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8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冬三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白细胞介素6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的机制研究

    作者:詹林达;魏立新;周再生;邹和群;余学清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在体外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探讨IL-6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25、50ng/mL浓度的IL-6刺激48 h后α-SMA阳性细胞表达百分数;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0、5、10、25、50 ng/mL的IL-6刺激30min以及IL-6(25 ng/mL)刺激0、15min、30min、60min、120min后P-STATI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样方法检测,AG490预处理细胞4 h,IL-6(25 ng/mL)分别刺激30 min后及48 h后P-STAT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刺激前比较,IL-6以剂量依赖方式上调α-SMA阳性细胞表达百分数;与刺激前比较,IL-6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P-STAT1的表达,高峰发生在30 min;AG490部分抑制STAT1激活,下调α-SMA蛋白的表达.结论 HK-2细胞中,信号蛋白STAT1酪氨酸磷酸化介导了IL-6诱导的α-SMA的表达,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 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的评估

    作者:李涛;谢克基;汤平;姜少军;曾健文;潘朝杰

    目的 探讨前列腺体积参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及其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住院的BPH患者,行自由尿流率检查、压力-流率测定和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测量前列腺体积(PV)、移行带体积(TZV),并计算移行带指数(TZI).结果 共有62例BPH患者符合入选标准.PV、TZV和TZI与Shfer梗阻级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7、0.315和0.200,P均<0.05.PV、TZV和TZI与AG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0.277和0.282,p<0.05;当40<PV≤60ml时,PV数与AG呈正相关(r=0.263,p<0.05);TZI=0.3是BOO的一个分界点,TZI》0.3者的AG数明显高于PV≤0.3者(p=0.025).结论 前列腺体积参数可以预测BPH患者BOO及其程度.

  •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影响

    作者:蒋伟;刘丽秋;程岚

    目的 回顾性研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演变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HBV-DNA复制程度,将41例HBV-GN患者分为3组,分别测定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肌酐;检验其中35例膜性肾病病理分期与病毒DNA复制高低相关性以及病毒复制水平与治疗总有效率的相关性.结果 ①随着血清HBV-DNA定量的增加,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水平随着血清HBV-DNA定量的增加也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随着血清HBV-DNA定量增加,35例膜性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病变逐渐加重,DNA定量水平与病理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③随着血清HBV-DNA定量增加,HBV-GN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血清HBV-DNA定量增加,HBV-G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表现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其变化存在相关性.

  • 腹腔镜手术腹腔内与腹膜后二氧化碳充气对机体影响

    作者:杨勇飞;梁朝朝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己日益普遍,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一个空间,主要有腹腔内二氧化碳充气和腹膜后二氧化碳充气两种,由于两种空间在解剖结构、组织特点、血液循环等方面的差异,引起的生理变化也有所不同,本文将就目前在两者血气与酸碱平衡、呼吸系统、血流动力学、肾脏生理、机体免疫系统和肿瘤生长等方面差异的研究状况作一些介绍.

  • 良性前列腺增生自然史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芳;卢智泉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影响老年男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及卫生保健条件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已有逐年增高趋势.通过长期大量的调查研究,正在逐渐澄清该病的自然史,现有的证据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理解该病的自然史无论是对该病的诊断还是治疗方法的适当选择,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自然史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 睾酮和前列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振声;孙颖浩;许传亮

    雄激素和前列腺的正常生长及前列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但自从Huggins首次报道睾酮水平与前列腺癌关系以来,雄激素与前列腺癌的联系并未完全阐明,雄激素被认为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诱发和促进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不一,许多证据表明总睾酮增加可以减少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低睾酮患者的预后较差.该文就睾酮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病理分级、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前列腺癌对睾酮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睾酮
  • 泌尿道仿真内镜技术的现状

    作者:谢欣;徐达

    仿真内镜是一种无创诊断技术.其通过CT、MR等影像学技术来采集病理组织和周边组织的横断面图像,应用适当的软件和相关的三维算法来重建空腔脏器腔内黏膜情况,以达到模拟传统的腔内内镜的作用.泌尿道是天然的空腔脏器.近年来,国内外在泌尿系统诊断中应用仿真内镜技术有了比较新的突破,包括仿真肾镜、输尿管镜、膀胱镜、尿道镜等,并取得了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泌尿道 内窥镜检查
  • 缺氧诱导因子-1在泌尿系统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永华;庄乾元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调节细胞内氧代谢的关键因子之一,它能与缺氧反应基因上的HIF-1结合位点相结合,启动靶基因的转录,使细胞适应缺氧的环境.肿瘤细胞的失控性生长、高代谢状态使绝大多数肿瘤均存在缺氧因素,因此HIF-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HIFF-1的结构、功能、分布、调节因素、在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以及HIFF-1在泌尿系统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的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 特发性高钙尿症的研究现状

    作者:黎承杨;邓耀良

    特发性高钙尿症足肾结石患者常见的代谢异常.得益于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目前对其形成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其中,维生素D受体数量的增多可能足其基本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代谢疾病
  • 尿酸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邹贵勉;眭维国;邹和群

    尿酸通过炎症作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终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防治高尿酸血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尿酸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关系.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高血压
  • 前列腺重复穿刺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跃东;邢金春

    传统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假阴性率高达30%.本文对前列腺重复穿刺活检研究的近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穿刺术
  •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作者:卢智泉;聂绍发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随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不断增加.过去我国男性老年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较低,现在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膳食结构的变化、生活习惯、环境因素以及疾病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 如何评估接受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患者PSA值

    作者:李炳坤;王翔

    PSA是诊断和随访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记物,5α还原酶抑制剂影响血清PSA的值,对于应用5α还原酶抑制剂的患者,如何根据测出值预测患者的实际PSA值来指导诊疗呢? 本文作一综述.

