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8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冬三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射精潜伏期与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春华;冯征;邱友胜

    目的 探讨射精潜伏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制射精功能调查简表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的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对22例原发性早泄患者和41例性功能正常的志愿者进行调查检测分析.结果 ①原发性早泄组的自律性、幻想性的低分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8.940;p<0.01,X2=7.960;p<0.05).②原发性早泄组的自律性、心理健康因素的均数分别为4.250±1.426、19.547±4.487,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273±1.331、23.343±5.498)(p<0.01).忧虑性均数为6.335±1.73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32±1.563)(P<0.01).③射精潜伏期与忧虑性呈高度显著负相关(r=-0.353;p<0.01),与自律性(r=0.314)、心理健康因素(r=0.276)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某些人格特质对原发性早泄患者的射精潜伏期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高忧虑性和低自律性.

    关键词: 早泄 人格
  • 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作者:陈怀周;朱有华;眭维国;晏强;王立明;邹贵勉;谢申平;邹和群

    目的 调查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初步探讨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方法 前瞻性观察292例肾移植受者,纳入的观察对象在移植术后6个月内未曾发生急性排斥、钙调蛋白抑制剂(CNI)毒性反应和严重感染,术后6个月尿常规及肾功能正常,移植前终末期肾衰竭(ESRF)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糖尿病史.1年后进行血、尿生化及体格检查,并计算体重身高指数(BMI).随机抽取普通社区居民200例作为对照.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后Ms发病率为25.7%,显著高于普通社区人群的15%.男性肾移植受者MS发病率高于女性受者.环孢素+骁悉+强的松治疗组MS发病率高于普乐可复+骁悉+强的松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环孢素维持剂量>200mg/d的肾移植受者MS发病率显著高于环孢素剂量≤200mg/d的肾移植受者.普乐可复维持剂量>2mg/d的肾移植受者MS发病率显著高于普乐可复剂量≤2mg.d的肾移植受者.肾移植受者中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与普通社区居民无显著差异,超重和肥胖的肾移植受者与超重和肥胖的普通社区居民比较,其MS发病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MS发病率显著增加,提示MS系慢性移植肾肾病(CAN)非免疫性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男性、环孢素维持剂量>200mg.d-1、普乐可复维持剂量>2mg.d-1是肾移植术后MS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不是本研究中肾移植受者术后MS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 供体存在副肾动脉时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德萍;王康;戴勇;吕天羽

    目的 解决大鼠原位肾移植过程中供体出现副肾动脉时供肾循环难以建立的问题.方法 9例供肾存在副肾动脉,其中2例结扎副肾动脉后行肾动脉端端吻合;7例利用受体正常肾动脉在接近肾门处2到3支分支,修剪出2个吻合端,端端吻合供肾的2条肾动脉.结果 结扎副肾动脉吻合肾动脉后出现肾脏血液灌注不良以及缺血坏死,应用新设计的方法可建立良好的供肾血液循环.结论 利用新方法,解决了供肾存在副肾动脉的情况下建立的大鼠原位肾移植问题,节约了试验动物.

    关键词: 肾移植 大鼠
  • 基于CT图像的女性尿道三维成像

    作者:方克伟;李红松;苏云杉;李泽惠;徐鸿毅;李志鹏;邱学德;李海丹;何进

    目的 探讨女性尿道的三维成像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对正常控尿女性的膀胱、尿道进行CT的横截位连续扫描,在此基础上手工勾画尿道的轮廓,在个人电脑上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进行女性尿道三维成像的初步探索.结果 CT连续扫描显示,女性的尿道在增强影像上与周围组织可以区分开.经三维成像显示,女性尿道的平滑肌肉与膀胱的肌肉相连续,在中段较粗,对应于组织学上括约肌丰富处;中外1/3处尿道有一个略向前的弯曲,与大体的病理观察、临床观察相吻合.结论 增强CT可以显示女性尿道;三维成像可以显示尿道的轮廓,这为今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 供肾体积及功能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研究

    作者:程宙;屠国伟;朱同玉;许明;戎瑞明;王国民;许明

    目的 探讨供肾体积及功能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5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术前的供肾体积及功能与受者术后平稳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术前供肾体积与术后移植肾功能密切相关(r=0.539,p<0.01),其中供肾体积大于110 cm3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显著优于体积小者(81.19+16.5 vs 66.97+12.72 ml/min,p<0.01);术前供肾功能与术后移植肾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63.p<0.01).结论 术前供肾体积大小与功能状况是影响术后移植肾远期功能的重要因素.当患者有多个供肾来源时,应优先选择供肾体积较大及功能良好者,从而提高移植肾的远期存活率.

    关键词: 肾移植
  • 雄激素受体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作者:刘刚;徐勇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而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理解AR在前列腺癌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就必须深入了解AR的功能特点、调节机制和异常变化机理.本文就国内外关于AR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特征及引起功能障碍的作用进行综述.

