以通过与Klotho蛋白结合而发生生物学作用.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FGF-23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高水平的血清FGF-23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钙化的非传统危险因素,也是MHD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高水平的FGF-23会诱导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近年发现,FGF-23对CKD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不依赖于对钙、磷水平的调节.FGF-23可以作为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同时针对FGF-23的干预治疗可能是延缓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小分子RNA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

    作者:眭维国;陈鹏;戴勇

    小分子RNA(miRNA)是一类短的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作为关键的成员miRNA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miRNA通过与靶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细胞增生、分化、凋亡及致癌等过程.肾脏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肾性疾病)终末期的共有特征(如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终将导致不可逆的肾脏衰竭.研究已经发现三个调节TGF-b的miRNA家族,miR-21,miR-200和miR-29能通过不同的机制来调节组织纤维化.

    关键词: 肾疾病 纤维化 RNA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预后因素

    作者:李慧贤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童中常见的一种系统性小血管炎,长期预后主要和肾脏累及的严重程度相关,但在临床上表现呈多样化,预后结果不一,目前关于预后因素没有统一的定论,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加以证实.

    关键词: 肾炎 紫癜 过敏性 预后
  • 不典型膜性肾病的病因研究现状

    作者:杨芳;王利华

    膜性肾病(MN)是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之一,根据病因及病理表现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和不典型膜性肾病(AMN).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及完善,MN的确诊率也相应地升高,尤其是AMN.本文对近年来AMN相关的病因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 Treg细胞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琳萍

    IgA肾病是一种以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肾脏疾病,是全世界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大量的证据表明CD4+T细胞在IgA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reg细胞表达人叉头蛋白转录因子Foxp3,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释放抗炎症细胞因子而抑制IgA肾病的发生发展.现就IgA肾病与Treg细胞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 糖皮质激素抵抗在特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吉林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治疗特发性肾病综合征首选的药物,而激素抵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异常,伴侣蛋白、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因子等表达异常均参与激素抵抗的发生.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抵抗在特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化疗药物相关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瑞青

    本文就有关该学科中的化疗药物相关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 急性肾衰的免疫调节机制

    作者:吴克非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方面的,近十余年来ARF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是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学说、细胞代谢障碍肾损伤学说及肾血流动力变化学说.正确认识ARF发病的免疫调节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急性肾衰发病过程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有关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全反式维甲酸在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芳

    全反式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天然衍生物,是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往发现其在视觉、生殖、造血、胚胎发育、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均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已经被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种皮肤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全反式维甲酸在肾脏病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维甲酸
  • 活性维生素D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的影响

    作者:胡爱霞;何伟

    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而近年来对于活性维生素D除了调节钙磷代谢及骨代谢以外,它的更多生物学功能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包括在肾脏的保护、血管钙化、高血压等方面,也因此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CKD)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就活性维生素D对CKD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 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无功能肾积水

    作者:陈苏;陈洪波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联合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无功能肾积水的疗效.方法 对7例在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肾功能无明显改善的梗阻性原因导致的无功能肾重度积水患者行肾动脉栓塞术,术后继续观察肾造瘘管引流尿量,待肾造瘘管无尿液引出后拔除肾造瘘管.结果 肾动脉栓塞术后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腰部酸痛、恶心,2例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所有患者3~5d均出院.1个月内所有患者肾造瘘管均无尿液引出,复查肾脏均明显萎缩,1个月后均拔除肾造瘘管.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至1年后均无发热、腰腹疼痛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血压水平正常.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联合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梗阻性原因导致的无功能肾重度积水对于排斥手术或因身体存在其他基础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替代肾切除术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 黄体酮、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对急性肾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殷烁;詹观明

    观察在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对疗效的影响.

国际泌尿系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