  • Epha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清;杨金瑞

    EphA2作为Eph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家族成员之一,在许多肿瘤中高表达,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生存、迁移和侵袭,还涉及肿瘤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前列腺炎的治疗现状

    作者:管永俊;庞自力

    自上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加深对前列腺炎的理解,在从看作一个简单的疾病到视为一个复杂的综合征的过程中,治疗策略和具体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完善.

    关键词: 前列腺炎
  • 原位回肠新膀胱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川;姜睿

    与其他尿流改道方式相比,由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有越来越多的优势,更多的病例选择了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法.为了解在膀胱全切后施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后患者的效果和经验,我们回顾了当前的相关文献.长期的随访表明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术后效果优于其他尿液转流方式,同时,新膀胱具有与生理膀胱相类似的容量和功能.尽管该于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和手术操作的复杂性,但仍然是一种安全和容易实施的手术.随着更多的技术上的改进,愎腔镜下膀胱全切和原位同肠新膀胱术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膀胱切除术 回肠
  •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亮良;严春寅

    前列腺癌(PCa)为老年男性常见恶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严罩威胁着人类健康,早期诊断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通过前列腺癌标志物检测可查出体液中微病发灶,是Pca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前列腺癌的标志物进行综述.

  • 前列腺小细胞癌

    作者:郦俊生;江鱼

    前列腺小细胞癌f临床罕见,在所有前列腺肿瘤中不超过1%,是前列腺癌高恶性度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少.确诊主要依赖免疫组织化学.治疗提倡化疗加放疗与激素及手术的联合治疗,预后极为不佳,本文将对这一罕见疾病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 微量元素与前列腺癌

    作者:胡潇;崔飞伦;钱立新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将可能导致机体对肿瘤易感性的增加.很多研究已发现人体内的硒、钙、锌、铁、铜等微量元素的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或进展有着密切关系,现对有关微量元素与前列腺癌相关性作一综述.

  • 凋亡在前列腺癌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刘毅;孙颖浩

    临床上对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尚无有效治疗.研究证实,前列腺癌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细胞数目增加,提示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成为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途径.本文对前列腺癌发生中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和凋亡诱导调节及诱导凋亡治疗作一综述.

  • 前列腺疾病的经尿道微波治疗

    作者:王颖;张炽敏;张鹏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近年来有关前列腺病变的微刨治疗有了较为长足的进展.本文回顾了超声引导下经尿道微波治疗前列腺病变的新进展、临床疗效评价,并对前列腺的经尿道微波凝固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经尿道微波热疗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前列腺增生,同时也是对前列腺癌有效的姑息和补充治疗;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微波凝固有可能用于对前列腺病变的治疗.

  • 特殊类型前列腺癌

    作者:陈羽;叶定伟

    95%的前列腺痛都有程度不等的腺泡分化,称为经典型前列腺癌.可通过对腺泡分化和间质浸润程度的评估作Gleason分级,从而为确定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所谓特殊类型前列腺癌足指不形成经典型腺泡结构的前列腺癌,它们难以采用Gleason分级标准来评估生物学行为,肿瘤的恶性程度不同,并且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 PSA在监测前列腺癌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孙建涛;徐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前列腺癌诊断、治疗中有价值的瘤标,主要存在于前列腺及前列腺癌组织中.PSA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中监测疗效,判断预后,提示复发,选择补救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就PSA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 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出口梗阻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涛;高晓军

    前列腺增生患者出现一系列下尿路梗阻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而原因不同治疗方案截然不同.因此,明确诊断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目前,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前列腺增生的首选,且在诊断膀胱出口梗阻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对此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指标予以综述.

  • 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病程演进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方云;唐健熹;李本义

    去势和抗雄激素疗法是目前处理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本手段,但是终大多数患者演变为雄激素非依赖型癌症而复发,此时的前列腺癌细胞在极低水平的雄激素条件下得以继续生存和恶化.新研究报告指出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13K)信号传导通路的活性升高是前列腺癌细胞在去势条件下得以存活和增殖的关键因素.PBK信号传导途径还参与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调节前列腺癌细胞的存活与增殖.本文简要阐述P13K在前列腺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其他信号传导途径的相互调节.