  •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信号通路及其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苏琦;贾瑞鹏

    前列腺癌的激素非依赖性进展是目前前列腺癌治疗的难题.临床前研究显示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这种进展过程.近年来,阻断这些信号通路,即靶向治疗方法在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方面的研究成效卓著,本文对这些信号通路和相应的靶向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雌激素及其受体的研究

    作者:刘志权;陈超

    随着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率的逐渐增高,很多不能通过手术治疗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必需通过药物来治疗,雌激素就是临床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一种.但雌激素及其受体与前列腺增生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目前真正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就雌激素及其受体在前列腺中的分布、与前列腺增生症发生的机制以及雌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治疗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情况三方面作一综述.

  • PSA对前列腺细胞的生长调控

    作者:蒋琪;韩邦旻;夏术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组织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记物,目前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随访.近年来,PSA对于前列腺细胞的重要生物学作用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从PSA对前列腺细胞的生长调控方面作一综述.

  • 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茅叶青;谢立平;郑祥毅

    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是介于局限型和进展型病变之间的高危前列腺癌,以易发生局部、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为特点.通常认为单一治疗手段对该期病变难以奏效,以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为代表的综合治疗被认为是标准治疗方案.目前针对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各项临床试验已经展开,新治疗方案也不断问世.本文对各种治疗方法作一总结和比较.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 DD3基因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金海;贾瑞鹏

    近年来,有关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断方法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DD3是一种非编码RNA的基因,仅在Pca细胞中表达,而在其他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以及细胞系中均不表达,为Pca特异性基因之一,DD3的发现极大提高了Pca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本文就DD3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基因
  • 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结石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智荣;桂西青

    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结石在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病因复杂,治疗效果不确切,各家报道不一.本文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就此疾患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病毒相关性肾损害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黄刚;陈立中

    近年来发现肾移植术后病毒相关性肾病的发生几率逐年上升,而且有些病毒导致的移植肾损害已经成为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病毒相关性移植肾脏疾病可以进一步延长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本文对几种常见的病毒相关性移植肾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肾移植 病毒
  • 胚胎干细胞向肾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立行;汪泱

    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成体器官内不同胚层的所有细胞,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近几年,胚胎干细胞向肾脏细胞分化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将就胚胎干细胞向肾脏细胞分化的文献以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粘着斑蛋白在前列腺癌中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朱利勇;钟狂飚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位,并有上升趋势,因此,寻求一种特异的诊断指标和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近研究发现粘着斑蛋白(Vinculin,VCL)在前列腺癌中早期尤其是雄激素依赖阶段表达增高,随着肿瘤进展,表达逐步下降,提示其与前列腺癌的进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Vinculin及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 前列腺干细胞与前列腺癌

    作者:张晓光;徐勇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征.随着对干细胞进一步了解及肿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肿瘤中极少数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肿瘤干细胞概念随之产生.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针对晚期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在临床疗效上的不满意,研究者开始从干细胞角度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以期找到新的治疗突破点.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干细胞
  • EPCA:早期前列腺癌检测的新指标

    作者:何竞;马贤凯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种新近发现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EPCA(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现对该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鸿杰;杨宁刚;张骏

    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在泌尿外科较常见,压力-尿流测定被认为是下尿路梗阻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因其本身的局限性、创伤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有关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研究很多,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 前列腺癌的新辅助治疗进展

    作者:茅叶青;谢立平;郑祥毅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前列腺癌仅仅依靠局部治疗不能控制其复发,因此结合整体和局部的多途径综合疗法应运而生,新辅助治疗是其中的一种,通常包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和新辅助化疗.尽管一般认为新辅助治疗能减少手术切缘阳性率,减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增加手术切除机会和提高治愈率,但众多有关疗效的研究结论不一,本文仅就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 PSA倍增时间评估前列腺癌进展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林国文;姚旭东;叶定伟

    监测血清PSA浓度是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常用工具,PSA倍增时间(PSADT)是通过血清PSA动力学研究得到的监测指标,可评估前列腺癌疾病进展.本文介绍PSADT的计算方法,检索文献并阐述PSADT在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临床复发、放疗后临床进展、前列腺癌带瘤生存时间和特异死亡率、挽救性局部治疗疗效及监测观察等待治疗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情况,评价PSADT的应用价值.

  • 大鼠肾移植模型建立研究进展

    作者:项平;诸禹平

    大鼠肾移植实验模型建立显微外科以及分析移植相关方面的研究有着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临床肾移植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研究的重视,大鼠肾移植模型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于大鼠肾移植模型建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β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磊;叶琪辉;虞晓勇;李本义

    β2微球蛋白是机体大多数有核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参与构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的轻链.一系列研究表明β2微球蛋白对前列腺癌细胞免疫逃逸、增殖及骨转移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而且,β2微球蛋白与抗β2微球蛋白抗体为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β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 RASSF1A基因与肿瘤

    作者:史立新;那彦群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是2000年新发现的一个抑癌基因.众多学者对其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抑癌机制、失活原因以及临床应用前景等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已发现该基因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肿瘤 基因 抑制
  • 大蒜及其提取物治疗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作者:王云彬;谢立平

    前列腺癌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男性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大量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大蒜可降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本文针对大蒜及其提取物防治前列腺癌的近年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大蒜
  • 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作者:袁红波;楼季庄

    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指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患者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作为慢性肾功能衰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贫血常会加剧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不良的生活质量(QOL).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RA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或产生相对不足、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炎症反应、ACEI及ARB的使用等方面.且随着RA新K/DOQI指南的推出,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总结归纳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新的思路及指导.

    关键词: 贫血 肾疾病
  • 肾脏衰老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张颖玮;梅长林

    肾脏衰老是一个多因素的复合调控过程,复制性衰老、应激性类衰老是目前已发现的与肾脏衰老密切相关的两条主要途径,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端粒长度的关键物质(p16、p53、端粒酶等)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成为肾脏衰老的标志物.

    关键词: 衰老
  • MSCs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仙淑丽;张薇

    近年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stem cells,MS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抑制记忆性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除了免疫调节作用外,MSC还可以分化为间充质来源和非间充质来源的不同组织细胞,迁移到损伤组织和炎症部位参与组织的修复.研究证实MSC在心脏损伤、中风和缺血性肾脏损伤等动物模型中具有组织再生和修复功能.本文就肾脏病中MSC的免疫调节和组织再生能力以及其他的潜能作一综述.

  • 梗阻性肾病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及调节

    作者:李又空;张杰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浆囊泡中的能通透水分子的蛋白质,是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主要通道,同时又是机体维持水代谢平衡的分子基础.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它在梗阻性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引起梗阻性肾病尿液浓缩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本文即是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就AQP在梗阻性肾病的病理生理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水孔蛋白
  • 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

    作者:车妙琳;严玉澄

    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干预时机的掌握对其转归及预后起着重要影响,但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本文对近年来研究的心脏手术相关AKI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检测的生物学标志(biomarker)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预测AKI提供帮助.

  • 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作者:晏强;眭维国;邹和群

    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是1971年从霉菌Eupenicillum brefeldianum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一种咪唑类核苷,本文综述了咪唑立宾作为免疫抑制剂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咪唑立宾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的替代品用于肾移植、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 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新靶标

    作者:王杉博;屈霞;欧阳冬生

    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是一种主要分布于肝脏中的脂肪酸结合转运蛋白.其在脂类物质的转运、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肾脏疾病早期诊断和预测的敏感指标.本文主要对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 狼疮性肾炎中树突状细胞与Th1/Th2的相互作用

    作者:刘夙璇;谌卫;于光;李保春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均不甚理想.在对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和Th1/Th2平衡的转换分别在疾病的进展中分别起到关键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相互影响,从中既可以筛选出对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价值的检验指标,亦能够为药物及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拟就上述两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狼疮肾炎 树突细胞
  • 器官移植后妊娠

    作者:胡广;邹贵勉;眭维国;邹和群

    目前国内外报道器官移植后妊娠的病例已很多.本文从病理生理、妊娠条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等方面探讨器官移植后妊娠问题.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妊娠
  • PPAR-γ与腹腔局部防御

    作者:张云芳;阳晓;余学清

    腹腔巨噬细胞和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腔局部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结果提示PPAR-γ活化可负性调节腹腔局部炎症反应.然而人类CAPD和CAPD相关性腹膜炎时,腹膜间皮细胞PPARγ是否参与其中的病理生理改变,PPARγ激动剂是否可用于腹膜透析相关性炎症的防治,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CTGF的研究进展及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新认识

    作者:刘小聪;刘必成;张燕林

    CTGF作为许多因子的EMT及致纤维化作用的下游共同介质,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它为控制纤维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靶点.通过对CTGF基因表达调节,受体结合和信号转导途径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靶向CTGF系统的抗纤维化治疗以及开发有效的治疗脏器纤维化的药物,为今后防治纤维化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 肾移植围手术期检测MICA及其抗体的临床进展

    作者:赵鹏程;吴建永

    近几年来,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A链相关抗原(MICA)的研究成为肾移植领域新的热潮.MICA可能引起急慢性排异,并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本文对肾移植围手术期检测MICA及其抗体的进展作一综述.

  • 晚期预适应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俞小芳;丁小强

    本文简要综述近几年来晚期缺血预适应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廖晓辉;张玲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影响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本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肾间质纤维中的病理学意义、作用机制及治疗干预的研究作一综述.

  • 非泌尿系疾病中尿微量蛋白检测异常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云峰;丁洁

    多种非泌尿系疾病中都存在尿微量蛋白检测异常,可能提示不同程度肾功能的早期改变.常用的尿微量蛋白检测指标包括两类,分别为反映肾小球通透性改变者和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改变者.本文对近年来尿微量蛋白检测异常在不同的非泌尿系疾病中的转归、预后和合理干预进行综述.

    关键词: 蛋白尿
国际泌尿系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