  • 前列腺癌观察等待治疗的进展

    作者:毛慧荣;叶定伟

    随着PSA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在临床早期得到诊断,这些病人中的相当-部分将拥有相对较低的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很可能将终生罹患前列腺癌却死于其他原因.换言之,不治疗这类病患或许可能.但要使之可行,就必须依赖循证医学为我们指明方向.国际上,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已经开始就此研究并试图建立指南.如何预测哪些病患可以接受积极监督下的观察等待治疗以及具体的操作指南则需要更多更好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数据来完善.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药物防治

    作者:陈越;钟一红;丁小强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引起的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措施可有效地避免和延缓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措施不断涌现.本文简述了目前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常用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二膦酸盐、性激素等,新药物如甲状旁腺激、降钙素等及潜在性药物sclerostin的抗体、AMG162、calbindin-D28等.

  •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范青锋;邢燕;丁洁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几年发现和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目前,已经在很多生物体中发现了RNAi现象,包括小鼠在内的脊椎动物.随着对RNAi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本文就RNAi技术的研究历史、主要特征、分子机制和成功进行RNAi实验的主要措施以及RNAi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小结.

    关键词: 肾疾病 RNA
  • 尿液双向电泳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作者:李治国;肖诚;李平;XIAO Chen

    尿液的获取简便易行、没有侵入性,尿液中的蛋白质能反映机体,特别是肾脏的功能,使尿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双向电泳技术具有高通量、半定量以及能同时给出蛋白质分子量、等电点及修饰等信息的优点,吸引着人们利用该技术做了大量尿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然而尿液中蛋白质成分较复杂且含量低、并受到众多不确定的修饰和降解等因素的影响使尿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比较困难.本文综述了尿中蛋白成分和目前用于双向电泳的尿蛋白提取方法以及为了获得高分辨率双向电泳图谱而对蛋白样品进一步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读者以启示.

  • 动态血压监测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亚霖;牛建英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血液透析人群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本文将对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同时也将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尤其是变异参数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以及高血压治疗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压测定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治进展

    作者:曾妮;刘虹;刘伏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由于其病因未明,各病理类型之间症状相似以及发病机制的不明确,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多不便,本文就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治疗方面作一综述,主要在于论述近年其诊断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 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吴晶晶;邢昌赢

    尿路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近年来,尿路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本文就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细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尿路感染再发机理及临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泌尿道感
  • 急性肾损伤的概念及其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文芳;万辛;曹长春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发生急性肾功能异常,它概括了从肾功能微小改变到终肾衰竭整个一过程.引入AKI概念能更贴切地反映肾脏早期损伤的基本性质,对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寻找能早期诊断和预测AKI的生物学标志物是目前的关键任务,本文就近年来所研究的几种标志物作一综述.

  • BMP-7、USAG-1、gremlin三者与肾脏的关系

    作者:戴娟秀;吴铁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属于TGF-β超家族,是一种分泌性蛋白,系统发生中保守的信号分子,其中BMP-7是BMPs家族中的一员.BMPs的活性受到一些被称为BMP拮抗剂的分子的精密调节.BMP拮抗剂通过直接结合BMPs,抑制其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近年研究发现BMPs拮抗剂USAG-1和gremlin在肾脏分布较多,而肾脏又是产生BMP-7多的脏器.

  • VCAM-1与肾脏疾病

    作者:王晓丹;王晓亮;白云凯

    炎症是各种肾脏疾病的基础,而VCAM-1作为参与肾脏炎症反应的重要黏附分子,在各种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都有重要意义.循环中sVCAM-1的检测对于很多肾脏疾病都有辅助诊断和判定预后的作用.血透和腹透中VCAM-1增多的原因及更多的意义将需要进一步探讨.而抗黏附分子的治疗将给肾脏炎性疾病乃至全身炎症疾病的治疗及减少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带来广阔的前景.

  • 慢性肾衰竭中的血脂代谢异常及其后果

    作者:张俞;严玉澄

    慢性肾衰竭(CRF)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死亡率显著增加.近年来脂质代谢在CRF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CRF时脂质代谢异常的特征及发病机理.本文拟在对CRF时脂质代谢异常的特征,分子机理和可能的后果作一综述.

  • 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作者:郭文杰;许静

    现代研究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在组织学上都存在着肾脏纤维化的过程.在肾脏纤维化的过程中有系膜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小管上皮细胞向系膜质细胞的转变、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细胞的凋亡.从基因水平上来看,TGF-β和Smad在肾脏纤维化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基质降解酶能够降解细胞间基质,防止间质的纤维化过程.在肾脏纤维化的治疗上强调抗纤维化和致纤维化的阴阳平衡,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成骨蛋白-7是有效的抗纤维化因子.本文将就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两个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纤维变性
  • 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状态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

    作者:黄朝莉;钟玲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是引起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素.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的微炎症在营养不良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加强肾移植内科学理论与临床研究

    作者:邹和群

    尽管肾移植在目前是不可逆肾功能衰竭的好治疗方法,且新型免疫抑制剂已使肾移植近期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肾移植面对的死亡风险和对其他器官系统的继发性损害仍然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移植肾慢性失功也是临床肾移植的主要障碍,成为器官移植学及内科学各相关专业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肾移植
国际泌尿系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